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合作建立衰老研究多組學資料庫

2020-11-01 BioArt

伴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實現健康老齡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和科學問題。近年來,隨著衰老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增多以及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日益發展,衰老相關多組學數據層出疊見。然而,目前尚缺乏一個綜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的數據資源庫。


2020年10月29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和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鮑一明研究組、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誌上發表文章Aging Atlas: a multi-omics database for aging biology,建立了Aging Atlas資料庫(https://bigd.big.ac.cn/aging/index)。



該資料庫從常規轉錄組、單細胞轉錄組、表觀基因組、蛋白質組及藥物基因組等不同層面整合了衰老相關數據集(下圖)實現了不同條件下基因表達調控隨衰老變化趨勢的匯聚融合。在該資料庫中,用戶可實現對不同層次組學數據的交互查詢和聯合分析等功能,同時資料庫還將不斷完善建立多層次組學間的整合分析和數據呈現,並形成升級版本。此外,資料庫提供了歸屬不同通路的衰老相關基因集,使得用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特定基因和通路在衰老生物學中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面向全球持續更新的網站,Aging Atlas提供開放的數據共享平臺,用戶可以在上傳界面進行科學數據的上傳操作,為實現全球數據共享提供便利。Aging Atlas的建立旨在為國際範圍內衰老相關大數據的統一匯交、集中存儲、安全管理、開放共享以及前沿交叉研究和轉化應用提供助力。



Aging Atlas資料庫首次實現了對與衰老相關的不同層次的多組學數據的收錄和整合。該資料庫對用戶免費開放,相關運維團隊也將對該資料庫進行定期維護,實時更新,助力於推動衰老相關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應用的不斷發展。Aging Atlas希望在廣大科學工作者的支持下,不斷吸納更多高質量的衰老研究數據,以更好地服務於衰老生物學和老年醫學的發展。


據悉,該資料庫由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科學數據中心、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等機構合作完成。中科院動物所劉光慧研究員、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鮑一明研究員、中科院動物所曲靜研究員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張維綺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資料庫的建設得到了中科院動物所宋默識研究員、周兵研究員、馮桂海副研究員,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楊運桂研究員、慈維敏研究員、任捷研究員、韓大力研究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陳暢研究員,北京大學湯富酬教授、趙揚教授,浙江大學郭國驥教授,以及同濟大學尹曉磊教授的指導和支持。


原文連結:

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a894/5943197

資料庫連結:

https://bigd.big.ac.cn/aging/index

相關焦點

  • 動物所等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資料庫
    近年來,隨著衰老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增多以及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日益發展,衰老相關多組學數據層出疊見。然而,目前尚缺乏綜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的數據資源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與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鮑一明研究組、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建立了Aging Atlas資料庫(https://bigd.big.ac.cn/aging/index)。
  • 【科技前沿】劉光慧/鮑一明/曲靜/張維綺合作建立衰老研究多組學...
    【科技前沿】劉光慧/鮑一明/曲靜/張維綺合作建立衰老研究多組學資料庫 2020-11-0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劉光慧/鮑一明/曲靜/張維綺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資料庫
    近年來,隨著衰老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增多以及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日益發展,衰老相關多組學數據層出疊見。然而,目前尚缺乏一個綜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的數據資源庫。該資料庫從常規轉錄組、單細胞轉錄組、表觀基因組、蛋白質組及藥物基因組等不同層面整合了衰老相關數據集(圖1),實現了不同條件下基因表達調控隨衰老變化趨勢的匯聚融合。在該資料庫中,用戶可實現對不同層次組學數據的交互查詢和聯合分析等功能,同時資料庫還將不斷完善建立多層次組學間的整合分析和數據呈現,並形成升級版本。
  • 科學網—玉米多組學資料庫上線了
    該資料庫內嵌了基因組「瀏覽器」和「搜尋引擎」,從而實現了對相關組學生物大數據的高度集成、快速檢索和智能分析。 此前,我國玉米基礎研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其研究材料和數據的共享平臺建設上有待加強。該資料庫的建立,不僅幫助用戶提升了對作物組學數據挖掘的時間效率,更實現了多維組學大數據之間的聯繫,在打通信息「孤島」上邁出有力一步。
  • 生物質譜譜圖資料庫支撐蛋白質組學研究
    段會龍說,目前的蛋白質組質譜研究依賴於蛋白質序列資料庫和檢索引擎產生的理論譜圖。蛋白質序列資料庫是由基因組系列數據基於現有理論的衍生;檢索引擎再基於蛋白質序列,以及內切酶、翻譯後修飾產生可能的肽段,衍生出其理論圖譜。 「理論圖譜的應用在對蛋白質組學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也限制了其推廣。」 段會龍說,限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研究人員建立NanDeSyn資料庫支撐「綠色重生」國際合作計劃
    為了促進全球微擬球藻研究群體的資源共享和通力合作,加速工業產油微藻合成生物學和分子育種技術的進展,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研究中心以及來自中國、韓國、德國、美國、法國等14個實驗室的國際聯合團隊,發布「微擬球藻設計與合成資料庫」(NanDeSyn)。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學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
  • 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與趨勢
    90年代初期,各種技術已比較成熟,在這樣的背景下,經過各國科學家的討論,才提出蛋白質組這一概念。        國際上蛋白質組研究進展十分迅速,不論基礎理論還是技術方法,都在不斷進步和完善。相當多種細胞的蛋白質組資料庫已經建立,相應的國際網際網路站也層出不窮。
  • 建立多學科和材料基因組學的交叉實驗室,合作搞材料基因組學項目
    包括新材料新結構材料新性能材料新光學材料新病理材料新材料材料基因組學,你可以了解下。三峽大學研究生院官網,裡面有詳細的專業課目材料基因組學是一個交叉學科,結合很多傳統的基礎研究,我所在的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這兩個老牌強校。比如,建立多學科和材料基因組學的交叉實驗室,合作搞材料基因組學項目等等。每個老師負責一個方向,搞基因組建模。實驗室涉及藥物合成、單細胞分子研究,腦研究和材料物理性能對比實驗,產能缺陷遷移研究等很多科研領域。老師最少都有三個博士點。
  • 多組學與藥物敏感分析的資料庫
    癌症中的藥物敏感性研究對於實現癌症患者的個性化治療和推動精密醫學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由於個體間的異質性,藥物敏感性的巨大差異導致有限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因此研究與藥物反應相關的分子以優化藥物療法將非常需要。
  • LC-MS代謝組學對阿爾茨海默病腸道微生物資料庫全面研究
    在本文中,作者通過集成化學同位素標記與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LC-MS代謝組學)重點對糞便樣本中含有羧基、羰基、胺基以及巰基的代謝物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小鼠糞便代謝組學資料庫。中文標題:使用同位素標記的方法全面地分析糞便樣本中的代謝物研究對象:雙轉基因小鼠糞便發表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影響因子:6.785運用生物技術:LC-MS代謝組學研究背景哺乳動物體內有多種代謝活躍的腸道菌群。宿主和腸道菌群之間的動態串擾對維持宿主體內平衡至關重要。哺乳動物體內有多種代謝活躍的腸道菌群。
  • 英國頂級專業期刊《核酸研究》發表史上最強翻譯組學資料庫
    此次張弓教授等重要資料庫TranslatomeDB的發表,不僅表明翻譯組學研究在國際生物研究領域的領先型與創新性,更為翻譯組學研究的科研專家們提供了極為強大的科研利器!當前,翻譯組學的兩大主要研究手段是為正在翻譯中的mRNA測序(RNC-seq)和核糖體印記測序(Ribo-seq),然而這兩種實驗方法都極其困難,成本也十分高昂,鮮有完整的翻譯組學數據可供科研人員參考。雖然此前也存在少數Ribo-seq資料庫,但其並不包含RNC-seq數據,也不包含所對應的mRNA-seq數據,因此十分局限。
  • 人類腸道微生物分離群資料庫建立
    人類腸道微生物分離群資料庫建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3 12:27:42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布羅德研究所E. J. Alm和R. J.
  • 2大尚方寶劍,雙平臺+雙自建資料庫助力醫學代謝組學研究
    代謝組學是目前關注度頗高的組學方向但當你真正著手代謝組學時,才能體會什麼是無助!作為三大組學之一,代謝組學是分析難度最高、水最深的。為什麼呢?即使檢測體系能檢測到的數據量再多、定量能力再靈敏、定量結果再精確,如果鑑定不準確也沒有任何意義。代謝物的鑑定高度依賴於代謝物資料庫。資料庫存在質量的高低,一個高質量的自建標準品庫,不僅需要在不同條件下獲得高質量的標準圖譜,還需要準確的匹配算法進行圖譜比對,兩者都起著決定性作用。
  • 我國科學家發現延緩人類皮膚衰老新策略
    該研究系統繪製了人皮膚衰老的高通量單細胞轉錄圖譜,發現增齡伴隨的生長控制轉錄因子的表達下調是人類皮膚衰老的驅動因素。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別獲取了年輕、中年和年老人眼瞼皮膚樣品。為進一步明確人皮膚衰老過程中細胞和分子水平的改變,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學測序技術繪製了不同年齡段的多種皮膚細胞類型(包括表皮基底細胞、有棘細胞、顆粒細胞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
  • 代謝組學:未來新方向
    NMR代謝組學所具備的優勢在於不通過標準曲線的真正定量,樣品可保留,可實現最少樣品的操作,單次反應就能檢測到所有帶有結構信息的代謝物。但是科學家對於它的興趣可能會受到裝機成本的阻礙。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服務商來獲取這種方法,例如Chenomx公司。Würtz和他的同事也通過Brainshake公司提供NMR代謝組學的服務與合作。
  • 最新授權:一種多物種GC-MS內源性代謝物資料庫及其建立方法專利
    喜報2020年11月17日,由鹿明生物最新研發的發明專利證書《一種多物種GC-MS內源性代謝物資料庫及其建立方法》正式授權。本專利是由鹿明生物資深技術研發人員歷時2年,運用標準品以及往年過萬次的GC-MS數據解析,經過嚴格的數據篩選、分析、建立了專屬鹿明生物的本地資料庫。小鹿接收到專利授權消息就迫不急待地想跟各位代謝組學研究的老師們分享。此資料庫的建立,不僅代表國家對於研髮型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認同;也代表著鹿明生物在代謝組學研究中的精、專、深又更進一步。
  • 賀福初院士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 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
    「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之後最大規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也是21世紀第一個重大國際合作計劃。「由於蛋白質組的研究對象遠比基因組要複雜得多,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統籌規劃,整合全國相關領域科研之力,配合專項資金和資源才能夠推動。所以在提出之初,國際上僅有少數發達國家的幾個尖端實驗室開展相應的研究。」賀福初說。
  • 文獻之聲丨HMPDACC—最新人體微生物多組學資料庫上線了
    人體微生物與疾病表型的基礎研究已經進入了成熟期,更加側重微生物與宿主的交互調控機制研究,由此人類微生物組計劃(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HMP)也邁入了第二階段人類微生物組整合計劃(Integrativ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iHMP),並業已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為通過微生物開展臨床治療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