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酶類藥物臨床應用引科學家研討

2020-11-21 泡泡網

血凝酶類藥物臨床應用引科學家研討

2018年02月12日 11:49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血凝酶類藥物臨床應用引科學家研討

止血藥是臨床必備藥品。我國血漿供應壓力大,止血藥為緩解供血緊張發揮重要作用。我國臨床上使用了極具特色的血凝酶類止血藥,這類藥幾乎應用於所有科室,開創了我國止血藥領域的新天地。數據顯示,目前血凝酶類藥品已佔所有臨床止血藥銷售額半數以上。

不過,血凝酶類藥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遇到一些疑問,在2月3日召開的「血凝酶類止血藥物臨床應用研討會」上,藥物專家、臨床專家就血凝酶類藥物的發展情況、臨床應用、基礎研究等進行了討論。

國外棄用 我國能不能用?

值得一提的是,血凝酶類藥物原研地如今沒有應用這類藥。對此,藥企的回覆是「商業原因」。另據參會專家介紹,國內、外因人種差異,白種人血栓發病率較高,所以國外較為關注抗血栓治療,在止血藥應用方面較為局限。這也是原研藥企因商業因素考慮在國外停止銷售的原因之一。

著名藥理學家、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金有豫教授介紹,蛇毒類血凝酶這類藥最初是瑞士發現並研製出來的,但目前堅持應用的主要是在我國。在這二三十年的臨床應用中,我國製藥企業、科研人員和臨床大夫都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工作,「從原料上,從成分結構,從作用機理,從臨床應用」,多方面的研究都表明類凝血酶藥物組分清楚、作用明確、臨床價值明顯,目前企業對毒蛇種屬來源、毒蛇的養殖、蛇毒的採集、蛇毒的製備、儲存、運輸等全過程都有了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和操作規範、製劑的加工都在嚴格符合國家要求的GMP條件下生產、保證了原料藥的來源可控和質量穩定。

臨床價值仍需深入研究

專家同時表示,目前,血凝酶類止血藥在臨床上仍有需要解決的問題。

北京醫院藥學部胡欣主任表示,國外最早研究這類藥用的是野生的蛇,他們沒有養殖蛇,與目前藥企成規模、標準化養殖蛇的情形有巨大差別。他認為,目前國內的應用是肯定了這類藥的臨床價值,效益大於風險的,希望企業和科研人員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深入研究血凝酶類止血藥的臨床應用價值和風險。

止血藥類產品用途廣泛,使用科室很多,隨著技術進步和科研條件的改善以及臨床研究認識的進步,儘可能地開展大規模多中心的隨機、雙盲對照臨床研究來進行上市後的再研究,進一步確證血凝酶的止血效果和藥物經濟學價值。血凝酶類藥物臨床應用中的研究應隨著臨床應用的環境和條件變化深入展開,同時,還應該積極開展大量基礎研究,「把血凝酶類藥物搞的更清楚」。

相關焦點

  • 血凝酶類藥臨床應用仍需深入研究
    2月3日,中國生化製藥工業協會在京召開「血凝酶類止血藥物臨床應用研討會」,來自江蘇省血液研究所、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瀋陽藥科大學、北京大學藥學院等單位的基礎研究、臨床醫學、臨床藥學、藥物經濟學等方面的院士和資深專家學者、製藥企業負責人等,就血凝酶類藥物的發展情況、臨床應用、基礎研究等內容深入分析與討論。
  • 血凝酶類藥:臨床應用廣泛 研究還需深入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9日訊(記者朱國旺) 「我們把標準做好了,臨床用好了,質量有保證了,能不能再出口呢?」在2月3日中國生化製藥工業協會召開的「血凝酶類止血藥物臨床應用研討會」上,我國著名藥理學家、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金有豫教授關於血凝酶的一席話,讓與會者對血凝酶這一主要在我國使用藥物有了更多思考。
  • 中國從特有蛇種中研製出新型血凝酶類藥物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五日電(記者曾利明)中國血凝酶藥物研究取得新成果——從中國內地特有的尖吻蝮蛇蛇毒中提取開發國家一類新藥「蘇靈」今天正式上市。  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李大魁教授在此間舉行的「血凝酶類藥物臨床研究最新進展暨一類新藥上市發布會」稱,由康辰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歷經十年研發的這一新藥, 迄今為止是中國唯一完成全部胺基酸測序的單一組分的蛇毒血凝酶藥物。它研創的蛇毒單體提純技術居國際領先,為今後開展蛇毒應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臨床研究表明,該藥單一組分血凝酶活性效價高,止血效果優於同類進口產品。
  • 中國從尖吻蝮蛇蛇毒中研製出新型血凝酶類藥物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五日電(記者曾利明) 中國血凝酶藥物研究取得新成果——從中國內地特有的尖吻蝮蛇蛇毒中提取開發國家一類新藥「蘇靈」今天正式上市。  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李大魁教授在此間舉行的「血凝酶類藥物臨床研究最新進展暨一類新藥上市發布會」稱,由康辰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歷經十年研發的這一新藥,迄今為止是中國唯一完成全部胺基酸測序的單一組分的蛇毒血凝酶藥物。它研創的蛇毒單體提純技術居國際領先,為今後開展蛇毒應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臨床研究表明,該藥單一組分血凝酶活性效價高,止血效果優於同類進口產品。
  • 止血藥「蛇毒血凝酶」被質疑 專家:臨床價值仍需深入研究
    中國網財經2月8日訊(記者杜丁)近期由於一篇網文,止血藥「蛇毒血凝酶」火了,網文將其定義為「神藥」,原因是其原研產品未在原產國上市,不能證明有效性,存在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等。  日前,在「血凝酶類止血藥物臨床應用研討會」上,專家們肯定了近二三十年來血凝酶類止血藥的臨床應用的療效和安全性,也提出了很多臨床上需要解決的問題。
  • 警惕|蛇毒血凝酶可致嚴重性低纖維蛋白原血症
    蛇毒血凝酶廣泛應用於各大小醫院的各個臨床科室。因「血凝酶」類藥物具有止血作用又不會引起血栓風險,治療劑量不會引起凝血功能障礙而受到廣大醫生的青睞,那麼,蛇毒血凝酶果真是如此嗎?臨床上常用的止血藥物主要包括四大類——作用於血管及血管壁類藥物(垂體後葉、卡絡磺鈉)、作用於血小板類藥物(酚磺乙胺)、促進凝血系統功能類藥物(血凝酶)、抗纖維蛋白溶解類藥物(氨甲環酸)。
  • 蛇毒血凝酶位居促凝血止血藥用藥榜首
    在我國,血凝酶、凝血酶、凝血酶原複合物、加壓素、雲南白藥等藥物佔據促凝血止血藥主要市場。臨床上常用的促凝血藥是通過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小動脈及毛細血管通透性,或增強血小板功能,達到加速血液凝固過程,或抑制血塊溶解過程而產生止血作用。隨著我國凝血、止血藥物結構的逐漸完善,如今已形成由促凝血止血藥物、垂體後葉激素類藥物、人凝血因子類藥物及中成藥構成的四大類臨床用藥市場。
  • 關於常用的止血藥物 你了解多少?
    臨床上常用的止血藥物是尖吻蝮蛇血凝酶、凝血酶凍乾粉、白眉蛇毒血凝酶這三種。一次在某科室,偶然間看到出現尖吻蝮蛇「凝血酶」字樣的時候愣了一下,對於「血凝酶」和「凝血酶」的區別,我一直傻傻分不清,總覺得名稱相近,容易記錯。但對名稱我認為還是有必要查一查。
  • 張劍寧教授:神經外科圍手術期選擇安全有效的止血藥物十分重要
    Q 神經外科圍手術期出血主要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手術部位出血或再出血,嚴重者可導致顱內壓增高、腦水腫等臨床危象,危及患者的生命。出血後有各種應對措施,與止血器械和材料相比,止血藥物比如以尖吻蝮蛇血凝酶為代表的蛇毒血凝酶有哪些特點和優勢?
  • 十問十答:他汀類藥物臨床應用的要點,你一定想知道!
    他汀類藥物,即羥甲基戊二醯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國內現有他汀類藥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種類多,臨床應用廣,不同他汀類藥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臨床使用中常見問題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合理用藥?
  • 質子泵抑制劑的藥物特性與臨床安全性_質子泵抑制劑_H+-K+-ATP酶...
    它們本身是無活性的前體藥,呈弱鹼性、脂溶性,經腸道吸收入血後通過細胞膜進入酸性環境,如胃黏膜壁細胞的微管、微囊中。進入酸性環境中的PPI與H+結合後發生質子化,失去膜通透性,在局部濃聚。在酸的作用下,PPI進一步分解為活性形式的次磺醯胺類化合物,後者與H+-K+-ATP酶α-亞單位上半胱氨酸殘基的巰基共價結合形成二硫鍵,使酶失活,發揮抑酸作用。
  • 科學家發現抗凝血候選藥物
    長久以來,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深靜脈血栓、肺栓塞、腦卒中、急性冠脈症候群等,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而抗凝藥物被廣泛用於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 前列腺素類藥物在青光眼治療中的臨床應用進展
    本文就其代表類藥物的特點綜述如下,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青光眼是一組具有特徵性、進行性視野喪失的視神經損害性眼病,其發生與眼壓、遺傳、家族史等多種因素有關。青光眼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藥物治療、雷射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對青光眼,特別是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治療顯得尤其重要。
  • 這些易混藥物弄錯會出大事!
    01 凝血酶與血凝酶的不同 凝血酶與血凝酶二者均能起到顯著的止血作用,臨床應用廣泛。然而,雖二者名稱相似,但用法迥異,臨床使用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凝血酶是局部止血藥。
  • 詳解4類正性肌力藥物使用要點,值班必備!|臨床「藥」點
    正性肌力藥物能夠選擇性增強心肌收縮力,主要用於心輸出量降低的急性或晚期心衰患者,是臨床上的一把利劍。目前常用的藥物包括洋地黃類、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農和左西孟旦等。概述根據藥物結構和作用機制不同,正性肌力藥物可分為:(1)洋地黃類;(2)兒茶酚胺類;(3)磷酸二酯酶抑制劑;(4)鈣離子增敏劑。
  • 血凝分析儀的精密度的介紹
    同批次的20份樣本檢測有助於評價檢測的可重現性及多通道血凝儀的系統整合情況。  血凝分析儀精密度評價一般需要2到3種不同濃度樣本。小型實驗室可以用一份正常和一份異常質控血漿。大型實驗室每項檢測應該用一份正常和至少一份異常質控血漿,理想的是低值和高值的異常質控血漿各一份。這些血漿可能是購買的或實驗室製備的混合血漿,異常血漿的特性取決於待評價的檢測。
  • 這12類藥物可能才是「罪魁禍首」!| 臨床拾遺
    一、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  1.利尿劑 利尿劑中的袢利尿劑和噻嗪類利尿劑是臨床中常見的導致HUA的藥物,尤其在心內科,應用十分普遍。  因此,就降壓藥物的選擇,指南特別提及,對於高血壓合併HUA或痛風的患者,不推薦單獨應用袢利尿劑或噻嗪類利尿劑,在眾多降壓藥物中,血管緊張素II受體抑制劑(ARB)中的氯沙坦和鈣離子通道阻滯劑(CCB)可促進尿酸排洩,可作為優先選擇。
  • FDA批准的寡核苷酸類藥物及在研反義寡核苷酸類藥物一覽
    寡核苷酸可以很容易地和它們的互補鏈結合,所以常用來作為探針確定DNA或RNA的結構;而其作為藥物候選應用的研究則始於大約30年前,包括了反義寡核苷酸(ASOs),核酸適配體(apatmers)及近15年來對各類siRNAs的研究。這期間,醫藥工業界開展了大量的臨床試驗。
  • 專家共識:硝酸酯類藥物靜脈應用建議(下)_硝酸酯類_靜脈應用...
    不含助溶劑且為等張溶液的硝酸酯類製劑臨床應用更便捷且安全。當確係病情需要較長時間應用靜脈硝酸酯類藥物時,可通過聯合用藥(如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等)和/或增加硝酸酯劑量等措施減少耐藥性;同時應聯合藥物及非藥物手段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最終達到穩定病情的目的。一旦病情穩定,應儘早停用靜脈用藥,以減少耐藥性以及長期靜脈輸注對內皮功能等的不良影響。病情不穩定時,應主要考慮藥物的有益治療作用,可持續靜脈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