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目前不但高發,而且發病年齡越來越低;最主要有一些冠心病,像心肌梗死,或者嚴重的狹窄血管,藥物解決了,不得不手術治療。
第一、年齡並不是手術的禁忌症
從來沒有說大於多少歲就不能做手術,我們做過90歲的支架,也見過80歲的搭橋;我們判斷手術風險,當然年齡肯定算一個標準,年齡越大相對風險也就越高,但並不是過了多少歲就不能手術,主要看必要性和風險評估。
如果不手術,而通過藥物能控制冠心病,那當然選擇藥物,不建議手術;但是對於急性心肌梗死,或者使用了全面的藥物治療,還是反覆發作心絞痛,患者生活質量極低;這時候,沒有辦法也得考慮手術。
風險評估主要考慮出血風險、肝腎功能、呼吸功能、心臟功能等等,年齡風險只是一小部分。
第二、支架和搭橋並不一樣
支架是微創內科手術,不需要開刀,只需手腕或大腿根血管穿刺一個針,就能完成,是把狹窄的血管,或閉塞的血管用支架給它支撐起來,簡單說就是堵車了,把車疏通一下,繼續保持道路通暢;
但搭橋需要開胸,大部分還需心臟停跳,原來狹窄的血管或閉塞的血管,不管它了,從身體別的地方取下一根或幾根血管縫合在心臟上,也就是堵車了,我不走這條路了,換一條路走,照樣可以保持通暢。
當然並不是說哪個好哪個不好,關鍵還是適應,就是哪個手術更適合患者才是關鍵。就算支架是微創手術也有風險,就算搭橋是外科手術,手術技術也非常成熟了。
第三、風險高,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