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突破!新型納米催化劑可使制氫效率提升兩倍

2020-11-02 研究員果哥

近日,一種新型納米催化劑已經被開發出來,它可以將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等主要溫室氣體轉化為高附加值的氫(H2)氣體。據悉,它從CH4到H2的轉化效率是傳統電極催化劑的兩倍以上。

該項目主要由UNIST能源和化學工程學院,Gun-Tae金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共同研發而來,以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為原料,用於反應(即甲烷乾重整,DRM)產生氫氣和一氧化碳(CO)。

據能源學院MS/PhD小組Sangwook Joo表示「通過原子層沉積(ALD)形成的均勻且定量可控的鐵(Fe)層促進了拓撲外溶,增加了精細分散的納米顆粒。」

目前,該催化劑在連續運行410小時以上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較高的催化活性,性能沒有明顯的下降。而且,相關研究結果也顯示在700ºC下較高的甲烷轉化率(超過70%)。

Sangwook Joo還指出「這是傳統電極催化劑功率轉換效率的兩倍多。總的來說,通過ALD獲得的豐富的合金納米催化劑標誌著溶液的演變及其在能源利用領域中的應用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據悉,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2020年8月26日的《科學進展》雜誌上。(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相關焦點

  • 新加坡研發低成本催化劑 可提升水分解制氫的效率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一組參數,可以決定低成本催化劑尖晶石氧化物效率,這一發現打破了利用電解(用電分解水)從水中提取氫所遇到的瓶頸。
  • 伯克利實驗室開發新型納米催化材料 提升甲醇制氫效率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由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分子實驗室領導的研究團隊設計併合成超小鎳納米簇(約1.5 nm),可沉積在富含缺陷的氮化硼納米片上構成催化劑(Ni/BN),具有優異的甲醇脫氫活性和選擇性。
  • 紫外線下水分解制氫效率超96%:日本科學家改進光催化劑
    光催化劑改進氫燃料是最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它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只有水。把這個反應逆轉過來,就是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我們在高中學習過水電解制氫,這過程本身需要消耗電,因此在經濟性上充滿挑戰。1972年,日本科學家發現在特定催化劑下,太陽光能分解水制氫,提出了光解水制氫這一技術可能。
  • 「水制氫」真的有戲:新型催化劑顯著降低成本
    「南陽水氫汽車」事件一度鬧得沸沸揚揚,不過儘管是一場騙局,但基本的科學原理還是有的,只是以目前的條件,在效率和經濟性等方面很不現實。尤其是氫氣,作為高能、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一直是人類追逐的目標,電解水更被認為是制氫的最好途徑。
  • 化學所開發出新型高效電解水催化劑
    這一研究不僅拓寬了低成本高效電解水催化劑的選擇範圍,而且有助於理解催化劑的構效關係,為開發新型、環境友好、可實際工作的高效   氫能是一種理想的能源載體,開發大規模、廉價、清潔、高效的制氫技術是氫能有效利用的關鍵。電解水由於環境友好、產品純度高以及無碳排放而成為具有應用前景的綠色制氫方法之一。限制電解水制氫大規模應用的最重要瓶頸是如何大幅降低其電能消耗,因而大幅降低制氫成本。
  • 新技術之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
    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的研究現狀   技術研究的關鍵主要集成電路中在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方面,光催化材料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光催化材料裂解水效率較高;(3)光催化材料最好要可能利用太陽所有波段中的能量。
  • 納米技術在各產業的發展趨勢展望
    具有持續傳輸、共價抗菌和組織細胞引導功能的納米纖維製備的複合功能敷料可用於糖尿病足、靜脈潰瘍等多種普遍性慢性難愈病症的治療。納米級別的陶瓷纖維、二氧化矽纖維具有明顯的柔性,是能夠用於各類高強、阻燃、高溫隔熱需求場合的新型複合材料。納米纖維防水透溼膜有望突破傳統產品耐水壓和透溼量難以同步提升的技術瓶頸,同時實現高耐水壓、高透溼量的功能。
  • 盤點| 中科大、合工大、哥大等中外高校的10大氫能技術突破 誰能...
    不過,氫能源市場前景雖然光明且已有多個國家出臺了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但在商用化道路上,如何廉價地大規模製氫等難題仍待破解。高校作為科研主力軍,在推動氫能普及上一直走在前面,新材料在線®此次整理了近三個月國內外高校在氫能源研究方面的技術突破,以饗讀者。以下以技術突破發布時間為倒序,排名不分先後。1.
  • 「氫農場」策略下,太陽能水分解制氫效率創新高
    其中,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技術可把無限的、分散的太陽能轉化為高度集中的氫能,因此被認為是實現清潔可持續氫氣綠色高效生產的重要途徑。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們長期探索研究的領域。但是,光催化過程是一個跨越多個時間尺度的複雜反應過程,涉及化學、物理、生物等一系列多學科的前沿科研問題。
  • 科學網—新型光解水制氫助催化劑研製成功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熊宇傑課題組設計出一類具有原子精度殼層結構的助催化劑,在降低貴金屬鉑助催化劑用量的同時
  • 維吉尼亞大學開發新型催化劑 大幅提升太陽能利用效率
    蓋世汽車訊 儘管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的技術發展迅猛,但相關電力儲存和分配設備效率低下,使太陽能應用受到很大限制。據外媒報導,維吉尼亞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或將消除這一過程中的關鍵障礙,將極大促進清潔能源發展。
  • 有了「氫農場」 太陽能光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新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以緩解人類能源的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並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 澳發明高效電解水制氫技術
    新華網雪梨3月20日電(萬思琦)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日前發布報告稱,該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電極,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電解水,有望用於大規模生產清潔燃料——氫氣。    該技術採用了一種價格低廉、有特殊塗層的泡沫狀多孔材料,能使電解水產生的氧氣氣泡快速逸散,從而促進更有效地製取和收集氫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 大連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院士、李仁貴研究員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 高效水煤氣變換制氫研究獲突破
    大幅提升催化劑反應活性和長效穩定性2月20日,從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傳出消息,該院馬丁教授與大連理工大學石川教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溫曉東研究員課題組合作,研發出高效水煤氣變換制氫催化劑,大幅提升了催化劑的反應活性及長效穩定性,在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太陽能作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約4×1020 J / h),通過光催化過程,將其轉化為清潔高效的氫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途徑,近幾十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備受關注。同時氫氧逆反應被顯著抑制,效率極大提升;產物為純氣態H2和更高價值的液態H2O2;消除了分離、純化成本與安全問題且產物價值大大提升。該過程一舉多得,符合實際需求,具有強大應用潛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no Energy (2020, 67, 104287)上。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目前,工業制氫主要依靠煤、天然氣重整,這個過程加劇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與環境汙染。太陽能作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約4×1020 J / h),通過光催化過程,將其轉化為清潔高效的氫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途徑,近幾十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備受關注。
  • 新型納米氮化碳光催化劑
    氮化碳是一種基於碳和氮的納米材料,能夠吸收可見光,並利用光子中存在的能量來催化工業上的化學反應。氮化碳是一種光催化劑,使用可廣泛獲得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前驅體很容易大規模生產。這種異質材料穩定、堅固,並可輕易回收利用。更重要的是,氮化碳可以用來替代昂貴且有潛在毒性的金屬基催化劑。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Z型光催化劑 廣譜光解水制氫性能優異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Z型光催化劑 廣譜光解水制氫性能優異 2017-04-05 09:05:00來源:安徽日報
  • 我國學者研製出高性能低成本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新華社合肥12月9日電(記者徐海濤)氫能是一種能量高、潔淨的可再生能源,通過電化學水解製備氫氣是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和高敏銳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三元納米片電催化劑,展現出工業級的優異電解水制氫潛能。國際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