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新課標在保留核心化學知識的基礎上,對課程內容進行了精選,減少純粹記憶的內容。小林(學生):新課標對我們的學習方法有具體指導嗎?徐老師(市教研室化學教研員徐睿):有,
摘要: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新課標在保留核心化學知識的基礎上,對課程內容進行了精選,減少純粹記憶的內容。
小林(學生):新課標對我們的學習方法有具體指導嗎?
徐老師(市教研室化學教研員徐睿):有,新課標認為,教會學生化學的思維方式是學好化學的關鍵,讓學生學會學習,才有利於他們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化學中的「平衡思想」對學生今後學習科學知識是極其重要的,所以,《標準》有好幾處都提到了化學中一些平衡的概念。如:在10-11年級主題二中出現了化學平衡及其移動的學習內容;在拓展型課程[Ⅲ](12年級)中單獨設立了主題四「平衡常數K的意義」,其中出現了兩種平衡常數,即化學平衡常數和電離平衡常數,可見,隨著年級的上升,平衡思想顯得越來越重要;作為自主修習的拓展型課程[Ⅱ]中,除了對化學平衡和電離平衡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外,還增加了溶解平衡內容。
化學中「結構決定性質」是一重要思想,《標準》對此加強了關注。如:原子結構決定了原子的性質;晶體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及其空間結構決定了晶體的性質;有機物的官能團結構決定了有機物一系列的化學活性等等。理解了結構決定性質,也就對化學現象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並可以從本質上去學習、理解和解釋化學學科的知識內容。
再者體現過程與方法的內容又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手段。例如初、高中都加強了實驗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都是體現過程與方法的良好載體,從中學生可以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等。
小林:新課標通過怎樣的措施減輕我們的學業負擔?
徐老師: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新課標在保留核心化學知識的基礎上,對課程內容進行了精選,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減少純粹記憶的內容。例如初中對需記憶的元素符號的要求由原26種降為21種。
其次,刪除一些不是必需、對其它知識影響不大的內容。例如初中的風化和潮解等。高中的膠體、煉鋼和煉鐵原理、鹼金屬族等。
再次,降低部分內容的要求。如初中有關溶液濃度的計算中不再要求「涉及到化學反應的濃度計算」;初中對於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不再要求,僅要求掌握以酸為主線的一些反應規律,使學生從大量相關的題海中解脫出來。如高中在原子核、電離平衡、電離方程式、水的電離和pH、氯氣、濃硫酸、氨和有關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內容,其學習要求都有下降。
最後,全盤考慮初、高中的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例如:將部分有關物質的量的知識由高中下放到初中,對初中來說,用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取代了原來用質量進行計算的方法,內容不算增加,而從初、高中整體來看,就精簡了用質量進行計算的內容,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從教學上來說,也避免了過去初、高中銜接過程中讓學生由用質量計算轉為用物質的量計算的教學難點。又如:有關氮氣的穩定性的知識,考慮到初中學生由於缺少對氮氮叄鍵的穩定性這一根本原因的認識,氮氣的穩定性變成是純粹的識記,於是在初中刪去該內容。還如:高中原有的焰色反應使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個學習內容,但由於高中刪去了鹼金屬族,所以單純的焰色反應顯得知識比較孤立,同時又考慮到焰色反應只是一個表面現象,所以將該部分內容放在九年級「化學與生活」主題中,讓初中生感受到化學能使生活更美麗,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小編推薦:
【數學】繁複計算將成為歷史
【英語】口頭從寬 筆頭從嚴
【語文】養成隨時動筆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