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ips技術攻克疑難病病理,有望開發藥品!
但即使是這樣,日本研究人員還是沒有放棄這種冷門疾病的治療希望,他們通過ips細胞建立模型還原了CADASIL的致病機制,這對研發治療藥物有非常大的幫助。 CADASIL是什麼? CADASIL為系統性血管疾病,病變常累及外周血管。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對於這種死亡率很高的癌症,如果有能對癌症的形成和發展階段進行解析的「肝癌模型」,則有望極大促進治療研究發展。妹尾教授的研究團隊2012年就利用小鼠iPS細胞成功製備出癌症幹細胞,為癌症研究開闢了新天地。此前通過利用iPS細胞人工培養性質各異的癌症幹細胞,成功製備了多種癌症幹細胞,此外還以該技術為基礎,持續積累了關於癌症特性的新發現。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
-
日本利用iPS細胞和ES細胞製成可吸收營養並蠕動的微型小腸
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ES細胞)和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出1釐米左右的小腸,並觀察到其成功吸收營養的動作。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做到上皮組織、肌肉、神經等細胞協同聯動。 小腸具有從食物中吸收營養、排送廢物,以及避免被細菌感染的免疫功能。在此之前,人們利用ES細胞和iPS細胞已經成功培育了具有吸收營養能力的上皮部分,但是沒能做到與肌肉、神經等細胞聯合起來,再現腸道蠕動。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2019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如今是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負責人)發現了一種將完全分化的細胞引導回多能性狀態的方法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他的配方來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
PNAS:鼠白血病病毒(MLV)相關病毒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發病原因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輸血醫學部,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細胞與基因療法部等處的研究人員破解了慢性疲勞綜合症的可能發病機理,這種疾病雖然之前發現是由細菌感染導致,但是其發病機理至今未知。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同期PNAS也配發了相關的評論性文章。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血液學專家Harvey J.
-
日團隊發現一種胺基酸對治療ATR-X症候群有效
據日本共同社5月24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教授福永浩司(神經藥理學)等人的研究團隊22日發表研究成果稱,已探明引發重度智力障礙的疑難病症「ATR-X症候群」發病機理,發現使用一種胺基酸具有改善症狀的效果。據稱這是全球首次發現候選的治療藥物,該成果刊登在21日的美國醫學雜誌網絡版上。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日本科學家在人體中開展了基於ips細胞的臨床試驗來治療疾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基於此,小編針對近年來ips細胞研究取得的進展,小編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在本研究中,MMRI科學家確定了hipsC-CMs通過兩種不同類型的K+通道的激活劑--瞬時向外K+電流(Ito)和快速延遲整流K+電流(IKr)--刺激是否可以改善復極化儲備,產生功能更成熟的心臟細胞。這些實驗集中在電生理學領域,即研究生物細胞和組織的電特性。結果表明,在hiPSC-CMs中,激活物僅能增強IKr電流,而不能增強Ito電流。
-
科學家揭示膽道閉鎖的發病機理和治療方法
科學家揭示膽道閉鎖的發病機理和治療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30 16:56:14 廣州醫科大學張玉霞等研究人員利用肝臟免疫分析揭示膽道閉鎖的發病機理和治療方法。
-
COVID-19、MERS和SARS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上的發病機理比較
即使在當前如此嚴峻的條件下,科學家們的研究也要為新的治療方法做嚴格的建模、細胞研究和動物實驗。Rockx的團隊在獼猴中做了三種冠狀病毒的比較研究:均由冠狀病毒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非典(SARS-CoV) (2002),中東呼吸系統症候群(MERS)–CoV (2012),和新冠肺炎SARS-CoV-2 (2019)。
-
亨廷頓舞蹈病的發病機理被初步揭開
亨廷頓舞蹈病的發病機理被初步揭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4日 23:20 來源: 來源:新華網新華網華盛頓4月23日電(記者 張忠霞) 美國和挪威科學家合作研究發現,細胞在進行DNA(脫氧核糖核酸)修復過程中出錯,可能是觸發亨廷頓舞蹈病的主要原因。
-
日本研究確認iPS細胞「異體移植」安全性
日本科研團隊18日報告說,他們在2017年為5名眼疾患者移植了異體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出的視網膜細胞,目前已可確認這一臨床研究的安全性,受試者沒有發生明顯的排異反應和副作用。iPS細胞是通過對成熟體細胞「重新編程」而培育出的幹細胞,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
-
...病理|新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細胞|sars-cov-2
在這裡,我們通過在遺體解剖(autopsy)中獲取的組織樣本(biopsy samples)調查死於SARS-CoV-2嚴重感染的患者的病理特徵。這項研究符合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法規和赫爾辛基宣言。我們的發現將有助於了解COVID-19的發病機理,並改進針對該疾病的臨床策略。2020年1月21日,一名50歲的男子因發熱、寒戰、咳嗽、乏力和氣促等症狀被送往發熱門診。
-
日本體檢:iPS細胞治療癌症的臨床實驗正在開展
日本體檢:iPS細胞治療癌症的臨床實驗正在開展市場信息網 2020-10-26 18:06:27 來源: 評論: 千葉大學和物理化學研究所正在進行一項臨床試驗,其內容為從人體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中生產特殊的免疫細胞,並將其使用在面部和頸部發病的「頭頸癌」患者身上。
-
CELL:對兒童新冠患者的多系統炎症症候群的免疫學研究
川崎病在具有東亞血統的兒童中發病率特別高,最早在日本被描述。川崎病病理生理學的主流理論涉及到在對病毒感染的急性免疫反應中產生自身反應性抗體,可能在黏膜表面,併集中在產生IgA的漿細胞周圍。在川崎病兒童的標本中也發現了動脈壁內的此類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動脈壁,形成壞死性動脈炎,導致結締組織的破壞以及動脈擴張。
-
「快訊」NASA宣布 美日合作進行太空空間站IPS幹細胞研究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28日宣布,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搭乘的宇宙飛船「龍飛船」的發射設定為日本時間11月15日上午9點49分(當地時間11月14日下午7點49分)發射地在美國甘迺迪宇宙中心第這次計劃是美日合作計劃,根據計劃,野口將在ISS的日本實驗樓——「希望號」中進行使用人工多能性幹細胞(IPS細胞)的實驗。在實驗中,以人類的ips細胞製成的肝臟基礎——肝芽將和大血管一起使用專業裝置進行培養。除此以外,他還將開展宇宙中物體燃燒方式以及製作蛋白質結晶等9個實驗。
-
噬血細胞症候群死亡風險高-光明日報-光明網
近年來,噬血細胞症候群逐漸被我國醫生認知。該病是一種致命性疾病,如果患者沒能及時治療,死亡風險極高。由於該病表現症狀多但不典型,且缺乏特異性診斷方法,因而容易漏診誤診。臨床中,很多患者還沒能確診,就被疾病奪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