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南京出水白鱘是世界唯一人工條件活著的白鱘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京12月12日電(記者陳光明 丁東升)世界上唯一一頭人工飼養活著的白鱘在南京被發現後,引起了社會各界極大的關注。今天下午,記者在白鱘救護現場南京漁政碼頭,採訪了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鱘類研究權威危起偉教授。

  據危教授介紹,他是昨天下午五點多鐘,獲知南京漁民孫永來在長江南京下關水域從事正常捕撈作業時,無意中捕捉到一條長三點三米、重量在一百公斤左右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鱘後,就立即帶上研究所的幾名專家一起驅車從湖北荊州取道武漢直赴南京,並於今天凌晨四點抵達南京。到了救護白鱘現場南京漁政碼頭以後,顧不上休息,馬上投入到搶救白鱘的工作當中。在給白鱘注射了消炎針、能量合劑、抗菌藥後又對白鱘皮膚作了處理。

  危起偉教授就職於中國農業部漁類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二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白鱘的研究工作,也是亞洲唯一一名世界鱘類物種研究委員會成員,是鱘類研究方面的權威。

  在談及中華鱘與白鱘時,危教授說:白鱘遠比中華鱘珍貴得多,此次南京發現的這條白鱘是世界上唯一一條活著的白鱘,這也是中國五十多年以來長江下遊發現的最大的白鱘。

  危起偉教授說,此條白鱘傷勢要遠比想像中嚴重得多,不但有外傷還有內傷。外傷除了五把魚鉤造成的傷勢外,下顎還有一條很長很深的劃痕,如果不及時救治,會危及白鱘的生命。另外,內傷也很嚴重,現在判斷為腹腔大量積水,但是具體原因還不清楚。

  記者發稿前,危起偉教授又告訴說:白鱘在進食幾條江魚後,病情稍有好轉。

  在記者問及此條白鱘能否救活時,危教授思索後說,雖說目前情況有所好轉,但是不好說,因為他心裡也沒有底。但危教授表示:他們專家組將盡一切努力,去救活這條珍貴的白鱘。

相關焦點

  • 世界上人工條件下存活時間最長珍稀白鱘不幸死亡
    中新社崑山一月十日電 (倪敏毓丁東升)筆者今日撥通江蘇崑山東方中華鱘養殖基地有關負責人電話,確認目前世界上唯一人工條件活著的珍稀白鱘在眾多專家的搶救下存活了三十天,已於昨日上午九時許在該基地不幸死亡。  崑山東方中華鱘養殖基地的沈工說,白鱘之死原因不詳,專家教授正在研究。
  • 絕跡多年野生白鱘宜賓出水
    絕跡多年野生白鱘宜賓出水宜賓市水利局等有關部門接報後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專業人員一看大吃一驚:竟然是只白鱘!白鱘頭部和尾部有傷急需救助。  小心翼翼將其轉移30公裡  由於福溪口水域水流較急,不便於施救。當晚,漁政管理部門組織人員將受傷的白鱘放在一隻裝了江水的機動船中運回宜賓白沙灣江段,該江段位於金沙江和岷江會合處附近,水勢平緩,四周有沙,便於白鱘養傷。
  • 白鱘被宣布滅絕?專家:可能性很大
    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2日晚和3日,本報記者聯繫到論文責任作者危起偉研究員。危起偉介紹,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滅絕!
    生活特別閱讀: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 別了,長江白鱘
    截至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宣布長江白鱘滅絕,在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它仍被列為「極危」等級。不過,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滅絕的結論尚未正式公布,但IUCN的評估已於2019年9月完成,「公布與否,不影響其科學結論」。1996年起,他就是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鱘魚專家組成員。
  • 長江白鱘滅絕:17年前,人類最後一次見到活體白鱘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 白鱘滅絕!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白鱘被宣布滅絕 敲響生態警鐘】 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十幾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白鱘為何會滅絕?
    危博士介紹,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在國際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採取模型,根據觀察頻率和時間分布進行判斷,適用於很多動物,尤其是魚類。 白鱘為何會滅絕? 危起偉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處在長江食物鏈頂層的旗艦物種,它的數量原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比如採砂船、碼頭等都加速它們滅亡的時間。
  •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宣告滅絕
    原來在2019年9月中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杭州組織了專家評估,認為白鱘已經滅絕,而聯盟在2010年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將白鱘列為極危(CR),距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
  • 菜攤在賣白鱘?這種魚和白鱘很相似,但不是白鱘
    市民胡先生在菜攤上拍到的和白鱘很相似的魚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4日訊白鱘滅絕的消息,牽動著眾多市民和讀者的心。「新聞裡說白鱘滅絕了,但為什麼在菜攤見到了它們的身影?」武漢市民胡先生給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發來照片,照片中魚的體型與滅絕長江白鱘很相似,都有一個長長的嘴巴。胡先生說,照片是上月15日在古田三路拍的,當時看到一家路邊菜攤上有小販在賣魚,而魚的品種並不常見,就隨手拍了幾張照片。白鱘滅絕的消息,讓胡先生想起了之前拍的照片。他問:「這是白鱘嗎?」
  • 白鱘滅絕,聽見即是永別
    雖然這個消息還沒有得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的「滅絕官宣」,但論文作者、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博士稱,「評估已經完成了。公布與否,不影響其科學結論。」這意味著,除非有奇蹟,白鱘——這一中國長江特有物種,自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遠古魚類之一,——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五千萬年後,消亡了。
  • 白鱘
    中國古代白鱘被稱為鮪。春季溯江產卵。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幹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遊也有發現。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2020年1月2日消息,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於2019年12月23日滅絕。
  • 長江白鱘的「身世」
    白鱘又稱作中華匙吻鱘、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也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白鱘在學術研究上價值頗高。  白鱘為肉食性的兇猛魚類,以食魚為主,所捕食的魚類隨其棲息地區的情況有所不同,在長江上遊( 重慶 )以食銅魚為主;在長江下遊(安慶、崇明)以食魷魚為主。除魚類外,其胃內含物中常發現有蝦、蟹等動物。
  • 世界地球日,紀念人為原因而滅絕的白鱘
    今天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謹以此文紀念因人為原因從這個地球消逝的野生動物們。
  • 我國首次捕獲白鱘 五問「長江活化石」前世今生
    專家們正在救治受傷的白鱘  我國首次捕獲的活體白鱘傷勢好轉,已能被動進食  近日,南京一漁民在長江下關水域捕獲一條長3.3米、重150公斤左右的特大白鱘  1 問價值 珍稀有幾何,活體白鱘沒見過  記者昨天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危起偉博士取得聯繫,他在發現白鱘的第二天就從武漢急赴南京指揮搶救。危博士告訴記者,白鱘瀕臨滅絕,數量極少,這次發現這麼大的白鱘實屬罕見,上次(1993年)在宜昌水域發現的白鱘比這條要小。
  • 在長江流域生活的白鱘已經滅絕,大家怎麼看待白鱘的滅絕?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在看動物世界的時候看到大自然中有這麼多的動物,我最喜歡的動物是魚,因為它們可以在水裡自由地遊泳,就好像它們永遠不會有麻煩一樣。長江白鱘又稱作中華匙吻鱘,另名為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長為2-3米,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
  • 白鱘 和那些遠去的背影
    它叫「長江白鱘」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存在一億五千萬年,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此前他們躲過了無數次的冰川巨變、海嘯地震,躲過了恐龍滅絕……在古代,體型龐大的白鱘曾經分布於中國各大河流中,在華北和近海亦有分布。《詩經》中的詩句「有鮪[wěi]有鱏[xún]」中的「鮪」,便是指的白鱘。
  • 白鱘真的滅絕了嗎?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2020年,我們第一份對野生動物的動容,給了長江白鱘。去年年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在線發表了一篇英文論文——《世界上最大淡水魚之一滅絕:長江生物保護的教訓和啟示》。
  • 長江白鱘滅絕!科學家是如何定義物種滅絕的?
    ] ,屬於鱘形目匙吻鱘科白鱘屬。白鱘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屬於兇猛的大型魚類,因此又被稱為「淡水魚之王」或「水中老虎」。白鱘一般體長3.5米,秉志教授曾經記載,南京曾經捕撈過一尾體長超過7米,體重900公斤的不確定記錄。四川漁民中也一直流傳著「千斤臘子(中華鱘)萬斤象(白鱘),黃排(胭脂魚)大了不像樣」的說法。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新京報訊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長江白鱘滅絕,這意味著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消失。不過昨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官方微博表示,最終結果尚未發布,預計將在今年6月發布評估結果。根據目前初步結果,白鱘的情況不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