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探討"微閱讀時代" 解璽璋呼籲讀有分量的書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劉歡)文化學者解璽璋23日在北京表示,當代人應該多讀那些有分量、有質量的書,動輒提倡微閱讀、輕閱讀、淺閱讀,是放棄或逃避讀書人的社會責任、歷史責任的一種託辭。

  23日下午,「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京版集團第11屆講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講壇以「微時代的閱讀」為主題,邀請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著名作家作者葉廣芩,文化學者解璽璋,資深媒體人肖國良,中央編譯出版社總編輯劉明清等嘉賓,共同探討微閱讀時代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讀書?

  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世界各地都會掀起一陣有關閱讀的討論熱潮。其中,「為什麼讀書」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有人說,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娛樂當道的時代。各種娛樂節目、電影電視劇、好玩兒的遊戲層出不窮,我們哪兒有時間閱讀?何況,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只要能當官,一切都來了。再加上微博、微信、微小說等新事物的湧現,逐漸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讀書,與現代人漸行漸遠。

  中央編譯出版社總編輯劉明清提到,人讀不讀書,可以從臉上看出來。大自然的霧霾颳風就可以消除,若是人心靈中有霧霾,得用讀書來驅逐。

  在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敬澤看來,微閱讀的盛行沒什麼可以痛心疾首的。然而,如果想對世界形成一個比較深入的、儘可能可靠的認知,可能需要付出比「微」多一點點的努力。「當讀進一本書的時候,可以讓人不那麼俗,讓人有一點點根。」

  作家葉廣岑談到自己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光,不僅心馳神往:那是在落雪的夜晚,躺在被窩裡,在昏黃的燈光下,讀一本非常心儀的書,物我兩忘。她呼籲讀者保留一個睡前閱讀的習慣,哪怕是短暫的半個小時。「不讀書,就不知道敬畏,就不知道感恩。」

  讀什麼書?

  樹立了讀書的觀念,接下來要解決的是讀什麼書的問題。中國每年出版的書接近40萬,不少圖書存在過度包裝、過度營銷的問題,讀者找一本好書越來越難。劉明清認為,可以看一些資深書評人或者作家推薦的書。「專業人士值得信賴。」

  「書本身也是有分量的。」文化學者解璽璋主張讀那些有分量、有質量的書,而不是那些輕飄飄的、軟綿綿的、放到嘴裡就化的書。解璽璋認為,現在動輒提倡微閱讀、輕閱讀、淺閱讀,是放棄或逃避讀書人的社會責任、歷史責任的一種託辭。

  「有力量的閱讀」是解璽璋認可的一種說法。表現為對內能夠完善自己的人格,對外能夠推進社會的進步。「讀書人要講抱負,有志向,不把自己混同於普通老百姓」,他說,「好的讀書習慣首先不是為飯碗,也不是為滿足個人的小趣味,而是要通古今、達中外。」

  劉明清同樣不贊成把讀書功利化或者工具化。他認為,讀書對人們又現實的、長遠的好處。「如果抱著功利化、工具化的目的去讀書,我們會發現大量的書也實際上沒有什麼用處。恰恰是那些看似無用的書,才能讓我們享用一輩子。」

相關焦點

  • 推薦一本你最喜歡的書,從5千餘回答中,整理出這份有分量的書單
    陌生人,你好 可以給我推薦一本你最喜歡的書嗎(嘛)?」恰好因為我也正在找合適的書看,就耐下心來把全部的5,688 個回答都瀏覽了一遍,整理出來一份書單。既然是推薦者最喜歡的書,那麼這份書單應該沒有什麼水分而是有比較高的含金量,希望這份書單能給我的閱讀荒帶來一些新變化,讓我的輸出變得更加有分量。
  • 上外圖文君帶你思辨閱讀②:讀什麼
    但在這個信息極大豐富的時代,面對古今中外、汗牛充棟的書籍,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選擇困難症。他們是誰?他們讀些什麼?有現成的書單嗎?他們如何梳理閱讀的脈絡?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視角?他們如何以閱讀滋養寫作?他們如何從閱讀感悟人生?
  • 《閱讀7堂課》①:書難讀?揭秘不同類型書籍的10種閱讀法(上)
    新的一年到了,很多人在朋友圈發了過去一年閱讀的總結,並計劃在來年再接再勵讀更多的書,可卻很少有人說自己真正get到了多少技能。所以,讀書的目的,從來不是為讀而讀,而是你把書中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7堂課》這本書,你將學會怎樣把一本書」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提升自己的實際技能。這本書的作者是秋葉、秦陽。
  • 別再讓7-9歲孩子讀爛書了!15套經典獲獎童書,讓閱讀有質有量
    書中大量的無字插畫組成的故事情節,更適合孩子以此來訓練看圖說話,而緊密結合的文字故事部分,有能滿足孩子對純文字閱讀的需求。這本書獨特的創作方式,是在向早期默片、早期電影的創始人喬治梅裡愛先生致敬。這本書的圖文作者均獲得了世界安徒生文學獎,我國的學者也將這本書譽為「圖與文」結合的文學珍寶。全書一共有六個章節:《天與地》《東西》《動物》《名字》《秘密和魔法》《不一樣的生活》,四十三個短小精悍的故事告訴孩子如何認知事物,認識人,如何自處,如何跟周遭的世界好好相處。
  • 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讀書,讀有針對性的書
    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強,怎麼辦?有沒有捷徑可以走?一、只有多讀,才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正道。語文閱讀底子差,就要多讀,只有在閱讀中才能學會閱讀,提高閱讀能力。按理說,不是幾本閱讀理解的書就能解決問題的。散文閱讀差,就多讀散文;議論文差,就多讀議論文;說明文差,就多讀說明文。總之,哪種文體不會讀就多讀哪種文體,讀多了,就會找到規律,就能提高相應文體的閱讀能力。這是我給的第一條建議,什麼文體不愛讀,就要多讀相應的文體,讀到習慣了為止。
  • | 微讀問答
    這曾經是我兒子在主日學的時候問的問題,現在孩子已經讀初二了,我仍然不知道。困惑。基督徒,現居西安,軟體工程師,業餘哲學家,多語言旅者。對我們來說,伊甸園的位置確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首先,伊甸園的時代比挪亞方舟和亞伯拉罕的時代要久遠得多。除了聖經之外,很難再找到相關的文本進行參考。
  • 大量閱讀一定能提高閱讀能力?那要看讀什麼書
    閱讀能力的提升,要靠大量的閱讀。那是不是讀的書多了,閱讀理解能力一定好?大部分喜歡讀書的學生,閱讀理解力都比較好,可是有個別學生也喜歡看課外書,閱讀理解能力卻並不怎麼樣,這又是為什麼?我認為,能否提高閱讀能力,還要看他平時讀什麼書。
  • 名家薦書 暢談閱讀
    閱讀呈下降趨勢,這是無法逆轉的事實。有這麼多好玩的東西,有這麼多誘惑,少讀點書,多玩玩,也沒什麼關係。只要中小學重視閱讀,圖書總還是有市場的。(採寫/張 麗)■史仲文 北方工業大學素質教育與現代文化研究所所長1.《楊奎松著作集:革命》,楊奎松著,革命是好是壞,是一個問題;革命的來與不來,則是另一個問題。它不僅與我們每個人相關,尤其與權力者相關。2.
  • 2019年這些作家都讀了什麼書?
    《希臘人左巴》我很重視源頭,一切寫作都有筆和紙之外的源頭。自希臘回來後,我讀了許多希臘書,包括古羅馬作家第奧根尼·拉爾修的《古希臘哲學的故事》、希臘現代作家卡贊扎基斯的《希臘人左巴》、柏拉圖、蘇格拉底、尼採《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希羅多德的《歷史》、赫西俄德的《工作與時日 》《神譜》,等等。
  • 讀了很多書,孩子閱讀能力還是差?非虛構閱讀了解一下
    然而,上小學之後,依然有不少孩子語文閱讀理解招架不住,數學應用題讀不懂或理解錯誤。讀了很多書,孩子的閱讀能力卻沒有提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孩子的閱讀中,家長忽視了實用性更廣的「非虛構類閱讀」。「虛構」和「非虛構」是歐美國家一種主要分類方法。
  • 讀一本與教育有關的書
    做有光的人,指引自己、溫暖他人、照耀世界設計 | OrangeSq——這是建華提雅學園第93篇原創文章——讀一本與教育有關的書,探討新式教育隨著提雅學園的新校址的落成、開放式圖書館構想的日趨清晰,與大家一起,「讀一本與教育有關的書」這個想法,得到了提雅學園大小夥伴們、關注和支持提雅學園成長的夥伴們、以及亦莊閱讀聯盟的支持。
  • 童書分級閱讀有沒有必要?有人認為會扼殺閱讀積極性
    在江蘇書展精品圖書銷售平臺前,正在為兒子選書的劉藝寧告訴記者,現在的少兒讀物種類太多,分類太雜,實在不知道4歲的孩子應該讀什麼書。  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圖書市場上針對少兒的圖書多達15.28萬種,市場佔比超過23.5%,書目品類繁雜,讓人眼花繚亂。如何選擇適合自家孩子閱讀的書籍,普遍困擾著家長。
  • 年終薦書:多讀點書,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這些書有點多,一時也看不完,各位可以先點個收藏,等書荒的時候再來翻翻。為了方便各位的閱讀,我把書簡單做了個分類,我讀的時候不是按照這個順序讀的。第一類:暢銷書系列1、阿城《棋王》對於阿城的《棋王》,可以說是久仰大名,這次終於完成閱讀。
  • 大語文時代:寒假應該讀什麼書?語文老師推薦高品質書單,收藏!
    大語文時代:寒假應該讀什麼書?語文老師推薦高品質書單,收藏!「不會閱讀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這是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說到的一句話。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大語文時代,而學習的局勢就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語文是學好所有科目的基礎,而閱讀就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 一本分量很重的書
    告訴我他早在1995年時就編寫了這本名為《金山〈上海屋簷下〉導演藝術》(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年2月版)的書,將要出版,要我寫幾句話。他說當年看過這個戲演出,又同劇作者、導演都較熟悉的人不多了,你義不容辭。我想了想,雖然書的內容還不詳知,但出於對《上海屋簷下》這個戲的熱愛和對前輩的尊敬,確實是不應推辭的。當我把書稿翻閱一通後,吃了一驚。
  • 與科學家面對面 探討後疫情時代的生活
    今天,與健康同行」為主題,邀請了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公共衛生機構和企業在內的13家單位共計34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分別以線上微講座和線下科學集市的形式為大家解讀新冠疫情,傳播公共衛生知識,展示為健康生活保駕護航的最新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探討後疫情時代大眾生活方式的轉變。
  • 方舟子:我很少讀中文書
    有《大象為什麼不長毛》、《方舟子帶你走近科學》等多部著作。鳳凰網讀書:您在2010年所讀的書裡,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有哪些?請簡要談談讀後感。鳳凰網讀書:您今年讀過的書裡,有沒有看完後覺得是浪費時間的?方舟子:今年看了幾本唐駿寫的書,當然,是為了從中找批判材料的,如果不帶著這個目的,從閱讀的角度來說,讀這類書純粹是浪費時間。
  • 享受閱讀的快樂,「陽光關愛•i讀計劃」收官
    「裡面有很多童話,看著看著前面的忘了,可以重新看一遍。「讀這些故事,不是為了獲得知識--裝太多知識好累啊。「也不是為了獲得意義--價值觀、概念這些是枯燥的。「我們為的是快樂。一定要讓自己覺得愉快,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 這些權勢人物在看什麼中國書?
    有人稱特魯多的前任哈珀喜歡與西藏有關的書,他對此傳聞未置可否。日本:老輩讀歷史,少壯看「入門」在東亞文化圈,與中國書結緣的更多。目前深陷彈劾危機的韓國總統樸槿惠曾稱,她在絕望中閱讀了大量中國古典書籍,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幫她重新找回內心平靜。她還說過《三國演義》中的趙子龍是她的初戀。
  • 「百本好書送你讀」第9期出爐!免費電子書有聲書奉上→
    冬雪時節,「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第九期推薦的10本送讀圖書新鮮出爐。這其中,有充滿人生智慧的《吾國與吾民》,有將中國史置於世界史大背景之下書寫的《簡讀中國史:世界史坐標下的中國》,有生動講述經典物理和量子力學相碰撞的《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等等。捧一杯香茗讓好書溫暖平凡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