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脊椎動物·大耳鼠兔
大耳鼠兔
Ochotona macrotis
脊椎動物,哺乳綱,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屬。國內主要分布於甘肅、新疆、青海、西藏、雲南、四川等地,棲息於高原區裸露的陡壁上,亦可見於巖礫地帶。照片攝於香格裡拉。
大耳鼠兔耳朵較其他鼠兔要大一些,耳長通常超過2.7釐米,大耳鼠兔體長約20釐米左右,小短腿僅有2至3釐米,跟耳朵長度差不多。
隨著季節變遷,它們的毛色也會發生變化。夏季時,背面呈不同程度的灰褐色調,帶有黃褐色,有時帶褐黃橄欖色;頭、頸項部和體側面具鮮明赤褐色,腹部汙白色,有時雜以淡赤黃色。而到冬季時,它們的體毛更加密厚,背面呈淡灰色;頭上部和體側面呈肉桂淺黃色;耳灰白色,內側邊緣暗灰色;腹部汙白色,有時雜以輕微淺黃色。
大耳鼠兔主要以蒿類及藜科植物為食,它們會在自己的洞穴裡儲存糧食,畢竟家裡有糧,心裡不慌。其實,這也是鼠兔這一類群的習慣。
鼠兔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動物類群,是漸新世(始於3400萬年前,終於2300萬年前)就從其他兔形目動物中分化出來的。鼠兔起源於亞洲,青藏高原被稱為現生鼠兔的分布、演化中心,我國鼠兔佔世界鼠兔總數的80%,有24個種類。
如果僅看外表的話,大耳鼠兔就像一隻沒有尾巴的小老鼠,不過眼睛更大,臉蛋更顯肉乎乎,看起來非常萌。曾經有人好奇,鼠兔究竟是老鼠還是兔子。
研究人員通過對鼠兔的糞便進行研究給出了答案:鼠兔是兔子。鼠兔糞便呈橢圓狀,與兔子一樣。而且兩者都有吃自己稀軟糞便的習慣,因為它們稀軟糞便中維生素含量比正常糞便高4~5倍,可以讓它們進行二次吸收。
然而,由於長得太像老鼠,又喜打洞,過去鼠兔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認為其是草場退化的「劊子手」,從而成為「過街老鼠」被大量撲殺。
其實,研究者發現鼠兔不停打洞可以使土壤深處的礦物質營養成分得以循環利用,從而促進草原植物的生長。不過也有學者指出,如果因過度放牧草場已退化,鼠兔種群數量過多會使草場環境雪上加霜。
然而,鼠兔種群數量保持在多少,既不會對自身種群的延續產生影響,又能對高原草甸有益,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確切的結論。
程斌,自然生態攝影師,新華社籤約攝影師,珠海市青年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從事自然生態攝影十餘年,鏡頭和足跡遍及中國各地的自然保護區和自然秘境,致力於用影像呈現和傳播自然之美。
一起來回顧一下
前幾期
生物多樣性百科的知識點吧!
嘴大吃四方——脊椎動物·黑頂蛙口夜鷹
我和搭檔「小蘑菇」一起勇闖天涯——種子植物·黃花杓蘭
好暖氣,梭砂貝母造!——種子植物·梭砂貝母
貧瘠之地的藍色精靈——種子植物·華麗龍膽
統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連惠玲
海報設計:鄭弼尹
編輯:武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