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食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發展、積累和演變過程中,中國人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創造出了具有獨特風味的中國飲食文化,成為世界飲食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然而,我國卻有一道「禁菜」,傳入泰國後發揚光大,受到了泰國人民的熱烈歡迎。
據《周禮》記載:到夏代,農作物種植,禾、黍、麥、麻、稻五穀皆有;馬、牛、羊、雞、犬、豕六畜俱全;烹飪技術,釀酒文化以相當發展,炊具,食器已經多樣化,食撰水平大大提高。到了現在,基礎的牛羊肉已經不能滿足中國人的味蕾,而且隨著國外食物的傳入,皇帝蟹、龍蝦等食材再次促使國人開發新的吃法。
醉蝦是南通、上海及寧波一帶一道特色傳統名菜,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與其他蝦的做法不同,醉蝦原材料採用的是活河蝦,人們先用清水將其洗乾淨之後,剪去蝦槍、須、腳,再放入盤子裡或者是罈子裡,最後再淋上麯酒。只需一會功夫,泡在酒裡的河蝦就會喝醉,等到跳動的蝦完全安靜下來,就可以食用了。
不過,吃醉蝦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要在半小時之內吃完,這樣可以保持新鮮。蝦的營養豐富,肉質鬆軟易消化,對於那些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蝦中還含有豐富的鎂,能很好地保護心血管系統,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
最有趣的是,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還發現了蝦的另一個功能。據他所說,蝦體內的蝦青素可以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生的「時差症」,想來這一發現對那些經產出國的朋友們來說,的確是一個福音。不過,醉蝦除了具備上述好處之外,其實還有安全隱患。
其實在人們使用醉蝦的時候,蝦並沒有死,只是醉過去了。蝦屬於海鮮類,而海鮮類最大的特點,就是體內含有寄生蟲。無論是海蝦還是淡水蝦,生吃都有可能致病,如果人吃了帶有肝吸蟲囊蚴的海鮮,寄生在人肝膽管內的囊蚴,大約1個月的時間就可以發育為成蟲。輕度感染者的症狀不是很明顯,重度感染者則會產生腹脹、腹痛的症狀,甚至還會出現肝硬化。
為了避免人們因為貪吃,導致自身健康受損,美味的醉蝦就被列為了「禁菜」。然而,當醉蝦傳入泰國之後,卻成為了當地最受歡迎的美食之一。眾所周知,泰國是一個旅遊城市,在喧鬧的街頭和美食街,都會看到醉蝦的身影,而品嘗它們的遊客也很多,甚至還排起了長隊。可是據有心者觀察,泰國製作醉蝦的過程過於簡單,甚至很少清理泥沙,還不如當初的中國。對此,醫生們恨鐵不成鋼地囑咐道:少點吃,容易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