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龍蝦也能發一區TOP期刊?一作還是浙江某大二學生!

2021-01-10 學術資源大全

來源 | 浙江農林大學、PaperRSS、科研大匠、BioArt

編輯 | 學術君

隨著氣溫持續升高,眼下又到了品嘗小龍蝦的最佳時節,美味的小龍蝦經常讓"吃貨"們垂涎欲滴、欲罷不能。如果能邊吃小龍蝦,邊等實驗數據,這樣的實驗室生活豈不快哉?不過也有人真的吃出了科研的「味道」,還順帶發了篇國際頂刊?!

近日,浙江農林大學新農科求真實驗班2018級本科生蔣欣悅等在國際知名期刊《魚類與貝類免疫學》(Fish& Immunology,IF=3.21,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飼餵羊棲菜粉可提高白斑症候群病毒感染的克氏原螯蝦的存活率》(「Dietary Hizikia fusiforme enhance survival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Procambarus clarkii」)的學術論文。論文第一作者為蔣欣悅,指導老師為動科動醫學院朱斐。

別看小龍蝦色香味俱全,其實吃它也實屬不易。小龍蝦也稱克氏原螯蝦,是淡水經濟蝦類,因其食性雜、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養殖品種。雖然小龍蝦環境適應能力很強,在路邊的小溝裡都能長得很好,但它也很怕各種病毒,一旦病毒入侵,小龍蝦就會出現各種病症。

吃小龍蝦可能引起的病症之一,就是「哈夫病」(HAFF)。哈夫病又叫作「橫紋肌溶解症」,一旦患上此病,病人身上最主要的兩種肌肉:骨骼肌和心肌,會被病毒破壞,從而導致代謝紊亂,嚴重者會引發急性腎衰竭,尿色呈醬油色。自從1924年它出現以來,人類想盡辦法,耗費無數心血研究,卻最終無法確認它的具體成因。

2016年,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進行過「中國小龍蝦相關哈夫病的研究」,他們選擇了固定的城市,固定的醫院,最終,我們才能得知因吃小龍蝦而引發的「哈夫病」數據。

並且對於小龍蝦的養殖方也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如每年4月下旬至5月份,經常爆發的小龍蝦"五月瘟",就很容易給蝦農造成巨大的損失,影響養殖收益。

至此,如何有效調節小龍蝦的先天免疫,增強它們的抗病毒能力,一直是小龍蝦研究領域相關科研人員的努力方向。

對於這些問題,蔣欣悅及其導師朱斐,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深入研究發現,羊棲菜可以調節小龍蝦的先天免疫、增強抗病毒能力。羊棲菜不僅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而且能增強免疫力。

文章研究分析了羊棲菜粉對白斑症候群病毒蛋白VP28在克氏原螯蝦體內複製、免疫基因的表達以及三個免疫參數:總血細胞計數、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響,表明在普通飼料中添加適宜劑量的羊棲菜粉可以提高感染了白斑症候群病毒的克氏原螯蝦的存活率。

研究認為,羊棲菜粉具有潛在的商業用途,無論是在治療還是在預防方面,都可以調節先天免疫和保護克氏原螯蝦免受白斑症候群病毒感染。

作者分享實驗室經歷

蔣欣悅等同學從大一開始就進入實驗室學習,一直在朱斐老師指導下與研究生一同開展項目研究。"在進入實驗室差不多一年多時間裡,從跟隨師兄師姐實驗學習,到慢慢地可以自主進行實驗,我漸漸感受到科學研究真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除了完成一系列的操作,之後還有漫長的等待。

有時候的實驗結果並不會讓你滿意, 實驗虐我千百遍,我待實驗如初戀 ,但是只要堅持下去,相信會有好結果的。"蔣欣悅充滿感激地說,"非常感謝學校提供這麼好的平臺和條件,感謝導師和師兄師姐的指導,我會加倍努力爭取取得更大成績。"

其實研究美食並以此發表學術論文,這樣的例子不止小龍蝦哦~

這不,就有玩烘焙並發了SCI文章的學者。來自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David D. Kitts教授課題組,就發過相關論文。

早期人們對於蛋白質糖化反應的認識和研究源於烹飪和食品化學,而法國化學家Louis-Camille Maillard於1912年在進行蛋白質合成研究時發現的胺基酸與還原糖之間的化學反應。該反應的產物廣泛存在於各種經過高溫加熱的食物當中。

圖源:colorhub.me

事實上除了葡萄糖之外,核糖、果糖、半乳糖、巖藻糖等還原性糖也均可與蛋白質發生糖化反應。在生理條件下,糖化反應發生的速度緩慢,但卻是糖尿病和衰老過程的重要生物標記物(例如糖尿病病人的HbA1c text)。作為細胞中半衰期最長的蛋白質之一,組蛋白理應是糖化反應最重要的靶點之一,但是組蛋白的糖化後修飾在表觀遺傳學調控中的作用卻長期以來未能得到闡明。

2019年3月20日,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Yael David課題組(第一作者為鄭慶飛博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Reversible histone glyc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related changes in chromatin architecture」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糖化後修飾對於染色質結構的影響及其在疾病中潛在的調控作用。

除此之外,值得關注的是:本文的第一作者是鄭慶飛博士。他在201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生物學基礎科學班,並於2017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同年獲得第九屆吳瑞獎,博士研究方向為微生物代謝產物生物合成途徑中的遺傳學和生物化學。2017年7月起,鄭慶飛博士開始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方向為活性代謝產物對於表觀遺傳學調控的影響以及基於組蛋白翻譯後修飾改造的合成生物學。

通過上述兩位學者的親身體驗,以後可能多吃兩口,寫論文的靈感說不定就崩發而出哦~

論文地址: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50464820302953

2.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09192-z

本文來源:浙江農林大學、PaperRSS、科研大匠、BioArt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

相關焦點

  • 本科生發表14篇SCI論文,一作9篇發在一區top期刊
    累計發表SCI二區以上論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發表9篇,並且都發表在一區top期刊上,4篇被選為封面論文;兩項國家專利正在資質審查中;收到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多倫多大學PhD口頭offer……在南科大2019年國家獎學金答辯上,南科大化學系大四學生胡啟錕憑藉優異的表現,受到同學們的關注。
  • 湖南2名本科生在一區top期刊發表論文,被業內頂尖期刊接連引用!
    近日,湘潭大學化學學院本科生王峻康和張佳琪以並列第一作者在農林科學一區top期刊《食品化學》發表論文,標題為《花青素降低了二氧化鈦納米顆粒內吞進入3D Caco-2腸道細胞模型》(Anthocyanins
  • 羊棲菜可以調節小龍蝦的先天免疫、增強抗病毒能力
    近日,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深入研究,浙江農林大學新農科求真實驗班2018級本科生蔣欣悅及其導師朱斐發現,羊棲菜可以調節小龍蝦的先天免疫、增強抗病毒能力。》,IF=3.21,中科院一區(TOP期刊))上。
  • 難得一見,導師直接剽竊學生論文,複製比90%;研究生有多難?
    目前根據學生的回覆,她的老師已經向她道歉,並且主動向期刊要求撤稿,中原工學院的領導,也正在研究如何處理此事。導師直接佔有學生論文,以導師的名義直接發到期刊,也是難得一見的事情。根絕學校的不同要求,有的是導師一作、學生掛二作,或者是導師掛通訊作者,學生掛論文一作。如果在校園內評獎,一般視為學生一作。這種現象長期存在,如果說研究生發論文的項目,是接受自己導師的項目,在導師的指引下發表論文,且論文的智慧財產權是屬於學校的,掛名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導師才是論文實質創新的提出者。
  • 影響因子翻倍飆升的三大國產期刊,正在大步邁向一區top的路上,讓國外研究人員側目
    研究注重工作新穎性,覆蓋廣泛的材料科學和技術,包括: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複合材料。現任主編為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著名的材料科學家Lawrence Murr以及金屬所原所長楊銳教授。該期刊近三年的發展勢頭迅猛,筆者在16年讀研究生的時候,其為中科院分區的三區期刊,而經過三年的時間,影響因子水漲船高,國際影響力也逐步擴大。
  • 最容易「發論文」的4大專業,人手一篇「SCI」?碩士能發40篇!
    相反,有另一位高考學子選擇了機械專業,卻因為喜歡研究科學中的機理過程,於是他換專業到了化學,最終在本科階段發了2篇「一作」SCI論文。上述兩種學生分別走出和走進了這四大專業中的一個,可以說是很普遍的例子,下面我們就詳細來看一下這4個專業的特色。
  • 2018年中科院期刊分區表發布,化學類一區二區三區四區期刊出爐!
    今天(12月11日),《2018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正式發布。「期刊分區表」從量化角度提供SCI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數據。該數據可為判斷學術期刊質量、提供學術評價的宏觀數據支撐提供參考。「期刊分區表」並不適用於對單個成果或者個人的研究水平的微觀評價。《2018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的計算方法與2017年相同。化學大類共計357本期刊,一區25本,二區54本,三區78本,四區200本。
  • SCI期刊分析:能源領域的優質期刊,JCR一區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本能源領域的優質期刊,JCR一區,影響因子5分+,年發文量2千篇,國人友好,免版面費的期刊:Fuel。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哦!能源研究是當今全球的一大關鍵問題。期刊則走在能源研究的前列,發表燃料科學基礎研究、環境和汙染等內容。
  • 讀完一份英文社會學理論top期刊的所有論文,只要100天?
    最近正好有機會統計下Sociological Theory這本刊物的篇數,——那麼,如果想將英文的社會學理論的一份期刊的所有論文,一網打盡,要花多長時間呢?讀哪本期刊?發了多少篇論文?要花多長時間能讀完?
  • 大二學生擬投稿論文,導師給其三作加通訊作者,你會如何選擇?
    以小西指導研究生生的經驗來看,這篇小論文大概率是導師一作,名下某個碩士/博士二作,給大二學生通訊作者。至於,導師讓出通訊且讓一作,我就不太相信啦!類似處置肯定是「皆大歡喜」。比如,掛名二作的學生可用此論文申請畢業,大二學生能申報獎學金,指導老師可以用作職稱晉升或科研獎勵材料。但是,2020年初科技部已要求取消SCI論文獎勵,不得作為研究生畢業硬性條件。或許,是學校老人老辦法,該導師名下研三的某個學生特別缺一篇論文,否則學位論文無法送審。
  • SCI期刊分析:能源領域的優質期刊,JCR一區,影響因子5分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本能源領域的優質期刊,JCR一區,影響因子5分+,年發文量2千篇,國人友好,免版面費的期刊:Fuel。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哦!能源研究是當今全球的一大關鍵問題。期刊則走在能源研究的前列,發表燃料科學基礎研究、環境和汙染等內容。
  • NEWS│北林大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居中科院JCR一區,為農林科學類TOP期刊!
    在線查詢網址:http://www.fenqubiao.com     《森林生態系統(英文)》(Forest Ecosystems)作為北京林業大學主辦的英文國際學術期刊,此次評價中,在全球農林科學類609種期刊中排名第41位,居農林科學大類一區(41/609),為TOP期刊;在林學類68種期刊中排名第5位,居林學小類一區(5/68)。
  • 剛剛入選的SCI期刊JAMA子刊,本科生都能發文章
    要知道,JAMA可是醫學四大期刊之一啊,妥妥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刊啊。發不了JAMA,能發JAMA子刊也值得好一陣炫耀了。那麼,這本本科生都可以發的JAMA子刊究竟是啥呢?小編看了下,是一本2018年創刊,今年剛獲得首個影響因子的期刊——JAMA Network Open。這本期刊的特色之一就是發文量大。
  • 科研學霸生活也多彩:5年發表一作TOP期刊14篇
    來源 | 山東農業大學校報編輯 | 學術君第一作者TOP期刊14篇,一區期刊6篇,五年他引110餘次,ESI高被引論文1篇,SCI源刊物6個期刊的審稿人他現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Top期刊發表SCI論文16篇,累積影響因子94.2。其中,TOP 期刊14篇,一區期刊6篇,ESI高被引論文1篇,近五年他引頻次110餘次。
  • 詳解論文署名3大困惑:一作、通作與單作
    由於「共一」的名字不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要在他或她的名字上做出標記,比如打個星號。 為了避免這樣的處理衝淡「一作」的影響力,學界通常的做法是將兩個或幾個貢獻都最大的作者統一標定為「共一」,名字上都打星號。換句話說,誰都不能再提自己是「一作」了,只能是「共一」。
  • 這本SCI是中科院一區top期刊,認可度高,連續多年7分+,關注!
    英國期刊 Aging Cell 是一本年輕的期刊,創刊於2002年,由Wiley與英國解剖學會 Anatomical Society(AS)共同出版,是衰老領域的旗艦期刊,主編是桑福德·伯納姆醫學發現研究所(Sanford Burnham Medical Discovery Institute)的Peter D. Adams教授,致力於發表高質量的解決老化生物學基本問題的研究。
  • 中科院1區topSCI期刊,發文量大,影響因子穩定上升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ISSN:1385-8947)是化學-工程領域的SCI收錄TOP級期刊,由瑞典創刊於1996年,著名出版商ELSEVIER出版,發表原創和新穎的基礎研究,旨在提供一個國際論壇,以介紹原始基礎研究,解釋性評論以及對化學工程新發展的討論,由多位教授聯合主編,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學的King-Lun
  • 這本一區期刊無版面費且最快3天接受,BBRC的高配版!
    Journal of Autoimmunity是英國於1988年創辦的雙月刊,由Elsevier出版,研究領域為Immunology,目前在同領域中排名18/158位,JCR Q1,中科院1區,2018年影響因子7.543.
  • 80後博導一年發6篇TOP級期刊論文 學生上課「瑟瑟發抖」
    10篇top期刊大神是怎樣煉成的2016年孔新兵在南審參會,沒過多久,時任校長的維龍書記,帶著時任理學院院長方習年、書記蒼玉權去蘇州找他,「一起見個面吧。」一次誠意滿滿的聊天,後來他來到南審。孔新兵自2017年4月入職南審以來,以南京審計大學為署名單位,以通訊作者或字母順序在國際統計學頂級和經濟學國際A類期刊發表論文6篇,其中獨立作者2篇。在這樣TOP級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都難,這位大神竟然發了這麼多!孔新兵有時會幾項研究一起開展,最多時三個課題同時進行。感覺他有三頭六臂有沒有。
  • ...兩名大四ACM班本科生在人工智慧頂級期刊TPAMI上首次發表一作論文
    在電院計算機系和人工智慧研究院副教授嚴駿馳的悉心指導下,兩名大四學生蔣澤天、王天哲關於圖匹配問題的研究成果《Unifying Offline and Online Multi-graph Matching via Finding Shortest Paths on Supergraph》,被人工智慧領域旗艦期刊IEEE Trans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