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水分解技術,可產生乾淨的氫氣

2020-12-04 科技報告與資訊

電解氫的生產需要使用電能從水中生成氫,理想情況下,電能可來自可再生能源,例如陽光和風。儘管這種生產氫氣的方法是提高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但研究人員必須克服幾個關鍵挑戰才能使其普及。

在《 Nature Energy》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以色列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解決了其中一些挑戰,提出了一種新的水分解技術,可以增強現有的電解氫生產方法。他們的研究從以前的一項有關光電化學(PEC)水分解的研究中汲取了靈感,在該研究中,他們試圖結合太陽能和水(光)電解從陽光和水中產生氫。

之前的研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從分布在太陽能領域的數百萬個PEC 電池中收集氫氣。在他們的研究中,基於Technion的研究人員試圖開發一種可以有效應對這一挑戰的技術。

「以光伏(PV)太陽能發電廠為基本方案,該太陽能發電場由數百萬個單獨的PV電池組成,其中每個電池的電流(和電壓)都收集到一個金屬網格中,」 研究人員Avner Rothschild介紹到,「用電很容易,但用氫氣則不容易。」

在未來理想的PEC太陽能發電廠中,PV電池將被PEC電池取代,PEC電池可在稱為陰極室的組件中產生氫氣,並在稱為陽極室的單獨腔室中產生氧氣。這兩個隔室應至少用薄膜隔開,以確保氫和氧不會混合,因為這會引起爆炸。另外,必須從每個單獨的電池中收集氫氣。

迄今為止,此方案被認為是技術上有難度且成本較高的,因為它需要非常昂貴的管道。最終,這使得通過PEC水分解實現大規模製氫方案的實現變得不現實。

「我們提出了將PEC電池中的氧氣和氫氣隔室分成兩個單獨的電池的想法,以便氧氣在太陽場中產生並釋放到大氣中,而氫氣是在該區域一角的中央反應器中產生的。」 Rothschild說。「分隔成兩個單元是通過將另一組的兩個電極,稱為輔助電極,正在充電並且由OH同時排出成為可能-參與離子水分解反應,從而介導的兩個小區之間的離子交換。」

在之前發表於《Nature Materials》上的論文中,Rothschild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種具有顛覆性的水電解(電解器)和光電解(PEC)體系結構新方法。然而,這種有前途的方法帶來了另一個挑戰,即在生產周期結束時,當輔助電極飽和時,需要使它們再生。研究人員建議可以在每個循環結束時更換電極,但這很麻煩,因此他們繼續探索替代解決方案。

Rothschild說:「後來我們發現在對氫電池中的輔助電極進行加熱時,將其充電(變成NiOOH)後,它會自發釋放氧氣氣泡並再生到其初始狀態(Ni(OH)2),這項發現促進了本研究中介紹的E-TAC水分解工藝的發展。」

E-TAC是Rothschild和他的同事提出的一種新的水分解技術,具有98.7%的高能效,因此,它的性能明顯優於傳統的電解槽,而傳統電解槽的狀態最先進的設備通常也只有70%到80%。E-TAC的另一個優點是它可以順序產生氫和氧,而在大多數其他電解槽中,它們是同時產生的。最終消除了對用於分離氫氣和氧氣的膜的需求,從而大大簡化了電池的構造和組裝以及它們的操作和維護。

「潛在地,這可能會節省大量資金和運營成本,從而開發出具有成本效益的水分解技術,該技術可與SMR(蒸汽甲烷重整)競爭,提供廉價的氫氣且無CO 2排放,但前提是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例如水力,太陽能或風能。」 Rothschild說。

在常規的水電解中,氫和氧總是總是分別在陰極室和陽極室中同時產生。隔室儘可能彼此靠近放置,以最大程度減少電流損失,並且隔室由膜隔開,以免產生爆炸性的H 2 / O 2混合物。

「陰極減少了水,產生氫(H 2個分子)和氫氧根離子(OH - )通過被稱為HER(氫生成反應)的反應,」 Rothschild說。「OH - 離子通過電解質和膜,在那裡它們通過OER(氧析出反應)氧化遷移到陽極,這兩個反應(HER和OER)完成水分解反應:2H 2 2H 2 + O 2。 」

在常規的水電解中,Rothschild描述的兩個電化學反應在時間和空間上同時發生,因為它們同時發生在同一池中且非常接近。而且,無論該工藝應用於鹼性電解池還是PEM電解池,這些特性都相同。

與這種傳統的水電解方法不同,研究人員設計的水分解過程使HER和OER反應解耦,而HER和OER反應發生在不同的時間,並且可能發生在設備的不同部分。因此,E-TAC不是連續的,而是可以描述為具有兩個循環的「分批過程」,第一個循環以電化學方式產生氫,第二個通過自發化學反應產生氧。

Rothschild說:「我們將陰極(與鹼性電解中使用的陰極相同)和陽極(與常規電解中的陽極不同)放置在電解池中,並使它們之間通過電流。陰極通過HER反應產生氫,就像它在常規的水電解的情況下,但在陽極做了完全不同的東西的陽極基本上被通過吸收OH充電。-即在陰極產生的離子,並且逐漸從Ni(OH)2(氫氧化鎳)轉變為NiOOH(羥基氧化鎳)。」

有趣的是,在陽極中發生的反應與鹼性電池(例如Ni-MH電池)充電時在陰極發生的反應相同。這表明它可以像在鹼性電池中一樣,在許多次循環中都能正常工作。

但是,有時有時需要中斷E-TAC過程中陽極的充電,因為如果陽極過度充電,它可能會開始產生氧氣。因此,當電荷超過一定水平時,研究人員需要限制施加至電池的電壓,以避免由氧氣和氫氣的聯產產生的爆炸可能。

Rothschild解釋說:「為了繼續進行E-TAC工藝,我們需要將帶電的陽極(NiOOH)再生回到其初始狀態(Ni(OH)2)。」 「我們這樣做是通過提高其溫度,從而加快帶電的陽極與水之間的自發化學反應的速度,從而釋放出氧氣並使陽極再生回到其初始狀態。」

Rothschild及其同事設計的技術因此需要使用熱量來控制產生氧氣的化學反應,因為反應速率在低溫下會變慢,而在高溫下會加速。氫氣的產生在低溫或環境溫度下發生,氧氣的產生在約95攝氏度的高溫下發生。這就是為什麼研究人員決定將其稱為E-TAC工藝的原因,該工藝代表電化學-熱活化化學工藝。

「在本文提供的概念驗證實驗室測試中,我們手動將陽極從冷池(即在室溫下充滿鹼性水溶液的玻璃燒杯)移至熱池(即相同類型的燒杯,但加熱到95攝氏度),因此氫氣和氧氣生成之間的分離不僅及時而且適當。」 Rothschild解釋說。「但是,在現實世界的工業系統中,我們預見到了兩種不同的情況,即兩個電極(陽極和陰極)和固定電極(不移動),而其中依次填充冷或熱電解質溶液的電池。 」

分離氫氣和氧氣的生產,從而無需使用膜將電解池內的兩個不同腔室分隔開,與傳統的電解方法相比,可節省大量成本。實際上,密封膜通常是昂貴的,並且也使整個生產過程複雜化。常規系統中的膜需要高純度的水並需要持續的維護,而這在E-TAC中是不必要的。

此外,Rothschild及其同事設計的技術完全消除了氧氣和氫氣之間易揮發的相遇以及爆炸的風險。另一方面,在傳統系統中,這種風險仍然存在,因為膜可能會撕裂或密封層破裂。

Rothschild說:「目前,膜的使用也限制了制氫的壓力。E-TAC使膜變得不必要,從而促進了在更高壓力下的制氫並消除了稍後壓縮氫氣的一些高成本。此外,在我們提出的新工藝中,氧氣是通過帶電後的自發化學反應產生的陽極和水,而無需使用電流。該反應消除了氧氣生產過程中的電力需求,使用常規方法將能量效率從70%提高到80%,達到前所未有的98.7%。」

Rothschild及其同事開發的這項技術可以降低可持續制氫的運營成本和設備成本。研究人員估計,基於E-TAC的設備的生產成本約為現有技術的一半。

「我們發明的工藝代表了水分解的概念性突破,並且鑑於其所提供的優勢,它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並導致一種從無CO 2排放的水中制氫的新技術,該技術可以與SMR競爭生產清潔的氫氣並實現從化石燃料到清潔氫燃料的過渡,」 Rothschild說。

在完成論文撰寫後,研究人員為他們的發明申請了專利,並創立了一家名為H 2 Pro 的初創公司,其任務是開發和分配基於E-TAC技術的新水處理技術。他們希望通過擴大研究中使用的電極和電池,基於E-TAC的水分解工藝建造和測試製氫機,優化其運行方案並檢查高壓制氫技術,來使該技術儘快商業化。

「我們還計劃進行進一步的學術研究,以研究新的電極材料,並應用先進的分析方法來了解電極組成與微觀結構及其功能特性之間的關係,以開發下一代基於Ni(OH)2的電極用於我們的E-TAC水分解工藝,」 Rothschild說。「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快速充電和再生速率來提高其容量(以便我們可以運行更長的過程),以實現高氫氣生產率。」

相關焦點

  • 埃克塞特大學 創造了一種可再生氫氣 最強半導體材料
    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和生產氫燃料是正在研發當中,最有前途的清潔能源技術之一。阻礙它的最大障礙之一是發現了一種用於水分解過程的高效穩定的半導體材料。 現在,埃克塞特大學一個團隊聲稱已經清除了這個障礙。使用人工光合作用過程將水分解成其組成成分氫和氧原子保證了清潔並且產生零碳排放,所產生的氫具有超過化石燃料能量密度的兩倍,並且當使用時,其副產品是水。它也將提供基本無限的能量來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埃克塞特大學團隊建立了一個新的光電極,該光電極吸收光線並觸發電化學轉換,利用鑭,鐵和氧的納米粒子從水中提取氫。
  • 新技術用太陽光有效將水分解成氫氣氧氣
    核心提示: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全新的水分解技術——用太陽光有效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這一新方法有望為人類邁入氫經濟時代鋪平道路。 據每日科學網站8月2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全新的水分解技術——用太陽光有效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發表在今天出版的
  • 人工光合作用:從水分解到二氧化碳還原
    「我們的系統不僅能夠分解水,還能完全分離產物」,Houle解釋道,「一般水分解的過程中會同時生成氫氣和氧氣,也就是一種爆炸性混合物。所以,我們設計設備時在系統內嵌入了膜。這樣就可以在高效分解水的同時還能夠得到完全分離的產物。」 在第一個五年後,JCAP 開始採用技術成熟度(TRL)評估技術進展。TRL有十個等級,從1到10。
  • 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利用光合作用產生氫氣的方法
    近日,劍橋Reisner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無輔助的太陽能驅動水分解的文章。他們通過改變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機製成功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模擬太陽光照射的光電化學電池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陽能的主要方式,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反應之一,它是幾乎所有氧氣的來源,新發現預示著一種綠色無限的可再生能源的到來
  • 科學家研究利用整個太陽光譜來光催化分解水產生氫氣
    通常,通過電解水將水分子分解為氫和氧來產生氫氣,但一種潛在的更簡單,更有效的方法可能是通過光催化水分解,該技術將光本身作為能源而不是電力。尚無人將光催化制氫技術進行商業化,但這是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新分子可以從整個可見光譜中收集能量,比目前的太陽能電池多吸收多達50%的太陽能,還可以作為光催化生產氫氣。OSU團隊聲稱已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有效的光催化分子之一。該分子顯示出獨特的能力來使用可見光譜中的光。
  • 光催化分解水:開發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有效途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因此,人類急需擺脫礦物燃料,開發出既有創新性又有經濟效益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水分解是一種製造潔淨、可再生能源的富有前景的方法。基於半導體納米顆粒的新型催化劑,現在已經被證明可促進「人工光合作用('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所需的所有反應。通過光催化作用將水分解為氫燃料和氧氣,提供了一種特別吸引人注目的方案。但是,模仿生物光合作用,高效地實現這一個過程,在技術上頗具挑戰性。原因在於:這包括了一系列會相互影響的過程。
  • 新發明:利用太陽能可同時產生電和氫氣
    11月23日消息,據firstpost網站報導,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新型裝置,可以利用太陽能廉價而有效的製造並儲存能量,不僅能供電子設備使用,還能為新能源汽車製造氫燃料。這種裝置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承擔得起氫燃料汽車的費用,因為它藉助鎳、鐵和鈷來產生氫氣,這些材料儲量豐富,而且比目前生產氫燃料所使用的鉑和其它貴重金屬要廉價得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位教授Richard Kaner稱:「氫氣是汽車的一種絕佳燃料,它是已知最清潔的能源,它廉價而且不會給空氣帶來汙染,只會形成水。」
  • 利用陽光分解水以產生氫氣的新方法
    由日本多個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利用陽光分解水分子產生氫氣。在他們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論文中,該小組介紹了他們的技術和效果。研究的一個主要領域是用氫氣替代汽車中的汽油,氫氣燃燒時不會產生任何溫室氣體。但這種努力一直受到效率和經濟問題的阻礙。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使用鈦酸鍶(鍶和鈦的氧化物)進行了新的研究。科學家們從20世紀70年代末就知道它可以用光催化的方式來分解水分子,但一直未能找到一種經濟的方法來使用它。日本的研究人員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 新型納米材料可在陽光下分解水以獲得氫氣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由金屬氧化物納米片和吸光分子構建的混合材料,用於在陽光下分解水分子以獲得氫氣(H2)。由於H2可以作為無碳燃料使用,該研究為清潔能源的生成提供了相關的啟示。隨著化石燃料的枯竭及其燃燒帶來的環境問題,開發清潔能源發電技術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
  • 科學家開創了將陽光轉化為燃料的新方法,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
    當植物吸收的水被「分裂」時,氧氣作為光合作用的副產物產生。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反應之一,因為它是幾乎所有世界氧氣的來源。分解水時產生的氫可能是綠色且無限的可再生能源。由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學者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使用半人工光合作用探索生產和儲存太陽能的新方法。他們利用自然陽光,利用生物成分和人造技術的混合物將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
  • 新的電解裝置 或能從火星鹹水中獲取氧氣和氫氣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電解裝置,也許能夠將火星鹹水轉化為氧氣和氫氣。 理論上,電解或許可以成為太空人在紅色星球上生產自己的氧氣和氫氣的一種方式。
  • 美國科學家研發技術定期重組催化劑 可提高水分解制氫的效率
    蓋世汽車訊 未來的經濟可能會基於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可能會出現用電池驅動的汽車、大規模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以及存儲在電池和化學燃料中的能源。雖然現在可持續能源已經投入使用,但是還需要獲得科學和工程上的突破,才能讓其得到廣泛使用。
  • 美專家攻克微重力光解水,可配合旋轉人造重力
    一旦進入太空,利用特殊技術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從而可以用來維持生命或通過燃料電池為電子設備供電。水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的方法包括電解水和光解水兩種。使用光催化劑技術是太空旅行的最佳選擇,這不僅因為光催化設備重量遠遠低於電解所需設備的重量,而且太空中高強度太陽光使得光解水更易進行。
  • 中科院重大成果: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實現
    中國網訊近日,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將大自然植物葉片上含量豐富的「光系統酶II」和人工半導體納米光催化劑耦合構建出雜化光合系統,實現了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的反應,該反應是實現太陽能轉化利用生產潔淨燃料氫氣的理想途徑。
  • 比利時科學家發明新裝置 從汙染空氣中產生氫氣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美國媒體5月15日報導,近日,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和魯汶大學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裝置,可從汙染空氣中汲取氫氣,所獲氫氣還可用於燃料電池汽車。這個小裝置的規模目前只是概念驗證的原型,還需要經過實際的檢驗,同時通過從空氣中吸取氫氣達到淨化空氣的效果。它的這兩種能力無疑會使其成為世界上獨具特色的產品。
  • 太陽能技術的十大應用介紹
    太陽能技術的十大應用介紹長久以來,太陽能技術已經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每天都有新的技術投入使用,此前一些曾被認為遙不可及的設計理念如今也都得到了運用
  • 腸道能大量產生氫氣,補充氫的意義?
    其中採用吸入氫氣的不足三分之一,大部分都是使用氫水,有的是通過飲用,有的是通過注射氫水。就是說氫水給氫氣的辦法是經過大量醫學研究證明的給氫氣方法。腸道內細菌產生氫氣也是氫氣醫學研究非常關注的科學問題,也有人通過增加腸道內細菌產生氫氣實現氫氣的醫學效應。
  • 澳洲高校研發更便宜催化劑 可快速分解水制氫供氫動力汽車使用
    現在,澳大利亞高效研發了一種鎳鐵催化劑,能夠快速制氫。蓋世汽車訊據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領導的一個科學家研究小組展示了一種更便宜、更可持續的方法以製造氫氣,為氫動力汽車提供動力。至今為止,人們普遍認為「水分解」過程中的標準催化劑是貴金屬釕、鉑和銥,而現在地球上儲量豐富的鐵和鎳將能夠取代此類貴金屬。新南威爾斯大學化學系教授Chuan Zhao表示,在水分解的過程中,兩個電極將對水施加電荷,讓氫氣從水(水由氫與氧構成)中分離出來,成為燃料電池的能量來源。
  • 列舉目前太陽能技術的實際應用
    長久以來,太陽能技術已經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每天都有新的技術投入使用,此前一些曾被認為遙不可及的設計理念如今也都得到了運用。  2、將太陽能轉換成氫氣  2009年,麻省理工大學教授丹尼爾·諾瑟雷(Daniel Nocera)創立了一家公司,該公司的目的是為了將一項「水分解」和太陽能存儲技術進行商業推廣。諾瑟雷表示:「我們的思路是要利用太陽能電池板為電解槽提供電力,用以生產能夠存儲在燃料罐裡的氫氣,當人們需要電能的時候,存儲的氫氣就能驅動燃料電池產生電能。」
  • [圖]科學家發明新型催化劑 可基於鐵產生氫氣發電
    據國外媒體報導,為了使燃料電池更為商業化,工程師們希望有一種快捷並且有效的鐵基質分子能夠產生氫氣,從而達 到發電的目的。據《自然-化學》雜誌報導,這類鐵催化劑每秒能夠產生兩分子的氫氣,其效能正逐漸與一些商用催化劑相媲美。  燃料電池發電通常是通過化學能實現,一般都與氫氣有關。氫分子之間的鍵能儲存著電能,其間的兩個電子以啞鈴狀連接著兩個氫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