很多人喜歡讀心靈雞湯,尤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似乎很受啟發,像打了雞血一般。但雞湯雖好,讀多了也難免變味,而且還會蠶食自己的判斷力。
但是當你真的經歷過事情之後,回過頭再看,就會發現這些心靈雞湯只是安慰人一時的「廢話」。
說到底,還是那些傳承多年的經典老話對我們更有幫助。
比如說這句「一代做官九代絕」,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畢竟當時在古代的時候,在皇帝底下做官,是一件非常有風險的事情,如果讓皇帝看不順眼了,都是能夠「株連九族」的。
「一代做官九代絕」中的「九代絕」並不是說九代人都滅絕,而是泛指為官者身邊的族人!
做官雖然能夠給家族帶來富貴和榮耀,但是一人犯了罪,周圍的族人都會受到牽連。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可不少,比如說明初朱元璋整頓吏治,不少貪官汙吏被株連九族,不光自己身陷牢獄,家裡其他人也未能倖免。
真的是看似風光,其實非常危險。不過也對,想要成功,自然不可能順風順水。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而且也非常經典,更能反映人性,映射社會現實,這下半句話就是「一家發財九家貧」。
「一家發財九家貧」,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就是說十個家庭裡,如果有一家發了財,那麼其餘九家就會陷入貧困。
看了這句話,可能很多讀者都會和我一樣,一頭霧水,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雖然我們現在無法理解這樣的現象,但在古時候卻非常常見。
古代的經濟沒有如今這般的多種多樣,最為主要的生產方式就是農業,也就是全憑藉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經商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那麼土地自然就成為了最為珍貴的資源,很多朝代,朝廷都是將土地分發給農民,讓他們耕種,按時交賦稅交糧食就可以了。
不過有些「聰明人」, 他們一有錢就會去買土地,然後再用高昂的租金租給普通老百姓。
在封建時期百姓以農業為生,所以無論價格有多高他們都只能選擇租田地來耕種,因為他們根本沒得選。
百姓辛苦一年下來什麼都得不到,而那些地主天天坐在家中等著百姓送錢來,這樣一來地主越來越有錢,百姓卻越來越窮。
一個人富了,那麼其餘的人自然就會遭殃,所以才會有「一家發財九家貧」這一說。這些所謂的「富人」並不值得尊敬,當然,社會對其也不認可。
這一現象,也真的是道盡了「人性現實」。
看完這句話,我們也是受益良多,這本來就是人性,都被古人用簡單的兩句話總結了出來,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對我們其實有很多啟發,吸取前人的經驗,才能夠讓自己少走彎路。
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歷史典故在《增廣賢文》裡都有記載。《增廣賢文》,又名《古今賢文》,該書最早出現於明朝萬曆年間,為中國明代兒童啟蒙書籍。該書無明確作者,但經過歷代文人的編改增補,已經初步大成。
《增廣賢文》內容絕大多數都來自於詩詞歌賦、四書五經、格言、諺語等,書中講述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蘊含著前人無盡的智慧,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
書中的內容題材廣泛,包含了社會人際關係、人性善惡、為人處世等,通過對前人經驗和智慧的總結,給予人借鑑和參考。
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句簡短話不僅有趣也是直擊人心,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看格言和諺語的原因。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往往讀到的卻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人生經驗的深刻總結。
《增廣賢文》認為人性本惡,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結合儒釋道思想,闡述為人處世的道理,很有哲理性,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
這本《增廣賢文》是精裝正版,經久耐用。全文111篇,包含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和故事,內容十分完整,值得全家老少的閱讀和學習。
閒暇的時間,下班坐車或者睡前,都可以讀一下,充分的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還能增長見識與智慧,豈不是一舉兩得。
一本書的價格是49元,也就一頓飯錢,十分划算!
點擊下方圖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