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達米亞」是個源自古希臘語的名稱,意為兩河之間的地方。
兩河,一個指的是底格裡斯河,一個指的是幼發拉底河。這兩條河都是源自亞美尼亞地區的高山之中,和中國的黃河、長江類似,它們也是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波斯灣。
兩河流域在古代的文明史中,曾長期分為兩個部分,有各自的成長路徑。北部是亞述文明,南部是巴比倫尼亞文明。巴比倫尼亞又可分為兩部:北部是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
據考證,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兩河流域已經出現了人類文明的蹤跡。這些最早出現在兩河地區的人被稱為「歐貝德人」。第二批來到這裡定居的是蘇美爾人,第三批則是阿卡德人。最後來到兩河流域的,是亞述和其他族群。
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蘇美爾人已經開始熟練掌握冶銅技術,並將其廣泛運用到生產生活和軍事方面。公元前3500年之後,蘇美爾開始出現文字雛形,並在之後的數百年間產生了標誌性的楔形文字。大約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蘇美爾進入早王朝時期。
蘇美爾早期王朝形成了一個個分散而獨立的城邦。每個城邦其實都是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結合周邊村落和小鎮的聯合體。蘇美爾人信奉神靈,每個城邦都建有神廟。神廟通常是在城邦的中心地帶。
蘇美爾早期的政治結構比較複雜,是混合型的。在對某項重要事物作出決策時,城邦首領、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會共同商議並作出最後的決定。
蘇美爾的各個城邦之間為了爭奪土地和財富,進行了長期的混戰。基什、烏魯克、拉伽什和烏瑪是其中比較強大的幾個城邦。
就在蘇美爾的烏瑪王盧伽爾扎西吉擊敗其他各邦,將要統一蘇美爾之際,巴比倫尼亞北部的阿卡德崛起,並在最終擊敗了盧伽爾扎西吉,統一了巴比倫尼亞地區,也就是兩河流域的南部地區。
阿卡德王國的開創者名叫薩爾貢,原本只是一個被好心園丁收養的棄嬰。後來,他承襲父業,到基什王的宮廷做園丁工作。因為足智多謀,孔武有力,逐漸獲得基什王的信任。後來,薩爾貢趁其不備,奪取了王位,並創建了新的名為阿卡德的都城。阿卡德王國由此得名。
薩爾貢能徵善戰,在位期間,徵服了大片領土,自稱是「四方之王」。
阿卡德王國創建自公元前2371年,延續了一百八十年。公元前2191年,阿卡德王國被來自東北山區的庫提人所滅。
然而,滅掉阿卡德王國的庫提人並沒有能建立強大的帝國和牢固的統治。很快,蘇美爾各邦再次興起。不久,烏爾王統一了巴比倫尼亞地區,建立了烏爾王朝,史學界將這一王朝與存在於蘇美爾早王期時期的烏爾王朝並提,稱其為烏爾第三王朝。
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奴隸制迅速發展,到了後期,階級矛盾加劇,王朝開始動蕩分裂。
公元前2006年,烏爾王朝的末代國王伊比辛被埃蘭人俘獲,存在了107年的烏爾王朝宣布終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