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沈春蕾 通訊員劉言)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秀豔發現了納米金屬機械穩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應,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納米金屬的晶界在機械變形作用下容易發生晶界遷移並伴隨晶粒長大,使得納米材料發生軟化。機械驅動晶界遷移不僅破壞材料的性能,也給利用塑性變形法製備納米晶帶來困難。
目前機械驅動晶界遷移的根本機制仍存爭議,但相關模型和計算模擬均表明機械驅動晶界遷移伴隨著明顯的晶界區原子重組和位錯運動,這說明該過程與晶界狀態有密切關係。一般認為,力作用下的晶界遷移速率與晶界能、晶界的曲率、晶界上的有效臺階等相關。晶粒尺寸越小,晶界曲率越大,遷移速率加快。
該研究發現,對於塑性變形製備的納米晶Cu、Ag、Ni樣品,在準靜態拉伸變形時,隨著晶粒尺寸從亞微米減小至納米量級,晶界遷移逐漸增強,而當晶粒尺寸小於臨界值時,晶界遷移逐漸受到抑制。這一結果顛覆了傳統的認識,與其在納米晶熱穩定性晶粒尺寸反常效應的相關發現一致。
研究表明臨界尺寸以下納米晶在塑性變形過程中其晶界容易發生應變誘導晶界馳豫,而這抑制了晶界遷移行為,使納米晶變形機制由晶界遷移逐漸變為不全位錯運動形成變形孿晶或層錯為主導,納米晶機械穩定性增強。對Cu中臨界尺寸附近未發生機械馳豫的納米晶進行熱處理,使其晶界發生熱馳豫,同時保持晶粒尺寸基本穩定,在後續進一步拉伸變形過程中其晶界遷移明顯受到抑制,晶粒表現出更高的機械穩定性。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103/PhysRevLett.122.126101
《中國科學報》 (2019-04-11 第1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