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生長著許多形態各異的生物。然而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各種各樣的魚類信息理所當然的是我們非常感興趣的。到底全國各地的魚類都有什麼區別?很多類似的魚類又該如何區分?最主要的是怎麼去釣獲這些魚?針對這些問題,所以我總結自己多年垂釣經驗結合廣大釣友的交流信息,將這些問題的相關知識陸續發表,希望能給廣大釣友提供一些幫助。
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羅非魚,這種魚對於南方地區的釣友來說可謂是又愛又恨,不管是高手還是新手,對於羅非魚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因為羅非魚可以說是最容易釣獲的魚類,但是相對的它也是極端難釣的魚種。為什麼會這樣矛盾的描述羅非魚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羅非魚。
羅非魚俗名非洲鯽、福壽魚,屬於鯛科熱帶魚類。羅非魚原產於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類似鯽魚,鰭條多棘,形似鱖魚。福壽魚屬廣鹽性魚類,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對低氧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有著優良的適應能力及強大的繁殖力。由於肉多刺少,生長迅速等優點,我國於上世紀80年代引進推廣大量養殖,現主要分布於我國的南方地區。
我國現有的羅非魚主要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原始鯛科羅非魚,也稱野非或太陽非。這類羅非保持原始鯛科魚類的許多特性,例如身上的斑斕花紋和色彩,野性好鬥的生活習性等等。這類太陽非對水質和環境有一定要求,常見於各種大型水庫和江河池塘之中。太陽非基本上野生為主,繁殖迅速很容易造成泛濫。普遍個體不大,成魚個體50-100克之間,最大個體一般不到500克,屬於小型魚類。
另一類就是我們市場常見的羅非魚了,也稱福壽魚。這種羅非魚是經過人工馴化改良的品種,生長迅速,十分適合養殖。由於經過人工馴養和改良,這種羅非可以長得比較大,成魚個體在1~2斤左右,最大個體可達10斤以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羅非魚出口國,主要出口的就是這類羅非魚和製品。
許多人可能對於羅非魚有很大誤解,覺得它的肉質不好,有泥腥味等等。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愚昧的認知。羅非魚適應能力非常強,甚至臭水溝糞坑都可以存活,所以它的肉質和味道取決於它生長的環境,並不是它的本身,這個換成很多其他魚種也是一樣的。而水質優良生長的羅非魚肉質並不比我們熟知的鯉鯽鰱鱅草等魚類差,在兩廣地區水庫羅非魚甚至是生魚片的上佳食材。而我國出口歐美等發達國家最多的淡水魚就是羅非魚。所以不必去聽信羅非魚不好吃甚至不能吃這種鬼話,那會顯得很無知。
最後回歸為什麼開始說羅非魚很好釣又很難釣這個矛盾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幼年期的羅非魚覓食不計後果,凡是能吃的食物基本都不會錯過,甚至會瘋狂搶食,很多水域這種瘋狂程度令人髮指。這就是許多釣友說羅非魚太好釣甚至會感覺恐懼的原因。大家請記住這句鬧窩絕句:北有白條麥穗,南有羅非蘭刀。這個並不是危言聳聽。
說羅非魚難釣,其實那就是說大個體的成年羅非,一般指公斤級以上的羅非魚。釣獲這種級別的羅非魚難度係數非常大,因為它越大越謹慎,對待食物除了常規的挑剔之外,它的耐心和智慧可以說是變態級別的。大羅非可以盯著魚餌很久都不動,耐心等待小羅非或者其他小魚鬧餌才會進食散落的餌料碎片!這就是不少釣友永遠都釣不到大羅非的原因。因此在南方釣魚圈裡,有能釣大羅非才能算高手的說法。所以說羅非魚難釣也是客觀的事實。
由於篇幅有限,這裡就不詳細介紹羅非魚的垂釣方法和餌料搭配了,小編有文章專門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去了解一下。好了,關於羅非魚就介紹到這,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更多釣魚相關信息請關注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