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數學教學論真題
課程代碼:0041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直角與銳角這兩個數學概念的關係是( )
A. 交叉關係
B. 對應關係
C. 矛盾關係
D. 並列關係
2.確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或同一個對象在不同時間條件下的相同與不同點的思維方法屬於( )
A. 比較
B. 分類
C. 歸納
D. 推理
3.高斯在計算1+2+3+…+100時根據數目特徵首尾相加直接得出5050,這種思維是( )
A. 創造性思維
B. 再造性思維
C. 集中思維
D. 觀察思維
4.知識鞏固的主要途徑是( )
A. 順應
B. 同化
C. 強化
D. 平衡
5.根據美國教育測量專家的研究可將測量與評價的關係用公式表達為( )
A. 數量的描述/或質的描述+價值的判定=評價
B. 數量的描述/質的描述+評價的過程=測量
C. 質的描述+數量的描述+價值判定=評價
D. 數量的描述+評價的價值=測量
6.當前的高考屬於( )
A. 預示性考評
B. 顯示性考評
C. 形成性考評
D. 總結性考評
7.在1903年正式開始作為小學一門課程的是( )
A. 算術
B. 算學
C. 數學
D. 代數
8.幻燈開始進入教育領域始於( )
A. 20世紀90年代
B. 19世紀90年代
C. 20世紀20年代
D. 19世紀20年代
9.下列關於啟發式教學的描述,正確的說法是( )
A. 啟發式教學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方法
B. 啟發式教學是教學的一種指導思想
C. 啟發式教學是提倡對話法教學
D. 啟發式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學發生根本性變化
10.確定教材中難點的依據是( )
A. 學生的學習成績
B. 教師的業務素質
C. 教學內容的性質
D. 學生的接受能力
11.小學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是( )
A. 弄清問題
B. 尋求解法
C. 進行解題
D. 回顧評價
12.實用主義的代表人物是( )
A. 布魯納
B. 杜威
C. 凱洛夫
D. 赫爾巴特
13.概念形成與概念同化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 )
A. 對象不同
B. 方法不同
C. 內容不同
D. 過程不同
14.9+4=?學生很快地得出13,「湊十」的中間過程已簡約,這說明其智力技能的形成處於( )
A. 活動定向階段
B. 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C. 不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D. 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15.發現學習與接受學習的不同之處在於( )
A. 學習深度不同
B. 學習效果不同
C. 學習內容不同
D. 學習方式不同
16.數學知識的鞏固是指數學知識的( )
A. 感知
B. 記憶
C. 理解
D. 應用
17.奧蘇伯爾對學習進行不同分類是從( )
A. 一個緯度
B. 兩個緯度
C. 三個緯度
D. 四個緯度
18.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始於( )
A. 20世紀60年代
B. 20世紀70年代
C. 20世紀80年代
D. 20世紀90年代
19.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全國沒有統一大綱前,北方作為算術課本的老解放區的教材的編者是( )
A. 鄒立文
B. 蔡元培
C. 劉松濤
D. 俞子夷
20.我國正式建立中小學教材審定製度始於( )
A. 1978年
B. 1981年
C. 1985年
D. 1989年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數學思維的結構主要有( )
A. 數學思維的材料和結果
B. 數學思維基本方法
C. 數學思維基本形式
D. 數學思維的品質
E. 數學思維的評價
22.數學評價的特點可表述為( )
A. 規定性
B. 系統性
C. 綜合性
D. 靈活性
E. 功利性
23.小學數學課外活動的內容主要有( )
A. 實踐性
B. 趣味性
C. 綜合性
D. 活動性
E. 創造性
24.備課的基本要求有( )
A. 鑽研大綱
B. 研究教材
C. 了解學生
D. 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E. 布置課外作業
25.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正在實現根本性的轉變,主要表現為( )
A. 由以考為主到以學為主
B. 從只重視學習結果到既重視結果又重視過程
C. 從只研究教法轉變到既重視教法又重視學法
D. 從重知識到重經驗
E. 從重過程到重結果
26.確定數學教學中的小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培養目標有( )
A. 獨立性
B. 操作性
C. 主動性
D. 創造性
E. 發展性
27.小學數學教學應培養學生的( )
A. 正確的四則計算能力
B. 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
C. 初步的空間觀念
D. 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
E.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8.課堂學習中的數學規則學習的基本形式是( )
A. 有意義學習
B. 機械學習
C. 發現學習
D. 接受學習
E. 範例學習
29.概念同化的基本模式是( )
A. 給出定義
B. 產生新概念
C. 用符號加以表示
D. 與原認知結構建立聯繫
E. 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30.影響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部因素有( )
A. 學習動機和興趣
B. 學習策略
C. 思維水平
D. 教師的教學方法
E. 數學認知結構的組織水平
31.從個體發展上看,人的思維大致經歷的階段為( )
A. 直觀行動思維
B. 具體形象思維
C. 創造性思維
D. 抽象邏輯思維
E. 再造性思維
32.教材內容的編排歷來分為( )
A. 直線式
B. 階梯式
C. 環狀式
D. 圓周式
E. 綜合式
33.下列屬於初等數學時期成果的有( )
A. 開始嘗試對命題的證明
B. 引入了函數概念
C. 歐幾裡得寫了《幾何原本》
D. 祖衝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E. 《周髀算經》中已有勾股定理的記載
34.數的發生和發展大致經過了( )
A. 萌芽時期
B. 初等數學時期
C. 變量數學時期
D. 近代數學時期
E. 現代數學時期
35.數學學科的特點有( )
A. 客觀性
B. 抽象性
C. 系統性
D. 邏輯性
E. 應用的廣泛性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6.學習情感
37.總結性考評
38.圖式想像
39.科學數學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0.簡述教學過程在設計教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41.簡述小學階段對畫圖的要求。
42.簡述簡單應用題的知識結構。
43.簡述小學生數學學習遷移的特點。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4.論述皮亞傑發生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及其對小學數學學習的啟示。
45.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例,論述應該怎樣進行筆算教學?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3分)
46.以教學生認識數5為例,說明教師該如何使學生獲得初級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