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將我們變成超級人類的基因編輯技術,為什麼沒有普及化?

2020-12-05 科普探空使者

筆者:三體-小遙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對生命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我們在渴望延長壽命的同時,也希望儘可能減少疾病的發生,基因編輯技術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人類視野。

基因編輯嬰兒的出現,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除了威脅到人類文明的倫理安全之外,也帶來了新一輪的思考。如果在未來,人類文明想要將基因編輯普及化,我們究竟缺乏技術支持,還是缺乏足夠的勇氣呢?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基因編輯技術被應用到對各種生物的改造中,它們可以變得更加智能,人類也可以「取長補短」,擁有更多的能力。

實際上,基因編輯技術意味著我們可以把基因重新排列組合,一方面,可以幫助人們規避很多疾病帶來的風險,甚至還能幫助人類變得更加優秀;另一方面,基因編輯將帶來倫理上的問題,我們未必能夠很好的適應相關情況。

雖然世界上已經出現了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但是絕大多數科學家並不認為我們已經具備將基因編輯技術完全應用的能力,因為這需要更加複雜的算數編碼,每一個過程都不能出現任何錯誤。

從目前超級計算機的發展程度來看,我們暫時不能將其應用到基因編輯中。加上,基因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稍有不慎就會失去控制,因此還需要更加謹慎。

除此之外,人類還需要更多的勇氣,因為這有可能顛覆大自然的規律,人類文明在有所突破的同時,挑戰了整個生物進化的趨勢,最後甚至還會將我們推向滅亡。這是兩種發展方向,但是人類暫時還沒有到進退兩難的地步,試想一下,如果未來將出現一些「超人」,我們又能否接受?

科學家表示,基因編輯技術涉及到最嚴肅的倫理問題,這也是科學家們反對基因編輯嬰兒出現的原因。生命畢竟是可貴的,我們能夠出現在地球上原本就是大自然的造化,然而人類卻希望能夠有所突破,科技的雙面作用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面對這樣的問題,人類還需要更加深入的進行思考,甚至還要積累更多的勇氣,只有這樣,才能夠儘可能減少負面作用。

相關焦點

  • 運用基因編輯技術,我們的食物能有哪些變化?-虎嗅網
    基因編輯技術不僅在醫學上有很大的用途,在農業應用中也能大顯身手,基因編輯技術不僅能讓我們吃飽,而且還能夠吃得更好。基因編輯讓西紅柿更美味很多人都吃過西紅柿。有人喜歡切片沾糖涼拌,有人喜歡西紅柿炒蛋。但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市場上能買到的西紅柿分好幾個品種,有的又大又甜,有的又小又酸,還長得歪瓜裂棗的。
  • 未來超級技術:小行星採礦、基因編輯,人工智慧
    未來人類超級技術將會幫助人類具有神一樣的能力。 一,小行星採礦。 當地球資源被耗盡的時候,人類可以去外星球挖礦。 小行星採礦將是人類的第二次淘金熱,小行星採礦將催生萬億美元的巨型公司。 二,基因技術。 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 基因編輯技術是人類的災難/福音
    1月14日超級聯賽初賽A組第二場比賽辯題:基因編輯技術是人類的災難/福音正方:克萊登大學神學院辯論隊上場隊員:一辯:陸麒麟;二辯:王澤宇; 三辯:葉子反方:獨角獸活潑兒童派上場隊員:一辯:孫藝函;二辯:端木利琬; 三辯:曾慶熹獲勝方:反方(正方得票1:反方得票2)最佳辯手:反方三辯
  • 救人的基因編輯技術,最終也將毀滅人類?
    沒有疾病的未來首先,來看看基因編輯技術目前的發展程度如何。對於像愛滋病這樣與人類為敵數十年的疾病,人類一直沒能找到能將其根治的方法。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而如果有一天基因編輯技術能讓人類超越生死,人類需要通過繁衍而將物種延續下去的原始驅動力將沒有必要存在,建立在其之上的婚姻、家庭、親情、愛情等等也都將面臨解構與重構。
  • 基因編輯技術:能讓人類永生下去?
    未來有一天,人類將利用豬培養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器官,利用腦移植治療帕金森氏症候群。這是頗有爭議的哈佛大學遺傳學家喬治·丘奇所說的,他認為,DNA技術的進步將很快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這位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究培育能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豬,以及在培養皿中生長的小型大腦。
  • 基因編輯技術人類的災難/福音
    謝謝主席,大家好:我方觀點是基因編輯是人類福音。基因編輯,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基於此,我們應當明確,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不應當局限於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
  • 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劉慈欣給法學家的啟示
    基因編輯的倫理和法律邊界在哪?為什麼通過對劉慈欣作品的文本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這些問題?在6月22日晚一場題為「劉慈欣論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的線上講座中,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頎結合劉慈欣的文本,給出了他的思考。該講座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主辦,該校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沈偉偉主持。
  • 基因編輯產生「超級爸爸」
    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遺傳方法解決這一問題,那麼這意味著我們將減少水,飼料和抗生素的數量。放入動物中。」這些老鼠的後代很健康,攜帶著捐精者的基因。更好的基因動物還沒有培育出來。但是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的brucewhitelaw教授說,這項研究為這個概念提供了有力的證明。「這向世界表明,這項技術是真實的。「這是可以使用的,」他說我們現在必須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來幫助我們不斷增長的人口。據研究人員稱,這項技術也有助於保護瀕危物種。
  • 富人將改造基因成「超級人類」 可摧毀其他人
    「法律可能會禁止對人類做基因改造,但是一些人可能抵擋不住改善記憶,抗病力,壽命等人類特徵的誘惑。」霍金寫道。他預計人類本世紀就能發現通過改造基因提高智力的技術。他警告說,經過基因改造的「超級人類」,可能會令剩下的未進化人類滅絕,造成嚴重的政治問題。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別讓「超級人類」擔憂成真
    「基因編輯嬰兒實驗」違反學術倫理早在我國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中,就明確指出利用體外受精、體細胞核移植、單性複製技術或遺傳修飾獲得的囊胚,其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同時任何人也不得將前款中獲得的已用於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動物的生殖系統。
  • 世界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超級人類是否會出現在未來?
    什麼是基因編輯?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而CRISPR/Cas9技術自問世以來,就有著其它基因編輯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技術不斷改進後,更被認為能夠在活細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編輯」任何基因。而此次就對一對嬰兒的基因進行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基因編輯產生「超級爸爸」牲畜
    英美兩國的聯合研究團隊稱,這項技術可以讓「超級爸爸」繁殖出攜帶有價值的精英動物遺傳物質的雄性後代,比如優質公牛。他們還補充說,未來,我們可以進一步通過改良牲畜基因提高糧食產量。  「超級爸爸」已經被確認可擁有具備活性的供體精子。並且,老鼠可以養育出健康的、攜帶供體精子基因的後代。較大的動物目前還沒有培育出來。但是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布魯斯·懷特勞教授說,這項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概念證明。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也從非人類基因擴展到人類基因,與此同時,伴隨著的人們是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質疑。而這種質疑,在2018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時達到了頂峰。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與預告,一顆巨大的炸彈就投向了全世界的人類。人類對技術的探索和追求本身並沒有錯誤,問題在於技術研發過程中是否遵循了必要的倫理準則。
  • 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專家:想多了
    原標題: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專家:想多了  36歲的Josiah Zayner近期搞出個大新聞。  據報導,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員Zayner自行設計了一套基因療法,試圖通過注射去除抑制自己左臂肌肉發育的蛋白質,獲得超強臂力。
  • 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 專家:想多了
    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  本報記者 操秀英  36歲的Josiah Zayner近期搞出個大新聞。  據報導,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員Zayner自行設計了一套基因療法,試圖通過注射去除抑制自己左臂肌肉發育的蛋白質,獲得超強臂力。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或將用於對人類胚胎進行編輯
    —CRISPR,或許很快就可以被用來研究人類胚胎了,近日,來自英國的監管委員會將去評估敲除日齡胚胎發育基因所引發的效應,來自科瑞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Kathy Niakan討論了該項目背後的基本原理,同時他們還希望這項調查有一天或將改善人類的不育療法。
  • 解讀獲諾貝爾獎的基因編輯技術,基因定製離我們有多遠?
    把基因編輯技術推上了風口浪尖,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基因編輯技術。對於人類胚胎(受精卵)的基因編輯,技術和科學都不成熟。我們談一個技術成不成熟一定要就事論事,就具體的應用來討論。比如我用它來做一個動物的改造是可以的,因為幾隻動物裡面有一隻編輯成功就可以進行後續的研究,者個門檻是比較低的。但是對於人的胚胎基因編輯就不行,不能在不成熟的時候應用到人身上。如果一個孩子出現了預想不到的問題,那你怎麼對他負責任?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也從非人類基因擴展到人類基因,與此同時,伴隨著的人們是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質疑。而這種質疑,在2018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時達到了頂峰。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與預告,一顆巨大的炸彈就投向了全世界的人類。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而這種質疑,在2018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時達到了頂峰。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與預告,一顆巨大的炸彈就投向了全世界的人類。人類對技術的探索和追求本身並沒有錯誤,問題在於技術研發過程中是否遵循了必要的倫理準則。任何技術的研發過程都需要經得起倫理的拷問,要在倫理原則的框架下進一步研發。
  • 人類基因編輯為什麼於法於理都不被允許
    在19世紀70年代基因工程技術發展到現在,世界各國早已 經有科學家對基因編輯這項技術開始研究。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以中心法則為生物學基礎,什麼是中心法則?就是認為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到蛋白質,再 由蛋白質進行表達,這個遺傳順序是不會發生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