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可以溫暖一個人,一間書房可以溫暖一座城。
8月17日下午,新華書店攜手鍊家打造的「城市書房」在上海書展揭牌啟動,新聞晨報周到「社區之家」同時宣布入駐,為市民的品質生活提供近在家門口的入口。
這是一次令人驚豔的文化跨界,也是踐行總書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實踐。
市民家門口「小而美」的公共閱讀空間
「城市書房」是物流配送體系完善、門店布局資源豐富的新華書店,與在上海擁有超過1000家門店的鏈家,優勢互補的產物,旨在打造市民家門口的「小而美」的公共閱讀空間。
《新聞晨報》作為主流都市媒體,為上海市民提供優質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資訊,並通過其官方客戶端《周到上海》,積極下沉社區,提供健康、教育、出行等一系列覆蓋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務。今年,《周到上海》進一步將生活服務下沉到各區、街道、社區,並開設「社區之家」,為市民提供便捷、實用、優質的到家服務。此次,新聞晨報周到「社區之家」同步入駐「城市書房」。
新聞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黃瓊說,今年正好是新聞晨報創刊20周年,20年來,在一紙風行的新聞晨報時代,我們努力把最鮮活最實用的新聞傳遞給上海的讀者;而在這兩年媒體深度融合之際,新聞晨報周到在繼續傳遞新聞資訊的同時,我們又提出「服務到家」的口號,今天「社區之家」的掛牌,正是我們媒體下沉、服務下沉的行動落地。
為讓市民更好地在「城市書房」享受閱讀生活,新華傳媒與上海鏈家還將開發微信小程序。通過這個小程序,市民只需支付一定押金或憑「微信信用」免押金,就能成為「城市書房」會員,14天內免費借閱鏈家門店專設的「共享書架」上由新華書店精心挑選的優質圖書。
打通公共圖書服務靠近社區的「最後100米」
「城市書房就在家門口,我們隨時可以去借閱,太方便啦!」剛走出鏈家門店的市民王先生驚喜地說。之前他都是坐地鐵到圖書館,或者一些公共的讀書場所,現在有了鏈家門店內的「城市書房」,對像王先生一樣的市民來說,是一種「福利」。
「孩子喜歡讀書,沒事的時候就帶他來鏈家這裡看看書,氛圍特別好,也很安靜。還能喝喝咖啡,享受一下午的親子時光。」市民趙女士表示。
鏈家COO王擁群表示,鏈家致力於成為「社區好鄰居」,不僅將門店變身為「城市補給站」,免費為居民提供打複印、飲水、便民雨具等九種服務,還持續改造門店,在有限空間內創造更多體驗。
「城市書房」和「社區之家」的落地,將有效打通公共圖書服務靠近社區的「最後100米」,讓全民閱讀融入居民生活。作為公共圖書館的社區延伸,開辦在鏈家門店內的「城市書房」不僅在借閱購買書籍方面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有效補充,還將通過開展讀書沙龍等文化公益活動,帶動市民的文化消費升級。
圖書與閱讀是比西瓜更甜的精神食糧
熱播劇《安家》裡有這樣的情節,孫儷飾演的王牌中介房似錦爬了28層樓給客戶送西瓜。這是一個接地氣的情節設計,炎炎夏日,解暑的西瓜是人與人之間拉近距離、傳遞情誼的道具。 「城市書房」開張後,圖書與閱讀,會成為比西瓜更甜的精神食糧,成為社區中溫馨而又有品質的人人喜歡、人人參與的紐帶。
上海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副社長,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偉介紹,近年來,上海報業集團一直致力於集合旗下媒體資源,助力全民閱讀,豐富市民生活,推出了「市民文化客廳」等文化品牌。「城市書房」是一個新嘗試,同樣打出資源組合拳。新聞晨報周到「社區之家」也將入駐鏈家門店,為市民提供健康、教育、出行等覆蓋生活方方面面的便捷、實用、優質的到家服務。希望「城市書房」能夠成為市民朋友身邊有智慧、有溫度的好鄰居,助力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與閱讀、與美好生活不期而遇。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表示,今年上海書展圍繞「安全」「出彩」兩個關鍵詞,破圈、跨界,進商圈、進社區,「城市書房」是閱讀破圈進社區的實踐,為上海全民閱讀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案例。
據悉,目前已有20家鏈家門店內的「城市書房」陸續開放,預計年底前可完成50家,並舉辦200場公益文化活動。
(文章來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