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業深度報告:滌綸聚酯行業長期好轉,龍頭驅動格局向好

2020-12-10 騰訊網

1. 滌綸行業演變,需求佔比提升及產業鏈格局向好

1.1 纖維消費長期趨勢,滌綸長絲佔比仍將繼續提升

紡織纖維與生活息息相關,主要包括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兩大類,其中化學纖維是指 使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製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後 處理等工序製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根據原料區分,滌綸長絲是應用最為廣泛一種化 學纖維,近年來國內滌綸長絲產量佔滌綸總產量的 75%以上,佔化學纖維的比重也一直維 持在 60%以上。

在全球範圍內,對各類纖維(包括棉花、聚酯、粘膠、尼龍、聚烯烴、丙烯酸、絲綢、 羊毛等)的需求約為 1 億噸。其中,聚酯約佔 5500 萬噸,約佔纖維總需求的近 55%。而 在 10 年前,聚酯的份額不到 50%。多年來,聚酯纖維通過不斷降低成本、性能改進,應 用範圍也在不斷增長。

根據歐洲化纖協會數據,化學纖維佔纖維總量的 75%,2018 年全球化學纖維產量為 7470 萬噸,其中歐洲產量約 460 萬噸。化學纖維主要有兩種形式:連續長絲(Filament) 主要用於織造、針織或地毯生產;短纖維(Staple)可紡成紗或用於非紡織用途(如填充 物或非織造物)的不連續長度的纖維。

1935 年杜邦化學發明滌綸纖維,目前已成為用途最廣泛的纖維,其化學構成是聚酯樹 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A 和乙二醇反應聚合後,通過熔融紡絲得到的聚合物絲 束。目前全球超過 75%的聚酯是通過使用 PTA 和乙二醇的連續聚合工藝生產的,其餘舊的 工藝是使用 DMT 和 MEG 經過酯交換的分批流程。聚合中的催化劑如 Sb2O(3 三氧化二銻) 用於引發和控制反應,加入二氧化鈦使聚酯纖維/長絲變暗。在熔融紡絲和拉絲機上添加紡 絲整理劑,以提供靜電保護,並具有一定的內聚力和摩擦性能,以便纖維通過後期的紡織 機械加工。

滌綸長絲 PFY(Polyester Filament Yarn):其物理特性包括外觀固體,顏色 為原色、白色或染色,無異味,熔點範圍 240 - 260℃,相對密度 1.3 - 1.4 g/cm3,不溶於一般溶劑。全球PFY 的主要技術提供方有DuPont、Toray、Teijin、Zimmer、 Lurgi、Didier、Inventa、Chemtex 等。

滌綸短纖 PSF(Polyester Staple Fibre):聚酯聚合物經過融通紡絲,絲束經 過進一步的工序,如拉伸、捲曲、紡絲整理,然後剪成固定長度,使其剪出的纖 維與棉纖維的長度幾乎相等。這些切斷的纖維被稱為 PSF。全球 PSF 的主要技術 提供方有 Invista、EMS-INVENTA、Zimmer AG 和 Noyvalesina 等。

由於滌綸的成本優勢以及使用性能不斷改進,在全球的纖維使用中佔比不斷提升。目 前全球滌綸在纖維中的使用比例接近 52%,而印度市場中滌綸的佔比僅為 37%,未來滌綸 使用佔比的提升空間仍然很大。

根據滌綸長絲生產工藝和性能的區別,可以將其分為 POY(預取向絲)、DTY(拉伸 變形絲)和 FDY(全拉伸變形絲)三大類,主要應用民用紡織服裝行業。根據性能的差異, 滌綸長絲又可以分為常規絲和差別化絲,差別化絲主要有形態(細旦、異型截面等)、高 性能(高強、高模、低縮等)、高功能(高感性、吸溼性、透溼防水性、抗靜電及導電性、 離子交換性和抗菌性等)幾大改性方向。

1.2 聚酯原料成本優勢明顯,性能改善,下遊應用不斷擴張

滌綸又被稱為聚酯纖維,化學名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纖維。它是以 PTA(對苯二 甲酸)或 DMT(對苯二甲酸二甲酯)和 MEG(乙二醇)為原料經過酯化或酯交換和縮聚 反應而製得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經紡絲和後處理製成纖維。目前,國內採用 PTA 和 MEG 製取 PET 為主,是競爭力更為突出的工藝路線。PET 下遊除滌綸外,還包括 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等。

上遊 PX 和 PTA 的應用領域較為集中。PX 主要產自煉油工藝中的催化重整裝置,下 遊主要用於製取 PTA,還有部分用於染料、農藥、塗料等領域,PTA 基本可以作為 PX 的 單一下遊產物,PX 亦是 PTA 的直接原料,兩者相互依存;PTA 主要由 PX 製得,95%的 PTA 應用於 PET 產品的製取,而 PET 中 75%用於聚酯纖維、20%用於聚酯瓶片、5%用於 聚酯薄膜。

聚酯瓶片因為成本低、輕便、易加工、高光澤、透明性能、安全衛生等優勢,主要應 用於礦泉水瓶、食品包裝等領域。

原料佔聚酯成本 80%以上,其中 PTA 是最主要的原材料。滌綸長絲成本主要包括原 材料、能源、人工和其他,我們統計了行業中 5 家聚酯上市企業發現原材料在聚酯成本中 平均佔比達到 84.9%。一般而言,生產一噸 PET 需要消耗 0.86 噸 PTA 和 0.34 噸乙二醇, 因此 PTA 是聚酯纖維最重要的原材料。

1.3 滌綸產業鏈格局演變,國內競爭力優勢持續增強

中國國內的滌綸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通過利用 PTA 的 技術進步以及精細化管理能力,國內的滌綸產業成本領先,並在全球佔據了約 70%的市 場份額,也使得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能夠在全球保持競爭力。2017 年起,國內化纖龍頭 進入大煉化行業,同時滌綸、PTA 的行業集中度也在不斷提升。

相比於日本的滌綸產量下降,印度的滌綸產能停滯不前,我國的滌綸發展突飛猛進。 2019 年我國滌綸長絲產量 3731 萬噸,滌綸短纖產量 1020 萬噸;對比之下印度滌綸長 絲產量為 232 萬噸,滌綸短纖為 93 萬噸;而日本的滌綸產量則逐年下降。從人均消費來 看,目前全球人均年滌綸消費 7.25 公斤,而印度僅為約 3.47 公斤;目前印度滌綸在纖維的消費佔比僅 37%,遠低於全球平均的近 55%,假設印度人均滌綸消費量提高 1 公斤/ 年,則帶來 132 萬噸/年的新增需求。

2. 聚酯龍頭進入大煉化行業具有先天優勢

歷史上滌綸產業鏈利潤分配集中於上遊,整體利潤與油價相關性較大。根據產業鏈環 節的劃分,聚酯產業鏈可以分為 PX-石腦油、PTA-PX 以及滌綸長絲-PTA&MEG 三個環節。 歷史上,由於國內 PX 產能長期處於短缺的狀態,導致聚酯產業鏈 PX-石腦油價差較大,主 要盈利集中於 PX 環節。PX-PTA-滌綸長絲產業鏈為原油產業鏈的直接下遊,同時終端需求 與經濟周期相關性較大,所以從歷史上來看滌綸產業鏈整體利潤也與油價保持著較高的相 關性。

2.1 傳統型煉廠面臨成品油需求下降的考驗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對於傳統燃料型的煉廠衝擊大,如果傳統煉廠被迫降低開工率,則 會相應減少化工品的產出,利好以獲取化工品為主的大煉化行業。

傳統型煉廠主要是以成品油為主,煉廠裝置的設計通常包括常減壓、催化裂化、延遲 焦化等。而新型煉化一體化裝置主要是以化工品為導向,儘可能的增加 PX 和烯烴原料的產 出,這樣裝置設計上會對催化重整、渣油加氫裂化等裝置進行規模化放大。渣油加氫裂化 是對重質油的最好的處理方式之一,但處理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氫氣,而催化重整裝置 又可以副產大量氫氣,形成有效的補充

國內煉油能力快速提升,煉廠開工明顯下滑。自 2017 年開始我國煉油能力重回增長軌 道,2019 年國內煉油能力達到 8.9 億噸,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煉油國,佔全球總 產能的 18%左右;但 2019 年國內煉廠開工率下滑至 73%。隨著 PTA-滌綸產業鏈的行業 集中度提升,PTA 生產企業對於原料 PX 的自給率的提高,雖然未來仍有新建煉廠投產, 但是具有滌綸長絲產業鏈配套的煉化企業無疑具備更大的優勢。

成品油供應面臨過剩,化工品需求持續增長。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自 2016 開始進入 緩慢下滑階段,成品油出口自 2013 年開始持續增長,2019 年國內成品油淨出口達到 5000 萬噸。2020 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成品油需求呈現斷崖式下跌,迫使部分煉廠被動減產。長 期來看,全球電氣化及「碳中和」政策的不斷推進,成品油需求增速長期看有逐漸下滑的 趨勢。目前我國煉油產能過剩明顯,傳統的燃料型煉廠受損,但是新型大煉化以獲取化工 品為主。2020-2021 年國內預計投產的煉廠包括煉油能力 1000 萬噸/年的中科煉化、2000 萬噸/年的浙江石化二期、1600 萬噸/年的盛虹石化等多個千萬噸級煉廠項目,未來國內煉 油能力的過剩形勢將更加嚴峻。但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增長推動了烯烴和芳烴等化工原料 需求,化工品需求仍存在持續增長空間。

2.2 燃料型煉廠式微,氫氣是提升化工品產出率的關鍵

化工型煉廠盈利能力突出,但對氫氣需求大幅提升。自恆力煉化項目等民營煉化項目 投產以來,新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相較於傳統燃料型或燃料-化工型煉廠的超額盈利能力已經 得到充分印證,尤其在 2020 年油價、需求大幅波動的前三季度中,化工型煉廠盈利的穩定 性以及未來的成長性都得到了很好的驗證。目前眾多煉油企業已經向油-化結合的方向邁進, 新建煉廠產能以煉化一體化深度融合為主,總體而言煉油廠化工路線改制的實質路徑為多 種「加氫」技術、「裂化」及「裂解」技術的集中優化,主要有:以「渣油加氫裂化+催化 裂解」、「蠟油、柴油加氫裂化+催化裂解」、「渣油加氫處理+催化裂解」或「全加氫裂 化」為核心的技術路線。所以煉廠對氫氣的需求主要包括「加氫裂化」和「加氫精制」兩 個方面,其中「加氫裂化」是指利用氫氣將石油高分子量烴餾分裂解成價值更高的較低分 子量餾分組件;「加氫精制」是指利用氫氣脫除原油中的硫、氮和金屬等雜質。

氫平衡是化工型煉廠運行的重要前提。煉化一體化工廠需要大量的氫氣,同時煉化一 體化工廠在生產環節也會副產氫氣,目前氫氣成本已經成為煉油企業中僅次於原油成本的 第二成本要素,而且氫氣存儲困難,如果氫氣不足將影響煉廠整體裝置的正常運行。煉廠 主要的氫氣來源有:1)石油焦或煤制氫,美國煉廠多外購來自於天然氣 SMR 制氫;2) 催化重整氫氣;3)石腦油裂解副產氫氣;4)丙烷、異丁烷脫氫副產;5)低濃度氫氣的回 收,如加氫、催化裂化、延遲焦化副產的氫氣,多採用變壓吸附(PSA)、膜分離、深冷 三種工藝提取。幾種主動制氫工藝的氫氣成本都非常高,而且碳排放量大,目前煉化一體 化煉油廠兩個主要副產氫氣的工藝為煉廠幹氣制氫和重整,而脫氫裝置副產氫氣收率較低, 且分離成本較高。

催化重整是煉廠氫氣的重要來源,對於煉廠氫平衡至關重要。催化重整工藝可將低辛 烷值烷烴轉化為高辛烷值的芳烴和異構烷烴,現代重整工藝既可以生產高辛烷值汽油,又 可以經芳烴分離得到苯、甲苯和二甲苯等關鍵芳烴,同時副產大量現代煉廠必不可少的低 成本氫氣。一般情況下重整副產氫氣約為進料的 2.0%-4.0%,對於加氫煉油流程,氫氣用 量一般佔原油加工量的 0.8-2.7%,氫氣對於優化煉化一體化企業總流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以 2016 年 800 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的煉油產能為例,其氫氣主要由重整氫、自產氫 和外購氫三部分組成,共耗氫氣 5.41 萬噸,其中重整氫佔 69.3%、自產氫佔 1.9%,重整 裝置是其重要的氫氣來源。

重整裝置能夠優化煉廠產品結構,提升煉廠原料利用效率。加大催化重整裝置除為煉 廠提供廉價氫氣外,還能夠優化石油腦油的利用,符合「宜油則油,宜芳則芳,宜烯則烯」 現代煉廠全流程優化的原則。煉廠石腦油一般進入重整裝置生產高標清潔汽油或芳烴,或 進入裂解裝置製取小分子烯烴。但從石腦油的構成來看,直鏈烷烴更適合做裂解原料、環 烷烴較多的重石腦油更適合用作重整原料以生產芳烴。將石腦油分開處理後能夠有效提高 乙烯裂解料中輕質化原料及低價值原料,降低高成本石腦油直接進入乙烯裂解裝置,是蒸 汽裂解制乙烯企業降低烯烴生產成本的重要手段。

重整裝置能將重石腦油轉化為高附加值芳烴,並副產低成本氫氣供應加氫裂化裝置,為 擴大加氫裂化裝置擴大規模創造條件;同時提升加氫尾油和輕石腦油產量,以此提升乙烯 原料的質量和供應,為建設大乙烯裝置創造條件。將兩套不同側重的千萬噸及煉油裝置對 比發現,優化後的化工型煉廠能夠有效降低全廠燃料油收率,增加芳烴和烯烴等化工品收 率。由於煉廠裝置、流程過於複雜,並不能簡單將裝置的盈利能力進行加總,單一裝置的 技術優勢、盈利能力具有不可拆性,煉廠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投資成本和產品結構方面,盈利能力需要以煉廠為單位綜合考慮。因為重整裝置對煉廠氫氣及產品結構影響較大,或 即使出現 PX 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也難以降負荷生產或關停裝置的情況。

2.3 國內煉廠投產及轉型帶動 PX 產能提升,供給或長期寬鬆

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以突破 PX 供應為目的,煉化項目最大化芳烴產能。2019 年以來 民營聚酯龍頭投資建設的煉化一體化項目進入投產周期,而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在規劃煉 廠氫氣循環系統的同時,儘可能地最大化芳烴產能以突破此前的 PX 供應瓶頸,2000 萬噸 煉油項目配套 PX 產能均在 400 萬噸以上。2019 年國內同比新增 PX 產能包括騰龍芳烴復 產、中化弘潤 60 萬噸、海南煉化 60 萬噸、恆力石化 420 萬噸;預計 2020-2022 年國內年新增 PX 產能分別為 818 萬噸、810 萬噸、260 萬噸,PX 供給受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及 傳統煉廠轉型共同推動下提升,長期仍然寬鬆。

我國 PX 進口依存度快速下滑。我國 PX 產量自 2019 年開始快速提升,單月產量迅速 提升至百萬噸以上,2019 年產 PX 同比增長 30.2%至 1434 萬噸,進口依存度下滑 8 個百 分點至 51.1%;2020 年前三季度國內 PX 累計產量同比增長 46.1%至 1495 萬噸,進口依 存度同比下滑 9.5 個百分點至 41.6%。其中 2020 年 10 月 PX 產量為 178 萬噸,同比增長 31.4%,較 2019 年 1 月增長 93.0%。2021-2022 年,國內 PX 產能亦維持快速增長趨勢, PX 進口依存度將大幅下降

當前 PX 模擬利潤處於虧損狀態,供給寬鬆下或長期處於微利或虧損狀態。PX 的原料 主要是石腦油,一般行業需要在石腦油基礎上至少加 200 美元/噸的加工成本,而 PX 模擬 利潤自 2020 年以來已連續五個月處於虧損狀態。根據前文分析,PX 的生產裝置催化重整 裝置是煉廠廉價氫氣的重要來源,重整副產氫氣較外購至少能夠節約 7000 元/噸,而氫氣 不足則將影響整個煉廠的加工運行;此外,煉廠還能夠優化煉廠的裂解原料結構,總體而 言是現代煉廠不可或缺的重要單元,產能退出較為困難。因此我們認為 PX 在長期供給寬鬆 的情況下,或長期處於微利或虧損狀態,但部分短流程裝置也將面臨淘汰。

3. PTA 行業供給曲線愈發陡峭,行業龍頭獲取超額利潤

3.1 PTA 技術進步明顯,後發優勢加速行業走向龍頭集中

2020 年 PTA 進入擴產高峰,疊加終端需求低迷,導致行業庫存高企,行業價差維持 低位震蕩。2020 年 PTA 規劃新增產能達到 1490 萬噸,目前國內有效產能約 5700 萬噸/ 年(扣除常年不開車產能),產能佔全球 60%以上,具備全球成本競爭力。2020 年 1-10 月國內 PTA 累計產量為 4048 萬噸,同比增長 9.3%,超過下遊聚酯 3.9%的產量增速,行 業庫存增長明顯。受新裝置投產、終端需求低迷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PTA 價差從 2019 年中穩步回落,當前 PTA-0.655*PX 價差基本穩定在 600 元左右。

PTA 擴產或將持續,但以龍頭擴產為主,行業進一步集中。目前單套 PTA 裝置從建設 到最終投產需要歷時24-28 個月左右,2017 年之後由於新增產能不足,PTA-PX 價差復甦, 2020 年進入新一輪產能擴張周期,目前來看 2020-2022 年均有較大的產能釋放壓力。目 前國內新建 PTA 裝置多為自身配套原料為主,依託上下遊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擴產,預計後 期行業聚酯龍頭 PTA 自給率將穩步提升。

PTA 工藝技術進步明顯,行業具備較強的後發優勢。目前較為主導的 PTA 技術是 Invista、BP Amoco 以及我國的自主技術等。Invista 仍是世界最大的技術提供商,在全球 範圍內轉讓的技術超過 4300 萬噸。從 Invista 的裝置授權記錄來看,2012 年是產能擴大 的轉折點,表現為恆力石化兩套 220 萬噸/年裝置投產,而之前的單套裝置大多低於 100 萬噸/年。從生產成本的角度來看,技術進步主要體現噸投資成本、原料單耗及富餘能量的 回收利用,採用新一代 P8+和 BP 新一代技術的 250 萬噸級別 PTA 裝置較上一代技術有 200 元/噸左右的成本優勢:

恆力石化 5 套在產 PTA 裝置均採用 Invista 技術,一期項目兩條生產線共投資 250 億元,3-5 號線投資額分為 90 億元、29 億元、30 億元。公司規劃建設的惠州 2 ×250 萬噸/年 PTA 項目預計投資額為 115 億元,以單套 250 萬噸裝置 30 億元的 主體投資計算,新增 PTA 裝置單噸投資額較前期下降明顯。

Invista P8 技術相較於此前的 P7 技術在富餘能量回收利用方面改進明顯,原料單 耗也有所減少。根據環評報告,嘉興石化二期 PTA 項目與一期相比,PX、醋酸噸 消耗分別降低 6kg、5kg;噸 PTA 發電量由 25kWh 提升至 110KWh,嘉興石化 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後,自產電量除滿足一、二期裝置自身需求外,還有每小時 1 萬餘度的電力富餘,可滿足 30 萬噸 FDY 裝置生產。

國內 PTA 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由於規劃新增 PTA 產能主要來自國內民營聚酯龍頭, 我們計算 2021-2022 年國內 CR6 將從 59%提升至 64%。若不考慮 2000 年之前投產的裝 置,當前國內 PTA 產能在 2011 年之前投產的老舊裝置仍超過 1600 萬噸,單套產能 100-200 萬噸/年的裝置規模在 1400 萬噸以上,行業中仍有較多的技術相對落後。除工藝 升級之外,龍頭企業在項目規劃一體化上有著更強的稟賦優勢:1)區位優勢明顯:臨近沿 海或內河口岸及紡織產業集群地,便於上遊 PX 及下遊 PTA 產品運輸;2)上下遊一體化: 短途採用槽罐車或管道運輸,降低包裝成本、運輸成本:公用工程分攤使得低項目投資, 裝置折舊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4. 長絲集中度提升,格局向好,景氣度有望反轉

4.1 長絲集中度提升、擴張有序,原材料下跌或增厚價差

龍頭包攬長絲擴產,後期產能增速平穩。2020 年預計新增 385 萬噸滌綸長絲產能,截 至目前我國滌綸長絲產能已經超過 4000 萬噸,與上一輪擴產周期不同之處在於,新投產裝 置以差異化直紡產能為主,國內六家聚酯龍頭在新增產能中佔比達到九成以上。從目前已 有數據來看,2021 年國內預計新增滌綸長絲產能 340 萬噸,保持平穩增長的趨勢。

長絲的主要設備由國內行業龍頭控制,未來行業產能擴張有序。生產滌綸長絲的紡紗 系統中,高速卷繞頭是核心部件,優良的高速卷繞頭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並且產出質 地良好的滌綸絲,在全球範圍內,高速卷繞頭的研發、生產主要集中在德國歐瑞康巴馬格、 日本 TMT 公司、北京中麗、上海金緯、鄭州華縈等公司。目前國產卷繞頭與巴馬格、TMT 相比在卷繞速度、運行穩定性上仍有一定差距,而巴馬格、TMT 卷繞頭基本僅能滿足 200-250 萬噸新增聚酯產能的需求,且其訂單基本為國內行業龍頭包攬。未來行業產能擴 張節奏穩定,維持行業有序發展。

龍頭話語權有望隨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支撐聚酯端景氣持續。從行業來看,供給 側結構改革的背景下,民用滌綸長絲行業中落後產能逐步被淘汰,一些小規模企業停工停 產,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行業同時也是龍頭上市公司的 CR6(桐昆、恆逸、盛虹、恆力、 榮盛等)在聚酯產業鏈基本佔據了超 60%的市場份額,且龍頭企業基本包攬整個行業的新 增產能,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對下遊客戶的議價能力較強,聚酯景氣度有 支撐。

4.2 滌綸長絲需求回暖,行業庫存維持低位

滌綸長絲需求迎來「V」型反轉,出口業務有所復甦。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紡 織服裝需求大幅下滑,1-7 月服裝鞋帽針織紡織品累計零售額同比減少 17.5%,單月數據 來看,2-4 月服裝鞋帽針織紡織品零售額大幅下降。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帶動整體需求 逐漸回暖,自 8 月開始紡織服裝需求顯著恢復,當月零售額數據同比轉正;下半年國內服 裝、紡織品出口業務逐步恢復,2020 年 10 月國內服裝、紡織品出口額 248.5 億美元,同 比增長 8.7%,其中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 3.7%、紡織品出口額同比增長 14.8%。2020 年 1-10 月國內服裝、紡織品累計出口額 2406 億美元,同比增長 7.0%,其中服裝累計出口額 同比下滑 11.5%、紡織品累計出口額同比增長 30.5%。

滌綸長絲庫存下降明顯,但紡織服裝、服飾業產成品庫存小於歷史同期水平。受疫情 對於終端紡織服裝需求的負面影響,國內滌綸長絲行業庫存自年初至 4 月份經歷了逐漸累 庫的過程,後隨著國內下遊生產活動的恢復而有所下降,但三季度由於海外疫情反覆,行 業庫存達到了年內高點。10 月以來滌綸行業進入傳統旺季,之前較高的行業庫存在短期內 得到消化,10 月國內 POY、FDY、DTY 平均庫存分別為 11 天、16 天、26 天,基本與歷 史平均相當。下遊紡織服裝、服裝業庫存 1-9 月以來一直維持著上漲的趨勢,但截至 9 月 國內產成品庫存已明顯小於歷史同期水平。

受益需求回暖以及印度紡織訂單回流,國內滌綸長絲價格、價差回升。一般而言,由 於國外聖誕節,以及國內雙十一、春節對紡織服裝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所以 7-11 月基本為 滌綸行業的旺季。由於今年整體需求受到疫情的抑制,華東市場 POY 價格及價差的表現均 較差,聚酯行業處於虧損之中。但 10 月份受需求刺激,疊加印度疫情爆發導致部分歐美訂 單轉入國內生產的綜合影響,整體價格、價差有一定幅度的上漲。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申萬宏源

相關焦點

  • 化學纖維行業深度報告:景氣度拐點臨近,滌綸長絲宜配置
    另一種是以桐昆和新鳳鳴為代表的深耕化纖中下遊,在某一區域內集中打 造 PTA-聚酯生產基地,集約化擴張下遊產能,形成 PTA 與聚酯高效協同,進一步降低各產品的生產成本。長絲接近行業拐點,需求驅動龍頭公司受益明顯。我國紡織服裝業 60%的需 求在國內,40%的部分在海外。全球疫情爆發後,滌綸長絲直接出口比例並未 增長,紡服產業鏈主要靠終端製成品出口間接受益。
  • 基礎化工行業:甲烷氯化物市場走高,有機矽、聚酯產業鏈高位向好
    同時還建議長期關注鋰電材料(鋁塑膜新綸科技)、碳纖維(光威復材)等。周期品:把握行業龍頭和擴產放量邏輯:環保、長江沿線化工行業整頓、退城進園、各地嚴格控制化工項目,2013-2017年逆周期產能擴張的企業,2018年將迎來量升帶來的投資機會。因此18年的邏輯上,我們認為擴產將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尋找具備擴產能力的優質公司。近期原油價格高位震蕩、環保稅開徵,成本面具備支撐。
  • 化工行業2021年度策略:周期重來,龍頭崛起
    分子行業來看,在建工程增量仍集中在 滌綸(大煉化項目)、有機原料、聚氨酯等前期盈利水平較高的子行業,且主要是龍頭企 業進行擴產。由於中國石油(601857 CH)將管道資產出售給國家管網集團(未上市), 截至 2020Q3 末,化工板塊上市公司固定資產總額為 20653 億元,同比降 4.2%。
  • 化工行業2021年度策略:周期重來 龍頭崛起
    從子行業角度的統計,在建工程主要集中於石油開採、煉油、滌綸(民營煉化)、聚氨酯等子行業,佔比分別為38%、21%、12%、6%,其中石油開採以及煉油板塊在建工程主要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家公司貢獻,滌綸板塊在建工程則主要來源於榮盛石化(002493 CH)、恆力石化(600346 CH)等民營煉化龍頭企業,聚氨酯板塊在建工程主要由萬華化學(600309 CH)貢獻。
  • 2021年中國聚酯瓶片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1.行業龍頭企業加快產能擴張步伐使得公司競爭地位受到挑戰 聚酯瓶片屬於高資本、高技術門檻的行業,隨著近年來行業內外需穩定提升,行業龍頭企業加快產能擴張步伐,以不斷鞏固、加強自身的競爭地位。
  • 【行業研究】中國化工行業2018年度研究報告及展望
    由於化工行業天然的複雜性,本報告將化工行業按照石油化工行業(不含成品油煉製)、煤化工行業、鹽化工行業和化肥行業進行劃分,並分別予以論述。  二、各子行業發展情況1.石油化工行業(不含石油煉製)  石油化工行業除石油煉製工業外,主要以生產烯烴(乙烯、丙烯類產品)、芳烴(PX、PTA等)等產品,下遊產品主要包括塑料、紡織材料等,在我國經濟民生中佔據重要位置。
  • 沙發行業深度報告:看好長期增長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1、 沙發行業概覽:空間穩步向上,寡頭格局初步顯現1.1 二次復購 + 消費升級,驅動沙發行業空間向上 1.1.1 短期看,沙發行業空間有多大? 沙發隸屬軟體行業,兼具消費與地產後周期屬性。
  • 化工行業深度報告:需求復甦和補庫共振 化工行業景氣可期
    我們認為未來資本性開支密度向龍頭集中的趨勢或會愈加明顯,有利於全球地位的提高以及掌握更強的定價權。2021年在全球化工品需求向好、油價中樞提升帶動庫存回補、美國貿易戰加徵關稅影響效用邊際遞減以及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RCEP落地等一系列利好助力下,國內化工行業基於相對出色的成長屬性,有能力、有希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 一文看懂PTA行業趨勢
    PTA 產業是聯繫石油化工和化纖紡織兩大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重要樞紐,在產業鏈中處於承上啟下的核心環節,與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相關性較大。   PTA 主要用於生產聚酯(PET),聚酯分為薄膜級、瓶級和纖維級,是最重要的合成纖維品種。
  • 桐昆股份:滌綸長絲絕對行業龍頭,向上遊延伸PTA和大煉化
    (3)公司擬公開發行可轉換債券不超過38億元,用於6個在建的滌綸長絲項目。  公司迅速擴充長絲產能,穩固行業龍頭地位。公司目前擁有滌綸長絲460萬噸,市場佔比大約14%,行業排名第一。18年和19年公司仍將計劃分別新增110萬噸和90萬噸長絲產能至660萬噸,龍頭地位更加穩固。
  • ...參股企業聚友化工在差別化聚酯和可降解塑料領域是行業內的龍頭...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9月22日訊,有投資者向蘇美達(600710)提問,董秘你好,請問上海聚友化工是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嗎。上海聚友化工19年營收和利潤怎麼樣。未來前景如何。
  • 化工產業鏈梳理專題報告:化繁為簡,看懂化工產業鏈
    因此我們在深 入研究化工行業時,需要從細分產業鏈的角度去分別進行景氣度的判斷,從而 指導在二級市場上的企業價值投資研究。本報告對化工行業進行簡化梳理和分析,將產業鏈簡化成上中下遊三個環節, 同時從多角度劃分當前化工研究中的重要細分產業鏈,最後簡述了未來化工產 業鏈圍繞「去瓶頸」的長期發展趨勢。
  • 化工行業深度報告:2021年投資系統性創新和低成本擴張
    (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安證券,劉萬鵬)核心觀點過去 10 年化工行業經歷全面擴張和全面去產能兩輪周期過去十年,中國化工行業經歷了兩輪周期。第一輪周期是 2011-2015 年,開啟上漲的驅動因素是需求,調整下跌的驅動因素是過剩產能。
  • 又一批滌綸絲項目籤約、投產了!聚酯龍頭越做越大、越做越狠最終誰...
    目前國內聚酯產業鏈處於擴張和整合階段,尤其是行業內規模較大的聚酯企業,如桐昆、榮盛、恆力、恆逸、盛虹、三房巷和新鳳鳴等,仍在不斷新增或收購聚酯產能,同時將自身的產業鏈向上遊原料行業延伸。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佔據頭部資源的化纖龍頭企業無疑更具優勢。這是化纖行業的洗牌期,同時也是產業轉型升級必經的陣痛之路,更是中小化纖企業的生死劫。總投資110億!
  • 面板行業深度報告:重資產是護城河,龍頭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LCD 面板行業的發展基本如上所述,我國面板龍頭京東方、TCL 科技通過 20 年的 追趕,從追趕者變成領跑者,行業競爭格局趨於穩定。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穩 定仍面臨著新技術的威脅,好在 Mini LED 作為背光源能大幅提升 LCD 大屏顯示效果,從而延長了 LCD 技術的生命周期(後面我們會在深度報告展開)。
  • 滌綸長絲庫存告急 龍頭股產量成焦點
    與桐昆股份一樣,新鳳鳴目前的滌綸長絲也告急。董秘楊劍飛稱:「目前,公司的商品庫存只有6天左右的銷售,部分型號的長絲甚至會出現斷貨。」2018 年上半年滌綸長絲行業受國家供給側改革影響,新項目產能釋放放緩,下遊紡織品需求平穩增長,同時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帶動滌綸長絲行業整體景氣上行。
  • 2021-2025年中國石油化工行業預測分析
    1.1 世界油氣行業現狀分析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5年中國石油化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世界能源消費增速回落,能源清潔化轉型大勢未改。美國低成本頁巖氣開發將影響世界石化產品區域格局。  (二)2020年新冠疫情對行業衝擊明顯,由於投資慣性難以迅速停止,預計全球石化產品產能整體供過於求的態勢將會加劇。  (三)世界經濟環境「逆全球化」苗頭顯現,國際形勢激烈變動,貿易環境複雜多變。
  • 半導體封測行業深度報告:行業穩健增長,龍頭份額持續提升
    2、我國封測行業快速增長,國產替代仍有較大空間我國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快速增長,目前競爭格局以內資企業為主。我國上遊高附加 值的晶片設計產業的加快成長,推進處於產業鏈下遊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的發展。隨著半導體行業下遊需求逐漸回暖,全球半導體銷 售額持續回升。終端需求向好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國半導體行業迎來發展機遇。終端應用領域的 蓬勃發展帶動上遊半導體需求不斷提升,中國地區半導體銷售額佔比由 2014Q1 的 26.4% 不斷增長至 2020Q3 的 35.5%,我國半導體行業受益於下遊需求帶動而快速發展。
  • 化工行業研究與2020年投資策略:龍頭香如故,材料急先鋒(98頁)
    (如需報告原文請登錄未來智庫)化工 2020 年如何選擇底部行業?我們梳理了化工行業各主要產品的價格及價差,以描繪化工行業當前景氣度的全貌,如下圖可以看到,目前化工行業整體景氣程度欠佳,大部分產品當前價格、價差水平位於歷史 50%分位數以下。
  • 化工行業:氨綸價格持續走高 鈦白粉價格堅挺
    報告摘要:  本周板塊行情:     本周上證綜合指數上漲2.04%,創業板指數下跌1.47%,滬深300上漲1.78%,中信基礎化工指數上漲1.9%,申萬化工指數上漲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