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文轉載自 | 36氪神譯局
譯者 | Jane
地址 | 36kr.com/p/5261337
睡午覺的好處多到你想不到。
要不要睡午覺是個有爭議的問題,有的公司會在中午集體熄燈,全員睡午覺,而有的老闆則認為睡午覺像是在偷懶。如今,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白天睡午覺是具有生物學意義的,它可以預防疾病,幫助大腦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正確的做法是養成睡午覺的習慣,不要在該睡覺時做其他事情。本文譯自Medium,作者Maya Kroth,原標題為「Why Napping Is Good for You, According to Scien」,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自從人類文明出現以來,人們對午睡的價值就一直存在爭議。柏拉圖認為睡眠是反社會的,他寫道「睡眠者和死人一樣沒用」。拉比「猶太人對有學識的人的尊稱」在「塔木德」一書中也討論了這個話題,得出結論是,大多數時候人都應該避免午睡。評論人士寫道:一個人白天的睡眠不得超過馬的睡眠。「那麼馬的睡眠是多久呢?60次呼吸,或者大約半個小時。到了中世紀,一些醫生擔心午間小睡會引起發燒、頭痛、水腫和痛風,尤其是在飽餐之後。」
自那以後,科學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對睡眠,尤其是對小憩的研究仍然很匱乏。然而,現有的證據表明,午睡就像一粒神奇的藥丸,不僅能讓你更加清醒,還能保護你的心臟,降低血壓,改善記憶力,增強創造力。首席睡眠研究員薩拉・梅德尼克在她的書「睡個午覺!改變生活」中指出,午睡減輕了缺覺帶來的一些最有害的影響,這表明如果我們每天都午睡,在路上開車會更安全,銀行帳戶會更寬裕,性生活會更好,我們的眼袋也不會那麼明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神經科學教授馬修・沃克在2017年的暢銷書「為什麼我們要睡覺 - Why We Sleep」中寫道:「所有人,不管處於什麼文化背景或處在什麼地理位置,在下午三點左右的時候,從基因上來說,警覺性都會下降。」如今,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人都是單相睡眠,也就是說,人們只是在夜裡進行較長時間的睡眠。但這是自然而然的嗎?為了研究這個問題,人類學家觀察了前工業化社會,比如喀拉哈裡沙漠的桑人的睡眠方式,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幾千年來一直保持相對不變。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部落的大多數人都是雙相睡眠模式,也就是說晚上睡7到8個小時,下午小睡30到60分鐘,尤其是在炎熱的天氣。如今,從農業革命、工業化到燈泡的發明,各種各樣的因素共同打破了祖傳的一天睡兩次的習慣。2016年疾控中心的一份報告發現,如今,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每天的睡眠時間低於建議的7至9小時;英國睡眠協會的數據顯示,英國人的情況更糟,近四分之三的人睡眠不足。
上世紀90年代,希臘開始逐步取消午睡,白天延長商店營業時間時,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試圖量化這種文化變化的影響。沃克寫道,這項對23000多名希臘成年人進行的為期六年的研究結果確實令人心碎。雖然在研究開始時,所有參與者都沒有心臟病或中風的病史,但在六年的研究結束時,那些沒有午睡習慣的人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比平時有午睡習慣的人高出37%。沃克說:「放棄傳統的兩相睡眠後,我們的壽命縮短了。在希臘的小飛地,比如『伊卡利亞島 - Ikaria』,午睡的傳統依然保持的完好無損,男性活到90歲的可能性幾乎是美國男性的四倍,這也許並不奇怪。」大約一半的美國人患有高血壓,為了控制高血壓,他們每年在藥物和其他門診服務上花費超過1000億美元。但今年春季美國心臟病學會會議上公布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對抗高血壓方面,簡單的小睡可能和一些藥物一樣有效。當人們服用低劑量的高血壓藥物後,血壓計的讀數會平均下降5到7mmHg,相比之下你,小憩一會後會使讀數平均下降5mmHg,小憩的效果至少相當於少吃鹽或少喝酒了。這項研究的作者、希臘心臟病學家馬諾利斯・卡利斯特羅斯指出:「這些發現很重要,因為哪怕是2mmHg的血壓下降,也能將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10%。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白天能奢侈地小睡一會兒,對高血壓也有好處。」睡眠有助於大腦處理全天收集的信息,還有助於恢復大腦的學習能力。為了驗證這一點,沃克和他的同事讓研究參與者在中午完成一個短期記憶挑戰——匹配100對面孔和名字。然後,他們讓一組人小睡90分鐘,讓另一組人玩棋盤遊戲或上網。下午6點。兩組都進行了另一項學習活動,在第二次測試中,沒有午睡的人學習新知識的難度要大得多,落後午睡組20%。為了找出原因,研究人員分析了午睡組的腦電波。他們發現,每隔100到200毫秒,他們的大腦就會從儲存短期記憶的海馬體向保存長期記憶的大腦皮層發送一圈電流。這實際上是在記憶從短期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的過程,釋放出海馬體中的空間,以便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學習更多的知識。然後他們設計了另一項研究,以測試睡眠的記憶鞏固功能是否能夠區分哪些事實需要記憶,哪些需要忘記。他們讓研究對象學習一長串單詞,並告訴他們要記住一些單詞,忘記另一些單詞。那些經過午睡的人記住了他們被告知要記住的單詞,並且似乎避免記住其他的單詞,而沒有午睡的那組沒有表現出任何這種差異。沃克總結道:「睡眠並不能全面地、非特異性地保存你白天學到的所有信息。相反,睡眠能夠在改善記憶方面提供更敏銳得多的判斷力:它能優先選擇哪些信息是需要加強記憶的,哪些信息不是。」2017年,西班牙的研究人員研究了53對女性雙胞胎的午睡習慣,以確定遺傳因素對睡眠節律的影響,包括午睡。研究參與者在手腕上戴了一周的活動監測儀「這是比讓人們做調查問卷更客觀的測量睡眠的方法」;大約60%的人每周至少午睡一次,平均睡45分鐘。這些數據表明,人們在午餐後的睏倦程度以及隨後的午睡需求可能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即使在控制了其他因素「比如雙胞胎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時間」之後也是如此。基因也會影響何時睡意襲來,午睡持續多久,以及睡眠節奏的整體「穩健性」。與人類一樣,果蠅的基因也決定了它們白天小睡的時間。今年,羅格斯大學高級生物技術和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基因,可以抑制蒼蠅在天氣涼爽時打盹,他們將這種基因稱為「Daywake」。蒼蠅不喜歡過於炎熱的環境,午睡可以讓它們免受過多暴露在炎熱的環境中,但在比較冷的時候,「Daywake」基因可以讓蒼蠅保持清醒,讓它們可以做些別的事情。埃德裡在說:「雖然Daywake基因在人類中並不存在,但我們的發現了這樣一個觀點,即夜間睡眠和白天午睡是由不同的機制控制的,對健康起著不同的作用。」日本「筑波大學 - University of Tsukuba」2018年的一項研究也探究了白天嗜睡的基因,這次是在老鼠身上。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胺基酸在調節「睡眠需求」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改變一種基因,他們可以控制小鼠的睏倦程度和小憩時間。他們認為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特發性嗜睡症的病因。特發性嗜睡症是一種睡眠障礙,患者無論睡多少覺或每晚睡多少小時,都無法獲得足夠的睡眠。在生理周期低谷時,如果你不小睡一會,可能會非常可怕。在丹尼爾的書「何時:完美時機的科學秘密 - When: The Scientific Secrets of Perfect Timing」描述了數不清的場景:在下午,丹麥學生的測試中得分會較低,法官不太可能對囚犯做出有利的判決,麻醉師給病人注射致命劑量麻醉劑的可能性要高出三倍,護士洗手的可能性要低10%,缺覺導致的交通事故在下午2點到4點之間激增。這一切似乎都在告訴我們:睡個午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