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裡退化,所以去荒野中進化

2021-02-11 荒野遊俠記

大約在70萬年前,北京猿人來到了周口店,整個世界猶如盤古開天地前的混沌,那個時候整個地球都算是荒野。

我們的祖先——這些身高不過150cm左右的人類,卻在這樣的蠻荒之地生活了差不多50萬年——他們在洞穴居住,抱團取暖,後來他們學會了使用火種,學會了用石頭製作各種工具,靠獵殺動物為生,甚至擒獲兇猛的劍齒虎。

這些壽命不長,看似脆弱的人類,卻能夠遊刃有餘地在大自然生存。

此刻,公元2017年,我們都是進化到幾乎完美的人類,身高挺拔,顏值出眾,思維卓越——我們能夠飛快地敲打鍵盤、熟練地使用微波爐,天熱了吹空調天冷了貼「暖寶寶」。

我們的生活也進入到前所未有的現代化,據說現在的世界是平的,從北京到紐約只需要18個小時,似乎這「平」後面還應該再加一個字,平常或平凡的,一出門,一開窗,川流不息,車水馬龍.

我們早已習慣在這個鋼筋水泥的叢林裡飄來飄去,就這麼飄來飄去……

現在的我們,很少會去做飯,甚至不會生火了,好不容易出趟遠門,除了住酒店就再也找不到避風雨的地方,沒有手機渾身不自在、沒有導航完全找不到路……70萬年的確太久遠,過去那份關於荒野的記憶,我們都忘了,忘得一乾二淨。

我們伴隨著現代文明的每一次進化,都是人性本能的每一次退化。

「我們」,泛指地球上60億人類;「我們」,也可以是熱愛戶外,崇尚荒野的少數派。我們的大腦皮層還有那麼哪怕一點點對荒野的記憶,就應該知道我們正在城市裡退化,所以耗盡洪荒之力也要去荒野中進化。

科學帶來了便利,但在解放雙手的同時,我們雙手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少——

「代步」工具的出現寵壞了我們的雙腳,行走的半徑越來越小——

走出去探險並感受大自然變得彌足珍貴——

我們見多識廣,視野卻越來越窄。每天對著電腦,玩遊戲或是看電影……真正好看的風景都被切割得支離破碎——

打開眼界,讓風和空氣都灌進來,這才是我們雙眼應該看到的風景——

我們,都是少數派,和遊俠一樣,是敢想敢闖的荒野夢想家。

6月18日,遊俠就將再次踏上他的徵程,從第一季的雪山下來,又將走到第二季的大西北秘境中去,接下來的整個夏天,遊俠會帶上同行的粉絲,一起去荒野進化。

相關焦點

  • 人類行進在「進化」還是「退化」的路上?
    這是個問題」,當前人類似乎也陷入了同樣的困惑:是在進化還是退化,這也是個問題。,變得來越來越不可預知;古代人對未來不可知,是因為視線沒有穿透過天空,所以颳風下雨難以預測,但古人卻擁有一個想像的世界: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媧補天,以及想像世界帶來的意境,楚辭漢賦、唐詩宋詞。
  • 選擇食用野生動物,是人類百萬年進化過程中的「退化」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不斷的進化,為了適應自然環境,身體會先我們一步做出選擇,有些時候,生物的進化可能並不正確,無法很好地去適應自然環境,甚至是做出一些錯誤的進化,導致這種生物在歷史的長河中小時,正確進化,並且可以遺傳下來的例子少之又少。那麼,人類身上是否有一些不好的例子呢?
  • 為何只有人類進化過程中退化了體毛,其它靈長類卻保留了?
    既然當時的體毛有那麼多的作用,為什麼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還會退化了體毛?相對於兇猛的動物來說,那時的人類身體比較渺小,不過人類卻不斷利用自己頭腦中的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甚至開創了新的文明。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只保留了一小部分的毛髮,比如汗毛能夠維持人類身體的生態平衡,頭髮可以防曬,腋窩和髂窩的毛髮則利於排汗和防止細菌、昆蟲寄生,這些都有利於人類身體的健康。關於體毛退化,曾經就有科學家們提出兩種學說。
  • 現在人類還在進化嗎?在快速退化!抱歉讓你失望了
    人到底是進化還是退化?海雲青飛:生命默認只有在環境的壓迫下才會進化,這是被動進化,生物學家還沒有發現生命主動進化自己的例子人類的祖先在環境的壓迫下直立行走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被動地進化成了人類,現在沒有了新的環境壓迫人類繼續進化,那麼人類就只能退化了
  • 人類一直在進化嗎?人類在快速退化!抱歉讓你失望了
    人類其實一直在退化,腦容量下降是鐵證 人到底是進化還是退化? 海雲青飛:生命默認只有在環境的壓迫下才會進化,這是被動進化,生物學家還沒有發現生命主動進化自己的例子 人類的祖先在環境的壓迫下直立行走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被動地進化成了人類,現在沒有了新的環境壓迫人類繼續進化,那麼人類就只能退化了
  • 人類1000年後進入進化黃金時代 萬年後退化(圖)
    人類學專家稱,人類的進化將在未來發生戲劇性變化:到3000年,人類進化達到生理結構的最頂峰,那時人類身高為6-7英尺,年齡可達到120歲。但是10000年之後,人類進化將走向退化,身材像兒童一樣矮小。
  • 郭欣評《離開荒野》︱摺疊進化——人類創造物種的剪影
    比如,城市中的流浪貓已經過量,收容所中被「安樂死」的狗已達每年數以百萬計,集約化牧場中的牛則時刻加劇著全球變暖,還有那些非必要品種的馬被賤賣給屠宰場。這一切都是人類對動物施以「過度繁育」操縱的惡果。由於等級崇拜而產生的「純種狗」熱潮,曾經使美國養犬俱樂部一年中註冊了一百六十萬犬只。
  • 男人要退化,女人要進化
    裡面出現了種種回家之前的男人,有的是坐在車裡發會呆,很娘的流會淚,或是靜靜地感覺被世界拋棄的聲音,或是去個小酒館,喝上兩杯,讓酒精忘了一切,諸如此類,很多。但整體就一個聲音,回家了,就是那個快快樂樂,高高興興的男人,面對老婆孩子,裝出一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一點都不無奈,我自從容面對,你們只管享受就好的態度。
  • 生命的追問 | 人類到底是進化而來,還是退化而來?
    退化論認為,我們的生命本來是處於純淨的天性之中的,之所以我們現在時常處於顛倒、迷狂、偏失、愚昧、混亂之中,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墮落了、退化了;進化論認為,人類是整個地球和宇宙進化的產物。基於這兩種觀點而展開的辯論已持續了數個世紀,可謂「針鋒相對」「勢同水火」。那麼,「生命退化論」和「生物進化論」這兩種觀點只能「二存其一」嗎?
  • 在水泥森林裡修復生態,這個叫做「城市荒野」的工作室在上海都做了...
    保育區的一個夏夜,「不請自來」的金錢蛙一岑卜村位於上海西郊澱山湖畔,這裡是城市荒野工作室的物種考察地之一。近年來,這個村子因為螢火蟲變得熱鬧起來,但過多的遊人也造成螢火蟲數量銳減。在密密麻麻的金魚藻中「求生存」的龍舌草發現龍舌草就是在這段溝渠裡,相比於金魚藻,龍舌草們更大的「敵人」是城市化進程在水泥森林裡修復生態,這像是一句浪漫的口號,但郭陶然和同伴們面對的問題不僅於此。既有的市政建設是其一,宜嘉苑保育區原本是一片綠地,其中一片水塘下有軍用電纜,為了避開,需要另闢一處水塘。
  • 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
    原標題: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著自己的規律,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生物的進化也必定有著自己所遵循的自然法則。
  • 人類進化過程中丟失了「丁丁骨」,是退化還是新的繁殖策略?
    這是人類進化中的秘密,很多生物學家都追尋探討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得出令所有人信服的結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何會丟失了「丁丁骨」?其實還真的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把它給弄丟了,當然也不僅僅是人類,在靈長類大家庭中和我們同病相憐的還有蜘蛛猴,在生物學分類上是靈長目-蜘蛛猴科-蜘蛛猴屬下的成員,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共有7種蜘蛛猴,它們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
  •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人類的進化和繁衍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重點,在人類的近親中,科學家發現,它們的身體裡面有人體中不存在的一塊骨頭,那就是「丁丁骨」,哺乳動物的身體內同樣也沒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人類的身體中本來就沒有,還是在進化的過程中消失了呢?
  • 唯一不會飛的鸚鵡,放棄飛翔,選擇爬樹,鴞鸚鵡是進化還是退化?
    在進化論中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法則,萬物只有能夠跟隨環境的改變而去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夠生存下來,不能夠適應的物種將會被大自然淘汰而滅絕。而在人們對鳥的認識中,鳥會飛是它本能,若因體重過大,像鴕鳥的翅膀已退化,善於奔跑也是適應法則,但在紐西蘭中,有著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鸚鵡,鴞鸚鵡是進化還是退化?鴞鸚鵡,在人類看來,完全是一種要被「淘汰」的鳥類,體重過於龐大,體重950-4000克,是最重的鸚鵡,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
  • 人類有荒野情結
    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喬治亞大學和明尼蘇達自然資源部最新一項研究發現,在公園或森林裡散步時,人們會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這是心理需求得到滿足的結果。研究發表在《環境與行為》雜誌上。該研究名為「心理需求滿足和對自然景觀的依戀」,研究人員通過調查795名受訪者,基於他們的身份、地方認同、情感依賴等,評估他們對荒野的依戀程度
  • 人類先祖能夠圍捕猛獸,為何如今不行,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了?
    其實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人類先祖靠著運用工具以及團隊配合,在非洲大草原上防禦大多數猛獸的攻擊,甚至慢慢的已經能夠反過來去圍捕猛獸了,這一點放在現在來看是非常難以想像的,那麼人類先祖能夠圍捕猛獸,為何如今不行,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了?
  •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毛髮為何會退化?一些部位的毛髮為何能留下呢?
    500萬年以前,我們人類的祖先,為了擴大生存領地範圍,以獲取更多的充沛食物,逐漸從森林走出來,與此同時也開啟了直立行走的進化。關於人體祖先體毛退化的原因,科學界有幾種不同的解釋,其中以散熱說、擺脫寄生蟲說、性選擇說最有代表性。但是,擺脫寄生蟲說,不能完美地解釋為何人體大部分的體毛退化後,頭部、腋部和隱私部分還保留有毛髮;而性選擇說,不能完美解釋雌雄個體體毛退化的一致性。所以,擺脫寄生蟲說和性選擇說都帶有一定的局限性,散熱說也就成為了科學界最主流的觀點。
  • 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
    哈哈,我取笑她,你最近天天喝的不是荒野冬片,就是荒野秋壽眉餅,喝慣了荒野茶,還有什麼好茶能入你的口!那麼,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之前有很多白茶茶樹因為時代的原因拋荒,在市場經濟最初的那些年,茶山、茶樹都歸置到茶農個人去了。茶農為了增加收入,提高產量,也開始「用心護理」這些茶樹了。
  • 人類進化時淘汰掉的器官,如今失而復得,究竟是退化還是進化?
    人類進化時淘汰掉的器官,如今失而復得,究竟是退化還是進化?人類的進化路程遲緩又漫長,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人類形成屬於自己的文明。在這漫長的演變歷程中,逐漸褪去身上厚重的毛髮,保留一些關鍵的毛髮,例如頭髮、鼻毛、腋毛等等,這些對人的身體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還有很多用不到的器官漸漸消失。它們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只會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痛苦。
  • 人類進化過程中淘汰的器官,又重新長了回來,我們的身體在退化?
    筆者:三體-小遙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淘汰了一些無用的器官。只是由於我們的相關進程過快,所以有一部分器官在失去作用後,仍無法從人體徹底消失,甚至還會帶給人們很多痛苦。比如,智齒和闌尾,這兩種器官在人體進行生理活動的過程中,並沒有發揮作用,反而很容易因為飲食不當引發炎症。尤其是闌尾,在醫療科技不發達的年代,很多人甚至因此失去生命。根據進化論中用進廢退的原則,人類體內的無用器官總有一天會消失,只是這個過程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無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