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殺菌乳和滅菌乳有哪些不同

2020-12-01 中國質量新聞網

   □ Joyce/文

    現擠的鮮奶、巴氏奶、滅菌奶……到底喝哪一個更好?巴氏殺菌乳和滅菌乳有何差異,這種差異對於消費者又意味著什麼?

    很多人覺得食物越鮮越好,牛奶也不能例外。由此,他們一邊懷念著多年前現擠現喝的鮮牛奶,一邊感嘆現在的牛奶經過了殺菌程序後缺失了味道與營養。

    為什麼現在的牛奶不能現擠現喝?這是因為,從擠奶到分銷到消費者手中,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細菌有無數的機會進入牛奶,雖然健康奶牛新產的奶中細菌非常少,但細菌在自然環境中無處不在,包括一些致病菌。對於細菌來說,牛奶算得上「生長的樂園」,在7℃以上,很多細菌就可以快速繁殖。所以,未經熱處理的生奶被細菌汙染的危險很大,世界各國的學術界和食品管理機構,都不贊同喝這樣的生奶。這也是牛奶必須要經過殺菌或滅菌處理才能上市銷售的原因。

    根據殺菌方法的不同,液態奶可以分為巴氏殺菌乳和滅菌乳兩種。巴氏殺菌乳是指僅以生牛(羊)乳為原料,經巴氏殺菌等工序製得的液體產品;滅菌乳是以生牛(羊)乳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復原乳,在連續流動的狀態下,加熱到至少132℃並保持很短時間的滅菌,再經無菌灌裝等工序製成的液體產品。它們在風味、安全性和營養上存在的差異有多大呢?

    決定細菌能否被殺死的兩個關鍵因素是溫度和時間。細菌不是一個物種,而是無數的物種的統稱。一般而言,每一種細菌有最適合生長的條件。在該條件下,細菌會很容易地大量生長。在某些「不利條件」下,比如低溫,細菌只是停止了活動,但是並沒有被殺死,只要等到條件適合,它們就又活躍起來;而在有的「不利條件」下,比如高溫,它們就可能被殺死。不過,細菌的生長習性各不相同,對於這種細菌是難耐的酷熱,對於另一種細菌可能只是剛剛好。

    在任何一個「不利」的溫度下,一定時間內死亡的細菌數跟它們的總數成一個確定的比例。比如說,在63℃,有100萬個某種細菌,過了6分鐘,還剩下10萬個,在食品科學上就把這個6分鐘稱為這種細菌在63℃的D值,意思是「在63℃下,殺死90%的該細菌所需的時間是6分鐘」。再過6分鐘,剩下的10萬個細菌依然不能完全死去,還會剩下10%(即1萬個)。如此下去,再過6分鐘,還剩下1000個;又過6分鐘,還剩100個……

    實際上,牛奶中不只一種細菌,不過有的細菌沒有什麼危害,有的細菌能讓人生病(被稱為「致病細菌」)。理論上說,需要挑選最頑強的致病細菌來作為判定指標。當最不容易殺滅的致病細菌減少到不會危害健康,其他的細菌也就不足為慮了。前面舉例所說的數據,就是傳統的巴斯德殺菌所採用的數字,合格的生鮮奶經過這種殺菌方式,細菌數降到很低。

    由於細菌的生存對於溫度非常敏感,可以說溫度上升,它們就更加容易被殺死。體現在數字上,就是前面所說的D值隨溫度升高急劇降低。牛奶的D值在63℃是6分鐘,到了72℃時就變成了3秒。也就是說,同樣把細菌數降低到初始值的10萬分之一,72℃下只需要15秒就夠了。這樣的滅菌條件叫做「高溫快速巴斯德殺菌」,簡稱HTST過程。在HTST流程中,牛奶連續通過加熱器,控制流速使之在72℃的管道中呆夠15秒,再進入冷卻區迅速降溫,然後進行包裝,冷藏。

    滅菌乳是指在至少132℃下進行了4〜15秒瞬間殺菌處理的牛奶。這種處理方法簡稱為UHT。經過UHT,基本上不可能還有細菌存活。所以,在密封條件下,滅菌乳不用冷藏,也可以保持幾個月甚至更長。但經過UHT處理,牛奶中的蛋白質的破壞程度會大一些。

    巴氏奶也是一種「低溫殺菌牛奶」,雖然原奶中的有害微生物一般都已經殺死,但還會保留其他一些微生物,因此這種牛奶從離開生產線,到運輸、銷售、存儲等各個環節,都要求在4℃左右的環境中冷藏,以防止裡面的微生物「活躍」起來,因此巴氏奶也叫「冷藏奶」。即使在冷藏條件下,殘存的細菌仍會緩慢生長。所謂巴氏奶的保質期,其實是這些細菌長到某個量之前的時間。目前,巴氏奶基本上只能依靠當地產當地銷,而異地企業基本上無法涉足其生產。從細菌和毒素的角度來說,滅菌乳的安全性確實要高一些。因為不需要冷藏而且保質期長,異地產銷也成為了可能。

    在巴氏殺菌條件下,尤其是高溫快速的巴氏殺菌條件下,對於牛奶的風味和維生素的影響比較小。牛奶中還有一些酶,在加熱中這些酶通常會失去活性。有人認為酶失去活性導致了牛奶的營養價值降低。實際上,目前並沒有可靠的依據表明牛奶中的這些酶對人體有「生物活性」。它們是否失活,並不改變牛奶的營養價值。另一方面,這些酶中的一些種類會分解牛奶中的脂肪或者蛋白質,導致牛奶的「變質」。通過加熱使其失活,對於保持牛奶的品質是有利的。

    顯然,UHT是更「嚴苛」的加熱條件,它對維生素的破壞相對也會更多。如果要比較營養「誰高誰低」,自然是巴氏奶稍勝一籌。不過,牛奶只是飲食中維生素的來源之一,人們喝牛奶主要是為了獲取其中的蛋白質和鈣,而蛋白質和鈣不會因為UHT 損失,也可以說滅菌奶相對於巴氏奶的營養損失並不大。二者的最大差異其實在於外觀和風味,巴氏殺菌奶基本上保持了殺菌前的乳白和奶味,而UHT則會使奶色相對變暗,而超高溫產生的一定的「焦糊味」也會掩蓋奶本來的風味。

    可見,巴氏殺菌乳和滅菌乳從生產條件到風味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但這些差異並不是主導奶製品本身品質的主要原因。消費者在選購時應結合自身的需求和條件,如儲藏條件、飲用頻率等,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牛奶產品。

《消費指南》2013年7月刊

 

相關焦點

  • 超高溫滅菌乳與巴氏殺菌乳有什麼區別?
    超高溫滅菌乳與巴氏殺菌乳有什麼區別? 超市中各种放在冷藏區以外的袋裝或盒裝牛奶,大都屬於超高溫滅菌乳
  • 巴氏殺菌奶與超高溫滅菌乳
    直到今天,巴氏殺菌奶仍是目前國際社會非發酵液態奶市場裡的絕對主導產品。上世紀90年代,高強度熱處理的滅菌奶技術,尤其是「超高溫瞬間滅菌奶(UHT)」技術和設備的大規模引進。超高溫滅菌乳是將牛奶經過高達135℃的超高溫滅菌後,用六層複合無菌材料灌裝,無需冷藏,保質期長達幾個月。
  • 巴氏乳、滅菌乳加工工藝不同營養無差異
    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9日訊(記者 段丹峰)當前市場上的乳製品種類繁多,大部分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都有點茫然,那麼乳製品到底包括哪些品類?牛奶加工方式的不同是否會導致牛奶營養成分的不同呢?常溫奶可保存數月之久是否有添加物存在?國外消費者是否已經完全不再喝常溫奶?
  • 交流|老樹開花,超巴氏殺菌ESL和UHT乳有哪些區別?
    這個「新物種」的殺菌溫度比常溫奶低,也即活性物質比常溫奶多,而15-25天的保質期又比巴氏奶長。於是,它的誕生使得兩大陣營的楚河漢界變得模糊,迅速成為雙方激戰的焦點。只是,這個「新物種」雖然在概念上被認可,但在工藝上卻沒有相關標準。據悉,關於超巴工藝,目前市場上有ESL工藝、超瞬時滅菌工藝等,而超巴工藝與巴氏殺菌工藝相比,誰更高級、更正宗、更先進,外界一直眾說紛紜。
  • 高溫殺菌和巴氏殺菌的區別 高溫殺菌和巴氏殺菌的區別有哪些
    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溫殺菌和巴氏殺菌是什麼,其實巴氏殺菌一般指巴氏滅菌法,也叫低溫消毒法,是一種既能達到消毒目的又不損害食品品質的方法。而高溫殺菌屬於傳統的殺菌模式,一般採用高溫、高壓的方式殺菌,要求包裝材料要有較高的隔斷性和一定的耐蒸煮強度。在了解了高溫殺菌和巴氏殺菌之後,那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二者之間的區別吧。
  • 羊奶傳奇:啥叫巴氏殺菌乳?和普通奶有什麼不一樣?
    市面上的純奶主要有兩種:一、純奶,即常溫奶以犧牲營養為代價,採用135℃高溫瞬時滅菌處理,可以消滅所有的致病微生物,但同時也破壞了原料乳中原有的活性酶、乳球蛋白、鈣和維生素,保質期為半年以上,以便長時間保存和遠距離運輸。
  • 巴氏殺菌乳為什麼必須冷藏保存?
    巴氏殺菌乳為什麼必須冷藏保存? 巴氏殺菌乳通常又被稱為
  • 巴氏殺菌奶加工工藝
    1.巴氏殺菌奶--僅以生牛(羊)乳為原料,經巴氏殺菌等工序製得的液體產品;滅菌乳分為超高溫滅菌乳和保持滅菌乳,處理工藝不同,但都是以生牛(羊)奶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復原乳。GB25191-2010的定義可以發現,調製乳是以不低於80%的生牛(羊)奶或復原乳為主要原料。在理化指標上,調製乳的脂肪含量是,每100克不低於2.5克;巴氏殺菌和滅菌乳都是不低於3.1克。
  • 牧醫所主持制定的《巴氏殺菌乳生產技術規範》等5項農業行業標準...
    評審會上,標準起草組從國內外標準現狀、標準制定過程、標準重點內容、徵求意見情況等方面對《生乳生產技術規範》《巴氏殺菌乳生產技術規範》《超高溫瞬時滅菌(UHT)乳生產技術規範》《生牛乳質量分級》《乳及乳製品中乳鐵蛋白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等5項農業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進行了匯報。
  • 巴氏殺菌奶加工工藝_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1.巴氏殺菌奶--僅以生牛(羊)乳為原料,經巴氏殺菌等工序製得的液體產品;滅菌乳分為超高溫滅菌乳和保持滅菌乳,處理工藝不同,但都是以生牛(羊)奶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復原乳。GB25191-2010的定義可以發現,調製乳是以不低於80%的生牛(羊)奶或復原乳為主要原料。在理化指標上,調製乳的脂肪含量是,每100克不低於2.5克;巴氏殺菌和滅菌乳都是不低於3.1克。
  • 牛奶大百科:都是純牛奶,UHT奶和巴氏奶有什麼不同?
    純牛奶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又分為殺菌乳(國內通常叫巴氏奶或巴殺奶)、滅菌乳(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俗稱UHT奶)和調製乳。在國外市場上,UTH奶和巴氏奶同時存在,不同國家由於自然條件和消費習慣的差異,各自有所偏重,比如在巴氏奶技術誕生的國家法國、西班牙等,都是以UHT奶為主。
  • 從申報到驗放不超半小時 俄巴氏殺菌乳「搶鮮」通關
    黑龍江日報9月9日訊 中鼎聯合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散裝運輸方式申報進口的4.9噸俄羅斯巴氏殺菌乳,近日在東寧口岸順利通關。東寧海關在第一時間完成單證審核、乳品查驗和取樣手續,並以最快速度為企業辦理通關。從企業申報到海關驗放,整個過程不超過半小時。
  • 經常說的巴氏殺菌,你知道到底是什麼嗎-潔翼流體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在牛奶的包裝上看到「巴氏殺菌」這幾個字出現,很多商家也將巴氏殺菌作為自己的宣傳點和賣點。那麼究竟什麼是巴氏殺菌呢?巴氏殺菌奶又是什麼?它和普通的高溫滅菌奶有什麼不一樣嗎?  1、什麼是巴氏殺菌  巴氏殺菌法,又稱低溫消毒法,由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德斯發明。
  • 揭進口奶巴氏假面:保質期普遍延長 並非全部低溫滅菌
    不過,這三款牛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產品類型均為調製乳。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調製乳有別於消費者通常認識的純牛奶。兩者均以生牛乳為主原料,但採用了不同的生產工藝,且含乳量也有所不同。純牛奶是以生牛乳為惟一原料、採用適當的殺菌或滅菌等工藝製成的液體產品,營養成分主要為天然牛奶中所含營養物質,含乳量為100%;調製牛奶是在生牛乳的基礎上添加其他原料或營養強化物質,採用適當的殺菌或滅菌等工藝製成的液體產品,含乳量不低於80%。調製牛奶強化了部分營養物質,如鈣等其他微量元素,使其含量高於普通純牛奶產品。
  • 巴氏奶市場潛力巨大,75度殺菌能否引領低溫趨勢
    巴氏奶雖然採用低溫滅菌方式,但各企業對殺菌溫度和時間卻有著不同的標準。為確保牛奶中留有更多的活性物質,不斷有乳企開始使用75℃的溫度進行殺菌,未來75℃可能成為低溫行業的趨勢。巴氏奶目前的行業集中度、市場佔有率並不高,隨著消費者對新鮮、品質牛奶的追求越來越高,低溫巴氏奶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 巴氏滅菌法
    巴斯德答應研究這個問題,他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未變質的陳年葡萄酒和啤酒,其液體中有一種圓球狀的酵母細胞,當葡萄酒和啤酒變酸後,酒液裡有一根根細棍似的乳酸桿菌,就是它們在營養豐富的啤酒裡繁殖,使啤酒「生病」。
  • 中國首次以奶槽車進口來自俄羅斯牧場的散裝巴氏殺菌乳|4.9噸鮮奶...
    9月4日,一批4.9噸重,來自的俄羅斯牧場的巴氏殺菌乳在黑龍江東寧口岸順利通關,以奶槽車散裝運輸方式申報進口俄羅斯巴氏殺菌乳在全國尚屬首次。這批殺菌乳由中鼎聯合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散裝運輸方式申報進口,哈爾濱海關隸屬東寧海關在第一時間完成單證審核、乳品查驗和取樣手續,並以最快速度為企業辦理通關,從企業申報到海關驗放,整個過程不超過半小時。
  • 安佳輕醇巴氏殺菌熱處理風味發酵乳 輕體驗
    這次我體驗到的是安佳的輕醇巴氏殺菌熱處理風味發酵乳,純正的紐西蘭進口奶源,依然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本次我拿到的是2大盒的安佳輕醇巴氏殺菌熱處理風味發酵乳,每一個大盒子裡有4罐,來自京東自營店。我看了一下京東的售價,39.9元一大盒(4罐),也就是說1罐要價10塊錢,講真,這個價格有點偏貴。一共拆出來8罐,還帶有一次性充電寶噢!!!!
  • 超高溫滅菌奶和巴氏消毒奶,哪個更適合孩子?包裝背後的字告訴你
    看看牛奶盒子上,細心的會發現,有的是超高溫滅菌奶,有的是巴氏消毒奶,如果沒注意,你可能買回去的就並不是最適合孩子的。超高溫滅菌奶和巴氏消毒奶,哪個更適合孩子?其實兩種奶各有利弊超高溫滅菌奶,需要經過高溫滅菌,這對牛奶中的營養成分造成一定的破壞,但是保質期相對久一些。巴氏消毒奶,溫度沒有那麼高,所以能夠更大化地保留營養成分,但是保質期相對短一些,通常是24天。
  • 【網絡闢謠】​復原乳是「劣質產品」嗎?
    復原乳是國家標準允許生產銷售的,並且規定凡在滅菌乳、酸牛乳等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復原乳的,不論數量多少,生產企業必須在其產品包裝上醒目標註「復原乳」。對於復原乳的標註一定要醒目的原因,相關部門也曾給出解釋:一是讓消費者有知情權和選擇權,尊重消費者意願;二是讓產品在市場上表現出應有的價值,也讓市場知道如何選擇產品。  復原乳是把牛奶先做成奶粉,再加水衝兌還原得到的。因為在乾燥前要經過一次高溫滅菌,衝兌之後還要再經過一次高溫,所以加熱程度是最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