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緊日子等於「低配生活」?NO!王陽明告訴你怎樣才是高配人生

2020-11-22 騰訊網

本帳號所有小品皆時尚而理性。

現在,大家都在講「過緊日子」。不僅是公共部門,公司開支、個人消費,都不復以前那種寬鬆的場景了。很多人感慨,消費降級了,過緊日子就要接受「低配人生」了。

不久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女護士感染肺炎後自愈後,也感慨自己今後要過一種「低欲的生活」。那麼,這種低欲生活是不是「緊日子」?

在家自我隔離期間,她按時吃飯,餐桌上總是很豐盛,雞湯、魚湯、排骨湯、小米粥、八寶粥。每天作息規律,早餐保證營養,晚上洗熱水澡。家裡每天消毒,每天開窗通風至少兩次,經常用洗手液,天氣好的話,在陽臺上曬曬太陽。

她的痊癒,得益於這種健康生活的堅持。她所說的低欲生活,應該就是這種生活方式。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子,所謂標配人生是名牌衣包,與帥氣男友豪華旅行,這是也是當下很多人看重的儀式感。

經過這次疫情,很多人體會到了規律生活和自我管理的好處,發現自己突然變得更加獨立,開始精通好幾般武藝,簡直迭代到了一個新的版本!

而且,你發現郊外的風景清新亮麗,詩就在身邊,並不輸於遠方;你發現自己突然變得會燒得一手好菜;你發現自己的世界變得更加安靜,更加充盈真實,更有了煙火氣!

相對於以前的喧囂和浮躁,你現在更加願意選擇獨處和思考,更加善意地看待這個世界。你甚至變得更加有深度,更有韌性,總之是比以前更「酷」!你好像正找回真實的自己,甚至處在「一個人的狂歡」這種絕佳狀態!

這種日子顯然比以前要緊多了。這裡的緊,不僅表現在開支花銷減少,而且在時間安排上,相對於以前也處於一種更為緊張的狀態。

但這位女護士卻喜歡上了這種「緊」生活方式,這是什麼道理呢?

這位女護士的經歷和感受說明,緊日子不必然是低配人生,而是要求人生再次升級,重新定義高配人生!

今後,社交仍然重要,但酒肉社交不再是時尚和標配。社交中一定是在更多自我認知和自我管理,大家在心靈和精神上的彼此認同和理解,雖然有社交距離,但卻「這麼遠,那麼近」,正所謂 「人間有味是清歡」。

中國傳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叫克己,簡單講就是嚴格要求自己。在百科中,有專門對克己的全面解釋,克己甚至是著名三國殺遊戲中呂蒙的段位。

克己是古代名士王陽明最為信奉和推崇的人生法則。王陽明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戰勝自我才能實現自我改進,才能張弛有道,才能過真正有質量的生活。

傳統是更有底蘊、更有沉澱的時尚。克己將成為今後每個人內心中追求的嶄新境界,儘管人無完人,對很多人來說是「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會讓人不斷向善,不斷變好。

當你作為一個大學生能理性消費、不被高利貸貸迷惑,當你把自己的健身計劃執行下去不再拖延,當你在投資中遵守紀律守住自己的鍵盤,當你在生活和工作中留意自己的情緒和小節,當你利用一切時間為自己積蓄再出發的能量,你就實現了對自己的迭代。

哈佛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人獲得財富的能力不是來自於智商,而是毅力和堅持。這種堅持需要我們抵抗內心中天然的人性弱點。

當下的商業模式,講究的是順人性,也就是順從甚至是放大人的情緒和本能。其依據是,食色性也,人性本身就是 「貪嗔痴」,是永遠不變的鐵律。標配人生的定義,基本上就是對這些物慾的追求和滿足。

利用甚至放大人性弱點的商業運作,給每個人都形成了挑戰。看似歲月靜好之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對情緒和物慾的滄海橫流衝擊,每個人都在面臨心性和精神力的考驗。

人性中除了貪嗔痴,還有「戒定慧」,還有修身齊家的古訓,也就是克己。

克己能夠幫助個人嚴肅對待自己的人性弱點,延遲滿足,養成好的心性和精神力。否則,個人競爭力會明顯下降,甚至會導致個人失敗。

克己不是一時之功,而是所有人一生的課題,其能力養成遵守著複利法則。

行為和心理上的微小改進,日積月累,在心理和行為上會產生巨大的累積效果,這是認知心理學和行為金融學的重要結論。用數學公式可以表示為: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改進1%,一年下來就是接近38倍;如果每天改進2%,那就是驚人的1377倍!反之,如果每天鬆懈1%甚至更多,一年下來所剩無幾。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不忍則亂大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念之間,成仁成魔就有了定數,這是非常可怕而殘酷的鐵律。

圍繞「小目標」,如職場情緒和節奏、家庭關係、個人習慣甚至考試等易犯錯的方面,按照複利公式,嚴格執行,可以實現驚人的收穫!

在這個過程中,人性弱點總在誘惑著你,那種「反人性」產生的單調和乏味是不可避免的。這實際上就是從一種生活方式切換到另一種生活方式過程中,必然面臨的問題。這就需要刻意的自覺訓練。

克己能力的不同,心性和精神力的段位也不同;好的心性和精神力,來自於刻意的訓練。

我們現在變得浮躁,社交網絡的責任不可推脫。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社交網絡鼻祖推特CEO多西有一個習慣,就是早晨起來冰浴。這讓人聽起來都冷。

過緊日子,刻意地讓自己走出從前生活方式的舒適區,會養成一種淡定從容的精神氣質,這是我們當下最稀缺的氣質。

未來的精英,必然是從能夠良好克己的人群中產生。

當下,企業管理出現的最新趨勢是OKR(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目標和關鍵結果)原則。很多公司已經意識到了KPI考核的弊端,百度已經全員實施OKR,替代了KPI考核。

個人也可以把OKR當成一種工具,按照OKR原則,不斷提升自身的克己能力。在實施中,採取的手段和行動要行動明顯可以做到,要切合實際並進行量化;要簡單易行,每日一次,防止懈怠;獎勵自己的堅持,鞏固成果。

當克己的心性和精神力達到一定段位,緊日子會變成一個人改頭換面、打造全新自我的催化劑,起初的不適和痛苦會消失,一切都在進行著良性循環,你的人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高配。

請關注本帳號,我們將繼續推出有趣而理性的小品。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
    小王陽明答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就是聖賢。」王華說:「這只是理想主義者的夢話,你怎麼就當真了!千年才出一位的聖人,你怎麼能比?」小王陽明反駁道:「怎麼就不能比?大家都是人。」
  • 王陽明:人生五度,你有幾度?
    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王陽明講,做人應當「胸次悠然」。 王陽明是個性情中人,平生主張盡性而為。 在他看來,一切本該順其自然。 太過糾結在意,反倒成了內心的障礙。 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
  • 王陽明:「有本事,沒脾氣」,4句話告訴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王陽明:「有本事,沒脾氣」,4句話告訴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1、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王陽明告訴我們,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 王陽明智慧:對付你惹不起的小人,學會上中下三策,生活更輕鬆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容易遇到一些小人,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樣的人呢?顧名思義小人就是那些破壞遊戲規則,不按規矩辦事的人,遇到這樣的人我們可能很氣憤,可能會效仿他們,也用他們慣用的手段來對付他們,但是我們要是這樣做的話,我們也就成了別人眼中的小人。對付小人需要智商跟情商同時在線。
  • 為什麼現在普通消費水平的人,選擇的都是低配車而不是高配車?
    如果你只能在舒適性和視覺感受方面享受它,那麼我認為花這麼多錢購買高配不值得。而現在的手機導航或音樂等,舊的駕駛員駕駛技術也不錯,那麼倒車影像也沒用。所以買一輛裝備不足的汽車,不僅要配置旅行,還要配置,還要省下不少錢。第二:對於那些第一次購買汽車或者不了解汽車的人來說,購買低匹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
  • 高配生活距離你很遠,過平凡日子也挺好
    而,大多數平凡人用盡全力,為的就是過上高配生活。生活在平凡世界裡的我們,偏偏撲了個空,免不了要牢騷幾句,然後又埋頭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深耕細作。悟空問答裡有一個有趣的提問:馬雲來給你打工,你會照顧他嗎?你會覺得有面子嗎?很多人說,這根本就不可能,幹嘛要想它。對,與其被不可能困擾,不如腳踏實地的活在當下,做最真實的自己。
  • 王陽明告誡男人:哪怕再有錢,再有人脈,也要牢記這七字真言
    在我國戰國時期,出過這樣一個牛人,他足智多謀,知天下事,仿佛天下就是他的一盤棋,這個人就是鬼谷子,而在鬼谷子去世後,15世紀又出了一位牛人,他就是王陽明,這二人頗有許多相似之處,王陽明仿佛就是第二個鬼谷子。鬼谷子未出世,而其徒弟卻有陰謀家、縱橫家、軍事家,王陽明未入行伍卻能領兵打仗,一生哲學智慧,享譽中外。
  • 王陽明:你要知道的讀書的這5重境界,就是人生的五個層次
    王陽明用一生的經驗總結出一句話:「心」左右一切。做好事來源於內心,做壞事也來源於內心。而讀書也是分層次的,讀書的五重境界就是人生的五個層次,只有你人清了都市的重要性,你才能更好的進步。第一重境界:讀書的價值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說明:只要書讀得多了,自然你的知識就豐富了許多。王陽明曾認為說:「人世間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之後王陽明也一直在履行自己最初的言語,成為一代聖人。讀書的價值不在於功利,也不為炫耀。好讀書不求甚解,觀其大略而已。「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讀書可以開啟心智,打開一扇通往內心世界的窗口。
  • 高配VS低配,美人魚戰士忍了,企鵝男孩忍了,圖4笑出豬叫!
    還沒有的要抓緊時間哦~我們都知道在比基尼海灘有兩位超人,他們分別是美人魚戰士和企鵝男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低配版本的什麼樣子的。低配版本的是海綿寶寶,他拖住臉再做思考的動作,感覺和高配版本還是挺像的,服裝都很到位。
  • 各種空難偶有發生,難道民航飛機也有低配和高配之分嗎?
    在這裡可以明確告訴大家,買飛機也有全配和簡配的分別,而且每個國家的不同航空公司對同一款飛機配置的訂購也是不同的。像汽車一樣,飛機也有自己的最大載重量,低配的最大載重量一般在26000kg左右,中配的最大載重量一般在29000kg左右,高配的最大載重量一般在29300kg左右,超高配的最大載重量一般在29600kg左右,這四種配置的飛機引擎是一樣的。每一家公司都有不同的經營方式,飛機裡的座位多寡也是不同的。
  • 王陽明:做個心中永遠有光的人!
    ——馬斯洛我們一生追求的幸福並不是物質生活發生多大的變化,而是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有了很大轉變,能夠用積極樂觀地心態去面對一切,那麼健康、成功、幸福等等就都會隨之而來。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心裡幸福了,所表現出來就是幸福的,你幸福與否,其核心關鍵就在於你的心。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惹誰都不要去惹王陽明,為什麼?因為王陽明的「套路」防不勝防
    王陽明覺得,沒有真正的聖人,沒有完全正確的理論指導,一切都要實踐,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於是他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但是,理論終究還是理論,寫出來的畢竟還只是道理,如何能真正做到把知行合一的理論落到實處呢,王陽明告訴了我們一個不二法門,就是事上練。事上練就是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把自己學到的,總結到的運用起來。
  • 王陽明:人性本無善惡,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但是人文社會要發展,大家要過得好,不能不談善惡問題。人天生就有判斷能力,是為「良知」(往深處說,心學上的「良知」有其神秘意涵,大約等同於佛教的「空性」在人身上的體現),即孟子的「四端之心」、陸象山的「本心」,也類似但不等於德國的古典主義哲學家康德所謂「先驗理性」。那麼談到心性,又為什麼要「格物」呢?就是因為如果僅僅只有先天的判斷力,不格物,一個人的知識不夠,還是不能清楚知道什麼真正對大家都好,什麼不好。
  •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一生有3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很多人一生過得不順,事業不夠成功,生活也不夠幸福,整個人也是鬱郁不得志的感覺。有些人認為是自己的命不好,沒有遇上好人、好事、好時機。其實很可能是你自己不懂得修心。馮唐說過:人生想要過得輕鬆自在,記住兩句話『關你何事,關我何事』。如果只是活在別人的嘴裡,就十分荒唐。真正聰明的人都活在自己心裡,時間自會有公道。
  • 求是網評論員:「緊日子」裡面出政治
    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一再重申黨政機關要過緊日子。毛澤東同志講過一個著名的「酸菜裡面出政治」的故事。1956年11月,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講道:1949年,有一位將軍主張部隊要增加薪水,他舉的例子是資本家吃飯5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毛澤東同志說,這恰恰是好事。這個酸菜裡面就出政治,就出模範。
  • 標緻4008低配滷素燈升級高配LED大燈怎麼搞?我給你答案
    標緻沒有走一眼就能驚豔到你的路線,而是融入富有張力的設計理念,4008的視覺衝擊力沒有那麼大。但是家族式的格柵、頭燈等優秀的設計依舊保留了下來。所以很多低配的車主會選擇升級專用的4008總成內膽,升級到與高配車型一樣的效果。 今天帶來的改燈案例就是標緻4008滷素燈升級專用總成內膽,改裝LED大燈的改燈案例!
  • 王陽明:當你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這6點你要知道,對你有幫助
    王陽明先生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他主張致良知,認為人心中固有的良知就是天理:「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理就在人心中是不假外求的。王陽明主張「存天理,滅人慾」,人應該匍匐在天理、聖人腳下。當你迷茫時,不知所措的時候,這6點你一定要知道。
  • 王陽明最智慧的10句話!讀透了,做人也就簡單了!
    皆因內心少了一份簡單,少了一種簡單的人生態度。與其困在財富、地位與成就的壁壘中迷惘,不如嘗試以一顆簡單的心,追求一種簡單的生活。5、做人要「誠」誠字有以工夫說者。誠是心之本體,求復其本位,便是思誠的工夫。在王陽明看來,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誠、真摯、真君子。世上只有兩樣事,一件為真,一件為假。
  • 高配手機,就等於高端機了嗎?-虎嗅網
    當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國產手機品牌拿出高性能低售價的旗艦產品,高端手機這個概念,在普通人眼中,就成為了廠商單純為了獲得更高利潤而編出的一套營銷話術。確實,各家廠商都有拿到旗艦硬體,做出所謂「旗艦手機」的能力。
  • 王陽明心學的精髓,只有六個字和四句話
    所謂「心即理」,王陽明反覆強調「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拿格竹來講,王陽明盯著竹子看了七天七夜,試圖弄明白竹子裡包含什麼道理,但直到頭昏眼花,身體虛脫,他也無法將竹子的道理上升到人生的道理。在這個故事裡,我們不能說王陽明智商有問題,盯著竹子看,除了能練出鬥雞眼,還能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