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監獄實驗:24個假獄警和囚犯共處6天,詮釋了最真實的人性

2021-01-20 騰訊網

20世紀有一項最出名,也是最受爭議的心理學人性實驗,就是「斯坦福監獄實驗」。而其實驗目的,則是想看看人在不同社會環境下的反應。但誰也沒有料到,這場實驗將人性中的"餓"表現的淋漓盡致。

實驗是由史丹福大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在1971年開啟,他將心理系大樓底下地下室的一些房間以及走廊改造成為與加州監獄一模一樣的場景, 實驗室成為了牢房。而大門都是豎著的鐵桿結構,沒一間牢房都有獨立的號碼。

隨即他又以每天15美金的價格,招募實驗的志願者。在招聘廣告發出之後,有百多名人前來報名,大多都是附近的學生。這些人大多都是因為好玩而來報名的,幾乎都不缺錢。但是在參加前沒人能想到,一旦被選中了,就是噩夢的開始。

津巴多教授給每一個前來報名的人都進行了心理測試,最終從中挑選了24個「心理健康,且未有疾病的正常人」。他用抽籤的方式,將這24個人分為三組。其中9人扮演監獄中的「囚犯」一角色,9人輪班以三人一組扮演「獄警」的角色。而剩下的6名人選,則是作為候補等待。津巴多教授自己,將成為「典獄長」。

在籤署同意書的時候,所有參與實驗的學生們都會被告知。實驗周期為兩周,而實驗過程中,他們的部分人權會被侵犯。而且為了讓實驗效果更加逼真,教授還得到了當地警察局的幫助。在實驗的一開始,扮演「囚犯」的那些學生將在毫無所知的情況下,被警察以各種罪名抓捕。

被捕後這些囚犯會被送迅速的移動到津巴多教授提前設立好的「監獄」之中。而身為「囚犯」的9人,將一進入監獄,就要脫光自己的衣服,被獄警噴上藥粉之後患上印有自己名字的囚服,並帶上腳鏈進入牢房居住。

而獄警們,卻可以穿上威風的警察制服,配備上警棍,眼鏡,還有皮靴子等等。一開始的過程是真的很真實,但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假的。一開始氣氛還很和諧,甚至覺得有些好玩。直到其中的「囚犯」們因為那逼仄的房間,而開始感到無聊。

監獄裡熱鬧了起來,囚犯們開始不耐煩,相互說話衝了起來,甚至還有鬧事的。而獄警們的管教,也沒有人聽。雙方的矛盾開始激發,到了第三天,囚犯們開始造反了。他們死掉了自己身上的編號,用床開始堵住門。

而這時候,獄警們被「典獄長」要求執行他們獄警的權利。於是這一群從未擔任過獄警角色的學生們,無師自通的學會了如何維持秩序。他們將用滅火器噴射囚犯們,用警棍擊打。還學會了通過差別化待遇,給予聽話的囚犯舒服的生活,來攻破這群囚犯的心防。

這24個人都開始沉浸與角色之中了,獄囚犯們被扒掉衣服關禁閉,被獄警們開始睡眠剝奪,禁止他們清理大小便,甚至還讓他們用手去擦洗馬桶。其中編號為8612的犯人被修理的最慘,因為他是帶頭鬧事的。於是在實驗的第四天,他便哭著喊著要退出實驗。

但可怕是,實驗的發起者——津巴多教授自己也已經沉迷進「監獄長」這個角色之中了。他拒絕了8612的請求,而8612竟然也自己乖乖的回到了牢房之中。囚犯們,也代入了自己的角色之中。

於是接下來獄警們的懲罰方式,開始越來越殘酷。囚犯之中精神瀕臨崩潰者已經越來越多,而津巴多教授,自己已經忘了這只是一場實驗而已。直到第六天,教授的女友克裡斯蒂娜前往實驗現場看望津巴多教授。

卻沒料到,她竟然看到了兩名獄警正在無聊的指使兩名囚犯模仿動物交配!而最重要的是,這兩個囚犯竟然心甘情願的趴在了地上。她震驚了,立刻衝到了津巴多的辦公室當面質問:

「這不是科學實驗,這裡是集中營,你們是納粹!!!」

這一句話猶如當頭棒喝,津巴多教授被打醒,開始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於是這一項為期僅僅兩周的實驗,在女友到來的第6周,就被緊急叫停。無法想像,若是這為期兩周的實驗從頭到尾都沒有停止,這24個人以及津巴多教授自己,到底會變成什麼樣?

相關焦點

  • 斯坦福監獄實驗:24人扮演囚犯和獄警,6天後,人性悄然改變
    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在學校的地下室搭建了一個模擬監獄,為了實驗能順利進行,他召集了24名志願者。當然,志願者一定要身體健康,精神狀況良好,否則將會增加一些未知變量。另外,菲利普還開出了15美元一天的僱傭價,堅持14天之後,他們就會拿到相應的報酬。
  • 斯坦福監獄實驗:凡人墮落囚徒僅需6天,人性之惡淋漓盡致的展現
    考驗人性的實驗1971年,一個名叫菲利普·津巴多的史丹福大學人性與社會學教授啟動了一項社會心理學實驗,叫「斯坦福監獄實驗」,實驗的目的是想看看人在社會環境裡的反應。個人充當警察的角色,另外12個充當囚犯的角色,實驗時每組只有9人,3人後備。
  • 誰能逃過「 人性的拷問 」?——臭名昭著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說明一切
    津巴多在1971 年之前並沒有什麼出色的科研成果,被選為終身教授後好歹也要拿出一點 " 真材實料 ",於是津巴多接下了美國海軍研究中心 ONR 的批准和經費,開始了他的實驗之旅。我們都知道監獄是一個充滿暴力和黑暗的地方,當時的津巴多好奇人們為什麼不能夠在監獄裡和平共處,為什麼一到監獄裡好人也會變壞?於是組織設計了這個著名的 " 斯坦福監獄實驗 "。
  • 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與《楚門的世界》,觀察人性3大共同點
    一組是囚犯,一組是獄警,獄警為每組3人的輪流換班制度。正值暑假,史丹福大學校內沒什麼人,教授將辦公室改造成牢房。為了讓參與者更投入角色,抹去個人特徵,還分發給每個人「制服」,實驗的逼真程度從實驗者在家中被逮捕開始。最終因為情況失控,原定2周的實驗6天便宣告結束,而在這6天裡你可以充分看到人性的變化。
  • 《斯坦福監獄實驗》,揭示了社會和人性的問題,讓世人譁然和反思!
    1971年,一個名叫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啟動了一項社會心理學實驗,叫「斯坦福監獄實驗」,實驗的目的是想看看人在社會環境裡的反應
  • 斯坦福監獄實驗全評價(上):實驗介紹
    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年輕的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同事們在大學地下室搭建了一個模擬的監獄,並且徵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體健康的志願者,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5美元報酬,但是必須完成14天的實驗。這些志願者被隨機分成兩部分,12個人充當獄警的角色,另外12個充當囚犯的角色,實驗時每組只有9人,3人後備。
  • 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這是一個在心理學界的非常知名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實驗;這是一個超出預期的實驗,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失控局面;這是一個待完成的實驗,原計劃14天而不得不在第6天終止;這是一個矛盾衝突和警醒作用,足以翻拍成電影的實驗……
  • 40多年前一個讓人深思極恐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實驗把徵募來的通過了專門測試的受試者--24名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扮作獄警,一組扮作犯人。本來這個實驗計劃是十四天,但到了第七天就宣告終止。終止的原因是該實驗對扮演囚犯的實驗者造成了傷害。實驗在當時引起了巨大反響,備受爭議,也因為揭示了很多社會和人性問題讓世人譁然和反思。
  • 根據20世紀最具爭議實驗改編:把人變成惡魔,只需6天和90美元
    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一位名叫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心理學教授發起了一項人性實驗。 他把大學地下室改造成一座虛擬監獄,以每天15美元的報酬找來24名志願者,12人扮演獄警,12人扮演囚犯,實驗期限為14天。
  • 「斯坦福監獄真人實驗」證明了什麼?結果為何讓人感覺毛骨悚然?
    要說人類歷史上最讓人毛骨悚然的實驗當屬「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個實驗之所以令人恐懼不是因為實驗內容驚悚,而是因為實驗的最終結果:一個人從好人變成嗜血惡魔只需要六天時間。人性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善惡之間也並非涇渭分明,一個人從善到惡竟然是如此的簡單,只需要情境的簡單催化而已。每一個看完實驗過程的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而在思考的同時總是不免感覺後背發涼。
  • 震撼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當學生被關進監獄,有人崩潰,有人人性扭曲...
    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場歷史上著名的人性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是1971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當時津巴多正在史丹福大學任教。圖片來自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此時,擔任「看守」角色的學生已經換上一身警服,佩戴警棒和黑色墨鏡,在囚犯進牢時,按照監獄的正式程序對犯人進行裸體的搜身。在這一刻,他們開始擁有一切真實獄警所擁有的權力。
  • 是真人秀還是科學實驗?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被指為謊言
    上世紀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之一——「斯坦福監獄實驗」,隨著近期的重訪,又被推到了爭論的焦點下。作家 Ben Blum 指出,該實驗結論是基於謊言形成的。 在 1971 年斯坦福監獄實驗中,24 名學生被隨機分成「獄警」和「囚犯」。
  • 斯坦福監獄實驗:每個人都可能變成惡魔
    如果你是一個心理學愛好者,那你可能聽說過「斯坦福監獄實驗」,關於人性可以在社會角色和周圍環境的引導下變得多麼扭曲,這可能是最典型的一個案例。這個發生在1971年實驗的聞名程度之高,從影視作品中便可見一斑,後來的幾十年中,不斷有人提到它,甚至還衍生出了同名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
  • 震驚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看完有人崩潰了
    哈嘍,大家好,我是二哥關於人性,歷史上有一場著名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場實驗影響深遠,以至於現在還有人在糾結實驗結論的真偽今天二哥要推薦的就是由這場實驗改編的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緊接著,24人被分到了兩組:12人扮演獄警,12人扮演囚犯為了力求實驗的真實性,菲利普教授找人專門在地下室搭建了一座虛擬監獄實驗開始
  • 人性禁不住考問?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啟示——信仰的力量
    2015年的時候,有一部叫做《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影片上映,電影講述的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初,一群史丹福大學的大學生參與了一個關於人類行為的實驗研究。他們被分為兩組,一組扮演獄警,一組扮演囚犯,實驗開始之後他們便模擬監獄裡的生活。
  • 邪惡是個無底洞:斯坦福監獄實驗和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
    了解了這些,我們不禁要問,難道人類和自己有仇嗎?人類的本性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這裡可以跟大家分享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實驗一:斯坦福監獄(1971年)實驗步驟: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希望研究監獄生活如何影響其中的警察與囚犯。這聽起來夠愚蠢的,問題在於,這會有什麼問題嗎?
  • 震驚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很多人看完崩潰了
    哈嘍,大家好,我是二哥關於人性,歷史上有一場著名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場實驗影響深遠,以至於現在還有人在糾結實驗結論的真偽>《斯坦福監獄實驗》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正緊鑼密鼓的為馬上要進行的一場實驗挑選志願者
  • 斯坦福監獄實驗,黑暗心理實驗,惡由心生,一顆善良的心至關重要
    經常聽人說,人的心中同時住著一隻惡魔和一隻天使,人最後成為惡魔或者是天使就決定於人給自己的心中施什麼樣的肥料,如果不斷的給惡魔施肥料,惡魔就會吞噬整個心靈!這樣的話,乍一聽好像是在說教,唬人的!但是實際上還真有人做了這樣的心理實驗,這個實驗被稱為史上最殘酷,最黑暗的心理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 瘋狂實驗史:假監獄讓人變成真囚犯
    他們在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辦公大樓的地下室服刑,監獄長是心理學系教授菲利普·津巴多。  這樣的描述聽起來不那麼可信,在《瘋狂實驗史》一書中,作者雷託·施奈德將這個格外真實的實驗視為1971年的瘋狂科學行徑之一。  起初,這只是一個實驗。津巴多在當地報紙上發布廣告,徵男學生參與一項「關於監獄生活的心理研究」,每天付15美元的報酬,時間持續1~2周。
  • 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竟然是錯誤,可憐被試驗的囚犯
    因為它的每項實驗總是脫離不開人性的複雜所以,最終的實驗結果一般不容易被世人所接受!就拿20世紀以來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來說從誕生以來就一直爭議不斷!在這項病態的研究中他們讓大學生模擬「囚犯」或「獄警」實驗剛開沒多久「獄警」就已經開始虐待「囚犯」了這就是實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