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科學家發明新型催化劑 可基於鐵產生氫氣發電

2020-12-08 電子產品世界

  據國外媒體報導,為了使燃料電池更為商業化,工程師們希望有一種快捷並且有效的鐵基質分子能夠產生氫氣,從而達 到發電的目的。研究人員近期於《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雜誌上報導了這樣一類的催化劑,它是第一類能夠將氫直接轉化成電能的以鐵元素為載體的催化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42109.htm

  

 

  燃料電池中的氫元素燃燒後形成電流。新型以鐵元素為載體的催化劑也許能使這類催化劑的價格更為便宜

  該 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R. Morris Bullock表示:「目前燃料電池的缺陷是使用的鉑元素的價格遠遠高於鐵。」他的團隊目前正致力於分子電催化原理的研究,已經開發出了以鎳和鐵這類廉價 的金屬為載體的新型催化劑。據《自然-化學》雜誌報導,這類鐵催化劑每秒能夠產生兩分子的氫氣,其效能正逐漸與一些商用催化劑相媲美。

  燃料電池發電通常是通過化學能實現,一般都與氫氣有關。氫分子之間的鍵能儲存著電能,其間的兩個電子以啞鈴狀連接著兩個氫原子。

  現今一般的燃料電池通常是使用一大塊鉑作為催化劑,它能夠使電子逸出從而形成電流,這是由鉑元素的化學屬性所決定的,因此化學家們不能單純採用一些廉價的金屬來代替這種昂貴的元素。研究表明,一種叫做氫化酶的分子能夠讓鐵產生氫氣。

  Bullock的同事率先對該催化劑進行了研究,他的同事首先開發了幾個潛在測試分子,然後對這些分子的形狀與內部電子力進行了調整以適應相應的活化部位,從而對該催化劑進行了改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明新型催化劑:二氧化碳直接變成噴氣燃料
    人類和其他動物呼吸中會吸入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燒也是類似的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被認為是氣候變暖的關鍵原因之一。英國多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鐵基催化劑,可以將二氧化碳變成烴類噴氣燃料。
  • 科學家發明新型透明材料可作太陽能發電(圖)
    導讀: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和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透明材料來吸收太陽能,這一新的發明,有望在將來使整棟房子都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人們可能聽說過薄膜太陽能電池,但透明的材料做成的電池肯定沒聽過。
  • 新型燃料電池直接利用生物質發電
    燃料電池(如右圖所示)依賴於多金屬氧酸鹽(POM)催化劑(在樣品瓶中顯示),該催化劑在與光反應時會改變顏色。 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的低溫燃料電池,該燃料電池藉助太陽能或熱能活化的催化劑將生物質直接轉化為電能。
  • 新發明:利用太陽能可同時產生電和氫氣
    11月23日消息,據firstpost網站報導,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新型裝置,可以利用太陽能廉價而有效的製造並儲存能量,不僅能供電子設備使用,還能為新能源汽車製造氫燃料。這種裝置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承擔得起氫燃料汽車的費用,因為它藉助鎳、鐵和鈷來產生氫氣,這些材料儲量豐富,而且比目前生產氫燃料所使用的鉑和其它貴重金屬要廉價得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位教授Richard Kaner稱:「氫氣是汽車的一種絕佳燃料,它是已知最清潔的能源,它廉價而且不會給空氣帶來汙染,只會形成水。」
  • 新型納米材料可在陽光下分解水以獲得氫氣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由金屬氧化物納米片和吸光分子構建的混合材料,用於在陽光下分解水分子以獲得氫氣(H2)。由於H2可以作為無碳燃料使用,該研究為清潔能源的生成提供了相關的啟示。隨著化石燃料的枯竭及其燃燒帶來的環境問題,開發清潔能源發電技術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
  • 比利時科學家發明新裝置 從汙染空氣中產生氫氣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美國媒體5月15日報導,近日,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和魯汶大學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裝置,可從汙染空氣中汲取氫氣,所獲氫氣還可用於燃料電池汽車。這個小裝置的規模目前只是概念驗證的原型,還需要經過實際的檢驗,同時通過從空氣中吸取氫氣達到淨化空氣的效果。它的這兩種能力無疑會使其成為世界上獨具特色的產品。
  • 美國科學家發明最牛裝置,從水中輕鬆提取氫氣,成本降低...
    氫氣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乾淨的一次能源,但實際應用中卻面臨著效率低下和價格高昂的挑戰。筆者近日在《PNAS》看到一篇論文顯示,來自美國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可以超高效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成本降低5000倍!這可能意味著人類極有可能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進入無汙染時代!
  • 美國科學家研發技術定期重組催化劑 可提高水分解制氫的效率
    蓋世汽車訊 未來的經濟可能會基於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可能會出現用電池驅動的汽車、大規模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以及存儲在電池和化學燃料中的能源。雖然現在可持續能源已經投入使用,但是還需要獲得科學和工程上的突破,才能讓其得到廣泛使用。
  • 我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催化劑 助力合成氣一步製成高碳醇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從26日召開的中科院「合成氣制高碳醇」項目成果鑑定會上獲悉:我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催化劑(鈷—碳化鈷基催化劑),可助力合成氣(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體)一步製成高碳醇。目前相關研究單位採用該新型催化劑,已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的萬噸級工業試驗。
  • 新型催化劑製備氫氣價格便宜量又足
    雲財經訊,氫能源作為一類高能量密度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日漸受寵,而用電解水方法製備氫氣時,以往多使用成本高昂、儲量稀少的貴金屬催化劑(如氧化銥等)。
  • 妙手「控」空:Nature報導基於氮空位活化N₂的新型合成氨催化劑
    目前,工業合成氨主要依靠哈伯法,以氫氣(H2)和大氣中含量豐富的氮氣(N2)為原料,在催化劑存在和苛刻的高溫高壓條件下合成氨,能耗巨大。據統計,工業合成氨目前的能耗約佔全球能耗的2%,CO2排放約佔全球排放的1%。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降低氮氣N≡N鍵活化能壘的策略,讓合成氨能在更溫和的條件下高效進行。
  • 科學家研發新型甲烷燃料電池 所需運行溫度比汽車內燃機還低
    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燃料電池,這種電池使用廉價燃料,溫度與汽車發動機相當,可以大幅降低材料成本燃料電池的實用性和可承受性並不是特別出名,但這種情況可能已經改變了。研究人員說,雖然這種電池還在實驗室裡,但它有很大的潛力在未來為家庭甚至汽車供電。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他們如何在一種新發明的燃料催化劑的幫助下,重新構想整個燃料電池。
  • 氫氣提取技術有重大突破,大規模推廣,廉價氫能源將取代化石能源
    在燃料能源中,有機物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有毒汙染氣體,對環境不友好,資源有限。氫燃料不同,如果有水,水電解會產生氫氣,氫氣燃燒會產生水。水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會產生汙染。氫能是燃料能源中的一種最清潔能源,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利用。氫氣是一種二次能源,被認為是21世紀潛在的清潔能源。
  • 氫氣提取技術如有重大突破並推廣,廉價氫能源或將取代化石能源
    在燃料能源中,有機物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有毒汙染氣體,對環境不友好,資源有限。氫燃料不同,如果有水,水電解會產生氫氣,氫氣燃燒會產生水。水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會產生汙染。氫能是燃料能源中的一種最清潔能源,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利用。氫氣是一種二次能源,被認為是21世紀潛在的清潔能源。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2020-05-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工作首次報導了新型氧配位鐵單原子催化劑
  • 新型納米催化劑可使制氫效率提升兩倍
    近日,一種新型納米催化劑已經被開發出來,它可以將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等主要溫室氣體轉化為高附加值的氫(H2)氣體。據悉,它從CH4到H2的轉化效率是傳統電極催化劑的兩倍以上。該項目主要由UNIST能源和化學工程學院,Gun-Tae金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共同研發而來,以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為原料,用於反應(即甲烷乾重整,DRM)產生氫氣和一氧化碳
  • 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催化劑 攻克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關鍵難題
    當下,氫主要來源於甲醇和天然氣等碳氫化合物的蒸汽重整和水煤氣變換反應,由此產生的氫通常含有0.5%至2%的一氧化碳。作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心臟」,燃料電池鉑電極容易被一氧化碳雜質氣體「毒害」,導致電池性能下降和壽命縮短,嚴重阻礙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
  • 餘桂華團隊《AM》:基於新型凝膠電催化劑的電化學能源轉換技術
    尋求可持續、低成本的能源已成為全球深入研究的重點領域,對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人們對燃料電池和電解水等新型能源產業技術具有極大的期望,而這些技術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電化學轉換過程——通過斷裂或形成化學鍵來產生和儲存化學能的電化學反應。然而這些能源轉化過程受限於電催化的低效率和低耐久性。
  • 美國研發低成本催化劑用於水分解制氫 產氫速率是原來的10倍
    (圖片來源: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蓋世汽車訊 即使沒有陽光也沒有風,也能夠分解水製成可再生能源,可以利用電力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產生一種以氫燃料形式存儲能量的方法。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科學家Yu Seung Kim表示:「目前的水電解系統採用的是非常昂貴的催化劑,而我們的水電解系統中,採用鎳鐵基催化劑,價格更便宜,但是性能卻與昂貴催化劑相當。」
  • 研究人員發明可在室溫下使用的氫氣傳感器
    sEwEETC-電子工程專輯sEwEETC-電子工程專輯而來自荷蘭的臺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U Delft)研究人員宣稱,他們已經克服上述挑戰,開發了一種以三氧化鎢(ungsten trioxide,WO3)薄層製作的新型傳感器,結合了高電阻以及利用鉑金(platinum)催化劑感測氫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