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宇宙超級怪物」,專吃恆星和行星,未來地球很危險

2021-01-19 尖端1號


NASA發現「宇宙超級怪物」,專吃恆星和行星,未來地球很危險。

前不久,NASA設在地球同步衛星上的υ射線天文望遠鏡意外發現一種超級「宇宙怪物」,正以至少超越光速的速度在宇宙中狂奔,所到之處,毫不客氣地「吞食」遇到的恆星和行星,其貪婪的程度仿佛是永遠也沒有「吃飽」過的超級巨獸。

一開始,科學家誤認為這是一種新的黑洞,但經過細緻觀察發現,它絕不是黑洞,因為它能像餓狼一樣跟蹤「獵物」——會從恆星或行星的背後悄悄溜過,其行為所表現出的「狡黠」智慧令人望而生畏。此外,黑洞一般是「守株待兔」,蹲在某處等待路過的任何物質並將其吞噬,而這個神秘的怪物卻能以不低於光速的速度滿宇宙竄行;黑洞不會發光,但這種宇宙怪物卻能時不時地閃爍發光。通過觀察,科學家發現這種宇宙怪物遇到恆星或者行星時,會像鱷魚撕咬動物屍體一樣把恆星和行星「咬」下一塊吃掉,隨後不住地「咬食」直到將恆星或行星吃完!

關於這種神秘怪異的宇宙怪物,美國著名天文物理學家卡爾說:「在有史以來的天文學記述中,從未見過對這種宇宙怪物的記載。」

目前,這一宇宙怪物距離地球尚有1萬光年之遙。但是由於觀測時間短,距離遙遠,它的運行速度還未能最終測定,只知道其速度不低於光速,倘若最終測定其運行速度能超越光速10倍或者100倍,那麼,不遠的將來,它就會蒞臨我們的太陽系,屆時整個太陽系和我們的地球都將難保!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密切觀察和加緊研究,以期最終掌握這種全新的宇宙怪物到底是什麼東西,並判定其對地球和太陽系的最終影響。

【同題文推薦閱讀】宇宙中的超級怪物,質量是銀河系的上萬倍!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的,太陽系是圍繞著銀河系中央的黑洞轉的,那麼銀河系又是圍繞著什麼轉動的呢?有點天文常識的都知道宇宙中的所有行星、恆星等等都是相互引力繞轉的,科學家對銀河系的觀測,我們的星系圍繞本超星系的中心公轉,可能繞某點或者某一星系旋轉,但具體是哪個星系,或者是哪個時空點目前仍然是個未知數。本星系群是包括地球所處之銀河系在內的一群星系,這組星系群包含大約超過50個星系,其中心位於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中的某處。本星系群中的全部星系聚集在大約1000萬光年的區域內,這個距離還不到1億光年。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最新發現,在宇宙深處有一個巨大的物體,在一直吸引著銀河系,這個龐大的怪物到底是什麼呢。科學家把這個強大的引力中心稱為「巨引源」,但現在我們對它都一無所知,只是知道它的存在,其實科學家發現「巨引源」也有些年頭了,在70年代的時候,就有科學家發現它的存在了,當時科學家正在對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進行詳細的繪圖,發現銀河系一測的溫度,要比另一側的稍微高一些(估計高出萬分之一度),但是這種差異暗示了我們的星系正在宇宙空間中高速的運動,大約速度是每秒60公裡,這顯然是有什麼東西在吸引拖拽著銀河系。

巨引源是什麼呢?通俗來說就是宇宙中的歸墟,它正在用無法抗拒的強大引力,把周圍上億光年內的所有星系,包括我們的銀河系,拖進它的無底深淵。要產生這樣大的引力,這個神秘的物體需要上萬倍銀河系的質量。而和這個吞噬星系的龐然大物相比,星系中心的巨型黑洞只能算是宇宙的小怪獸了!

然而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也只是知道這個「巨引源」在半人馬座方向,之所以沒有對它進行觀測,是因為它的方位正好被銀河系銀盤擋住,根本無法觀測。不過隨著X射線望遠鏡的應用,相信不久的將來終究能夠幫助我們看透銀河系!

相關焦點

  • NASA克卜勒計劃在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
    中國網6月5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6月3日報導,被稱之為「哥斯拉星球」的是一顆在太陽系外發現的體積17倍於地球的巖石行星。這顆「超級地球」的發現震驚了哈佛-史密森學會的天文學家,因為它違反了目前的行星形成理論。截止到目前人們認為:一顆體積如此龐大的行星在形成過程中只能靠捕獲相當數量的氫氣才能形成像木星一樣的氣體球。
  • 科學家在60光年外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它和未來的地球非常相似
    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在距離太陽係數十光年的範圍內,分布著大量的恆星,每一個恆星都代表著一個小天地,都有不同大小和數量的行星圍繞著它轉,其中有些行星和地球非常相似,還有的行星比地球大幾倍以上,稱之為超級地球。今年4月18日,TESS衛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它是最新的太空望遠鏡,綽號為「行星獵手」,它的目標是在兩年內,觀測超過20萬顆恆星,這是一項偉大艱巨的任務。
  • 「恆星怪物」正在竊取行星碎片,瀕臨分崩離析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日發布了一組慶祝萬聖節的視頻,其中披露了一些「怪物行星」的細節,系外行星是太陽系外的行星,WASP-12b是一顆圍繞WASP-12恆星運行的太陽系外行星,由超級黃蜂行星凌日觀測發現。然而一個巨大的「恆星怪物」正在竊取附近的WASP-12b行星的碎片,將自己組裝成「終極弗蘭肯斯坦」。
  • 超級地球:NASA發現了一顆不同於其他任何行星的已有100億年歷史行星
    近年來,人們發現了許多被稱為「超級地球」的行星,但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顆與迄今為止發現的任何行星都不同的行星。 「這顆圍繞TOI-561運行的巖態行星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巖態行星之一,」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勞倫·韋斯(Lauren Weiss)在一份聲明中說。「它的存在表明,宇宙幾乎從140億年前開始就一直在形成巖態行星。」
  • 地球不完美了?繼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後,又發現超級地球
    科學家認為,這些「超宜居」行星環繞的主恆星比太陽更溫和,所以太陽活動相對較弱,在這些「超宜居」行星上面生活,可能比地球更舒適。看起來,地球可能不是最完美的宜居家園了,這些「超宜居」行星可能比地球更完美。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是什麼星球呢?
  • NASA:發現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克卜勒452b
    在2014年和2015年1月,NASA也曾公布過類似「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消息,但那些系外行星圍繞運行的恆星都是質量很小,溫度也比較低的紅矮星,而這次的Kepler 452b圍繞運行的則是一顆與太陽相似的恆星。這也使得Kepler 452b成為到目前為止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換句話說,NASA本次的發現的行星像地球一樣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轉。
  • Nasa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離很近和地球很像,晝夜分明或有四季
    宜居行星是天文學家們探測地外天體時的重要觀察對象,因為這樣的行星上很可能具備類似我們地球上這樣的生命生存條件和生態環境,上面也可能有外星生命和外星人存在,甚至進化出外星文明,或者可以作為將來我們人類移民地外天體的目的地,所以宜居行星對將來人類的發展價值巨大。
  • 天文學家發現兩個恆星系統,包括三顆類地行星,兩顆超級地球
    ,其中一個包含三個與地球大小相似的巖質行星,另一個則包含了兩個超級地球。奧維耶多大學的天文學家通過分析美國宇航局(NASA)克卜勒衛星的K2任務收集到的數據,發現了這些遙遠的系外行星。這些行星並不是由天文望遠鏡直接觀測到的,而是通過分析恆星的光譜發現的。當行星定期從恆星前方經過時,就會造成恆星的亮度發生輕微變化,這就是凌日現象,由此可以推斷出這些行星的存在。
  • NASA發現「超級地球」 或存在生命
    近日,美國宇航局的過境系外行星測量衛星發現「超級地球」,距離地球31光年,位於宜居區,與其他行星一起繞恆星運行。
  • 發現了距離地球6光年的新超級行星,是否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
    因此,我們的科學家們正在致力於尋找另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希望在未來,如果地球負擔過重,人類可以遷移到其他行星去生活。霍金先生曾經明確表示,在未來,地球的資源終將會被耗盡,人類必須得移民到其他星球,這麼做也是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目前,我們人類的科學技術還是比較有限,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在太陽系中找到它。
  • 恆星可以變成行星嗎?
    你可能會猜到,通常,行星需要有大量的空閒時間來儲備,以便能夠從一小塊空間碎片演變成一個具有固體表面的、完整的空間物體。然而,有時行星可以打破宇宙創造的規則,可以直接來源於一顆垂死的恆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有一天我們的太陽也能變成一顆行星嗎?黑洞把恆星變成行星太陽是宇宙中最普通的恆星:它的大小和亮度都不是非常大,但它已有大約50億年的壽命。
  • 比恆星大300倍的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宣稱它是宇宙中最大的行星
    在眾多的宇宙星辰之中,也只有地球是有生命的,目前為止是這樣說。可能有的行星上面也有生命,但是我們人類目前也只是知道地球,自己的家園。因為人類的科技還不足以支撐人類對宇宙之中的其他行星進行一個細緻的探究。人類目前的探知,也只是限於經過一些科學儀器對宇宙之中的行星好恆星分布進行計算和統計而已。還沒有能力運載人類去登陸那些行星或者是恆星。
  • 宇宙十大超級地球 詭異行星令人吃驚
    【科技訊】9月11日消息,科學家們最近表示,通過對系外行星的研究分析,我們將能更深入地理解地球。儘管這些神秘的系外行星非常迷人,但有時它們看上去非常恐怖且詭異。1、科學家發現一顆叫做TrES-2b的系外行星,它被稱為迄今觀測到的最黑暗行星,其表面一片漆黑,幾乎不反射任何光線,甚至比煤炭還要黑。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它揭示了地球未來的命運
    在宇宙中,或許沒有什麼是永恆存在的,即使是宇宙,未來伴隨著演化,或許也有終結的那一天,只不過從時間的跨度上來看,宇宙中的很多萬物,它們存在的時間都非常漫長罷了,比方說恆星,當恆星走向生命尾聲後,便會演化成其它的天體繼續存在於宇宙之中。
  • NASA發現超級地球,距離我們31光年!網友:會不會有外星人?
    該研究的另外一位作者麗莎·卡爾特內格(Lisa Kaltenegger)在另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這是人類在附近找到的第一個可能維持並藏匿生命的超級地球。這是在TESS的幫助下發現的,這對未來有著巨大的影響。」NASA將這一發現發布到了社交媒體上並配以視頻示意。
  • 「超級地球」被發現?相當於14個地球,不止有四季或比地球還舒服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超級地球」被發現,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經過科學家多年探索,終於發現一顆行星能夠適宜人類居住。實際上,這個星球被科學家命名為「克卜勒22b」行星,可以說是地球的孿生兄弟。因為該星球上的環境和地球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不過體積以及質量都比地球大很多,所以才被人們稱之為「超級地球」。「克卜勒22b」行星處於恆星類的宜居帶上,此外,這顆行星還有液態水以及表面厚厚的大氣層。
  • 超級宜居行星被發現!宇宙生命或許已經存在,只是我們還無法觀測
    最近,由美國和德國的天文學家和地球生物學家組成的聯合科學團隊在銀河系內發現了24顆宜居的系外行星。和太陽系中這些天體相比,它們的環境要好得多,甚至比地球更加宜居。實際上,這24顆行星都是他們從目前已經發現的超過4500顆系外行星中篩選出來的。
  • 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微弱的「超級行星」
    棕矮星有時被稱為「失敗的恆星」或「超級行星」,因為它們太小而不能被視為恆星,但又太大而不能被視為行星。 一般來說,棕矮星是通過紅外線巡天發現的。然而,根據夏威夷大學的一份報告,Elegast是第一個用射電望遠鏡探測到的亞恆星
  • 搜尋流浪行星
    銀河系擁有許多行星圍繞恆星運行。不過我們發現了根本不圍繞任何恆星運行的行星,它們獨自在銀河系中漂流(除非有衛星相伴)。這類行星被稱為流浪行星( rogue planets)。流浪行星對我們來說幾乎完全看不見,因為它們不能像恆星同樣本身發出耀眼的光芒,而且宇宙也漆黑一片。這就像是在沒有手電筒的情況下,在一間暗房裡尋找一隻黑貓。 天文學家尋找行星時,一般都是通過它所圍繞運行的恆星來進行尋找的,觀測圍繞軌道運行的行星可能對母恆星產生的微小影響。但這對流浪行星卻不起作用,因為它們沒有圍繞恆星運轉。
  • 搜尋流浪行星
    科學家認為,行星是在年輕恆星周圍被稱為原行星盤的氣態塵埃盤中形成的,氣體塵埃不斷聚集形成更大的天體。碰撞和近距離接觸有時會使行星脫離其母恆星的引力束縛,形成流浪行星。不過流浪行星也可能形成於孤立的塵埃氣體雲,這些塵埃氣體雲因規模太小而無法創生出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