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戰線》入坑指南②:人偶養成、裝備、改造(深海化)

2021-01-15 百家號

文丨屋頂上的貓先生@bigfun社區

養成是艦like類手遊,或者說二次元類手遊的核心系統

是否擁有良好的養成體驗,關係到遊戲的生死存亡

因為養成系統關係著遊戲內資源獲取、難度曲線、氪金等要素

可以說是最考驗手遊整體素質的地方

這篇文章,貓先生將著重講述有關《深海展現》養成系統相關的地方

另:本文寫於2020年4月內測版本

實際體驗以當前版本內容為準

開門見山的總結一下,《深海戰線》的角色養成,主要包括:

1.升級——(過圖,或者餵狗糧/溶液升級)

不要吐槽臺詞……胡德阿姨純粹是皮一下,貓先生真的沒做什麼……

人偶養成的順序或者說側重點,貓先生認為是:

升級>訓練=技能>突破=武裝>改造

升級所帶來的各項基礎屬性的提升無疑是巨大的

更重要的是,人偶等級還關係著突破、改造以及訓練的門檻

因此等級才是人偶強度的基石

如上圖所示,可以使用溶液道具使人偶快速提升等級

10/20/50ml溶液分別可以提供1000,2000和5000經驗

除去活動兌換外,溶液可以通過利維坦深淵的每日打撈獲取

2.技能——(四個技能,除普攻均可升級)

一般來說,人偶最多有四個技能

第一個固定的普通攻擊,航母是空襲,其它則是炮擊

第二個是主動技能,即終極技能,需要消耗能量釋放

三四則種類繁多,輔助攻擊、團隊Buff、自身回藍、維修回血、自身Buff、敵對debuff等

還有例如競技神的力場罩子這種特殊技能,人偶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後兩個技能上

值得注意的是,3/4技能需要人偶的訓練等級達到Lv1和Lv10的時候才能解鎖

而訓練等級又和人偶等級息息相關,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要先提升人偶等級

技能上限為10級,提升所需要的素材為神經連接晶片,具體消耗貓先生會另開一貼細講

技能的提升直接影響著人偶的攻擊、防禦、輔助的能力,是提高人偶上限的關鍵

但是提升需要消耗大量的素材和BP,所以盡力而為,且需要找對培養對象

3.訓練——(消耗人偶,提升基礎屬性,即強化)

訓練也可以提升人偶的基礎屬性,和升級類似,但相互獨立

訓練所需的素材無分種類,只按人偶品質計算:

N級人偶,提供50訓練經驗,消耗1500BP

R級人偶,提供100訓練經驗,消耗3000BP

SR級人偶,提供150訓練經驗,消耗4500BP

SSR級人偶,提供300訓練經驗,消耗9000BP

「快速添加」會一鍵添加SR以下的人偶作為素材

訓練的時候注意記得BP的消耗,這可是個無底深坑

另外,被消耗的人偶會自動將所有裝備卸下

在倉庫可以選擇將白板裝備賣出,一套約1250BP

如果按全部訓練素材均為N級人偶來算

那麼淨消耗只有250BP(把裝備全賣了就是了)

4.突破——(同角色突破,大幅提高基礎屬性)

突破,這個沒什麼爭議,就是同名卡升星

升星之後基礎屬性有著全方面的增強,最直觀的就是幾千幾千加的血量

突破有著等級要求,45級就可以將突破拉滿,升到最高6星

1☆→2☆:1同名船

2☆→3☆:1同名船

3☆→4☆:1同名船

4☆→5☆:2同名船

5☆→6☆:3同名船

N、R卡初始1星,SR卡初始2星,SSR初始3星

也就是說,N、R升到6星需要8同名船

SR升到6星需要7同名船

SSR升到6星需要6同名船

5.武裝——(裝備,低到高T1~T5,有專屬)

《深海戰線》中,人偶總共能裝備5件裝備

分別是:

主炮,副炮(驅逐為魚雷)

艦載機X2(航母專用)

裝甲,鍋爐,雷達這三個是通用的

裝備的品質從T1到T5不等,每個等級的品質會比上一級的基礎屬性要高

而裝備也會隨機多出不同的次要屬性

以雷達為例:(以下數據均為未強化過的裝備)

黑鋒對空電探T3:+810耐久,+141損管

黑鋒對空電探T4(1):+1080耐久,+40護甲,+217損管

黑鋒對空電探T4(2):+1080耐久,+39防空,+190損管

黑鋒對空電探T5:+1350耐久,+42防空,+45護甲,+272損管

並且裝備也能夠進行強化升級,素材依舊是裝備:

T1裝備:增加625強化經驗

T2裝備:暫不知曉

T3裝備:增加1500強化經驗

T4裝備:增加1750強化經驗

T5裝備:增加2000強化經驗

每消耗一個裝備就需要消耗同等強化經驗的BP

(也是個燒錢的工程,所以T5以下的裝備不建議強化)

6.改造——(深海化,陣營與陣容技能)

之所以將改造放到最後來將,因為貓先生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後期的內容

改造也即遊戲中的「深海化」系統

首先我們來看改造之後人偶會有哪些變化:

+新的深海化立繪,但是無法更換回原立繪

+兩個深海化陣營、陣容技能

+全新的技能動畫(如果有的話)

改造技能有兩種,如上圖所示

通常為陣營(勢力)Buff以及陣容(艦種)Buff

順帶一提這個Buff是顯示在編隊面板的下方的,不會疊加

而是按隊伍中深海化人偶的技能總和計算

這也是貓先生為什麼會認為深海化是中後期內容的原因:

只有當隊伍中存在多個,甚至全部都是同陣營、同艦種的深海化人偶

改造技能才會擁有一個較高的收益

當然,改造所帶來的基礎屬性的提升也是不容小覷的:

所以,在前期改造資源稀缺的情況下,要有目的的去改造

例如專注改造黑鋒、皇家陣營的航母或者巡洋、神代的魚雷隊等等

這樣到了遊戲中後期,便能夠早早獲得改造技能所帶來的收益

相關焦點

  • 2018年我國深海裝備有哪些新亮點—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 題:2018年,我國深海裝備有哪些新亮點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深海大洋蘊藏著無窮的寶藏和科學奧秘。
  • 科技話題:天鏈衛星、竹類新種、月球撞擊坑、新型抗生素、深海化能...
    ——央視新聞客戶端3科學家新識別月球上逾10.9萬個撞擊坑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科學家們通過機器學習方法,在月球表面識別出之前未識別的逾10.9萬個撞擊坑。
  • 《極地深海水族館》全球同步上線 養成極地動物
    《極地深海水族館》全球同步上線 養成極地動物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01-09 分享到: FLERO GAMES旗下IDLE Idea Factory公司研發的新作3D模擬遊戲《極地深海水族館》已於8日正式上線。
  • 《極地深海水族館》預約開始 養成海洋生物治癒身心
    《極地深海水族館》預約開始 養成海洋生物治癒身心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19-10-18 分享到: 由《深海水族館》開發商FLERO Games與IDLE Idea Factory打造的全新作品
  • 《巨齒鯊》:與其說是「深海侏羅紀」,不如說是「深海異形」
    電影《巨齒鯊》(The Meg)裡與科學相悖的設定,不只在於一種已知滅絕的古生物,是否能夠在特定環境裡延續種族繁衍,而在於目前已知的深海生物經過千萬年的特異進化之後,其視力普遍退化。電影《巨齒鯊》海報其次,深海水壓環境很難讓這些生物存活於淺海水域。
  • 遨遊深海的「海馬」
    隨著指揮員的一聲令下,5噸多的「海馬」號ROV緩緩入水。在海面漂浮片刻後,「海馬」號開始以40米/分的速度向中央海盆深處下潛,2小時後,「海馬」號ROV抵達了4502米的海底。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首臺4500米級深海作業系統——「海馬」號ROV在南海進行海上試驗的場景。
  • 「深海工匠」周皓:從沒有「差不多」
    「深海工匠」周皓的人生信條裡,從沒有「差不多」【身邊的大國工匠】「選擇這份事業,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我的工作主要是深海科研裝備的加工、製造和維修。」周皓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自2016年進入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來,他3次隨「探索一號」科考船去馬裡亞納挑戰者深淵進行科考,在工作中解決各項海試科研裝備的技術難題168項,合理升級改造66項,使國產自主研發的科研裝備取得多項國際、國內第一,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科研裝備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打造深海研發基地 加快發展深海...
    南海是開展深海研發和試驗的最佳天然場所,一定要把這個優勢資源利用好,加強創新協作,加快打造深海研發基地,加快發展深海科技事業,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全面發展。——習近平 「這一年我們更拼了!」近日,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資深潛航員李保生和三亞中科遙感研究所所長楊天梁都難掩激動。
  • 深海生物資源概述 | 深海生物資源價值、深海生物產業面臨的困難及發展建言……
    一、深海調查能力與分析技術顯著提高。在海上調查技術方面,船載與陸基裝備技術手段不斷提升,以蛟龍號為代表的系列潛器的成功應用大大提升了深海生物資源的調查能力。通過優化分離培養技術,新獲得深海微生物菌種近萬株,包括深海細菌、放線菌、真菌、古菌等。「十二五」期間還發展了深海微生物原位培養裝備;將高通量測序技術、微生物單細胞操作技術、活性物質生物全合成途徑異源表達技術應用於深海微生物資源的研發;構建了基於細胞和模式動物的抗菌、抗附著、抗腫瘤活性物質的高通量篩選技術平臺。  二、基礎研究成果斐然。
  • 深海天然氣工程亟待突破核心技術
    同時,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及其工程作業也面臨著「入地、下海」的雙重挑戰,具有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及高回報的「四高」特點,其中的「高回報」和巨大的附加效益(如船舶技術進步、信息技術綜合應用、海洋地質勘測、海防劃界、軍事情報獲取等),吸引了世界相關國家及公司進行持續高強度投入與大規模勘探開發活動。
  • 習近平提出深海「三步曲」 中國深海計劃路線圖曝光
    「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裝備譜系,為實現海底油氣能源、可燃冰等資源開採打造利器。  胡問鳴說,在剛剛閉幕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總書記發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並且第一次明確提出「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從「深海進入」到「深海探測」,再到「深海開發」,是總書記為我們描繪的深海「三部曲」。走向深海,裝備先行。
  • 中科院深海所招聘77人!是人才你就來
    -研發人員(共10名)1、招聘崗位專業名額分配及崗位職責① 深海工程技術部研發人員(崗位聘用)② 深海工程技術部研發人員(項目聘用)◆ 機械類3人,按專業開展研發工作及海上工程作業。>四、海洋裝備運行與管理中心-電子電氣師、科考裝備作業保障人員(2名)1、崗位職責 ① 電子電氣師(1名)◆ 負責船舶電氣設備的管理、維修、保養等工作,保持電氣設備、電氣庫房和電氣修理間的整齊清潔。
  • 《深海之光》試玩介紹:擺脫深海恐懼症(全文)
    (原標題:擺脫深海恐懼症 《深海之光》試玩介紹)
  • 他乘「深海勇士」在深海海底看到了什麼?
    直到19世紀70年代,英國「挑戰者」號的環球海洋勘探,將拖網拋至幾千米深的海底,深海世界生命繁盛的事實才為世人所知。近年來,隨著深海技術裝備發展,載人潛水器可以將人們帶到深海洋底,水平的海洋探險變成了立體的海洋探索。3月10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覆蓋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深潛科考航次,返回海南三亞。
  • 深海所舉辦2020年科學節活動
    10月31日, 深海所舉辦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科學之美:藝術與海洋」活動,三亞市50餘名市民預約參加活動。 本屆科學節以「嗨,科學!」為主題,在中科院統一部署和指導下,深海所分會場舉辦「科學之美:藝術與海洋」科普活動。
  • 高德利院士:深海天然氣工程亟待突破核心技術
    同時,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及其工程作業也面臨著「入地、下海」的雙重挑戰,具有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及高回報的「四高」特點,其中的「高回報」和巨大的附加效益(如船舶技術進步、信息技術綜合應用、海洋地質勘測、海防劃界、軍事情報獲取等),吸引了世界相關國家及公司進行持續高強度投入與大規模勘探開發活動。
  • 深海勇士遨遊海底探索遠古之門
    藉助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水下考古工作者將工作海域最深拓展至水下1003米,下潛時長共計66小時51分,並成功採集到文物標本。首次深海考古意義重大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 宋建忠——「對我們而言,深海考古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與重要的課題。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對深海的海底地形、地貌有了直觀的認識,對深海技術與水下考古的結合有了基本了解。
  • 中科院深海所:創新海洋科技 扛起深海科研的海南重責
    位於三亞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內,像「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這樣的深海科研「神器」不在少數。工程實驗室內,「海鬥」號無人潛水器、「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天涯」號深淵著陸器等深海科考設備依序排列,展示著我國在深海科技事業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坐擁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海南在開展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活動方面頗具優勢。
  • 世上最冤的死法——被屁坑死的深海黑叉齒魚
    被屁坑死的黑叉齒魚。黑叉齒魚有個別稱 : 黑色吞噬者。蛇與深海魚,兩種完全沒有交集的生物為了應對相似的問題演化出了相似的器官,這就是趨同進化。如果沒辦法及時吸收或者排出這些氣體,它們就會變身致命的「救生圈」,迫使黑叉齒魚從深海浮上海面。
  • 打造千億元養殖產業集群、籌建國家深海基因庫 青島挖掘深海寶藏...
    形成千億元深遠海養殖產業集群,組建深海水下裝備研究院,籌建國家深海基因庫……青島藍色經濟「落子」深遠海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2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獲悉,在水產養殖、海洋裝備和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青島正在進行深遠海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