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5家醫院調查結果顯示 在已查明的主要誘因中飲酒所佔比例最高
文、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汪萬裡
青年、少年正處於人生的黃金時期,朝氣蓬勃,生命力旺盛。然而,在對東莞5家醫院的調查中發現,2010年~2015年這6年間,這5家醫院就收治了7432例心跳驟停的青年、少年,其中心源性猝死的達5136例,僅273例成功康復出院。
那些年輕的心跳,怎麼說停就停了呢?據參與調查的康華醫院急診科主任桂見軍介紹,心跳驟停發生後,旁觀者參與復甦率低,復甦成功率也低。其中冠心病是導致他們死亡的主要病因,而飲酒、運動和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則是病發的主要誘因。
40歲以下心跳驟停者21~25歲比例最高
參與這項調查的5家醫院分別是厚街醫院、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寮步醫院和常平醫院,其中前面3家都是三甲醫院,統計了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整整6年間的青年、少年心臟驟停患者。
調查者從這5家醫院的住院病歷中共找到了符合條件的心跳驟停患者7432例,其中,心源性猝死的患者5136例(佔比69.11%),其他系統疾病猝死患者1153例(佔比15.51%),不明原因猝死患者870例(佔比11.7%),其他類型209例(佔比2.81%)。
調查顯示,無論是心跳驟停還是心源性猝死,調查中發現,21~25歲年齡段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分別佔到了24.95%和31.64%。
這些患者中,在救護車到達前實施了心肺復甦的有4105例,3327例患者未進行心肺復甦;由非醫學專業旁觀者復甦的3766例,醫學專業人員復甦的339例。
救護車到達前心肺復甦後自主循環恢復患者有736例,未恢復自主循環者有3369例。患者中近686例能存活入院,273例最終康復出院,其餘患者均死亡,出院存活率僅為3.67%。
青少年應避免各種不良生活習慣
通過調查,專家分析指出,近年來,普通群眾對於心肺復甦的意識有所提升,但對心跳驟停患者進行急救的技能仍需要進一步推廣。「若能及早發現患者出現心跳驟停並積極聯繫救護車,並在救護車到達前對患者實施心肺復甦,對患者自主循環的恢復和存活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專家說。
對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成為最主要的死因,專家認為,這跟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趨勢日益年輕化有重要關係,心肌病、心傳導系統異常和心肌炎和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也佔比較大的比例,這些病例可能和遺傳關係較大。
對於心跳驟停的誘因分析,專家認為,仍有大部分患者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心跳驟停。不過,在可以得知的誘因中,飲酒的比例最高。「所以年輕人少喝酒,能不喝就不喝,是最好的。」康華醫院急診科主任桂見軍說。因此,青少年應改善、避免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
心跳驟停患者男多女少
這7432例心跳驟停患者中,男性4827例(佔比64.95%),女性2605例(佔比35.05%);心源性猝死的5136例患者中,男性3817例(佔比74.34%),女性1319例(佔比25.68%)。
無論是心跳驟停還是心源性猝死,調查中發現,21~25歲年齡段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分別佔到了24.95%和31.64%。
發病地點多為公共場所
調查者對發病地點分析發現,73%的病例(共5425例)發生在公共場所,主要為工廠、娛樂場所及超市等;25%的患者(共1858例)發病地點在家中;僅2%的患者(149例)在急診科或者救護車轉運途中出現心跳驟停。
青年及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是預防,加強身體檢查特別是心臟方面的檢查,以儘早發現可能引起心跳驟停和心源性猝死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