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帶大家看看諮詢行業的這五種常見類型的case。
第一種,數字類case,比如一個玩具廠,在所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要都賣出多少玩具,才能獲得5倍的盈利。這類題是相對簡單的,主要考察你的預估能力和宏觀把控的能力。
第二種,市場規模類case,比如華為的全球市場規模是多少?支付寶和微信的市場佔有率是多少?在諮詢行業這類case,就像高考數學必考等差數列一樣常見。這類題型有兩個思路。1.細分市場總和法。 例如華為的全球市場規模=中國的銷量*平均單價+國外的銷量*平均單價,每個細分市場就需要對應不同的產品去進行計算。
2.需求滲透率分解法。 例如支付寶和微信的市場佔有率=目標需求人群數量*滲透率。
第三種,公司估值類case,比如安利今天值多少錢?宜家今天值多少錢?老乾媽今天值多少錢?這需要大家提前去了解市場環境,有一個大概的思路。
第四種,診斷類case,比如這家商場這三個月銷量降低,你會去考慮哪個因素?
這裡要用到的就是issue tree,問題樹的原理就是把問題所有包含的子問題,一層層的,由高到低進行羅列。這裡要遵循MECE原則,就是「不漏不重」。就比如有一天你想出去旅遊,但是沒有思路,那應該如何一步步分析呢?用MECE原則就可以分這麼一個層面。1.國外或是國內?省內或是省外?2.是去東邊還是去西邊,是去北邊還是南邊?3.是去爬山還是看海?是去古鎮還是草原?
把所有的問題和因素完整的、系統的羅列出來,然後再一步步地排除掉幹擾因素。
第五種,解決方法類case,比如一個旅遊景點想在明年盈利翻倍,該怎麼辦?再比如MBB中有一家的面試題是,分析一下微信與支付寶提升市場佔有率有哪些策略?
我們可以參考麥肯錫7步法去解決,拿旅遊景點翻倍為例。
第一步我們要界定問題,到底是利潤翻倍還是收入翻倍,如果確認好是收入翻倍,那我們開始第二步。
第二步建立問題架構,提升收入應該有哪些方面?
1.遊客人數2.門票單價3.商家。
像遊客人數我們就可以繼續向下細分,就比如提升客流量可以分為需求端和供給端。
需求端:景點的遊客是誰?他們都有什麼需求?我們通過哪些渠道和方式接觸到遊客。
供給端:我們能提供什麼產品或是服務,能夠提升客流量。現有的產品和服務如何改進?需要增加哪些產品和服務。
第三步排列優先級,意思就是梳理哪些是重點問題。就比如單價可能有相關規定,不能隨意篡改,那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客流量和商家入駐上。
第四步制定工作計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裡可以提出假設,比如可以假設遊客都是白領居多,那麼可以去分析這個景點可以輻射到周邊的多少個城市,那這個範圍的白領,都是他們的遊客群體。我們再繼續假設他們的需求,他們可能喜歡一些互動性質的活動。
第五步進行關鍵分析。一個問題不要局限在一個假設上,或者數字上。時刻記住我們最開始的目的。
第六步得出結論,給出策略。比如遊客都是白領,是不是我們可以和公司去談旅遊福利,可以去辦公樓去做廣告等等。這裡要一針見血,少用「可能」「大概」「也許」這樣的詞彙。
第七步講故事。把分析過程中所有的數據,畫出完整的結構圖,把每個點串聯成有邏輯的故事講出來。
方法有了,接下來就是臨場的心態問題。在諮詢面試的過程中,往往相同的case,幾個人得出的結論完全不同,但都通過面試了。還有的時候,你可能分析到一半,面試的領導會提出換case,這是因為面試官覺得你分析到位了,所以想讓你再分析一個。
所以不要緊張,冷靜下來,把準備工作做好,面對HR的疾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