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來訪!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現神秘動物,專家懷疑是只北海獅

2020-12-05 環球網

本文轉自【青島新聞網】;

「這隻小傢伙太可愛了,很會賣萌,看起來在海裡非常開心,我還逗它玩了一會兒,一點也不怕人。」

7月13日,

一則鯨魚出現在青島近海的視頻

在朋友圈轉發,引發關注。

近日,又有神秘動物來了...

7月20日清晨,釣魚愛好者寧先生在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發現了一隻可愛的海洋動物,通體黑色,在海中遊速飛快。他拍下的這段視頻引來上萬名網友圍觀轉發。近年來,青島近海海域頻頻出現鯨魚、江豚、海獅等大型海洋動物,與青島海洋環境的改善和漁業資源的恢復有很大關係。

「小吃貨」海裡盡享美味

21日,記者聯繫到了視頻拍攝者寧先生,他向記者講述了在海上發現這個小傢伙的過程。「20號早晨,我和其他12個釣友一起乘坐釣魚艇出海釣魚,早晨6點半到7點左右吧,在距離紅島碼頭大約一海裡左右的高架橋下,看到了這隻小傢伙。」寧先生告訴記者,距離遠的時候,看到它周邊的水花比較大,船上的人都以為是一隻小江豚,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海豬。但是湊近看到後,發現它通體黑色發青,體重估計有20-30斤,就猜測是只小海豹,但是也不敢確認,後來視頻發出去後,大家都說是只「海獅」。

據寧先生介紹,這個小傢伙非常活潑,而且不怕人,看到寧先生一行後,甚至還衝他們拍手「打招呼」,看起來十分興奮。「我們當時怕它受傷了,所以就把船開得離它近一些,想仔細看看,結果發現它的精神狀態非常好,一點也不怕我們,我們就放心了,而且大家都很感興趣,也不急著釣魚了,就一直跟著它,沒想到它一直跟著我們這艘船遊來遊去的,和我們進行『互動』,還自己在海裡抓魚吃,真的特別可愛。」據寧先生回憶,在發現小傢伙的過程中,幾次看到它在海中覓食,抓了一些梭魚、鱸魚放到嘴裡。

海洋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採訪中,寧先生多次表示,自己釣魚已經有20多年了,從來沒有在近海看到過這樣的稀有動物,這真是頭一遭。「江豚以前倒見過幾次,不算稀奇了,這傢伙可真是從來沒在近海見到過。」寧先生說,「好像以前在遠海,70-80海裡外的地方見到過,沒想到這次能在這麼近的地方見到。」寧先生表示,近幾年膠州灣海域的生態環境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各種魚類資源也越發豐富起來。「我們釣魚的過程中也能明顯感覺出生態環境比以前好了,現在七八斤的牙片魚、加吉魚都能釣到了。」

採訪最後,寧先生也向記者表達了對小傢伙的關心和擔憂,「我聽釣友說,21日又在紅島碼頭那邊見到它了,可能是那邊食物豐富吸引了它。但是膠州灣水域的水情比較複雜,我怕它遇到危險。」寧先生建議有關部門可以前去查看一下小傢伙的情況,最好是引導它回到深海。

專家稱看起來像北海獅

那麼,寧先生口中所說的「小傢伙」究竟是海豹還是海獅?記者採訪了黃海研究所和中國海洋大學有關專家。「這應該是海獅,看起來像北海獅。據我所知,本月上旬曾在丹東近海發現一隻北海獅,16日才離開丹東,是否是它不好確定,但很像。」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海洋漁業系教授曾曉起說,海獅主要分布在美國中加利福尼亞向北至白令海,向西沿阿留申群島至堪察加半島海域,最南到達日本海。在日本海以南海域很少出現。北海獅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此前最近一次是1995年在遼東灣盤錦海域記錄過一隻。出現在我國沿海是非常罕見的。「我看也像海獅,因為海豹的頭圓,顏色也淺,不會是海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國家級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研發中心主任王俊研究員說。

記者隨後從網上了解到,7月13日,丹東東港的邊防派出所民警在巡查時,確實在防波堤上發現一隻海獅,它棕黃色皮毛、體長1米多、體重約300斤,當天還懶洋洋地趴在石頭上,旁若無人、憨態可掬。經過當地相關專家辨別,這是一頭在我國海域罕見的北海獅,是海獅科中最大的一種,天生聰明伶俐。當天,當地海事、邊防等部門還在現場設置臨時保護區域,準備了鮮魚進行投食。

相關閱讀:北海獅現身遼寧

7月13日,一隻棕黃色皮毛,長約1米,體重300多斤的北海獅出現在遼寧丹東東港海域。

東港海事處東港市動物保護協會立即派工作人員趕往現場進行救助。

北海獅雖懶洋洋地趴在石頭上,但仍十分警覺。若有人靠近便立即警惕地抬起頭,每當潮水上漲,它就往岸上方向挪動,遲遲不肯下海。

據專家介紹,北海獅很少出現在中國海域,今年6月6日,一隻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

北海獅

北海獅是海獅科中最大的一種,天資聰明伶俐,主要分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向北至白令海,向西沿阿留申群島至堪察加半島海域,最南到達日本海。

北海獅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海洋哺乳動物研究中心正籌建

海洋哺乳動物是生態系統食物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社會和文化價值。由於受諸多因素影響,海洋哺乳動物種群數量持續下降,一些物種瀕危程度加劇,受到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關注,制定一系列保護條約、保護行動計劃等。近年來,我國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物保護備受重視,《野生動物保護法》要求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

王俊說,黃海水產研究所相關科研團隊自2012年起先後開展了青島近海文昌魚的資源和分布調查、黃渤海江豚的種群調查及保護研究、南極海域鯨類的觀測、長島海域斑海豹及鯨類調研以及海獅、海豹的人工輔助繁育技術研究等珍稀瀕危海洋動物的調查與研究。「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整合併加強在海洋哺乳動物研究與保護方面的力量,我們正在籌備成立『海洋哺乳動物研究中心』,開展海洋哺乳動物保護生物學、生態學、行為學以及救護等研究。」王俊說。

青島近海多次出現偽虎鯨海獅等

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海油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公益基金會的支持和資助下,黃海水產研究所相關科研團隊較為系統地對渤海、黃海北部和山東半島沿海的江豚種群數量、分布及遷移進行了調查研究,首次初步評估了渤海江豚種群數量在3124頭至7883頭之間;基本摸清了黃河口鄰近海域、長島海域、大連周邊海域、青島嶗山灣和鰲山灣等是江豚的重要分布區;發現近3年來黃渤海江豚種群數量有增多的趨勢,經常觀察到20多頭的大群;同時也多次調研到虎鯨、海獅等在長島海域出沒的現象。

「我們結合近日在青島近海出現偽虎鯨、海獅等情況分析,海洋哺乳動物的出現較前些年明顯增多,說明近海生態環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自2017年伏季休漁提前1個月至5月1日,有效保護了近海漁業資源。此外,主管部門的宣傳、監管和執法力度加強和媒體的關注、報導以及民眾對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增強,對近海哺乳動物的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王俊說。

看到這裡,小編想說

這可能就是真正的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吧~

因為咱環境越來越好

才能吸引越來越多「小夥伴」

來家裡做客

內容來源:青島早報、遼寧日報等

相關焦點

  • 稀客來訪: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現神秘動物 專家懷疑是只北海獅
    「這隻小傢伙太可愛了,很會賣萌,看起來在海裡非常開心,我還逗它玩了一會兒,一點也不怕人。」7月20日清晨,釣魚愛好者寧先生在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發現了一隻可愛的海洋動物,通體黑色,在海中遊速飛快。他拍下的這段視頻引來上萬名網友圍觀轉發。
  • 海洋動物「戀」上青島,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現神秘動物 專家懷疑是...
    這隻小傢伙太可愛了,很會賣萌,看起來在海裡非常開心,我還逗它玩了一會兒,一點也不怕人。 」7月20日清晨,釣魚愛好者寧先生在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發現了一隻可愛的海洋動物,通體黑色,在海中遊速飛快。他拍下的這段視頻引來上萬名網友圍觀轉發。 近年來,青島近海海域頻頻出現鯨魚、江豚、海獅等大型海洋動物,與青島海洋環境的改善和漁業資源的恢復有很大關係。
  • 北海獅「小偉」7月20日疑現青島膠州灣海域!她的出現是生物多樣性...
    北海獅「小偉」7月20日疑現青島膠州灣海域!「小偉」疑似出現在青島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但此次北海獅「小偉」卻出現在了更南方的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不知何故。綠會野生動物工作組成員在感到困惑的同時,更意識到了解北海獅「小偉」行為的迫切性,以真正有效地對北海獅「小偉」進行觀察、保護、或在有需要的時候開展必要的救助。
  • 【罕見】北海獅現身東港海域,原來它叫「小偉」,來自...
    圓滾滾,肉嘟嘟一隻「大塊頭」突現丹東港咱丹東也是給足了呵護迎接這個稀客的來訪今天8時,丹東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一隊民警在丹東港內巡查巡視時,在防波堤上發現一隻棕黃色皮毛、體長一米多、體重約三百多斤的北海獅。
  • 「罕見」北海獅現身東港海域,原來它叫「小偉」,來自……
    圓滾滾,肉嘟嘟一隻「大塊頭」突現丹東港咱丹東也是給足了呵護迎接這個稀客的來訪只見北海獅旁若無人,憨態可掬,懶洋洋地趴在石頭上,一會兒抬起頭觀察四周動靜,一會兒緊閉雙目靜靜地休息。丹東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市公安局港航分局的民警在守護好北海獅的同時,為北海獅買了一些鮮魚,並往它身上淋些海水降溫。
  • 繼鯨魚之後,這一海洋動物在青島近海出沒!快來辨認!
    快來辨認, 膠州灣紅島海域發現這一海洋動物! 據青島水族館專家辨認, 市民拍到的海洋生物是北海獅或北海狗。
  • 煙臺長島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通訊員 聶英傑 肖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杜曉丹7月4日,記者從長島綜合試驗區工委宣傳文化和旅遊部獲悉,近日,北隍城鄉漁民在北隍城山後村附近海域發現一隻大型海獸,趴在岸邊的礁石上,皮膚呈棕黃色,體長近兩米,二百斤左右。
  • 北海獅丹東擱淺後……
    本報記者 王盧莎 7月13日,一隻憨態可掬的北海獅現身丹東市東港海域,這也是東港海域首次出現北海獅。丹東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及時救援,聯繫有關專家研究救助措施,保證北海獅的安全。
  • 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丹東東港海域
    經過相關專家辨別,這是一頭在我國海域罕見的北海獅,是海獅科中最大的一種,天生聰明伶俐,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6月6日,在大連旅順的渤海海域也曾發現過一頭北海獅出沒,這已經是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在我國海域第二次發現北海獅的身影。而再向前追溯在我國海域發現北海獅的記錄則是在30年前的1990年。
  • 紅島花蛤蜊今年最肥 7.5元/斤供不應求(圖)
    昨日,記者深入探訪獲悉,目前島城海域盛產花蛤、文蛤和沙蛤蜊三種蛤蜊,由於去年撒苗密度較低,今年的蛤蜊是數年來最肥的,作為主產區的紅島、膠州兩地,每天約有三百餘噸蛤蜊供應島城市場。    一天兩百噸紅島蛤上岸    「現在已經開始進入蛤蜊豐產期了,每天一大早就有很多人到碼頭來收購蛤蜊。
  • 膠州灣部分河口淺灘現海冰 專家:不會出現大面積冰情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膠州灣沿岸部分地區出現結冰現象,比如西海岸新區膠州灣跨海大橋入海口處海冰層層疊疊、晶瑩剔透,儼然一幅冰上世界。那麼,我國現在的海冰分布情況如何?這種美麗的海冰景象背後是否預示著氣候變化異常?大海為什麼會結冰呢?針對這些疑問,記者聯繫了北海預報中心的專家,聽聽他是怎麼解讀的。
  • 膠州灣海底淤積嚴重 海面積不斷縮小致年年冰封(圖)
    記者昨獲悉,島城擬對西起大沽河濱海溼地、東至滄口水道東側岸線、南至海灣大橋、北至紅島岸線的面積約88平方公裡的膠州灣海域進行調查,並研究分析膠州灣底部海域的淤積情況和變化趨勢,為下一步的疏浚提供資料。  現象4年來海冰年年有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膠州灣也會結冰。
  • 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超四成 大型浮遊生物增多
    根據《近岸海域環境監測規範》,今年前三季度膠州灣整體水質與去年同期持平。 2015年前三季度,膠州灣14個點位水質功能區達標率為64.3%,同比持平。前三季度,膠州灣主要汙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今年前三季度膠州灣活性磷酸鹽平均濃度為0.014mg/L,較去年同期升高0.004mg/L,達到一類海水水質標準。
  • 轉發對人大代表加強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保護和利用的建議的答覆
    青島市城陽區海洋發展局青島市城陽區農業農村局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城陽分局對城陽區六屆人大四次會議(會字)第83號建議的答覆周春玲代表:您提出的「關於加強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保護和利用的建議」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覆如下:一、基本情況青島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由國家海洋局 2016 年
  • 第八屆紅島蛤蜊節啟動 市民去趕海看好潮汐表
        半島都市報6月26日訊(記者 李兵 通訊員 李政趙偉)  26日,第八屆紅島蛤蜊節正式啟動,由於天氣原因,蛤蜊的生長期延長,今年上市時間比往年晚了20多天,但是蛤蜊肉質也因此更肥美了。據悉,從6月29日後,趕海時間段比較適宜,提醒市民來紅島挖蛤蜊前要先摸清潮汐變化。
  • 300多斤的北海獅「迷路」了,坐在路邊表情呆萌,人們都被它萌化
    北海獅的到來引發熱議同時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丹東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民警及時制定緊急援救計劃,同時迅速通知有關專家參與救援。什麼是北海獅?北海獅是海獅中的一種,它們為哺乳綱食肉目海獅科北海獅屬生物。值得一提的是,北海獅是海獅科裡最大的生物,它們的外形宛如紡錘,瘦長而別致。
  • 156種水鳥落腳膠州灣 為你推薦觀鳥最佳地點
          擁有6個生態溼地類型,總面積達到340平方公裡,每年吸引水鳥數百萬隻——這就是青島母親灣膠州灣溼地資源。正值鳥類春季遷徙期,5月15日,記者跟隨青島市林業局野保站、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膠州市林業局等工作人員和膠州二十九中的學生來到膠州灣洋河口探訪。
  • 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
    6月6日,一隻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6月6日下午18時,蛇島護海隊員李文龍在海上巡海時發現,蛇島北部一片礁石上趴著一個「大塊頭」。「從形態上看不是斑海豹,也不像陸地上的動物,身體非常靈活,來回扭動。」李文龍說自己在海上生活三四十年了,經常見到斑海豹,但這個大塊頭還是第一次見過。
  • 膠州灣部分海域結冰 為您揭開海冰背後的秘密
    「三九四九冰上走」,青島不僅河流、水庫開始大面積結冰,膠州灣的部分海域也出現結冰現象。青島海域的海冰是如何形成的,具有哪些特點,又會對海上設施以及群眾生產生活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據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衛星遙感監測,三九以來,天氣溫持續走低,膠州灣沿岸河口灘涂出現固定冰,目前尚未對海洋漁業帶來影響。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在海面上凍結而成的鹹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