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看不到只有一個電子和質子的原子卻能看到沒有中子的原子

2020-10-11 潛在的思考

根據我的理論,原因很簡單,單獨的一對電子和質子做同心圓高速運轉形成的場不具備穩定性,至少需要兩對電子和質子做同心圓運動形成的場才有可能形成原子層面的穩定性。所以說沒有一個電子和質子形成的原子。那麼沒有中子的原子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的理解與過去人們的理解不一樣,我的理解是原子核只有中子,而質子和電子是由中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分解而來的,是中子的另一種存在形式。每對質子和電子都是圍繞著原子核這個中心高速運轉的,每對質子和電子的運轉形成了物質最基礎的場,也就是人們過去所說的電磁場,它是形成電磁場最基礎的來源單元。

沒有中子的原子,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只不過是中子都分解成了電子和質子,改變了存在形式而已。而每對電子和質子都在同一個圓心的軌道上運行,而不是質子是圓心,而電子圍繞著質子轉,電子和質子永遠是成雙成對的從沒分開過,能量的傳遞也絕對不是電子或質子的流動所產生的。

相關焦點

  • 同樣類型的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它們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現在我們知道了,世間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而原子又分為原子核以及圍繞著原子核運動的電子,其中原子核還可分為質子和中子。也就是說,我們眼前的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其實都是密密麻麻的微小粒子,通過各種奇妙的方式堆疊而成。於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出來了,微觀世界中同樣類型的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它們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微觀粒子有壽命嗎?
    在原子,質子,中子,電子中,真正意義上,我們發現可以發生衰變的,其實只有原子和中子。質子的半衰期有假說,但還沒有被驗證,電子則認為是和宇宙同齡的存在。我們來具體說一說:原子和中子的衰變原子的衰變,實際上和原子核是有關的,說白了就是原子核的衰變。
  • 原子的組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以及什麼是同位素?
    原子這種粒子質子和中子比電子重,它們位於原子的中心。電子非常輕,存在於環繞原子核的雲中,電子云的半徑約是原子核的10000倍。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大致相同。然而,一個質子重量超過1800個電子的重量。質子和中子的數量通常是相同的。
  •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微觀粒子有壽命嗎?答案顛覆三觀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是不是存在著壽命,其實也是遵循著這條規律。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的,其中電子已經不可再分了,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並非是不可再分的,而是可以繼續往下分,還能再分為夸克。
  • 小明是個質子 有一天……-核子,質子,中子,原子,物理,科普,核電站...
    很簡單,中子這傢伙最怕孤獨了,當他單身時,整個人就衰得不行,平均壽命也就15分鐘左右,確切地說14分42秒後,這個自由的單身漢就會衰變成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還有一個反中微子。但是小明和小花還是沒有搭理他。好幾萬年又過去了。有一天,他們這個叫做氦3的家庭,又在高速中撞到了另外一個氦3,咔嚓一聲,如電閃雷鳴,之前的那個質子被撞飛了,還有另外一個質子也被撞飛了。現在這個新家裡面有4個核子,分別是小明和小花,還有另外的一個質子和中子。這個新家叫做氦4。
  • 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為什麼電子不會掉到原子核內?
    #了不起的基礎科學#我想大家都對中學學到的原子結構很熟悉,也就是說原子內有個原子核,核外有電子繞著原子核轉,而原子核內還有質子和中子。原子核是帶正電的,而電子是帶負電。我們都知道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原子核和電子是異種電荷,為什麼不會相互吸引?
  • 原子中子質子分子電子分不清?幾張圖帶你看得明明白白
    人類對於最大與最小的探索從產生智慧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止過。在文明的早期,世界各地已經開始想辦法用最小的粒子去理解這個世界,比如古希臘人認為世界是由土,水,氣,火組成,這些對世界模糊的認識使他們促進了原始的科學,從而產生了鍊金術。古印度則人認為世界是由地,水,火風組成。但和古希臘不同,他們促進了宗教,從而產生了佛教的四大皆空。而古中國人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組成。
  • 一個原子核能有多少中子?
    物理學家的核結構模型趨向於更普通的原子核,即其質子和中子的數量大致相等。隨著他們推斷這些原子核擁有更加不平衡的質子和中子比例,科學家想要知道這些理論可能存在多大的錯誤。  原子核由核的強作用力所維繫的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的數量決定了一個原子的化學元素特性;而中子的數量則決定了該元素的同位素。教科書中經常把原子核描繪成像膠體一樣黏在一起的許多質子和中子,但真正的原子核要複雜得多。
  • 物理學界師徒兩人發現質子和中子的過程,完美詮釋了原子結構!
    氫是最簡單的元素,只有一個球組成,盧瑟福稱其為質子,在希臘語中是「第一個」的意思。通過往原子核中加入更多的質子,全部其他的元素就被製造出來了,就是如此簡單。比如,氦是第二輕的原子,由兩個質子組成,而鋰有三個質子。碳是所有生命最基本的元素,有6個質子,我們所呼吸的氧有8個。鈾是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有92個質子!
  • 中子和氫原子都是由一個質子和電子組成,它們的性質為什麼不同?
    一,中子和氫原子內部結構及質量的區別只能說中子可以由質子和電子形成,但不能說中子的內部結構是質子和電子。而氫原子的內部結構則是一個質子和一個核外電子構成,質子和電子由電磁力維繫在一起,但又有泡利不相容原理產生的電子簡併壓阻止電子落入質子之上,使得氫原子能夠長期穩定存在。
  • 【輕鬆學化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之間的關係
    、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計算和判斷。注意原子中電子的質量很小忽略不計,質子和中子的質量跟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相比較,均約等於1,原子序數。所以我們認為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C.該原子核內有51個中子D.該原子核外有143個電子美國銥星公司(已破產)原計劃發射77顆衛星,以實現全球衛星通訊,其要發射衛星的數目恰好與銥元素(Ir)的原子核外電子數目相等。
  • 我們明明看不到原子,為什麼就可以說原子存在?
    如何確定一個東西的存在?其實原子在被確定時,我們是真的沒有辦法看到它的存在。這其實是因為原子實在太小了,小到當時的儀器無能為力。但是我們確定一個東西的存在,真的需要直接觀察到這個東西的存在嗎?實際上並不一定。我們舉個例子。比如:殺人放火這類的案件。一般親歷現場的不是遇害者就是兇手。
  • 生命由原子組成,既然原子可以永生,為什麼生命不行?
    有限的生命是人類發展史一直以來最大困擾,古時候多少的帝王將相為何獲得永生無所不用其極,但都沒有得償所願。時至今日,儘管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生物技術如此先進,也沒有突破生來病死的限制。這是為什麼?組成我們身體的原子看似是可以永生的,那生命為什麼不可以?我想更多地從物理學的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 金原子和鐵原子中的質子、中子和電子都是一樣的嗎?
    這兩種價值相差巨大但真正本質並沒有多少差別,因為構成金原子和鐵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並沒有什麼區別!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一號氫元素:一個質子就是氫元素中同位素氕,一個質子一個中子就是氘,一個質子兩個中子就是氚,地球上最多的是氕,氘之佔0.02%,氚因為會衰變,所以是痕量。二號氦元素:兩個質子一個中子就是氦三,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就是氦四,地球上的都是氦四。
  • 一個原子核能有多少中子?—新聞—科學網
    新研究發現比物理學家以往認為的更多
  • 原子有多小?電子又是如何圍繞原子運動?
    一個病毒大約是20到300納米,一米等於十億納米,DNA的直徑約為2納米。一個原子只有大約幾埃米,一米等於一百億埃米。當你想到原子,你腦中可能出現如下畫面:在外層是帶著負電荷的電子,中間是原子核,由不帶電荷的中子以及帶正電荷的質子組成。
  • 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為什麼電子不會掉入原子核?
    後來,波爾的學生海森堡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他認為,電子並沒有特點的軌道,而是同時在各個位置,呈現概率雲的特點。但是,不確定性原理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是愛因斯坦的質能等價、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那這些原理到底是啥意思呢?我們接下來,一個個來聊一聊就能知道為什麼電子不會落入到原子核內了。
  • 黃金和鐵都由一樣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為什麼價值差別那麼大?
    這兩種價值相差巨大但真正本質並沒有多少差別,因為構成金原子和鐵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並沒有什麼區別!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最簡單的質子和中子的比例,構成橫宇宙中最為複雜的物質,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有這些物質構成,當然還有一種只有中子沒有質子的世界,因為自然狀態下單個中子會衰變,所以中子星就是這種所謂的0號元素。
  • 原子內部,電子為什麼不會掉入原子核?怎麼解釋β衰變?
    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而質子是帶正電,中子不帶,這就意味著原子核其實是帶正電的。那問題就來了,原子核帶正電,而電子帶負電,根據異種電荷相吸引的原則,照理說電子應該會墜入到原子核當中才對,事實上,並沒有。那究竟是咋回事呢?
  • 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電子為什麼不會掉入原子核內?
    一個就是一般情況下電子為什麼不會進入原子核,另外一個就是電子在什麼情況下會進入原子核。電子為什麼不會進入原子核首先,我這裡指的是在正常狀態下,電子之所以不被原子核吸入。本質上是和「懶」有關。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