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貴州之後,廣西河道羅非魚也成群凍死,羅非魚真要滅絕了?

2021-01-13 長江君說野生魚

冷冬之下,羅非魚似乎真要扛不住了!

前幾天,長江君發布了「貴州河道羅非魚凍死、凍暈」的消息降溫後,貴州河道羅非魚開始凍死,罕見的冷冬會滅絕羅非魚嗎?,不少讀者感覺有些吃驚。

然而,沒想到這兩天氣溫繼續走低,這下廣西的羅非魚「也扛不住了」,甚至出現一條河裡羅非魚成群凍死的情況......

去河邊釣魚卻變成「撿魚」

廣西欽州的網友(@xx沒有憂傷°)去當地郊外的野河釣魚,沒想到魚還沒開始釣,就「撿了好幾斤魚」......

原來,他走到河邊一看,河邊的緩慢流淌的水面竟然飄著不少羅非魚、水底也有不少羅非魚——這些羅非魚大都在三四兩左右,是河裡常見的野生羅非魚個體,但此時顯然都已凍暈、凍死。

看到這一幕,這位釣友也是驚奇加驚喜,當場拿著抄網就下河撈魚了。

「.....魚竿都還沒下水呢,這就撿了好幾斤了,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哈哈哈....」

這位釣友驚喜之外,也是連連感嘆,今年的冬天這是冷,連羅非魚都受不了了,往年可從未見過。

背後的原因是廣西最近氣溫連續走低

據這位釣友介紹,當地氣溫以前冬季很少到10°以下,然而今年卻連續在5°左右徘徊。

而羅非魚本身就是「怕冷」的「熱帶魚」,雖然入侵我國各地江河後,因為多代雜交已經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在廣西這種罕見的「冷冬」裡,也是猝不及防,這些被成群凍翻了.....

據長江君了解,廣西今年冬季確實為歷史少見的「冷冬」——除了南寧北海等地區相對氣溫暖和一些,其他地區氣溫都讓許多人表示「冷得受不了」......

路過的老鄉趕忙回家拿抄網

河裡忽然魚群「翻肚」,不少附近居民發現後也是紛紛加入了撈魚的行列,甚至有扛著鋤頭路過,本來要去地裡的老鄉,看到這一幕也是趕緊回家拿了抄網等漁具來撈魚......

(河邊撈魚)

可以看到,河面上的羅非魚大都奄奄一息,應是已進入缺氧、凍暈狀態,並且數量非常多。

因此,大家都撈了不少羅非魚,現場也是非常的熱鬧歡快.....

網友:廣東也差不多

這一幕也是讓許多網友大感興趣,紛紛留言討論,有廣東的網友留言稱「廣東的羅非魚也被凍得浮頭了,估計也快扛不住了」.....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羅非魚生命力很強,其實這是「假死」狀態,只要出太陽一曬,氣溫回暖,這些」凍死「的羅非魚還是能活過來......

河底凍僵的羅非魚

不管怎麼說,今年的罕見冷冬下,羅非魚出現成群凍死的現象確實非常多見,放在往年來說,是有些不可思議。

因此,不少對羅非魚這種「惡劣外來物種」深惡痛絕的人,也是歡呼雀躍:如果氣溫繼續下降,豈不是有更多羅非魚被凍死,甚至凍滅絕了?

(河裡黑壓壓一片全是羅非魚——在廣東,羅非魚泛濫的情況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本土野生魚的生存)

羅非魚真要「滅絕」了?

其實,長江君在上一篇文章裡已分析過,除非真出現預料之外的極端的、超長時期的嚴寒,否則羅非魚是不可能滅絕的,依然會像「狗皮膏藥」一樣貼在我國偏南地區的江河水域裡......

當然,「冷冬」頻發,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這種外來物種的種群數量,對於本土像鯽魚、鯉魚、草魚、翹嘴魚等野生魚的種群恢復,應該是一個利好——只是不知道如果氣溫繼續下降,我們人類抗不抗得住了......

(野生的羅非魚食用價值很高)

最後,廣西河道裡這種羅非魚成群凍死,也算是給當地朋友「發年貨」了,畢竟這種自然河道裡棲息的羅非魚,食用價值可不低呀。

了解垂釣趣聞、科普各類水族知識,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

相關焦點

  • 魚被凍死了?貴州河道裡有羅非魚被凍死,寒冷真能消滅羅非魚?
    自從羅非魚被引進我國後,就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經常聽到有南方釣友說羅非魚泛濫了,又釣到爆護了。這主要是羅非魚的繁殖能力太強,加上它的適應環境能,所以才導致南方不少的河道內有大量的羅非魚。但最近一位貴州釣魚愛好者張師傅,他一大早去河邊釣魚時,卻發現河裡的羅非魚直接被凍死了!(從圖片當中明顯能看到水面還結有一層冰)一、羅非魚真的能被凍死?羅非魚是來源於非洲,所以它又叫非洲鯽魚,南鯽等,這種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的魚,卻是屬於熱帶性魚類。
  • 廣州釣魚人河道釣起「7斤巨型羅非魚」,稱:溜魚時心砰砰直跳
    羅非魚,是廣東、廣西等地釣魚愛好者最熟悉的野生魚之一。羅非魚數量太多、貪吃無比,但個頭太小、硬刺太多,釣起來也食之無味,硬刺不少釣魚愛好者對它們「頭疼不已」。然而,近日一位廣州釣魚愛好者,在當地一條內河(珠江支流)垂釣時,釣起一條「巨無霸」級別的羅非魚,卻可能是所有釣魚人的夢幻之物……河道細線垂釣,卻遭遇罕見「巨無霸」,整個遛魚過程「心砰砰直跳」因為這位釣魚人原本的計劃,是釣河裡的鯽魚、小羅非魚等——根本意料不到河道裡竟有這麼大的「巨無霸羅非魚」,因此他使用的魚線和魚鉤都較小(3號鉤)。
  • 廣東河道現進化版羅非魚,越來越鮮嫩,它們還能繼續泛濫嗎?
    泛濫成災的羅非魚,已經成了廣東許多河道裡的特色,它們在密密麻麻河裡成群結隊,烏泱泱如害蟲一般四處遊蕩...... 並且,每過一段時間就有「新型羅非魚」出現,比如近兩年,一種「斑點羅非魚」正在廣東的河道裡強勢崛起
  • 中美貿易戰,廣西人能做啥?多吃羅非魚!
    燒烤、清蒸、煎炸……在廣西,烹煮羅非魚的方法真的不要太多哦比如烤羅非魚就很深得民心我們廣西山清水秀本地產的羅非魚肉質鮮美羅非魚價格也很親民喲日報哥最近剛在南寧買過才8.5元/斤而廣西人做羅非魚其實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
  • 「新型羅非魚」出沒廣州河道,魚鱗退化,魚身血紅色,能吃嗎?
    因此,如今已是廣東各大水系中最常見的野生魚,一位釣魚愛好者,只要拿根魚竿,去任何一條河道裡,無論是用蚯蚓還是商品餌,半天功夫都能釣回來半桶羅非魚……然而近來,在廣州的許多江河水域裡,一種「新型羅非魚」卻大量出現,它們渾身血紅,魚鱗退化不明顯,魚身甚至接近透明色,看起來頗令人驚異!
  • 海水羅非魚的產業化困局
    這是國內關於海水羅非魚育種的最新進展報告。除此之外,據了解,近年來國內不少種苗場也開始了海水羅非魚苗的選育嘗試。    據寶路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季勝榮透露,他們正在進行紅寶路(商品名)的海水養殖試驗,並準備在珠海平沙及廣西北海等地進行魚蝦混養推廣。
  • 羅非魚在我國南方泛濫成災,為什麼吃貨們沒有將它們吃滅絕?
    首先要知道的是,雖然泛濫生物沒有飼養成本,但是打撈以及運輸、上市的過程有成本,因此流通到市場時並不是免費的。再者羅非魚在我國出現的歷史較短,我國很多人們還沒接受這種食物。更重要的是,羅非魚的繁殖能力實在是太強了。一般魚類在繁衍後代時,會採用體外受精的方式,將卵子和精子排出體外,並在體外受精。
  • 野外泛濫的羅非魚,是最好吃的淡水魚之一,老少皆宜
    最髒的應該是鯰魚,該吃照樣吃關於羅非魚是否可以食用這一點,我們未必就要全部去否認,如果是野外釣取的羅非魚,它們的生活水質到底如何?其實我們應該是一清二楚的,如果汙染過重的話,誰也不會去吃的。但是,如果要論攝食垃圾過多的魚類,最髒的,我認為反而應該是:鯰魚。我們這裡有一道名菜,叫做:鯰魚茄子,當地也有專賣鯰魚茄子的小飯館,還是有很多人會去吃的。
  • 羅非魚湖病毒你了解多少
    羅非魚湖病毒病是一種具有極強傳染性的水生動物新發疫病,養殖和野生羅非魚都可能感染,患病死亡率為20%-90%。其病原是RNA病毒,由10個獨特的基因片段組成,直徑55-100nm,是正粘病毒科的一種新型病毒。
  • 少見入侵魚種,外形類似羅非魚,野釣到千萬別放過!
    有時也會碰到那些少數物種就會跟大家分享全程的經過,比如一些:清道夫、羅非魚等等種類。老釣友們會對此見怪不怪了。所以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比較有意思的「入侵魚」,長得稍微像羅非魚,這種非常貪吃!長得跟手掌差不多大小,外表給人的感覺有點傻傻的,但吸食的料是真多。而太陽魚的原產地在北美,屬於淡水小型魚,適應力也極其強,吃食混雜,可以在1~38℃生存,大多數在我國的南方地區,當然也能在一些自然水域越冬。
  • 國產羅非魚的困局:蠶食美國70%的市場,為何國內卻屢屢受挫?
    1、 羅非魚「出海」有這麼一種魚,原產自非洲,本打算「稱霸」我國河道、湖泊,誰曾想卻被出口至多個國家,一度佔據美國70%的市場。它便是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最近幾年的羅非魚市場,可謂空前繁榮,2019年的全球產量突破650萬噸,其中中國產量達到了180萬噸,幾近拿下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 「外來媳婦」羅非魚
    N海都記者 圖洋 關注理由 羅非魚其實有個福建人更熟悉的名字,非洲鯽魚。雖然在福建隨處可見,但其實是屬於典型的「外來媳婦」。它原產於非洲,福建是我國最早開展羅非魚養殖的省份之一,產量也在全國名列前茅。在美食家眼裡,羅非魚也是一道可口美味。
  • 最愛吃魚的廣東人,為什麼搞不定泛濫成災的羅非魚?
    提到羅非魚,很多喜歡垂釣的人應該恨得牙痒痒,在南方大小河流進行野釣時,十有八九都是這種魚。雖然羅非魚咬鉤能夠讓垂釣者享受到釣魚的快樂,但是野生羅非魚品質較低,大小不一,市場售價較低,再加上我國並不喜歡食用羅非魚,因此釣上來的魚只能喂喂小動物。
  • 羅非魚被中國列為入侵物種,為什麼有些吃貨們卻不吃羅非魚?
    而且現在我們吃到的都是養殖的羅非魚,沒有之前所謂的「髒魚」的困擾了,野生的羅非魚可能因為適應力太強所以在比較汙濁的環境也能生長,但是普遍又小又不好吃,其實「髒不髒」主要還是跟生長環境有關係。 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非鯽、越南魚、南洋鯽等。
  • 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盧邁新:選育新品種,不遺餘力推動羅非魚產業...
    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盧邁新:選育新品種,不遺餘力推動羅非魚產業發展2021-01-16 09:2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633 次 我要評論
  • 兇猛黑鱸現身珠江,連羅非魚都難逃其捕食
    最近廣西地區的暴雨,也是令整個珠江水系水位暴漲,一些江段水流加劇,江中野生魚也是紛紛靠岸躲避湍流。這自然引來許多釣魚愛好者的聚集江邊,其中就有廣西貴港一位釣魚人釣獲一種「兇猛掠食魚」,令人驚奇。這些河道裡黑鱸是從哪來的?有人認為是人為放生,廣東廣西放生流行,許多放生者也並沒有相關的生態知識,導致許多外來物種被放入江河裡。不過,在長江君看來,黑鱸魚更主要的入侵途徑,還是養殖逃。
  • 廣東釣友釣到8斤重羅非魚,體長近50公分
    這位釣友近日釣獲的一條巨型羅非魚,體重達到8斤,體長近50公分。把手放上去一比,這條大魚的魚頭,甚至比手掌還大,連碩大的抄網,都快要放不下了。真能長!這可是一條罕見的羅非魚!與平時見到的密密麻麻的小羅非相比,它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有網友認為它是不是變異了!
  • 羅非魚太髒不能吃?科學家:荒謬!比三文魚還搶手
    有很多人對羅非魚存在很大偏見,覺得羅非魚髒,今天就要給羅非魚正名,其實不管是什麼魚髒不髒,更多的還是看水質。為什麼會說羅非魚髒?美國FDA更把羅非魚作為「哺乳期女性首選水產品」推薦,評分比三文魚都要靠前。中國人對羅非魚的喜愛程度是遠不及美國人的。羅非魚該怎麼釣?羅非魚的習性羅非魚是雜食性魚類,比較愛肝粉、冷凍餌、蝦餌、赤尾青等這類大腥味的餌料。
  • 香茅草烤羅非魚
    在昆明,最常見的少數民族風味食館要數「傣味」。傣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南部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熱帶氣候影響下傣族人們對生活表現得十分熱情和熱烈,飲食上也展示出一種貼合自然的「野」性。「香茅草烤羅非魚」便是西雙版納傣族特有的菜式,用帶有植物清香的香茅草捆綁著鮮美嫩滑的羅非魚,在烤的過程中香料的清新散透到魚肉裡,化解掉了肉類的油膩感,魚肉皮黃酥騰,食之味道鮮嫩奇香。
  • 物美價廉,魚皮能治療燒傷的羅非魚,為什麼國內外銷量差別大?
    羅非魚是名副其實的入侵物種,原產於非洲,是熱帶性魚類,水溫在10攝氏度左右就會被凍死,自從1946年引入養殖後,羅非魚成為我們國家養殖最成功的魚類。即使是輕微燒傷,每天都要經歷痛苦的換藥過程。 為了應對這種巨大的短缺,醫生們一直在研究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使用經過消毒的羅非魚皮膚。前面我們提到,羅非魚是全球養殖魚類中成功的案例之一,在巴西非常普遍,在國外,魚皮是不吃的,會被扔掉。 若加以利用,將羅非魚皮膚消毒和乾燥,是非常成功且廉價的替代品,可以使用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