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特有蛇種中研製出新型血凝酶類藥物

2020-11-21 央視網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五日電(記者曾利明)中國血凝酶藥物研究取得新成果——從中國內地特有的尖吻蝮蛇蛇毒中提取開發國家一類新藥「蘇靈」今天正式上市。

  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李大魁教授在此間舉行的「血凝酶類藥物臨床研究最新進展暨一類新藥上市發布會」稱,由康辰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歷經十年研發的這一新藥, 迄今為止是中國唯一完成全部胺基酸測序的單一組分的蛇毒血凝酶藥物。它研創的蛇毒單體提純技術居國際領先,為今後開展蛇毒應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臨床研究表明,該藥單一組分血凝酶活性效價高,止血效果優於同類進口產品。由於其作用靶點明確,不激活凝血第八因子,避免了出現血液高凝狀態和正常血管內壁血栓形成隱患;而且它半衰期短,體內清除快,沒有藥物蓄積。

  李教授指出,作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成果,該藥採用現代純化新技術,使單一組分純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九;其採用的分離、製備等工藝技術,獲得了國內和國際發明專利,使創新成果得到法律保護。

  國家科技部、衛生部 、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科委等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以及醫藥學專家二百人出席會議並聽取了血凝酶類藥物臨床研究最新進展的報告。(完)

責編:李二慶

相關焦點

  • 中國從尖吻蝮蛇蛇毒中研製出新型血凝酶類藥物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五日電(記者曾利明) 中國血凝酶藥物研究取得新成果——從中國內地特有的尖吻蝮蛇蛇毒中提取開發國家一類新藥「蘇靈」今天正式上市。  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李大魁教授在此間舉行的「血凝酶類藥物臨床研究最新進展暨一類新藥上市發布會」稱,由康辰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歷經十年研發的這一新藥,迄今為止是中國唯一完成全部胺基酸測序的單一組分的蛇毒血凝酶藥物。它研創的蛇毒單體提純技術居國際領先,為今後開展蛇毒應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臨床研究表明,該藥單一組分血凝酶活性效價高,止血效果優於同類進口產品。
  • 血凝酶類藥物臨床應用引科學家研討
    血凝酶類藥物臨床應用引科學家研討 止血藥是臨床必備藥品。我國臨床上使用了極具特色的血凝酶類止血藥,這類藥幾乎應用於所有科室,開創了我國止血藥領域的新天地。數據顯示,目前血凝酶類藥品已佔所有臨床止血藥銷售額半數以上。 不過,血凝酶類藥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遇到一些疑問,在2月3日召開的「血凝酶類止血藥物臨床應用研討會」上,藥物專家、臨床專家就血凝酶類藥物的發展情況、臨床應用、基礎研究等進行了討論。 國外棄用 我國能不能用?
  • 血凝酶類藥臨床應用仍需深入研究
    2月3日,中國生化製藥工業協會在京召開「血凝酶類止血藥物臨床應用研討會」,來自江蘇省血液研究所、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瀋陽藥科大學、北京大學藥學院等單位的基礎研究、臨床醫學、臨床藥學、藥物經濟學等方面的院士和資深專家學者、製藥企業負責人等,就血凝酶類藥物的發展情況、臨床應用、基礎研究等內容深入分析與討論。
  • 血凝酶類藥:臨床應用廣泛 研究還需深入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9日訊(記者朱國旺) 「我們把標準做好了,臨床用好了,質量有保證了,能不能再出口呢?」在2月3日中國生化製藥工業協會召開的「血凝酶類止血藥物臨床應用研討會」上,我國著名藥理學家、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金有豫教授關於血凝酶的一席話,讓與會者對血凝酶這一主要在我國使用藥物有了更多思考。
  • 蛇毒血凝酶位居促凝血止血藥用藥榜首
    這些藥品佔據促凝血止血藥物市場90%以上的比例,其中蛇毒血凝酶注射劑獨佔51.31%的市場份額。促凝血止血藥已成為外科手術臨床中不可缺少的藥物,在臨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促凝血止血酶類藥物呈鼎足之勢在促凝血止血的酶類藥物中,主要有三大品種:蛇毒血凝酶、凝血酶和人凝血酶原複合物,其中使用量最大的是蛇毒血凝酶。
  • 止血藥「蛇毒血凝酶」被質疑 專家:臨床價值仍需深入研究
    中國網財經2月8日訊(記者杜丁)近期由於一篇網文,止血藥「蛇毒血凝酶」火了,網文將其定義為「神藥」,原因是其原研產品未在原產國上市,不能證明有效性,存在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等。  日前,在「血凝酶類止血藥物臨床應用研討會」上,專家們肯定了近二三十年來血凝酶類止血藥的臨床應用的療效和安全性,也提出了很多臨床上需要解決的問題。
  • 警惕|蛇毒血凝酶可致嚴重性低纖維蛋白原血症
    蛇毒血凝酶廣泛應用於各大小醫院的各個臨床科室。因「血凝酶」類藥物具有止血作用又不會引起血栓風險,治療劑量不會引起凝血功能障礙而受到廣大醫生的青睞,那麼,蛇毒血凝酶果真是如此嗎?就像之前血凝酶類藥物號稱不引起(不影響)血栓,然而,2013年10月1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其官方網站上要求注射用血凝酶藥物修改其說明書,刪去原說明書中「本品具有止血功效,不影響血液中凝血酶含量,故不會導致血栓形成」的相關文字;刪去原說明書中「雖無關於血栓的報導,為安全起見」 的相關文字;增加「有血栓形成風險患者慎用」。
  • 南京醫科大學研製成功新型抗癌藥物載體
    原標題:南京醫科大學研製成功新型抗癌藥物載體  日前,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技術系姚俊博士,利用味精的原料——穀氨酸,為抗癌藥物打造了一輛「好車」。這輛車既能運藥,又能精確打擊癌細胞,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該發明叫作「γ-聚穀氨酸納米藥物載體」,目前已獲國家專利。
  • 中國特有蛇種——邙山烙鐵頭
    莽山烙鐵頭也稱為莽山原矛頭蝮,全長可達2m,是蛇亞目蝰蛇科下的一個有毒蛇種。其主要分布於中國的湖南省,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莽山烙鐵頭是由陳遠輝和趙爾宓命名,是國際上一級優先保護的瀕危物種。莽山烙鐵頭全長444~447毫米,尾長65毫米。
  • 張劍寧教授:神經外科圍手術期選擇安全有效的止血藥物十分重要
    出血後有各種應對措施,與止血器械和材料相比,止血藥物比如以尖吻蝮蛇血凝酶為代表的蛇毒血凝酶有哪些特點和優勢? A 張劍寧教授:神經外科的手術部位決定了即使少量的出血也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圍手術期出血及再出血的有效防治對提高手術療效,減少手術併發症十分重要。
  • 血凝分析儀的精密度的介紹
    同批次的20份樣本檢測有助於評價檢測的可重現性及多通道血凝儀的系統整合情況。  血凝分析儀精密度評價一般需要2到3種不同濃度樣本。小型實驗室可以用一份正常和一份異常質控血漿。大型實驗室每項檢測應該用一份正常和至少一份異常質控血漿,理想的是低值和高值的異常質控血漿各一份。這些血漿可能是購買的或實驗室製備的混合血漿,異常血漿的特性取決於待評價的檢測。
  • 關於常用的止血藥物 你了解多少?
    臨床上常用的止血藥物是尖吻蝮蛇血凝酶、凝血酶凍乾粉、白眉蛇毒血凝酶這三種。一次在某科室,偶然間看到出現尖吻蝮蛇「凝血酶」字樣的時候愣了一下,對於「血凝酶」和「凝血酶」的區別,我一直傻傻分不清,總覺得名稱相近,容易記錯。但對名稱我認為還是有必要查一查。
  • 美國近日研製出一種新型人造血液
    易立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科學家最近成功研製出新型「人造血液」,將在5年內用於救治戰場上的傷兵。這種「人造血液」和真正的人體血液有何區別?能廣泛用於醫學領域嗎?請關注——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近日研製出一種新型「人造血液」,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製造而成的。
  • 科學家發現抗凝血候選藥物
    長久以來,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深靜脈血栓、肺栓塞、腦卒中、急性冠脈症候群等,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而抗凝藥物被廣泛用於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 這些易混藥物弄錯會出大事!
    01 凝血酶與血凝酶的不同 凝血酶與血凝酶二者均能起到顯著的止血作用,臨床應用廣泛。然而,雖二者名稱相似,但用法迥異,臨床使用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凝血酶是局部止血藥。
  • 那些新型唑類抗真菌藥物的事兒
    在抗真菌藥物中,唑類藥物是一個大家族。自從20世紀60年代末咪康唑問世以來,唑類藥物便成為臨床治療真菌感染的主要藥物。隨著耐藥的出現,需要不斷研製新型抗真菌藥,其中唑類便是一大研究熱點。
  • 精神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中的使用建議
    已有研究顯示這些抗病毒藥物治療中可能誘發各種精神症狀[3,4],而且對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有影響,與精神藥物有潛在藥物相互作用風險[9]。基於此,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牽頭組織了國內精神醫學、精神藥理學以及內科學專家編寫了新冠肺炎常見相關精神症狀的處置建議。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螺旋結構仿生手術縫合線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螺旋結構仿生手術縫合線 發表時間:2021/1/14
  • ——抗菌藥物使用現狀及新型抗菌藥物展望
    據世界衛生組織近期披露的兩份報告顯示,目前,新抗菌藥物製劑研發薄弱,開發中的60個品種並不能大幅改善現有的治療困境,且很少有新藥針對臨床上最困難的耐藥菌(碳青黴烯耐藥革蘭陰性菌)。同時,目前眾多國家提供的數據中,均顯示出令人擔憂的抗微生物藥物耐藥問題,尤其是近幾年,一些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在持續升高,已逐漸成為新的全球性公共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