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將價值1.5億的馬桶送上天,背後是部辛酸的「太空屎」
你可能也曽在便秘時吐槽地心引力太小了,可你是否想過身處零重力的太空中的太空人,在太空中上廁所一直困擾無數的太空人,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宇宙「飛翔」。從尿褲子到黑科技馬桶,一部另類的「太空屎」快給我一張手紙,這裡有一坨屎飄在空中。
-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直播五位太空人太空匯合
按照設計,飛船會自動接近國際空間站,並鎖定到一個標準化的對接口,不需要人為進行對接操作。該系統在太空人睡著的時候還可以進行自動變軌。去年,SpaceX 公司為了測試這種自動對接系統,還向空間站發送了一個測試版的無人龍飛船。自動對接系統是龍飛船的重大升級。
-
NASA一周新聞(2021.02.05)
為國際空間站提供新的動力來源……針對第二次綠色試跑進行的點火測試……太空發射系統的另一個重大推動力……
-
NASA一周新聞(2021.1.29)
新一年的第一次空間站太空行走…商業太空人試飛的新日期……下一次火星登陸正在迅速臨近…最近新聞速遞,盡在「本周NASA」!
-
美日聯盟企圖稱霸太空?俄羅斯反制,動能武器精準定位美國衛星
據美國媒體報導,近日在俄羅斯的一個火箭發射基地,俄羅斯軍方對於其最新的A-235「努多裡河」反衛星系統進行測試,引起西方媒體的廣泛討論。相關人士分析稱,俄羅斯的這次舉動很可能是為了回應日本自衛隊在5月18日宣布成立「太空自衛隊」,並且和美國太空部隊保持合作和太空戰情報交流。
-
聯盟號MS-14號飛船將於下周第二次對接空間站
Credit:NASA翻譯:哇喳未來前往國際空間站的飛行任務新增了一處「停機位」,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
-
探究太空飛行對人iPS細胞衍生性心肌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斯坦福心血管研究所主任Joseph Wu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期將由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也稱為ipsC)產生的心肌細胞與太空人一起送往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以研究這些細胞發生的變化。
-
俄羅斯拒絕美國邀請,宣布與中國加強太空合作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據環球網7月15日最新報導,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於13日公開表示,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未來準備與中國在探索月球領域加強合作。
-
在太空外看地球,17張空間站照片帶給你「人眼難以承受」的美麗
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尤裡-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加加林這樣描述他看到的景象:「天空非常的幽暗,而地球是藍色的,看起來一切都非常清澈。」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看到地球。在這之後,航天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人類甚至建立了在「太空的房子」——空間站。2000年11月2日,人類第一次抵達了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實驗室。
-
從壓縮餅乾到「魚子醬」,太空旅行餐是如何變化的?
常規來說,研究人員會將食物放到專門容器中,捕捉空氣中的氣味,接著直接注入氣味評測員佩戴的專門面罩中。一切味道超過 2.5 級的食物都不能上太空。對食物氣味的嚴格管控,除了是為了不讓空間站長期飄著難聞氣味外,更是因為太空人的嗅覺還充當重要「危險檢測工具」:我們第一線檢測還是靠人類的嗅覺。
-
太空船票或明年開售
在此之前,「龍飛船」已經在國際空間站和地球之間運送了 21 次物資,其中還包括 9 次返回任務。而它的首次載人發射和安全返回,讓鋼鐵俠馬斯克再一次創造了航天歷史,完成了「不可能的事」。她之前曾乘坐太空梭飛往太空,這一次她將乘坐龍飛船並首次在國際空間站生活。龍飛船成功降落後,馬斯克「備受鼓舞」,在推特上表示:「當太空旅行變得和飛行一樣普遍時,文明的未來將得到保證。」
-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發射成功,助力美國重回太空
龍飛船這款太空計程車,今天正式「開始運營」了。」的長時間載人航天任務,今年5月成功進行的Demo-2任務耗時兩個月之久,雖然也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但其主要的意義在於驗證可行性。「我認為在NASA,人們一直保持著緊張感,我們永遠不願宣告勝利,並從此停止學習和自滿,」NASA商業太空飛行主管Phil McAlister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道。
-
NASA一周新聞速覽(2020.11.21
堅韌號(Resilience)的空間站之旅;又一枚海洋觀測衛星發射;阿爾忒彌斯(Artemis)任務關鍵的火箭系列測試有了新進展……最近新聞速遞,盡在「本周NASA」!
-
NASA宣布合作夥伴推進月球和火星的「引爆點」技術
例如,用這個13英尺直徑的低溫存儲罐進行技術測試,以減少推進劑的蒸發或「煮沸」損失。要在實驗任務中實施類似技術,需要通過太空演示來使技術進一步成熟。Credit:NASANASA已選擇14家美國公司(包括幾家小型企業)作為合作夥伴,協同開發一系列技術,爭取在這個十年結束前開闢一條在月球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阿爾忒彌斯道路」。
-
NASA 天才女數學家 | 手算阿波羅 11 號登月軌道 太空人等她點頭才上天
Ins:nasa這其中,還包括 1 次有開創性意義的,史上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Ins:nasa美國首位太空人 Alan Shepard 的飛行軌跡也是她「手動計算」出來。當以為人生已然止步於此時,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正式拉開大幕。
-
「電影」「太空救援」
太空救援其實最早知道這部片子的時候,是有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看到了這個海報,因為對太空類題材一直比較感興趣,就稍微留意了一下今晚想著去看部電影吧,一看這部片子的票房居然不是很好,但作為太空迷,還是選擇了這部片子。 Салют-7這其實才是電影的片面,一部俄羅斯電影,直譯的話就是「禮炮7號」,片子講述的事冷戰時期,美蘇爭霸,從地球到太空的爭奪大戰。
-
太空垃圾橫飛,導致國際空間站虛驚一場
美國東部時間9月22日17:19(北京時間23日5:19),國際空間站控制中心臨時啟動俄羅斯進步號飛船推進器,持續推進150秒,改變空間站軌道高度,以便躲避一塊太空垃圾。 隨後,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發布推文披露,為了躲避太空垃圾,國際空間站僅在2020年就進行了三次這種動作,並強調稱「軌道垃圾越來越多了!」 通常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約為408×410公裡,以每小時27600公裡(7.66公裡/秒)繞地飛行,每92分鐘繞行一圈。
-
NASA 的雙胞胎研究證實:太空旅行會影響基因表達
在所有上過太空的太空人中,Mark Kelly 和 Scott Kelly 是比較特殊的兩位。他們是一對雙胞胎,2015 年 3 月 Scott 被送往太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生活了 340 天,而 2011 年就已經退休的 Mark 則停留在地球,通過對比兩個雙胞胎在這段時期的身體變化,NASA 想了解長期在太空生活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
-
NASA被天宮拒絕 拋開中國找ESA合作研究空間站
NASA被天宮拒絕 拋開中國找ESA合作研究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工作壽命僅僅能支撐到2024年,是否能再次延壽,還有待商榷。最近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拒絕美國加入,引得全網喝彩,都覺得這次中國幹的漂亮。NASA的繞月軌道空間站剛剛獲得了一個新的知名合作夥伴,中國天宮一號才開始繞地球,NASA都要去奔月去了,不得不說國際空間站的技術為美國發展月球空間站提供更多有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