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描繪負排放藍圖 化石燃料時代或終結(1)

2020-12-05 中華網新聞

12日,法國外交部長、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比尤斯(左)在慶祝巴黎氣候協議達成時手揮小槌。新華/法新

原標題:《巴黎協定》描繪負排放藍圖

化石燃料或終結投資 流向新能源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2日晚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歷經約兩周「馬拉松式」談判,大會達成的協定備受關注,同時獲得外界普遍好評。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的全球氣候變化新協定為控制全球氣溫和溫室氣體排放設定一系列目標。不少環保組織、科研人員和政商界人士認為,這些「雄心勃勃」的目標將推動世界轉向更為清潔的新能源。

化石燃料終結?

《巴黎協定》確定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的目標,並提出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新協定還指出,全球將儘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不少環保組織和政界、商界人士預計,巴黎協定設立的這些目標將促使全球轉向更為清潔的能源,可能預示著「化石燃料時代的終結」。

國際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總幹事庫米·奈杜說,上述目標「將在煤炭企業董事會會議室和石油出口國宮殿中引發恐慌」。

環保組織350.org主管梅·伯文則說:「這意味著化石燃料時代或將終結。如果不把煤、石油和氣體燃料留在地下(不再開採使用),這一協定中確定的目標無法實現。」

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稱巴黎協定為「具世界性且雄心勃勃」,認為它向各國政府、企業和投資者發出「明確信號」:「全球經濟從以非清潔能源驅動向可持續增長的轉變正在堅定且不可避免地進行。」

實際上,這一轉變已經露出苗頭:發達國家市場的煤炭價格由於汙染防控措施嚴格等壓力,已經暴跌;英國僅存的一些深井煤礦由於太陽能設備日益普及,面臨關閉;而美國、德國、中國等不少國家近年可再生能源設備急劇增長。

投資流向新能源

聯合利華公司執行長保羅·波爾曼認為,巴黎協定的影響範圍「遠超各國政府的行動」,將體現在多個行業和層面。「當世界認識到正著手全球經濟無碳化這一前所未有的計劃時,這種影響在銀行、股票交易所、企業董事會和研究中心也將被感受到。」

要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控溫和減排目標,除了需要各國政府落實巴黎協定相關承諾,也有賴於企業、消費者、投資者等各方面共同應對。而在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主管漢斯·約阿希姆·舍爾恩胡伯看來,投資者對達成目標尤為關鍵。

路透社13日援引多方估算報導,實現全球向低碳經濟轉變所需資金數以萬億美元計,包括用於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對新能源的補貼等。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鼓勵資本市場為此大膽行動起來。他說:「資本市場將成為這一轉變的主要推動力。」

就在上周,全球26家公共和私營金融機構、部分股票交易機構已經聚首,協商應對氣候變化相關議題。據英國《衛報》報導,這些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超過11萬億美元。

墨西哥前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說:「從現在開始,精明投資者的資金將不再流向化石能源,而是更為清潔的能源、更為智能的城市,以及更為可持續的土地利用。」

相關焦點

  • 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或迎來「3.0時代」
    其中包括減排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科學家將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乾旱與愈加頻繁的暴風雨歸因於碳排放。美國承諾至2025年,將碳排放由2005年的水準削減26-28%。聲明說,2015年,世界各國達成《巴黎協定》,因為大家認識到氣候變化已經帶來極大危害,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將帶來巨大機會。《巴黎協定》為所有國家提供了一個有意義且靈活的行動框架,《巴黎協定》中描繪的轉型已經開始了。聲明說,古特雷斯相信美國的城市、各州和企業界將與其他國家一道,繼續展現遠見和領導力,努力實現低碳、適應性強的經濟增長,為21世紀的繁榮創造高質量的就業和市場。
  • 巴黎協定是個笑話?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再破新高
    周一(4月1日),全球能源專家聯合發布了一份調查結果,數據表明2018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1.7%,飆升到了331億噸的歷史最高值。巴黎協定的目標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國際能源機構最新發布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裡,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了2.3%,這一數字是近十年來增長幅度最高的一次。為了滿足日益高漲的能源需求,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各國亟待解決的難題。
  • 川普強行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各州政府卻在「自救」
    來源:第一財經川普強行退出《巴黎協定》 美國各州政府卻在「自救」作者: 馮迪凡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真的能令美國總統川普如願以償地重振美國燃煤行業嗎?同時,拉肖夫也指出,儘管川普總統要退出《巴黎協定》,重振美國燃煤行業,但美國的整體排放量沒有出現大量增加,其中原因是美國各級層面都希望以切實行動來遵循《巴黎協定》的原則。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安德魯·萊特(Andrew Ligh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好消息是,美國各州、市及企業都願意繼續執行《巴黎協定》。
  • 全球變暖喊了四十年,巴黎協定籤了5年,變暖趨勢控制住了嗎?
    其次的工業過程排放二氧化碳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25%來自工業過程,比如使用石化燃料是包括鋼鐵、化工生產等在內的許多工業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的產生與排放是一個必然過程,另外在一些工業活動中,二氧化碳排放並非來自燃燒化石燃料,而是用於生產特定產品如水泥等的化學過程中產生的不可避免的副產品!
  • 全球變暖喊了四十年,巴黎協定籤了5年,變暖趨勢控制住了嗎?
    其次的工業過程排放二氧化碳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25%來自工業過程,比如使用石化燃料是包括鋼鐵、化工生產等在內的許多工業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的產生與排放是一個必然過程,另外在一些工業活動中,二氧化碳排放並非來自燃燒化石燃料
  • 重磅報告:要實現1.5度溫控目標,全球化石燃料產量每年需減少6%
    2019年的《生產差距報告》曾對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要求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和各國計劃產量之間的差距進行計算。報告發現,兩者間的差距依然很大:各國到2030年的計劃產量是達到1.5攝氏度溫控目標要求產量的兩倍。今年發表的專刊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經濟刺激和復甦措施對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產的影響。
  • 巴黎協定明日在聯合國籤署 碳排放交易迎來重大機遇
    中美等國將於22日在聯合國籤署《巴黎協定》,習近平主席特使張高麗將出席籤署儀式。《巴黎協議》經196個國家的談判通過,是繼《京都議定書》之後的最重要的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協議,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協議。
  • 巴黎協定5周年盤點,都有哪些變化?
    2015年12月13日巴黎協定正式達成,至今整整5年了。ClimateChangeNews網站發表文章,介紹巴黎協定籤訂以來已經實現的五個方面的進展,還有五各方面嚴重滯後。1)巴黎協定展現生命力和韌性毫無疑問,美國總統川普將美國從巴黎協定中撤出對世界氣候行動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
  • 部分股東希望滙豐控股(00005)減少與化石燃料相關的貸款,以配合...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滙豐控股(00005)的主要股東提交了一份決議,呼籲該行加強承諾,減少與化石燃料相關的貸款,並將其氣候「雄心」變為目標,以配合巴黎氣候協定目標。該決議需要在4月份的會議上獲得75%的投票支持才能通過。
  • 化石燃料時代或在十年內終結
    原標題:化石燃料時代或在十年內終結   科技日報北京據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網站報導,該校研究人員調查了全球和多國能源轉型的時間問題,提出全世界靠化石燃料獲取能量的時代可能在10年內結束。   在能源轉型的時間尺度問題上,當前主要學術文獻中的主流觀點認為,下一次能源轉型仍需很長時間,需要幾十年到上百年,但一些實際證據並不都支持這種觀點。
  • 前沿熱點丨利用負排放技術減緩氣候變化
    導語自工業時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約1 ℃,為了避免發生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設定了防止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2℃、理想情況下不超過1.5 ℃的目標。為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從空氣中去除和隔離CO2的負排放技術(NET)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發《利用負排放技術減緩氣候變化》,詳細介紹了負排放技術的特點、成本、碳去除能力以及應用潛力。
  • 文獻閱讀 | 《巴黎協定》溫度目標的科學和政策特點
    《巴黎協定》要求科學界研究1.5°C的世界。在這方面,對氣候預測和氣候風險的評估需要超越全球層面的概述,提供關於不同變暖程度的、區域尺度的變化信息。此外,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氣候變暖峰值超過1.5°C及其持續時間的後果,以及在更長期(多個世紀)將變暖限制在1.5°C的後果。關於這些問題的進一步理解對於將減緩路徑的需求和潛在副作用進行綜合比較至關重要。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各國化石燃料產量每年需降6%方能溫控達標
    《2020年生產差距報告》於2019年首次發布,旨在衡量《巴黎協定》與各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計劃之間存在的差距。本期報告發現,這一差距仍然很大,各國計劃在2030年生產的化石燃料總量比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所限定的生產水平高出一倍以上。報告探討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各國政府開展的刺激和復甦措施給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帶來的影響。
  • 《巴黎協定》3年就失效?2018碳排放量再創新高 G20會上川普又成...
    數據表明,2018年,全球僅燃燒化石燃料導致的碳排放量預計將達到371億噸,較去年增加超過2%。研究人員表示,碳排放大幅上漲,主要是因為全球煤炭消耗連續第2年穩步增長,以及石油和天然氣用量持續攀升。從2014年到2016年,CO2排放量已經連續3年小幅增長,更嚴峻的是,碳排放增長出現了逐年加劇的趨勢,2017年,全球CO2排放量增長為1.6%,而到今年,預計增速將達到2.7%。
  • 燃燒現有化石燃料將讓全球氣溫上升8攝氏度
    新華社倫敦5月23日電(記者張家偉)加拿大研究人員23日報告說,如果全部燃燒地球已知化石燃料,相當於向大氣排放5萬億噸二氧化碳,將導致到23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8攝氏度;如果將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也考慮進去,氣溫升幅可能達到近10攝氏度。
  • 解決化石燃料問題的計劃是氣候雄心峰會的關鍵
    最新的聯合國報告顯示,化石燃料生產計劃可能使巴黎協定的目標無法實現。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察員在巴黎協定周年峰會上呼籲各國政府直面化石燃料生產問題。   肯亞奈洛比2020年12月10日 /美通社/ -- 隨著《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的臨近,世界各國領導人呼籲重啟國際合作以制定一項計劃,遵循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既定目標減少化石燃料的生產,並提出實現這一目標的路線圖。
  • 印尼批准《巴黎協定》 允許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10月19日援引法新社報導,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的印尼於當地時間10月19日加入其他國家的行列,批准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氣候協議,即《巴黎協定》。印尼國會同意替2015年12月在法國首都巴黎達成的《巴黎協定》背書,承諾將於2030年前,藉由加強保護森林和發展再生能源部門,來降低至少29%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元兇--中國數字科技館
    所有的化石燃料都是由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所以燃燒時會釋放二氧化碳。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是能源生產和交通運輸的化石燃料燃燒。由於化石燃料的開採利用規模十分龐大,從而對環境的影響也令人關注。由於含炭量非常豐富,煤炭的燃燒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比如,據有關單位計算,我國煤炭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佔礦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量的八成以上,佔中國溫室氣體總量的一半多,充分說明了煤炭燃燒在溫室氣體和二氧化碳排放中的顯著地位。  石油石油也叫原油,是水中堆積的微生物殘骸,在高壓的作用下形成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一種可燃性粘稠液體,常跟天然氣共存,是很複雜的混合物。
  • 生物燃料乙醇在碳減排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日前,紀念《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氣候雄心峰會召開,全球70多個國家的首腦共同參與。各國履行《巴黎協定》承諾的成果在會議上得到檢閱,一些國家也在這次大會上確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新目標。其實,自上世紀以來,人類就開始不斷追求平衡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並試圖尋找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眾多環境保護議題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一直是世界各國的主要目標之一。
  • 全球化石燃料排放的碳氫化合物被低估
    2018年2月26日,《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發表題為《模擬和觀察到的乙烷和丙烷的差異可由被低估的化石燃料排放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