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咋樣 讀不讀 穩不穩當 陪考家長很糾結

2020-12-01 騰訊網

核心提示

悲觀派

這個學校還沒畢業生,就業前景看不清;它不是211,也不是985,娃娃以後想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人家都不得認……

樂觀派

如果南科大嘗試成功,娃娃就受益了。如果不成功,娃娃還可以考研或出國,學歷和就業不用擔心……

南科大正式成立後的首次自主招生能力測試,昨日在全國14個考點同步進行,我省約百名高中生也走進成都七中考點。兩個小時,考場裡的娃娃在專心做題,考場外的家長則進行了一場小型「辯論會」。面對這所曾被「學生不參加高考」、「教育部不承認學歷」、「香港教授集體離校」等非議纏身的學校,家長的擔憂一直存在。素不相識的他們互相打聽著,「這學校到底咋樣嘛?穩不穩當哦?」由此,展開了一場「到底讀不讀南科大」的討論。

家長杜先生

不想兒子來考,但拗不過兒子

昨天9:30~11:30,南科大自主招生能力測試在全國14個考點統一開考。四川考點設在成都七中,省內約100名考生赴考。在等待娃娃考試的過程中,考場外家長們的討論一直沒有停過。瀘州(微博)的杜先生就很激動,他一臉無奈,「我不想讓兒子來考,但拗不過啊。」在來成都前,杜家起碼開過3次家庭會議,試圖規勸娃娃放棄報考南科大。杜先生和老婆輪番上陣,擺事實、講道理:「這個學校還沒畢業生,就業前景看不清」「它不是211,也不是985,你以後想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人家都不得認」……但兒子很倔強,這個從小訂閱數學雜誌,已經在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數學論文的男生,一心想進南科大搞基礎數學研究。

家長宋先生

南科大學生少,資源更豐富

「我就支持我女兒考。」旁邊來自綿陽的宋先生,是個計程車司機 。他反駁杜先生說,南科大的學生少,至少能讓每個娃娃享受很多教育資源,不像現在擴招的大學,連去圖書館都要搶,而且學校的師資、教育理念、學術水平都不差。他說自己心裡也忐忑,不知道未來的南科大會按照什麼模式發展,但「這個社會特立獨行本就不容易,需要探索的勇氣」。

「探索失敗了咋辦嘛,這個事關娃娃的前途,我就想讓他走個有辦學經驗的好大學。」杜先生依舊充滿焦慮,他甚至擔心兒子畢業找不到工作,自己還需要養他,而成都本地的周爸爸也附和他說,「我相信南科大以後會很好,但是探索總要走彎路,我們娃娃不能為這些彎路埋單。」

家長雷女士

實在不行,娃娃還可以考研嘛

內江(微博)的雷媽媽聽到這些議論後,爽朗地笑了,她加入「辯論」隊伍說,「南科大的教育理念確實跟一般高校不同,如果它嘗試成功了,我們的娃娃就受益了。但如果不成功,學校最多也是回歸和普通高校一樣的辦學模式,娃娃還可以考研或者出國,學歷和就業不用擔心。」

但事實上,娃娃們卻很少去擔憂父母討論的問題。他們告訴成都商報(微博)記者,參加南科大考試是心甘情願的,他們看重「教授治學」「雙語教學」「書院制」「本科生做科研」等因素。考生範源的看法很有代表性,「我希望大學能為我們提供自主創新的平臺,學生為興趣和夢想而學,而不僅僅為一張文憑。」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相關焦點

  • 細雨繼續「陪考」,考生和家長輕鬆上陣
    記者採訪中發現,有不少家長表示中考之後會先讓孩子放鬆幾天,然後就讓孩子上輔導班。一方面是為了讓孩子先行一步,了解高中的課程,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升學競爭的壓力。 因為考試科目已經過半,不少堅持陪考的家長也不再像第一天緊張和焦慮,反而消遣起陪考生活。
  • 在南科大讀研究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學習氛圍和生活條件不用說,南科大引入了實力雄厚的師資力量,對教育和科研的重視可見一斑。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同學加入到南科大,都表明了對南科大發展前景的認可,我相信南科大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雖然校園道路因為有一定坡度不適合騎車,但是校車的存在,確實很大地方便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第二個便是宿舍了。很早就在網上看到了二期宿舍的效果圖,但是真正進入到自己的宿舍裡,還是覺得很開心,兩人間,獨立衛浴,寬敞的書桌和衣櫃,還有每層都有的自動飲水機,樓下免費的洗衣機烘乾機洗鞋機,這些都讓我感嘆南科大的住宿環境確實很優越。
  • 化學類碩士研究生,讀博好,還是不讀博好?
    尤其是化學類研究生,一方面導師都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可以再接著讀博,這樣好帶一些,課題也可以再深度的挖掘,另一方面自己也感覺碩士畢業後的工資並不高。而且說實話,在985院校中,化學類研究生讀博的人數將近50%,更有的人工作一年後又重新選擇了讀博。相信很多化學類專業的碩士在研二的時候或者畢業的時候,都有過猶豫要不要讀博,讀博到底好不好。
  • 南科大不完美 但是很成功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朱清時作答:去行政化、自授學位、自發文憑,南科大的嘗試「不完美但是很成功」。華西都市報:您自己如何評價在南科大的這五年?朱清時:在教改上做的這些努力,儘管還沒有最後成功,但有了很實在的開頭。這五年我們把可能做的事都做成了。華西都市報:您這次北京的「感謝之旅」有很多學生都自發來看您,很多家長也稱呼您是家長們的家長、主心骨,您有什麼話留給他們?
  • 2020年了還有人在糾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為」該怎麼讀嗎?
    有一段時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的讀音受到了很多討論。大眾普遍認為的是讀四聲,意為人要為自己而活;但媒體糾正應該讀二聲,意思是人如果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其實已經不好找了。一說是出自孟子在《盡心上》中「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 沒讀過學前班的一年級孩子有多難?拼音沒學完,數學老師不讀題了
    由於零起點入學,孩子們在幼兒園不允許學任何東西,幼兒園的老師也不允許教任何東西。結果一到一年級,老師和孩子,全都「傻」掉了!孩子難以適應快節奏的一年級生活,沒上過學前班,沒接受過幼小銜接教育,啥也不會,拼音沒基礎,生字沒基礎,寫字沒姿勢,習慣沒養好……再加上現在的一年級語文數學教材,不斷在變難!以前的小學三、四年級課文,都給放到一年級的教材當中了。
  • 2020年讀了156本書,這種方法解決我讀書慢、讀不深的困擾
    自己都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一共讀了156 本。仔細算了一下,今年真正看書的時間大概 8 個月左右,3月到 6 月,9 月到 12 月,相當於 8 個月讀了這些書,還寫了 20 多篇書評、影評。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問,為啥我讀書那麼慢?一年連 10 本書都讀不了,你怎麼就能讀這麼多?你這不是讀書就是翻著玩兒吧?其實不是我讀書快,而是找到了讀書的方法。
  • 真實揭秘南科大:和想像中不一樣(組圖)
    書院制教學是南科大特有的方式,老師不但和學生們住在一起,還特別設置了專門的「導師時間」,以便學生能經常跟老師交流。未來不同專業的學生也可以在這裡充分交流、碰撞。  教學樓五層懸掛著一張巨幅照片,其中的17人得到了諾貝爾獎。南科大招生網上介紹:目前70多位教師中,逾六成教師是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的博士。
  • 考研英語:閱讀的「讀」與「不讀」
    事實上,對於做對題目來說,也不需要百分百把握文章中的每一個信息。在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中,一定有些內容是重要的,是對於做對題目十分關鍵的,有些內容是不重要的,與答題無關,或者關聯不大。這是必然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確定哪些內容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呢?這些判斷有什麼樣的依據呢?從操作層面上來說,我們該如何操作呢?
  • 揭開孩子閱讀障礙的真相:讀不懂、讀不深,是大腦的記憶區出了問題!
    這位媽媽問我,孩子很喜歡讀書,但是書中的內容就是讀不懂,需要家長一點一點的講給他聽,但是等讀到下一本的時候,還會遇到相同的問題。族長仔細看了看問題,原來是孩子的閱讀理解出現的偏差。我也向身邊的朋友、老師請教了相關的專業知識,後來發現,閱讀理解是小學階段的孩子普遍有的一個問題。
  • 李小甘: 先讀為快 行穩致遠
    先讀為快 行穩致遠 文/李小甘第二十屆深圳讀書月提出「先讀為快行穩致遠」的年度主題,藉此表達閱讀優先,通過書香社會建設邁向城市文明典範的思考與追求。「先讀為快」,是深圳領全國風氣之先,以讀書凝聚求知進取的價值共識;「行穩致遠」,是深圳二十年如一日,以讀書涵養持續先行的創新驅動。 這既是對二十年高貴堅持的致敬,更是對現代城市文明的憧憬,彰顯了新時代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文化自信。
  • 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它更讓我活得通達和智慧,無論面對任何重要的抉擇,也很少會去抱怨和糾結。2每天下班回到家,我都喜歡安靜地看一會兒書。當我沉浸在閱讀的世界,就會一掃整日的疲憊和勞累。對我而言,讀書很大的意義在於放鬆自己。3每當我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喜歡隨手拿起書來讀一讀。無論是失眠的夜晚,還是某些有情緒想要傾訴的時候,書籍都是我最好的知己。
  • 「濚」字讀ying不讀rong(圖)
    小時候,爸爸媽媽一直讀「濚(rong)灣鎮」。一年級,我認識了漢語拼音後,看見路標上的「濚」字下標著(rong)的讀音,更加確認了我們的讀法是正確的。直至前不久中央一臺的節目主持人讀「濚(ying)灣鎮」。於是,我產生了疑惑,不知道「濚」到底是該怎樣讀。是路標對?還是那位普通話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對呢?回家後,我翻了字典,原來,「濚」字的讀法是(ying)。那麼,是路標上寫錯了!
  • 為何金庸小說通宵讀,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網友回答哭笑不得
    確實,上次貝貝媽媽推薦的《百年孤獨》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貝貝媽媽也是發現大家評論區紛紛留言說這本書很喜歡,但是太難讀,主要是人名分不清。今天貝貝媽媽告訴你,只要你掌握打開它的正確方式,這些都不是事!但我看著一張人物關係圖後,拿著它繼續往下讀,突然發現故事雖然離奇但是很有趣,敘事雖然曲折但是一點都不拖沓,精煉得不得了的語言中每一句話都有著豐富的信息量。除了依然記不住名字外,接受了文風和設定之後反而覺得讀起來節奏感特別好。
  • 原清華副校長任南科大校長: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
    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再到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他是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的薛其坤。當薛其坤遇上南科大,他會帶領這所十歲的高校創造新的輝煌嗎?考研三次,讀博七年從放牛娃到校長,他厚積薄發!1962年,薛其坤出生於蒙陰農村,小時候家裡窮,農忙時不上課,父母平時都忙著下地種田,哪有時間管你讀不讀書?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1980年,18歲的薛其坤還是順利考進了山東大學。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曲師大物理系,一心想報考哈工大的研究生,結果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
  • 「遠上寒山石徑斜」以後讀xié不讀 xiá,憑什麼要遷就「文盲」?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這樣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書法了賀知章長時間留在他鄉的傷感之情,同時也寫出來終於回到家鄉的親切感。
  • 山東00後神童,小學用2天半上完,10歲考上南科大,後來如何
    不為別的,只因為小溢父母提出的要求太不符合常理,有幾個父母會讓孩子七歲直接讀五年級?學習本應循序漸進,七歲就該上小一,甚至幼兒園大班。好在三裡小學收了小溢,兩天半,蘇劉溢在學校表現出的沉穩,加上讓老師信服的智力水平,三裡小學老師建議蘇劉溢直升初中。小學就這麼難,直升初中,學校會收嗎?
  • 考研3次,讀博7年,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想成為年輕人科研偶像
    此外,南科大借鑑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的學科設置和辦學模式,採用書院制管理,使得南科大一騎絕塵,超越眾多老校,以10歲之齡成為國內前百名高校。南科大發展除了教學方式、管理制度創新之外,也校長的引領關係也非常大。南科大的創校校長是朱清時院士,在中科大擁有突出貢獻,正因此,才被聘為南科大的校長。
  • 中國最刁鑽的4個詞語,大家都會讀,卻又都不認識,你說怪不怪?
    這次給大家帶來了幾個非常刁鑽古怪的詞語,大家都會讀,又都不會讀,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些字都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中國漢字有成千上萬個字,有的漢字已經很少再用,有的漢字雖然還在用,但是使用頻率很低。所以很多漢字大家可能臉熟,但就是不會讀。比如下面這5個詞語,很多人都能讀出來,並且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如果我把字單獨拿出來給大家看,相信大家就都不認識了,你說奇不奇怪?
  • 內地生如何到香港讀大學?報讀方式有哪些?攻略在此!!
    考得不好,當然愁, 考得好,也有幸福的煩惱…… 高考狀元糾結要不要放棄北大清華的優厚獎學金選擇去香港上學,而今年又會有多少人把港校當作升讀目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