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研究進展

2021-01-09 科學網

 

10月1日《細胞科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Science)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鮑嵐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3亞單位通過掩蓋Nav1.8內質網滯留信號增加通道在細胞膜表面的表達量。

 

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是可興奮細胞產生動作電位的基礎,Nav1.8是特異性高表達在背根神經節初級感覺小神經元中的一種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它與疼痛的產生有密切的關係。在這項工作中,鮑嵐研究組的博士研究生張振寧和李乾等發現Nav1.8主要駐留在內質網中,其第一個胞內環上的RRR結構域是一個內質網滯留信號,對Nav1.8駐留在內質網中有貢獻,限制了其有效地向細胞膜表面的運輸及功能的行使。當Nav1.8的RRR內質網滯留信號失去功能後,其細胞膜表面表達量較野生型Nav1.8顯著升高。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β3亞單位通過與Nav1.8的第一個胞內環結合,掩蓋了Nav1.8的內質網滯留信號,促進Nav1.8向細胞膜表面的運輸。上述工作首次在Nav1.8中發現了內質網滯留信號,並對Nav1.8中內質網滯留信號的功能與調控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同時也揭示了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β亞單位對α亞單位調控的分子機制,為深入了解疼痛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論基礎。(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細胞科學雜誌》(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121, 3243-3252,Zhen-Ning Zhang,Lan Bao)

 

相關焦點

  • 顏寧組《細胞》報導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研究進展—新聞—科學網
    顏寧研究組在《細胞》發文報導電鰻激活態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Nav1.4與β1複合物三維結構   7月20日,生命中心顏寧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在線發表題為《來自電鰻的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Nav1.4-β1複合物結構》(Structure of the Nav1.4-β1 complex from
  • 鈉離子門控通道結構及其門控機制被解析
    鈉離子門控通道結構及其門控機制被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0 20:11:37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William A.
  • ...發表長文報導首個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顏寧研究組在《科學》發表長文報導首個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清華新聞網2月10日電 2月10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近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Structure of a eukaryotic voltage-gated sodium
  • J Neurosci:研究發現KIF5B促進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1.8運輸及功能的...
    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是可興奮細胞產生動作電位的基礎,其亞型1.8(Nav1.8)選擇性分布於外周神經系統,並對炎性痛和神經病理性痛有重要貢獻。之前的研究顯示Nav1.8主要定位於背根神經節(DRG)神經元的細胞質內,外周炎症和神經損傷時聚集到坐骨神經中,但是Nav1.8在神經纖維中發生聚集的分子機制及生理病理意義並不十分清楚。
  • 心跳觸發器——鈉離子通道的原子視圖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原子水平上對鈉離子通道蛋白的結構進行了研究,由此得到的結構信息可能會成為開發用於更好診斷、治療心律問題藥物的基礎。相關論文發表在12月19日的《細胞》雜誌上。
  • 背根神經節參與疼痛機制研究進展
    (1)轉導:表達於背根神經節神經元末梢區域的將傷害性刺激轉導為電衝動的瞬時型感受器電位通道、鈉離子通道、酸敏感離子通道、ATP敏感離子通道受體。(2)傳導:鈉離子和鉀離子通道參與動作電位的傳遞。(3)調控突觸傳遞:表達於脊髓背角初級傳入突觸前末梢的電壓門控性鈣離子通道(VGCC)和穀氨酸受體(GluR)調節神經遞質的釋放。
  • Nature:揭示腎上腺素激活心臟電壓門控鈣通道機制,有助開發治療...
    腎上腺素在引發戰鬥或逃避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中的作用是生物學中研究最深入的現象之一。然而,這種激素如何刺激心臟功能的確切分子機制仍不清楚。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解決了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一個謎團,即腎上腺素如何調節一類關鍵的負責啟動心臟細胞收縮的膜蛋白---電壓門控鈣通道。
  • 人源鈉離子滲漏通道NALCN結構獲解析
    人源鈉離子滲漏通道NALCN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7:18:22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Jian Payandeh等研究人員合作解析出人源鈉離子滲漏通道NALCN的結構。
  • 酸敏感離子通道門控機制研究
    ,闡述了1型酸敏感離子通道(ASIC1)門控機制的分子動力學基礎。對於闡明離子通道生物學功能和以離子通道為靶標的生物醫藥研究來說,通道的變構激活(門控)機制的闡述是最核心的內容。然而,充分闡明離子通道門控機制具有技術上的挑戰性,因為離子通道在門控的過程中一般都會發生較大的構象變化,而目前已有的研究方法並不能有效地檢測這些變化。 有關專家認為,蔣華良課題組與徐天樂課題組的合作研究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與危重急救研究室周誠團隊:吸入麻醉藥異氟烷通過抑制瞬時性和持續性鈉離子通道電流調控海馬CA1錐體神經元興奮性
    鈉離子通道對神經系統電信號傳遞和神經元興奮性具有決定性意義,然而鈉離子通道是否是吸入麻醉藥物的主要靶點仍然不明確。目前研究已知,多種吸入麻醉藥物在轉染細胞水平能夠抑制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電流,並且鈉離子通道參與了吸入麻醉藥物在中樞神經系統對突觸神經遞質釋放的調控。
  • 顏寧等解析首個真核生物鈉通道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新聞—科學網
    年2月10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顏寧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近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Structure of a eukaryotic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at near atomic resolution)的研究長文,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
  • 【科技前沿】顏寧團隊首次解析了被發現20多年的鈉離子通道蛋白
    NaChBac是第一個被表徵為電壓門控的Na +(Nav)通道,已經成為研究Nav通道結構與功能關係的原核原型。在近二十年前發現的NaChBac的結構尚未確定。確定納米光碟中NaChBac的結構使研究人員能夠檢查脂質雙層中Nav通道的門控修飾劑毒素(GMT)。為了研究哺乳動物Nav通道中的GMT,該研究生成了一個嵌合體,其中Nav1.7的第二個電壓感測域中S3和S4區段的細胞外片段替換了NaChBac中的相應序列。此解決方案可實現毒素對接的可視化。
  • 進展|水系鈉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水系鈉離子電池主要受到水系電解液電壓窗口窄(小於2 V)的制約,進而限制了水系鈉離子電池的輸出電壓、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等關鍵電化學性能指標提升,因此如何開發出寬電壓窗口水系電解液是實現高性能的水系鈉離子電池關鍵核心技術。
  • 西湖大學閆湞等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圖2.人源鈉漏通道NALCN結構藝術圖(背景圖片來自網絡)儘管NALCN在生理和病理學中十分重要,相比與之拓撲結構相近的電壓門控鈉離子(Nav)和鈣離子(Cav)通道,其結構與功能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研究報導NALCN與多個輔助性蛋白相互作用,它們與Nav和Cav中的輔助性蛋白沒有序列上的同源性,暗示了NALCN獨特的調控機制。此外,對於NALCN的電壓敏感性以及離子選擇性等生物物理性質仍存在一定的爭議。西湖大學閆湞及其合作團隊結合冷凍電鏡、電生理、交聯質譜、分子動力模擬等技術手段對NALCN的結構與功能進行了深入研究。
  • 西湖大學閆湞等《自然通訊》發文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這一去極化趨勢主要由鈉漏通道NALCN介導的鈉離子電流來維持,這對調節神經元興奮性非常重要。NALCN的功能異常會導致諸如精神運動發育遲緩(IHPRF)、肌張力減退和發育遲緩(CLIFAHDD)、嬰兒神經軸索營養不良(INAD)、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等眾多神經相關疾病。近年來,有多項研究報導NALCN在運動功能、疼痛敏感性和晝夜節律等許多其他基本的生理過程中也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 中國科大等在神經細胞極性維持的分子結構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9年12月3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膜細胞器與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朝課題組通過綜合性運用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學、化學生物學及分子神經細胞生物學等研究手段
  • 上海矽酸鹽所在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充放電過程的原位XRD、NMR、紅外光譜表徵均顯示材料在低放電壓下且多次循環後,結構框架仍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材料基因組項目等的支持。Zn-PTCA中的嵌入位點(A)、嵌入電壓(B)以及遷移通道(C)
  • HCN通道調控痛覺相關神經元興奮性突觸傳遞的研究進展
    作者:彭斯聰,張達穎,柳濤,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超極化激活環核苷酸門控陽離子 1.HCN通道的基本特性及其與慢性疼痛的關係 HCN通道於1998年被Santoro和Ludwig等人首先報導,屬於環孔陽離子通道和環核苷酸門控通道超家族,由6個跨膜結構域(S1-6)組成,其中S4為電壓感受區
  • 研究首次報導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晶體結構
    離子通道的開放和關閉,稱為門控,根據門控機制的不同,離子通道被分為三大類:電壓門控性,又稱電壓依賴性或電壓敏感性離子通道;配體門控性,又稱化學門控性離子通道;機械門控性,又稱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  其中機械門控性,即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Mechanosensitive,MS)是指一類感受細胞膜表面應力變化,實現胞外機械信號向胞內轉導的通道,根據通透性分為離子選擇性和非離子選擇性通道,根據功能作用分為張力激活型和張力失活型離子通道。這類通道廣泛存在於所有原核和真核細胞中,是地球上最古老以及最廣泛存在的生物膜上的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