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動物「戀」上青島,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現神秘動物 專家懷疑是...

2021-01-09 瀟湘晨報

這隻小傢伙太可愛了,很會賣萌,看起來在海裡非常開心,我還逗它玩了一會兒,一點也不怕人。 」7月20日清晨,釣魚愛好者寧先生在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發現了一隻可愛的海洋動物,通體黑色,在海中遊速飛快。他拍下的這段視頻引來上萬名網友圍觀轉發。

近年來,青島近海海域頻頻出現鯨魚、江豚、海獅等大型海洋動物,與青島海洋環境的改善和漁業資源的恢復有很大關係。「目前,我們正在籌建海洋哺乳動物研究中心,開展海洋哺乳動物保護生物學、生態學、行為學以及救護等研究,對海洋動物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國家級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研發中心主任王俊研究員說。

昨天,記者聯繫到了視頻拍攝者寧先生,他向記者講述了在海上發現這個小傢伙的過程。 「20號早晨,我和其他12個釣友一起乘坐釣魚艇出海釣魚,早晨6點半到7點左右吧,在距離紅島碼頭大約一海裡左右的高架橋下,看到了這隻小傢伙。 」寧先生告訴記者,距離遠的時候,看到它周邊的水花比較大,船上的人都以為是一隻小江豚,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海豬。但是湊近看到後,發現它通體黑色發青,體重估計有20-30斤,就猜測是只小海豹,但是也不敢確認,後來視頻發出去後,大家都說是只「海獅」。

據寧先生介紹,這個小傢伙非常活潑,而且不怕人,看到寧先生一行後,甚至還衝他們拍手「打招呼」,看起來十分興奮。 「我們當時怕它受傷了,所以就把船開得離它近一些,想仔細看看,結果發現它的精神狀態非常好,一點也不怕我們,我們就放心了,而且大家都很感興趣,也不急著釣魚了,就一直跟著它,沒想到它一直跟著我們這艘船遊來遊去的,和我們進行『互動』,還自己在海裡抓魚吃,真的特別可愛。 」據寧先生回憶,在發現小傢伙的過程中,幾次看到它在海中覓食,抓了一些梭魚、鱸魚放到嘴裡。

海洋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採訪中,寧先生多次表示,自己釣魚已經有20多年了,從來沒有在近海看到過這樣的稀有動物,這真是頭一遭。 「江豚以前倒見過幾次,不算稀奇了,這傢伙可真是從來沒在近海見到過。」寧先生說,「好像以前在遠海,70-80海裡外的地方見到過,沒想到這次能在這麼近的地方見到。 」寧先生表示,近幾年膠州灣海域的生態環境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各種魚類資源也越發豐富起來。「我們釣魚的過程中也能明顯感覺出生態環境比以前好了,現在七八斤的牙片魚、加吉魚都能釣到了。 」

採訪最後,寧先生也向記者表達了對小傢伙的關心和擔憂,「我聽釣友說,今天又在紅島碼頭那邊見到它了,可能是那邊食物豐富吸引了它。但是膠州灣水域的水情比較複雜,我怕它遇到危險。」寧先生建議有關部門可以前去查看一下小傢伙的情況,最好是引導它回到深海。

專家稱看起來像北海獅 那麼,寧先生口中所說的「小傢伙」究竟是海豹還是海獅?記者採訪了黃海研究所和中國海洋大學有關專家。 「這應該是海獅,看起來像北海獅。據我所知,本月上旬曾在丹東近海發現一隻北海獅,16日才離開丹東,是否是它不好確定,但很像。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海洋漁業系教授曾曉起說,海獅主要分布在美國中加利福尼亞向北至白令海,向西沿阿留申群島至堪察加半島海域,最南到達日本海。在日本海以南海域很少出現。北海獅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此前最近一次是1995年在遼東灣盤錦海域記錄過一隻。出現在我國沿海是非常罕見的。 「我看也像海獅,因為海豹的頭圓,顏色也淺,不會是海豹。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國家級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研發中心主任王俊研究員說。

記者隨後從網上了解到,7月13日,丹東東港的邊防派出所民警在巡查時,確實在防波堤上發現一隻海獅,它棕黃色皮毛、體長1米多、體重約300斤,當天還懶洋洋地趴在石頭上,旁若無人、憨態可掬。經過當地相關專家辨別,這是一頭在我國海域罕見的北海獅,是海獅科中最大的一種,天生聰明伶俐。當天,當地海事、邊防等部門還在現場設置臨時保護區域,準備了鮮魚進行投食。

動態:海洋哺乳動物研究中心正籌建 海洋哺乳動物是生態系統食物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社會和文化價值。由於受諸多因素影響,海洋哺乳動物種群數量持續下降,一些物種瀕危程度加劇,受到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關注,制定一系列保護條約、保護行動計劃等。近年來,我國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物保護備受重視,《野生動物保護法》要求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

王俊說,黃海水產研究所相關科研團隊自2012年起先後開展了青島近海文昌魚的資源和分布調查、黃渤海江豚的種群調查及保護研究、南極海域鯨類的觀測、長島海域斑海豹及鯨類調研以及海獅、海豹的人工輔助繁育技術研究等珍稀瀕危海洋動物的調查與研究。「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整合併加強在海洋哺乳動物研究與保護方面的力量,我們正在籌備成立 『海洋哺乳動物研究中心』,開展海洋哺乳動物保護生物學、生態學、行為學以及救護等研究。 」王俊說。

現狀:青島近海多次出現偽虎鯨海獅等 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海油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公益基金會的支持和資助下,黃海水產研究所相關科研團隊較為系統地對渤海、黃海北部和山東半島沿海的江豚種群數量、分布及遷移進行了調查研究,首次初步評估了渤海江豚種群數量在3124頭至7883頭之間;基本摸清了黃河口鄰近海域、長島海域、大連周邊海域、青島嶗山灣和鰲山灣等是江豚的重要分布區;發現近3年來黃渤海江豚種群數量有增多的趨勢,經常觀察到20多頭的大群;同時也多次調研到虎鯨、海獅等在長島海域出沒的現象。

「我們結合近日在青島近海出現偽虎鯨、海獅等情況分析,海洋哺乳動物的出現較前些年明顯增多,說明近海生態環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自2017年伏季休漁提前1個月至5月1日,有效保護了近海漁業資源。此外,主管部門的宣傳、監管和執法力度加強和媒體的關注、報導以及民眾對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增強,對近海哺乳動物的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 」王俊說。

【來源:青島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現神秘動物,專家懷疑是只北海獅
    7月13日,一則鯨魚出現在青島近海的視頻 在朋友圈轉發,引發關注。 近日,又有神秘動物來了...7月20日清晨,釣魚愛好者寧先生在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發現了一隻可愛的海洋動物,通體黑色,在海中遊速飛快。他拍下的這段視頻引來上萬名網友圍觀轉發。近年來,青島近海海域頻頻出現鯨魚、江豚、海獅等大型海洋動物,與青島海洋環境的改善和漁業資源的恢復有很大關係。
  • 稀客來訪: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現神秘動物 專家懷疑是只北海獅
    7月20日清晨,釣魚愛好者寧先生在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發現了一隻可愛的海洋動物,通體黑色,在海中遊速飛快。他拍下的這段視頻引來上萬名網友圍觀轉發。近年來,青島近海海域頻頻出現鯨魚、江豚、海獅等大型海洋動物,與青島海洋環境的改善和漁業資源的恢復有很大關係。
  • 北海獅「小偉」7月20日疑現青島膠州灣海域!她的出現是生物多樣性...
    北海獅「小偉」7月20日疑現青島膠州灣海域! 據7月20日媒體報導,北海獅「小偉」疑似出現在青島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
  • 繼鯨魚之後,這一海洋動物在青島近海出沒!快來辨認!
    快來辨認, 膠州灣紅島海域發現這一海洋動物!149號橋墩、距離紅島碼頭一公裡附近遇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海洋動物。韓先生是紅島258號海釣船上的一名船長,有三年的海釣經歷。這次是韓先生從業以來,第一次在青島近海見到這一海洋動物。「它一點都不怕人,還會拍手表演,很有意思。」韓先生把視頻發到快手、抖音等平臺上,點擊量最高超過了1萬次。
  • 轉發對人大代表加強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保護和利用的建議的答覆
    青島市城陽區海洋發展局青島市城陽區農業農村局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城陽分局對城陽區六屆人大四次會議(會字)第83號建議的答覆周春玲代表:您提出的「關於加強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保護和利用的建議」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覆如下:一、基本情況青島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由國家海洋局 2016 年
  • 膠州灣海底淤積嚴重 海面積不斷縮小致年年冰封(圖)
    記者昨獲悉,島城擬對西起大沽河濱海溼地、東至滄口水道東側岸線、南至海灣大橋、北至紅島岸線的面積約88平方公裡的膠州灣海域進行調查,並研究分析膠州灣底部海域的淤積情況和變化趨勢,為下一步的疏浚提供資料。  現象4年來海冰年年有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膠州灣也會結冰。
  • 紅島花蛤蜊今年最肥 7.5元/斤供不應求(圖)
    「隨著紅島蛤蜊節開幕,我們這裡的蛤蜊也開始跟著熱銷,一部分賣到島城市場,還有一部分直接拉到紅島賣。」養殖戶宋先生說,大沽河、洋河和躍進河分別從膠州三處匯入膠州灣,因而處於三河入海口的膠州海域水質最適合蛤蜊的生長,膠州營海所產的蛤蜊皮薄肉肥,口感一點不輸紅島蛤蜊。
  • 膠州灣部分河口淺灘現海冰 專家:不會出現大面積冰情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膠州灣沿岸部分地區出現結冰現象,比如西海岸新區膠州灣跨海大橋入海口處海冰層層疊疊、晶瑩剔透,儼然一幅冰上世界。那麼,我國現在的海冰分布情況如何?這種美麗的海冰景象背後是否預示著氣候變化異常?大海為什麼會結冰呢?針對這些疑問,記者聯繫了北海預報中心的專家,聽聽他是怎麼解讀的。
  • 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超四成 大型浮遊生物增多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膠州灣水汙染防治研討會上獲悉,今年前9月,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同比升高近4個百分點。根據市環保局首次開展的膠州灣生物多樣性監測,今年5月份膠州灣內大型浮遊生物達到27種,表明水質進一步得到改善。
  • 青島海域有一支「海底小縱隊」
    本次調查小組一行三人,由北海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齊衍萍和同事劉霜和於慶雲組成,他們從青島奧帆中心海域乘帆船出發,經過3個多小時的航程,到達了潮連島附近海域,此時海面光線很強,海況很好,水下能見度很高,非常適合潛水調查,做好下潛準備工作後,調查隊伍再次朝研究海域出發了。在進入神秘海底世界之前,齊衍萍首先要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海藻場。
  • 膠州灣部分海域結冰 為您揭開海冰背後的秘密
      17日,一股強冷空氣開始影響青島,氣溫明顯下降,18日起或迎來今年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周。「三九四九冰上走」,青島不僅河流、水庫開始大面積結冰,膠州灣的部分海域也出現結冰現象。
  • 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考古正式啟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豔膠州灣外圍海域藏著多少寶貝?沉沒海底的秘密即將浮出水面。8月11日上午,2020年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在青島海事局前海碼頭正式啟動。一處膠州灣,半部近代史青島,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城市之一,傳統文化根脈發達,資源豐厚。青島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文化是青島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和表徵,是青島城市之魂和青島精神的集中體現。
  • 海洋生物「體檢」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通過全面分析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徵,可以及時掌握膠州灣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大型浮遊動物52種、中小型浮遊動物43種、大型底棲生物95種,與2019年相比,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均有所改善。
  • 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 物種分布更均勻
    「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為了更全面地分析,我們在膠州灣區域設置14處海洋生物監測點位,於8月份集中對膠州灣生態環境健康狀況開展系統性監測。通過全面分析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徵,可以及時掌握膠州灣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承擔監測任務的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 青島這裡驚現擱淺鯊魚,海裡可能還有更大的同伴
    快來看看~10月26日上午8時50分許,青島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隊海口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環灣路西側、膠州灣白泥地公園附近的灘涂上,有一條鯊魚擱淺。>可能還有一條更大的鯊魚漁民老張告訴記者,他在膠州灣內駕船10多年來,這是第一次見到鯊魚。這些年來陸續見到過鯨魚、海狗等海洋動物。
  • 建國家級海洋保護區 青島列9大候選名單(圖)
    他認為,可以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分2個階段推進本市代表性海洋生態及地理景觀的全面保全工作,建設起具有青島特色的海洋保護區,並列出了9大海洋自然保護區候選名單,而此前青島已經有了關於大沽河保護區規劃。
  • 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開展膠州灣生物多樣性監測承擔監測任務的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為了更全面的分析,我們在膠州灣區域設置14處海洋生物監測點位,於今年8月份對膠州灣生態環境健康狀況開展了一次系統性監測。
  • 2020年青島市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承擔監測任務的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為了更全面的分析,我們在膠州灣區域設置14處海洋生物監測點位,於今年8月份對膠州灣生態環境健康狀況開展了一次系統性監測。通過全面分析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徵,可以及時掌握膠州灣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
  • 揭秘中科院科學家膠州灣日常工作(圖)
    nbsp&nbsp&nbsp&nbsp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10月23日上午,記者跟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創新」號近岸科考船前往膠州灣,現場體驗了科學家們如何在膠州灣開展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