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元旦假期又要結束了……
表哥躺在沙發上玩著手機,嘴裡嘆氣:「唉……明天又,又要去上班了……嗚嗚嗚」。
(表哥是一家小型電子商務公司的員工,雖然任務多,但他總是堅持「上班到,下班走,絕不多待一分鐘」)
坐在一旁的姨媽立刻調侃道:「你還嗚嗚嗚了,你知道現在多少人是用命在換錢的嗎?你這個踩點上下班的沒有資格叫慘」。
表哥不屑地反駁道:「踩點上下班怎麼了?『多多拼』多累啊,不僅讓人心情不好,到時再染個什麼病,得不償失咯」
嘿,表哥這話還真對,經常加班還真的容易使人出現情緒問題,患上身體、心理疾病。
可別不信,咱們隔壁的日本人就做過這樣的實驗。
日本心理學家曾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東京和福島同一家製造公司的兩家工廠中,用信效度較高的CES-D抑鬱自評量表,對從事文書、商業、工程、管理和製造工作的男性白領和藍領,進行過度加班與抑鬱症發病之間的關係的研究。
(至於為什麼只選男性……這個小編也不太清楚)
他們依據每周工作時間將所有參與試驗的日本社畜分為了3組:≤每周50小時,每周50.1-60小時,每周>60小時。結果發現,以上3組日本社畜中,新發抑鬱障礙的發生率分別為11%、10%和28%。很明顯可以看出來,每周工作>60小時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
雖說,每周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的那群人,他們工資和社會地位都高點吧,但是他們患上抑鬱症的概率也達到每周工作50.1-60小時員工的4倍。
(看來只是表面風光點的社畜嘛)
不過每周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的日本社畜,人家10年前大多都能拿到800多萬日元的年薪,折合人民幣也有50多萬……而我們這些996 、716,甚至還有007的中國社畜,原來才是真正的小丑……
看到這兒,你以為「多多拼」帶來的只有抑鬱症?
唉,天真了……上網一查,多少「拼友」發出了自己的心聲
既然「多多拼」給人帶來這麼多痛苦,那是什麼讓社畜們趨之若鶩?
肯定有人會說,原因很簡單嘛,還不是萬惡的金錢
膚淺!社畜們辛辛苦苦工作就為了錢?古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是你知道工資和死神哪天先到嗎?「多多拼」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為了追求詩和遠方。但說得好像你不加班,你就不能好好的生活,就吃不到肉喝不著酒、買不著衣服、交不起水電燃氣費?你不加班孩子就比別人差,以後就上不了清華北大?你不加班你就沒有詩和遠方?
但話說回來,生在社畜的圈子裡,不加班……還真是有點難的……
當我下班,隔壁的同事都還在加班;回家想找朋友喝酒唱歌,我的朋友都在加班;準備睡覺時,室友剛剛下班……那我還不如好好滾回去加班呢,還能實現人生價值(好吧,就是多賺點錢)
雖說吧,我們是一批有個性的90後,面對996,肯定有人選擇直接離職,另尋工作。(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但是大部分人肯定和小編一樣,是個「窩囊廢」,就算是007也不敢輕易離職……
可是面對這種加班現象,既不喜歡,又不敢輕易離職,那要怎麼辦?
這裡小編總結了2個心理學小技巧:
1. 改變不合理認知
老美的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情緒ABC」理論,A是指激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B是指信念(belief),C是指情緒和行為的後果(consequence)。他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直接引起,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引起的信念,最後導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緒和行為後果。
拿我們生活中的例子,晚上你在逛街時遇到和你很好的鄰居,你很開心地向她打招呼,可是她朝你揮了個手直接走了過去,這時你肯定會心想「我是不是哪裡得罪她了?」、「不理就不理」,出現了情緒化的想法。但你到家後聽家裡說原來那位鄰居的妹妹剛剛急性闌尾炎被送去醫院了,是姐姐把她送去的,這時你才明白原來剛剛鄰居沒駐足跟我交流是因為急著回去送妹妹去醫院,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你之前的消極情緒就會瞬間消失,伴隨而來是去看望鄰居的想法。
所以,當我們對加班有牴觸情緒時,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認知,想想這個加班可以提升工作能力、可以多賺點錢、早日實現鹹魚翻身,成為高富帥,迎接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這樣我們就可以愉快地實(多)現(加)自(點)我(班)了。
(小編沒有為萬惡的資本剝削說好話的意思,只是逃不過現實的魔掌,嗚嗚嗚)
2. 留面子技術
小編知道有時候想改變自己的認知是很難的,所以當我們做不到時不妨試試這一方法。「留面子技術」是指人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辦法,就是先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人們拒絕了一個較大的要求後,對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現象。
為什麼小編會想到這一技術呢?其實是在看一部綜藝片時深有感悟。我最近迷上了《登場了,敦煌》,在節目裡面一位嘉賓問了敦煌文物修護者這樣一個問題「這兒條件那麼艱辛,是什麼讓你們數十年堅持留在這兒工作呢?」,那位工作人員的回答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擇一事,終一生」。記下這句話之後,小編在之後加班中總會告訴自己,有好多優秀的人在艱苦的環境下堅守了數十年,而我這點加班算什麼?這就像是給予自己一個很高的要求——向敦煌文物守護者學習,不管多難都要為夢想而奮鬥,終身奮鬥。但我沒把握做到,內心拒絕了這一要求。可是每天多做一些有價值的事,學習點專業知識,並將知識傳播出去,這一點小要求我還是能做到的,於是我更樂於接受它。
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巧用這樣的方法,當還有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需要加班去做時,而我們對加班已經有了牴觸情緒,我們可以想想類似「敦煌文物守護者」一樣的奮鬥在艱苦條件下的工作人員,或許我們就會被激勵,欣然完成這次加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