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法國外交部長、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比尤斯(左)在慶祝巴黎氣候協議達成時手揮小槌。新華/法新
原標題:《巴黎協定》描繪負排放藍圖
化石燃料或終結投資 流向新能源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2日晚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歷經約兩周「馬拉松式」談判,大會達成的協定備受關注,同時獲得外界普遍好評。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的全球氣候變化新協定為控制全球氣溫和溫室氣體排放設定一系列目標。不少環保組織、科研人員和政商界人士認為,這些「雄心勃勃」的目標將推動世界轉向更為清潔的新能源。
化石燃料終結?
《巴黎協定》確定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的目標,並提出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新協定還指出,全球將儘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不少環保組織和政界、商界人士預計,巴黎協定設立的這些目標將促使全球轉向更為清潔的能源,可能預示著「化石燃料時代的終結」。
國際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總幹事庫米·奈杜說,上述目標「將在煤炭企業董事會會議室和石油出口國宮殿中引發恐慌」。
環保組織350.org主管梅·伯文則說:「這意味著化石燃料時代或將終結。如果不把煤、石油和氣體燃料留在地下(不再開採使用),這一協定中確定的目標無法實現。」
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稱巴黎協定為「具世界性且雄心勃勃」,認為它向各國政府、企業和投資者發出「明確信號」:「全球經濟從以非清潔能源驅動向可持續增長的轉變正在堅定且不可避免地進行。」
實際上,這一轉變已經露出苗頭:發達國家市場的煤炭價格由於汙染防控措施嚴格等壓力,已經暴跌;英國僅存的一些深井煤礦由於太陽能設備日益普及,面臨關閉;而美國、德國、中國等不少國家近年可再生能源設備急劇增長。
投資流向新能源
聯合利華公司執行長保羅·波爾曼認為,巴黎協定的影響範圍「遠超各國政府的行動」,將體現在多個行業和層面。「當世界認識到正著手全球經濟無碳化這一前所未有的計劃時,這種影響在銀行、股票交易所、企業董事會和研究中心也將被感受到。」
要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控溫和減排目標,除了需要各國政府落實巴黎協定相關承諾,也有賴於企業、消費者、投資者等各方面共同應對。而在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主管漢斯·約阿希姆·舍爾恩胡伯看來,投資者對達成目標尤為關鍵。
路透社13日援引多方估算報導,實現全球向低碳經濟轉變所需資金數以萬億美元計,包括用於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對新能源的補貼等。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鼓勵資本市場為此大膽行動起來。他說:「資本市場將成為這一轉變的主要推動力。」
就在上周,全球26家公共和私營金融機構、部分股票交易機構已經聚首,協商應對氣候變化相關議題。據英國《衛報》報導,這些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超過11萬億美元。
墨西哥前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說:「從現在開始,精明投資者的資金將不再流向化石能源,而是更為清潔的能源、更為智能的城市,以及更為可持續的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