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宇宙,理論太危險,將把人類推入到新的不可知

2020-08-28 茶陵老鳴

亞歷山大大帝終其一生想要尋找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大外海」是古希臘人想像中的環繞整個大地的大洋流,古希臘人認為地球是平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亞歷山大大帝找到了大外海,他坐上船,揚帆出海,當船到達了大外海的邊緣時又會怎樣呢?古希臘人沒有給出答案。

古希臘人的世界觀

村上春樹的名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裡,「我」最終沒有逃出那個與世隔絕的小鎮,因為「我」豁然發現,這個世界盡頭其實只存在於「我」的意識之中。

在《The Thirteenth Floor》,中文譯為《異次元駭客》的這部電影裡,主人公進入電子遊戲裡尋找真相,最終發現自己的世界不過是別人設計的遊戲,他的內心能有多崩潰!

在科幻小說《宇宙盡頭的餐廳》裡,宇宙的盡頭是空間與時間的終點,億萬富翁可以坐在這裡一邊欣賞宇宙的崩塌一邊享用午餐,然後坐上飛行器再回到自己所處的時空。

有趣嗎?關於「宇宙,生命和一切的終極問題」,沒有一個地球人能給出答案。因為不知道怎樣解釋,所以最終只能歸結為行而上的唯心主義。

根據我們人類對世界的觀察認知,凡事似乎都要有一個開始,有一個結束,就像一個生命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所以我們也傾向於認為宇宙有一個開始,並且會有一個結束。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望遠鏡裡確認了星系紅移,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無意中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都有力的指向了宇宙由一個奇點爆炸開始,經過暴漲,形成我們今天所能觀測到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理論示意圖

現在宇宙有了開始了,但是結局呢?宇宙的結局仍然無法預知,連我們當代最負盛名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在他的名著《時間簡史》裡都沒有給出答案。

沒有結局的宇宙讓地球人很著急,沒有結局的宇宙意謂著生命找不到最終的意義。因為不知道宇宙的結局,人類只好著眼於維繫目前的狀態,以保護地球生態為前提、維持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為目地構建泛地球的精神文明生態。這就是我們今天主流的人類道德與文明的價值觀,順便提一句,這個價值觀自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後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

因為無法知悉宇宙的結局,有兩個形而上的觀點勢必會大行其道。

一是人存原理:我們之所以看到宇宙是這個樣子。是因為如果它不是這個樣子,我們就不會在這裡去觀察它了。 如果把人存原理精編一下,可以發展出「我存原理」。宇宙為什麼存在?是因為有「我」的存在。

這個宇宙是因為「我」才存在的,所以造物主的初始條件不用特別的複雜,他只需要造一個「我」就行了,「我」出現以後,所有非「我」的外部條件其實都是「我」創造出來的。在「我」的了解與認知下,宇宙成為現在的樣子,即「我」創造了宇宙,「我」既是宇宙。這不就是《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所要表達的意思嗎!

二是數字宇宙。宇宙發展成今天的模樣並不是刻意為之的,在初始條件下,宇宙只是幾個最簡單的設定。造物主只給出了幾個最基本的數值,然後宇宙開始暴漲、發展,就像老子在《道德經》中所寫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通過程序自身的發展,形成了我們今天的宇宙。可能這個宇宙的樣子早已經超出了造物主的預期,甚至超出了造物主認知。

數字宇宙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釋宇宙沒有結局的問題,因為演算還在進行中,當然還沒有結局,可能造物主也正在耐心的等待結局。數字宇宙也很好的解決了能量的問題,如果這個世界是由0和1組成的,花不了多少能量。這不就是《異次元駭客》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意思嗎!

但是歸根到底,這樣的答案仍然不能解決人類尋找世界盡頭的渴望。這些答案又會引申出新的不可知,比如說,造物主是誰?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如果宇宙是虛擬的,我們就需要為找出答案付出更大、更絕望的努力。

虛擬宇宙對人類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回答宇宙起源與結局的問題必須傾向於簡潔。

人為什麼那麼想走到世界的盡頭呢?

「世界的盡頭」只是一個預意,尋找世界的盡頭,就是尋找關於「宇宙,生命和一切的終極問題」的答案。正是因為我們不了解那個答案,人類才會不斷的追尋,才會顯得如此的不安。

相關焦點

  • 宇宙或許並不存在,人類世界只是虛擬?
    一些腦洞大的科幻電影中,經常會出現因地球毀滅,人類將自己設置在一個計算機人工智慧系統控制的虛擬系統裡的情節。這個想法啟發了物理學家,宇宙可能就是一個虛構的場景,宇宙中的許多事件可能只是一些信息處於不斷變化而已。假如宇宙只是被模擬出來的,那麼系統內部的我們被限制在內部,永遠不能根據日常生活的細節推算出模擬宇宙與真實宇宙的區別。
  • ——不可知論簡介
    中國的探月計劃正在穩步推進,我們的玉兔已經到了月球的背面,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又多了一些。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會越來越精確,越來越遼遠。我們也應該越來越自信:我們正在加速接近宇宙的真相,正在加速解決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形勢一片大好。可是今天我想要澆一盆涼水給大家,這盆涼水曾經並且現在還在折磨著哲學界,它使哲學家們冷靜甚至沮喪。它就是不可知論。
  • 宇宙是被設計出來的?人類同樣可能是虛擬的
    進入科技時代以來,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只是由於人類獲得的信息有限,所以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在有關宇宙存在狀態的各種猜測中,也有說法認為宇宙並非天然的,而人類更是處於虛擬狀態。我們長久以來都處於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中,認為宇宙先於人類而存在,但是相對來說,哲學中一直思考的重要問題,同樣可以被我們放到研究宇宙的層面中,甚至還有可能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思路。面對複雜的宇宙,人們目前得到的信息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到達宇宙的邊界,因為光速無法超越,到達星際空間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 數據重構的程序世界與不可知的客觀世界
    你說不對,他違反了物種的多樣性,這話也很搞笑,你自己違反了物種的多樣性沒有?天天拿著個蒼蠅拍打蚊子?打什麼打?有人說,他是自取滅亡,也是搞笑,宇宙都會滅亡,啥不是自取滅亡?宇宙都存在了幾百億年,也沒見過誰統一了宇宙,建立一個宇宙帝國。邏輯的有效性是其內置的,存在即有效。
  • 宇宙大爆炸是假的?「零宇宙」論被提出,人類竟活在虛擬程序中?
    提出「零宇宙」理論,宣稱人類或許不是真實存在?可是,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類並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去證明這一理論的正確性。為此,一些科學家就提出了另一種理論,即「零宇宙」理論。他們是這樣認為的:我們現在能夠感知到的宇宙,只不過是一個被虛擬出來的龐大模型,而宇宙的另一個意識則就是人類自己。人類或許並不是真實存在,人類眼前所見的宇宙也並不存在。
  • 科學家提出新理論 我們的宇宙是鏡像宇宙?
    鏡子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常用物品之一,人類在面對鏡子化妝、整理儀表的時候是否想到過,鏡子裡面的人才是真是的,而真實的人類才是鏡像?最近的一項科學研究提出,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可能是反物質宇宙的鏡像,它在大爆炸之前存在,並且在時間上向後延伸。
  • 根據黑暗森林理論,人類曾向宇宙發出過信號,我們會有危險嗎?
    根據黑暗森林理論,人類曾向宇宙發出過信號,我們會有危險嗎?曾經他這個理論在三體這本著作中帶給我們無限的壓抑感,似乎宇宙之中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在黑暗的宇宙中,每一個人都只能小心翼翼的行走,連呼吸都不敢出聲,正因為這個描寫太真實了,以至於我們把它當成了一個宇宙真相,因此在網上展開了瘋狂的討論,關於人類對宇宙所採取的態度。
  • 認為人類無法徹底認識世界的「不可知論」
    不可知論是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不可知論斷言人的認識能力不能超出感覺經驗或現象的範圍、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不可知論」一詞是英國生物學家、休謨主義者T.H.赫胥黎在1869年提出的。
  • 宇宙大爆炸是假的?科學家新理論:人類只是意識體,真相竟是這樣
    宇宙大爆炸是假的?科學家在提出質疑的同時,給出了另一種理論:零宇宙論。幾十年來,「宇宙為什麼會存在」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一大難題,所以,如果零宇宙論成立,這就意味著人類一直存活在虛擬系統中,所見一切都是假的。
  • 宇宙真的是虛擬的嗎?
    宇宙真的是虛擬的嗎?世界是虛擬的嗎?大家怎麼看?簡單說可以用霍金的理論我們生活在地球 地球在太陽系 太陽系在銀河系 銀河在宇宙宇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的大再根據相對論相對於人類來說 宇宙的確相當大但是對於宇宙外的生命來說宇宙也許就是一個核桃又或者宇宙都在生命中 生命的活動 有許多的生成和毀滅可以看成是一個小爆破這樣的循環造成時間的推進霍金的計算的話
  • 笛卡爾思想實驗:普遍懷疑與不可知論
    給思想洗澡把批判性思維運用到極致的人哲學認識論的奠基者——笛卡爾笛卡爾的思想實驗:(1)普遍懷疑(2)不可知論一、普遍懷疑:笛卡爾認為,每個人一生中都應該「徹底地對自己的全部見解進行一次大掃除」。我們把許多錯誤的見解當作真理接受下來,這些知識都是非常可疑的。
  • 宇宙原來是被虛擬出來的?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些科幻作家作品中,構想了宇宙可能是一個人造的情景,即宇宙可能是一個虛構的場景。這個觀點得到物理學家的興趣,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宇宙就像一臺電腦,宇宙中的事件如同一個信息模式,由於信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因此宇宙也可以產生許多事件。如果宇宙是被模擬的,那麼我們該如何知道呢?
  • 科學界八大宇宙誕生理論各抒己見,宇宙大爆炸理論搖搖欲墜
    篇前言:有宇宙哲學家言:換一個角度思考,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換一種思維思考,你會看到更多的世界;如果能從多維角度同時思考,你將會看到宇宙隱藏的所有奧秘。本篇文章將從八個不同的思維角度闡述宇宙起源,認真思索,每一個或許都比「大爆炸理論」來的實在有理據。
  • 若世界是虛擬的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同樣人類不可能永久存在,人類終將從宇宙消失。但理論上在人類文明消失之前,人類製造超級計算機或許足夠強大,能夠模擬現存世界的一切。那麼很有可能人類現存的世界已經是一種「先人模擬」,即未來人類對過去的虛擬重現的一部分了。我們正身處一個計算機模擬中,我們體驗到的現實只不過是該程序的一部分而已。
  • 多重宇宙、人擇宇宙、唯一宇宙及虛擬宇宙.
    ——盧梭人類的想像力有多大,宇宙便有多大!人類想像力的極限便是宇宙的極限!以下窮盡人類想像力極限,總結出的幾種不同宇宙模型。一,多重宇宙。多重宇宙理論並非無稽之談;20世紀50年代,有物理學家在觀察量子的時候,每次觀察的量子狀態都不相同,而量子組成了宇宙時空的所有物質;既然量子在相同時間有不同的狀態,那麼宇宙極有可能並不只是一個,而是由多個甚至無限個類似或不類似的宇宙組成。
  • 外星文明不一定有道德觀念,人類卻發射定位光碟,劉慈欣:太危險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一個文明發現了其他生命,在無法辨別其危險的程度下,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掉。在這個理論的背後存在著很多哲學意義上的邏輯,其中容易引起爭論的就是有道德的人類在「零道德」的宇宙中是否能生存下去?答案顯而易見,很難。
  • 世界是虛擬的?為什麼認為人類生活在虛擬世界裡?全是雪花惹的禍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越來越能夠認識到地球和人類的渺小。與地球相比,人是很小的;與宇宙相比,地球是很小的。它還表明,無論什麼事物,總會有更大的事物出現。所以人們便開始思考在宇宙之上的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宇宙的邊緣很大,初步估計為930億光年,但是宇宙還在擴大,將來還會更大,那麼還有什麼能比它更大呢?甚至有人猜測,宇宙是設計出來的,在宇宙之上的設計者。許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覺得地球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太巧合了。古語說得好:「一切巧合加起來,並非巧合,而是設計。」
  • 宇宙的本質是虛擬數據!
    我們生存的宇宙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太陽系,為什麼會有黑洞,為什麼他們都按照一定的規律在運行,甚至為什麼會有人類,等等一切問題,今天我將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認識我們的宇宙。其實,我們生存的宇宙空間是虛擬的,包括我們現在的人類社會,都是假的,我們只是一組數據而已,我們想像一下,為什麼大到宇宙,小到原子,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而且是確定的規律,比如質能方程等,這就像有人設置的程序一樣,它創造的宇宙只能按照這個規律運行。
  • 我為什麼不喜歡宇宙大爆炸理論
    這裡,我不想談相不相信大爆炸理論,因為我根本不喜歡這個說法。大爆炸學說是根據天文觀測中大量發現的「紅移」現象推論出宇宙在膨脹,然後逆時間軸進行演算推出大爆炸這一猜想。然而這裡值得懷疑的地方實在太多了:1.我們觀察到的深空是數億甚至數百億年前的信息(遙遠的天體其信息傳播到地球所需要大量時間),也就是說目前對宇宙起源進行推論的基礎是過去很久之前的且極其「短暫」(人類的天文觀測史只有極短時間)時間的數據,這本身可信度就很低了。
  • 人類世界:只是一個虛擬的空間
    曾經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較為激進的研究理論,他們認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只是一個虛擬空間,我們只不過是另一更先進文明的玩偶而已。這一看上去有點荒誕不稽的理論,卻被許多物理學家接受。物理學家認為,或許可以找到證據論證這一理論,電影《黑客帝國》的場景或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