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都是自然因素引起的?也有人為因素,且震級能超過7級

2020-12-06 黑洞先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

地震是最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隨著地震等級的增加而增加。在過去三十年的時間裡,地球上發生過多次高震級地震,例如我國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以及日本的福島地震等等。地震的發生是無法預測的,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引起地震的並非只有自然因素,還可能是人類因素引起的。

2017年一項發表在《地震研究快報》上的研究指出,地球過去150年發生的所有可監測地震中,有大約730處是人為因素導致的,而且個別地區的地震發生趨勢存在明顯上升。實際上在此研究之前就已經有地質專家指出人為因素可導致地震的發生,但從近些年來發生的情況來看,沒想到人為因素導致的地震等級已經達到了可能突破7級的程度。那麼人類到底做了什麼,導致地震的發生呢?

自然因素引起的地震通常是沿著地殼裡的斷層線蔓延開來的,而人類因素引起的地震可以發生在距離斷層線較遠的地方,採礦就是人為因素中引起地震次數最多的一種活動,在730次中佔到了271次。採礦就是工人不斷地將地表下的礦石資源挖掘出來,一旦開採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後,會出現地下中空現象,只要地殼稍微運動一下或者外界施加一點力量,就有可能引起大面積的地震。

其次是水庫和大壩的建設,在730次案例中佔到了167次。修建水庫和大壩兩項工程通常是共存的,這有可能導致原本一個地方的地質原本就比較脆弱,然後還要在上面堆積大量的水,給地下層施加巨大的壓力,最終引發地震的發生。曾經就有說法認為,2008年發生的汶川地震與其附近的紫坪鋪水庫有關,據了解該水庫的總儲水量達到3.2億噸左右。

再者就是對石油的開採,不斷革新的開採技術也導致了地震發生的概率升高。在開採石油方面,美國目前普遍採用的是水力壓裂法,根據專家的介紹這種方法確實能夠提高石油開採的效率,但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破壞。其中水力壓裂法產生的高壓廢水會導致地下巖層裂解和對斷層起到潤滑作用,但也增加了地震發生的可能性。在730次案例中,由水力壓裂技術引起的地震次數就達到了39次。

除了以上所說的因素之外,核武器和核電站的爆炸也有可能人為導致地震的產生。眾所周知,歷史上最早遭受核武器重創的國家是日本,廣島和長崎在兩枚原子彈的轟擊下幾乎變成了廢墟。如今大多日本民眾談核色變,可見核武器所造成影響之深遠。人類目前以及未來的發展都離不開礦石資源、石油資源、水電資源,如何防止這些資源的開採所導致的人為災害,是許多國家今後發展道路上一個艱難的課題。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英國大量低震級地震源於人為因素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9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自1970年以來,英國記錄的地震中至少五分之一是由人類活動所引發,不過這些地震中大部分的震級都不高。  數據顯示,1970年至2012年間,英國共發生了約8000次陸上地震。紐卡斯爾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這個研究項目分析了其中1769次地震,它們的震級在1.5級或以上。
  • 日本地震最新進展!震級調整為7.3級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周六(2月13日)22時07分,日本福島附近海域發生芮氏7.1級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此次震中距東京286公裡,市區震感強烈。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初步地震參數判斷,地震可能會在震源周圍引發局地海嘯,但不會對中國沿岸造成影響。另據日媒報導,日本暫未發布海嘯預警。地震發生後,福島縣宮城市至少有30人受傷。
  • 地震的震級是怎樣判定的
    有的地震可以摧毀高樓大廈,有的卻讓人一點感覺都沒有,直到新聞上報導或地震局發布消息,才被知曉。同時,在新聞上看到的有關地震的消息,報導裡提到的「XX級」地震,這裡的「級」指的便是震級。震級是指地震震源釋放能量的等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數字越大,反之亦然。
  • 天天學普地||地震的強度——地震的震級
    地震震級(magnitude)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個量,為地震的基本參數,是通過測量地震波中的某個振相的振幅來獲取的。震級標度的方法有多種,以芮氏規模(ML)為常用。芮氏規模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F.Richter於1935年研究加州地震時,以地震釋放的能量為依據,依次確定出震級與能量的關係。
  • 一顆灰塵在掉落後,能引起負15級地震,螞蟻從高空掉落呢?
    一顆灰塵在掉落後,能引起負15級地震,螞蟻從高空掉落呢?在地球上自然災害的發生是在所難免的,雖然看似我們的生活非常的平靜,但是當一些自然災害出現的時候,我們卻沒有抵禦的能力,只能提前做好預防和防範,就比如地震就是其中的一個。
  •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劃分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導某地區發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 ,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
  • 7級以上大地震有沒有可能只是更大地震的前震?地震前兆有哪些?
    7級以上大地震可能只是更大地震的前震要論破壞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造成19533人死亡的3·11日本地震遠不是地震災害之最,比如,發生在我國境內的8.25級華縣地震(1556年)、8.5級海源地震(1920年)和7.8級唐山地震(1976年),其中任何一次地震都造成了數十萬人死亡,三次地震災害加起來的死亡人數超過了一百萬。
  • 臺灣6.7級地震為何浙江震感強烈?
    【摘要】杭州和臺灣之間有700公裡的距離,但強震的地震面波影響,杭州不少高層樓房都能感覺到明顯的晃動。但地震局方面表示,這次臺灣地震不會對浙江造成影響。   浙江在線杭州2月6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黃兆軼 編輯/沈正璽)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今天凌晨3點57分,臺灣高雄市發生了6.7級地震。
  • 人為地震頻率超過自然地震?USGS數據:可以引發5級以上地震
    作者:文/虞子期 在科學中,地震的發生是一個正常的現象,而一般來說,地震的種類還是有多種的,最為常見的就是人工地震和自然地震,自然地震在全球幾乎每天都有,只是等級大小的問題,而相對於人工地震(或人為地震)來說,並不是很多。
  • 史上最大震級的地震:1960年智利9.5級大地震
    1960年5月22日下午3時11分,南美洲智利大地劇烈地顫動起來,這是20世紀全球發生的震級最大的地震,震級達9.5級,震中烈度可達Ⅻ度。其後兩天之內,在南緯36°至48°之間,沿海岸南北長1400km的狹長地帶,發生上百次強烈地震,其中超過8級的3次,超過7級的10次。地震造成5700人死亡,幾十萬座房屋被徹底摧毀。
  • 古巴7.7級地震有多強?7級地震和6級地震有何區別?區別太大了
    地震是地球上一種很常見的自然現象。據科學家統計,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大約500萬次地震,平均每天都要發生大約13700次地震。看到科學家統計的地震數字是不是覺得非常的吃驚呢?的確是這樣的,地球上每時每刻都有地震發生。
  • 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的區別
    一、地震震級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矩震級9.5級 發生在智利
    1960年智利大地震,又稱為瓦爾迪維亞大地震,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是觀測史上記錄到規模最大的地震,其矩震級為9.5級。這次地震也引起海嘯侵襲智利、夏威夷、日本、菲律賓、紐西蘭東部、澳洲東南部與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震中靠近智利,位於聖地牙哥以南700公裡附近,而瓦爾迪維亞是受到影響最嚴重的城市。
  • 7.4級地震襲擊墨西哥!地震威力巨大!強過北京地震太多
    地震應該是破壞力最強的自然災害。不僅能使幾十年的家業瞬間變成瓦礫,而且會給人的生命造成巨大傷亡。它的可怕還在於,目前的科技條件還無法預知它的發生,更不用提消除和控制了。全球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加起來有幾百萬次,破壞性地震佔比非常少,大部分震級低於芮氏1級。
  • 近期雲南還會發生較大震級地震嗎
    雖然景谷地震和魯甸地震的震級接近,但地震烈度和破壞力卻不同。孫景江解釋,根據其監測,魯甸地震時發生震動的最大加速度達到將近1個G,「這是很大了,如果超過1個G,就是超過了重力加速度,一個人站在那兒,可以把你拋起來。」孫景江說,相比之下,景谷地震中記錄到的最大加速度不到0.6G,也就是說,魯甸地震的破壞力接近此次景谷地震的兩倍。
  • 地震冷知識丨震級為負值的地震
    有震級為負值的地震嗎?解答:有。我們知道地震是地下能量的一種正常釋放,能量釋放不為負,但是,一個真實發生的地震,芮氏規模卻有可能是負值。所以,如今隨著地震儀器的逐步發展,記錄的精度逐漸提高,能監測到比零級地震更小的數據,於是便有了負級數的地震。
  • 已探測到火星地震超過450次,而且也是由「構造應力」引起!
    後者負責與蘇黎世理工大學的瑞士地震局合作,對從火星傳輸的數據進行日常解釋,現在研究人員《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研究。這些研究解釋和介紹了火星上運行頭幾個月洞察號地震儀的任務成果,截至2019年9月底,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的地震儀記錄了174次火星震,從那時起,測量工作一直在繼續,到今天為止,觀測到火星地震超過
  •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它們是一回事嗎?
    而在抗震設防入戶調查中,老百姓經常會問「我家房子能抗幾級地震啊?」「如果發生6級地震,最大烈度可能達到Ⅷ度,滿足抗震設防標準的房屋基本完好。」老百姓聽完籲了口氣,說「我知道了,我家房子抗震烈度是8度,8級地震來了都不用怕!」 其實,這就把震級和烈度兩個概念給混淆了。今天我們就來區分一下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
  • 歷史上最大的地震:9.5級>智利大地震
    幾天之後,地震的能量穿過太平洋,在太平洋西岸掀起了海嘯,又給日本和菲律賓的東部沿海地區造成了嚴重的損害。與此同時,這次地震還引起了巨大的海嘯,智利沿海建築物大部分被海浪捲走,破壞房屋16萬棟。此外,海浪還以每小時600公裡 ~700公裡的速度掃過太平洋,使日本沿海1千多所住宅被衝走,2萬多畝良田被淹沒。
  • 「防災減災小課堂」地震「冷知識」:震級與烈度、預警與預報,有啥...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任鴻)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認識地震才能沉著應對。可能有人會覺得學習地震知識那是專家的事。不一定,今天要介紹的兩組地震詞彙,都值得學習了解。【震級和烈度】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有大有小,大到可以使得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小到人體感受不到,只有靈敏的儀器才能捕捉和記錄。用什麼計量單位和等級來區分地震的大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