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進入主題之前,不知道各位有聽過史丹佛監獄實驗嗎?今天要介紹的電影《死亡實驗》,故事改編自小說《黑盒》。這部小說基於史丹佛監獄實驗寫成,這是一部2001年上映的德國電影,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吧!
史丹佛監獄實驗
可能有些朋友沒有聽說過史丹佛監獄實驗,這是一九七一年,由美國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 菲利浦·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進行的實驗。他們在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的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的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
也就是觀察人們被囚禁的反應、與獄警的權威程度對囚犯的影響。這些實驗的志願者都是史丹佛大學生。意外的是,預計兩周的實驗,竟在短短六天局面完全失控,最後不得不中止實驗!對此實驗有些了解,我們來談談電影吧!
故事簡介
塔裡克是一名計程車司機,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機會,只要參與一個實驗就可以賺4000歐元。這個實驗吸引了許多社會人士的注意,紛紛前往實驗機構進行測試。幸運地,塔裡克通過了測試,而他也與過去工作的報社聯絡,計畫偷偷拍攝實驗的過程以賺筆大錢。
實驗開始,為期兩個星期,將有十二個囚犯、八個獄警,囚犯必須服從獄警的管理,並放棄公民的權利!經過測試結果分配,塔裡克將擔任囚犯的角色。實驗開始的氣氛非常和樂,這種前所未有的體驗、使每個人抱持新鮮的感覺探索一切。由於不是真正的囚犯、獄警也不是真正的獄警,囚犯持續探測獄警的底線,塔裡克也藉機作亂,以得到更刺激的題材。
獄警為了使囚犯聽話開始懲罰囚犯,由簡單的伏地挺身,進階為脫衣羞辱。獄警掌控的權力越來越大、對待囚犯的態度也越來越差,獄警們也想更全面地控制囚犯,甚至開始出現攻擊虐待的行為。一切開始越演越烈。與史丹佛研究不同的是,電影中的研究單位、觀察到違法攻擊的行為並未中止實驗,這裡把電影後續內容留給各位去探索,這是徹底崩潰的一場實驗!
我們認為人多數是善良的,只有壞的人才會做出壞事。但真實的研究結果、卻與我們想的不一樣。津巴多的研究指出:出現這些行為與個人關聯較小,問題出在權力系統製造出腐化個體的情境。以監獄的實驗為例則是,實驗者提供環境給獄警作惡的機會。參與腐壞的系統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人們會一步步掉入這個陷阱,會覺得大家都這樣沒關係,會覺得這是團體的責任,會覺得這是領導者的責任,於是變得越來越麻木了。
津巴多博士說,如果你想改變一個人,你就必須改變其所處的環境,如果你想改變一個環境,就必須知道權力存在於系統的何處。當發現系統失去平衡時,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勇氣,拒絕參與腐爛的系統、拒絕跟隨錯誤的領導、拒絕聆聽疑問的教條、拒絕接受麻木的自己,並站出來表達正確的立場,相信大家都做得到。最後謝謝大家的觀看,如果覺得文章不錯, 可以在下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