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要分析氨氮毒理,深度解析定向培藻_淡水養殖(水質調節技術)_水產...

2020-12-01 中國水產養殖網

淺要分析氨氮毒理,深度解析定向培藻

出處:澳華家園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8-11-22 20:00:00

在養殖塘中,無機氮主要以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三種形式存在,簡稱「三氮」,一般來說硝酸鹽氮無毒害作用,毒性主要來自前兩者。其中氨氮的影響是最大的,氨分子是脂溶性的,能穿透細胞膜毒害組織。蝦池中氨的積累會影響蝦的氨氮排洩系統、滲透壓調節系統、免疫調節系統、離子濃度和ATPase活性、增加蝦的蛻皮次數、增加耗氧量、抑制生長。亞硝酸鹽雖然影響蝦的生長及攜氧功能,但是濃度比氨氮低,對蝦體影響相對較小。

氨氮和亞硝酸鹽嚴重超標

氨氮的毒害

氨氮包含離子銨(NH4+)和非離子氨NH3)兩大部分。二者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下,可相互轉化。對生物體產生毒害作用的主要是非離子氨,離子銨不能滲透進入生物體內,對生物體無明顯毒害作用。正常條件下(pH=7.8),水體中98%的為離子銨,非離子氨僅佔2%,但佔2%的非離子氨仍可對機體造成重大影響。

a.對照組肝細胞線粒體形態呈橢圓形,線粒體基質均勻,排列有序;

b.&nbsp氨氮脅迫組肝細胞線粒體解體,基質完全丟失,整個線粒體為空。


對組織的影響

氨氮可引起甲殼動物組織損傷,致死、半致死濃度下可引起鰓、肝胰腺、中腸黏膜等組織結構病變。中華絨螯蟹在高濃度氨氮脅迫下可致肝細胞壞死、管壁細胞與基膜分離,嚴重時管壁破裂,組織結構裂解。當總氨氮濃度達到10.44mg/L時,對蝦肝胰腺膽管破裂,管壁細胞由吸收細胞轉化為分泌細胞,管腔中充滿破碎的細胞和分泌泡。而擬穴青蟹的鰓組織,在氨氮脅迫下可發生氧化損傷、鰓上皮細胞結構受損等,且這種損傷隨氨氮濃度的升高而加深。


對呼吸代謝的影響

氨氮可增加水產動物對氧的消耗並降低其在體內的代謝,耗氧量增大說明甲殼動物在氨氮脅迫下對能量的需求量增大,而氧合血藍蛋白濃度的降低說明對蝦運輸氧氣的功能減弱。與此同時,氨還會破壞對的蝦鰓組織,並降低ATPase活性,導致能量貯存減少。因此在生物體耗氧增加而供氧能力下降,能量供應又減少的情況下會導致對蝦代謝失調、體質下降、抑制生長、甚至死亡。


對滲透壓調節的影響

氨氮可降低甲殼動物血淋巴中的離子濃度,改變對蝦體內的滲透壓。有研究發現,斑節對蝦在1.476mmol/L氨氮脅迫下(96h)血淋巴中的鈉離子濃度降低了17.7%,氯離子濃度降低9.0%,其滲透壓顯著低於對照組。


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對蝦免疫系統主要由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組成的非特異性免疫,如透明細胞起吞噬和凝血作用,半顆粒細胞起識別及消除外來物質的作用,而顆粒細胞含大量酚氧化酶原,可在異物的初始識別過程中起關鍵作用,血細胞數量的下降會降低對蝦的免疫功能。

在養殖過程中對蝦血細胞的數量和對蝦抗病能力呈正相關,研究顯示,對蝦在2.5mg/L氨氮脅迫下,20天時間血細胞數下降66.4%、溶菌力下降12.5%、抗菌力下降36.6%;而斑節蝦在29.9mg/L的氨氮脅迫下96h,與非特異性免疫相關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活性顯著降低,導致疾病暴發。分子水平上有研究發現,氨氮急性脅迫下,凡納濱對蝦在氨氮脅迫下,6條KEGG通路中5條與免疫防疫功能有關,這些被影響的基因表達會降低對蝦的免疫功能,從分子水平也證實了氨氮脅迫會抑制對蝦的免疫防禦。

氨氮的來源


在對蝦養殖過程中,氨氮的來源有三條途徑。

1)池內殘餌、動植物殘體和排洩物經微生物分解脫氨作用產生,反應式如下:R-CHNH2-COOH+H2O→R-CHOH-COOH+NH3。

2)在氧氣充足情況下,氨氮被亞硝化細菌氧化成亞硝酸鹽,接著被硝化細菌氧化成硝酸鹽;當氧氣不足時,則可發生反硝化作用,亞硝酸鹽、硝酸鹽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產生氨氣。

3)蝦池中水生動物代謝過程中的蛋白質和胺基酸分解產生,少數源於嘌呤核嘧啶的降解,極少數源於尿酸的分解。魚蝦中的氨大部分經鰓排出,其餘部分與尿液一起排出。

防治措施

海洋中的氮是生態系中的重要營養素,然而氨氮卻是有毒的,在養殖池中易積累。針對氨氮的形成及變化規律,建議採用以下防治措施;

1)選擇適宜的放養密度,避免養殖密度過高。



2)控制投餌,做到少量多次投餵(4-5次/天),減少殘餌。

參觀澳華示範戶陳老闆蝦池,一天投餵四餐

3)控制池水pH值在7.5~8.6、水溫20℃~30℃,防止pH和溫度過高增大氨氮毒性。

4)增加池水溶解氧(4.3mg/L以上),促進氨氮轉化為硝酸鹽,降低氨氮溶解度。

養殖後期,增加水中曝氣量

5)勤換水,換水是降低氨氮(低於0.3mg/L)、改善水質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nbsp
6)控制藻相,保持菌藻平衡。

澳華定向培藻套餐(10畝水面,10斤蝦奶粉Ⅰ段+1瓶速肥寶+1瓶育菌寶,15~23℃發酵48小時,23~30℃發酵24小時),培養的優質菌藻不僅能淨化水質(降氨氮),還能提供優質餌料(如硅藻、綠藻、輪蟲、滷蟲等)。池水應保持茶褐色(硅藻為主)、淡綠色(綠藻為主)、黃綠色(硅藻、綠藻為主)、濃而不濁的茶色或濃綠色,透明度以30-60釐米為宜。

氨氮在生物體內積累後,魚類和甲殼動物自身降解氨氮的途徑主要有3種:

1)通過細胞擴散作用使非離子氨從血液擴散進入水體;

2)通過NH4+與&nbspNa+的離子交換作用排除體外;

3)通過轉化為毒性較小的化合物如尿素氮。



撰稿人:研發中心/塗佑歡、劉濤、廖英傑

(本文已被瀏覽 18158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_淡水養殖(水質調節技術)_水產養殖網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2 06:57:00 淡水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硅藻門、綠藻門、黃藻門等。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
  • 重慶市淡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技術
    實現水產養殖的綠色發展,要從觀念到行動上做出改變,水質的提高為魚類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才能生產出優質的水產品,為人民的餐桌安全提供有力基礎保障。因此,尋求研究一種高效環保的池塘養殖用水處理技術,實現水體良性循環,對我國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以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處理池塘濃綠水、裸藻水華有絕招_淡水養殖(水質調節技術)_水產...
    8月份,洪湖海大技術服務人員實踐出一種行之有效、風險低的濃綠水處理方案。用戶一:龍口河嶺鯽魚專養養殖戶龍保中池塘面積20畝,水深1.8米,8月6日接到該養殖戶求助電話,說其池塘水面全是「綠藻」,而且反映鯽魚吃食情況非常差,當天為大晴天,6日下午大概4點左右趕到該用戶池塘,測水氨氮0.4,PH&nbsp8.2、亞硝酸鹽0.05,拍照池塘情況如下圖:
  • 水產養殖控制好這些水質檢測指標,讓你量產至少翻兩倍
    水產養殖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水質!水質!水質!關鍵問題說三遍!很多搞水產養殖的企業都知道,對水質的調控可以關係到整塘水產動物的生長發育,甚至是最後的產量情況。所謂的「一塘好水養好魚」說的就是水質的重要性。優質的水質包含了一定肥效的水體環境、穩定的底質環境、良好的自淨能力。
  •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水產科技情報》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1 12:15:00   近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養殖環境和養殖水域的水質日趨惡化,制約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為此,有關漁業主管部門開始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
  • 最近天氣悶熱多變養殖水體氨氮及生物控制措施
    1.2 養殖水體中氨氮及亞硝態氮的積累及毒害 一般情況下,水體的氮循環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 ,水體氨氮及亞硝態氮維持正常水平 。 在高密度養殖及淡水綜合養殖的水體中,由於大量的投餌而留下的殘餌、水體中水生動物的大量排洩物的累積,而定期的使用消毒藥劑 。
  • 水產養殖池塘水體氨氮與亞硝酸鹽的管理
    水產養殖池塘水體氨氮與亞硝酸鹽的管理出處:科學養魚 作者:李樣紅 水產養殖網 2016-09-30 14:48:00處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nbsp&nbsp&nbsp&nbsp1.換水&nbsp&nbsp改善水質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換水,但前提是水源水的質量要顯著優於養殖池塘水體。否則,換水便失去了意義。因此,處理氨氮和亞硝酸鹽過高的問題,換水僅僅適用於有充沛的水源且水源條件好的池塘。
  • 水產養殖中藻類的定向培養方法
    控制浮遊動物再培養; 無藻水體:水質不穩定,氧氣、氨氮、亞硝酸鹽等指標,養殖品種生長受影響; 二、有益藻水體 1、鏡檢觀察那些藻類,看是否適合養殖品種,是否能夠快速繁殖並穩定; 2、適當補充有益藻種(小環藻,小球藻),加藻類營養素;
  • 水產養殖中降低氨氮的八大方法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在許多工業廢水中本身就存在著高濃度的氨氮,如果富含氨氮的水體排入另外的水體特別是流動較緩慢的湖泊、海灣容易引起水中藻類及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富營養化汙染,嚴重時會使水中溶解氧下降,魚類大量死亡。    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和有機氮幾種形式存在。
  • 養殖無小事!養殖過程中的水質分析重要性
    但是很多人並不能正確的使用水質測量手段,分析水質測量結果,乃至將測量出的結果用來指導生產。現在,我們就這個問題探討一下。 要正確的進行水質測量分析以及運用,首先要了解所測量的水質指標的特點。我們就常見的水質測量指標來舉例說明。 溶解氧,是水質中最重要也是變化最大的指標。說最重要,他是任何養殖品種不可缺少的 。
  • 廣東大疆漁業:水產養殖水質指標-酸鹼度(PH值)篇
    創業是很多年輕者心中的夢,很多人都走上了創業的道路,而眾多創業項目中,水產養殖成為很多人都看好的項目,但是水產養殖是一門技術活,很多人由於不懂而一籌莫展,其中的水質是影響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上次介紹了溶氧指標,今天在了解一下酸鹼度。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11-16 17:01:00 在現在以投餌為主的養殖模式下,殘餌、糞便、N、P等富營養因子排入水體,使養殖水體中化學需要量(COD),生物耗氧量(BOD)嚴重超標,有的已超過國家三類水質標準。據估計每生產一噸蝦可水體中增加0.2噸的N無素和0.05噸的P元素,其結果是導致魚蝦病害和產量的瓶頸。
  • 高溫天氣下水產養殖技術要點
    為落實農業穩產保供等有關工作部署,省漁業技術推廣站編寫了《高溫天氣下水產養殖技術要點》,請結合當地實際,參考使用。一、高溫對水產養殖的影響(一)水蒸發量大,水質變壞。持續高溫,水體蒸發量較大,高溫天氣下的乾旱少雨易導致養殖水體減少,另外在高溫條件下水體中各種有機質(如殘餌、魚池底泥、水生動物的糞便等)迅速分解,水產養殖池塘的水質更容易變壞,極易引發水生生物疾病的暴發。
  • 水產養殖常見模式之80:20池塘養魚技術
    水產養殖常見模式之80:20池塘養魚技術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綜合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6-25 15:55:00 隨著科技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傳統的以肥水魚為基礎的混養技術,在生態學和經濟學方面表現出了明顯的不足,如對環境影響較大,產量受到限制,效益很難提高等。
  • 規模化水產養殖,怎麼進行水處理比較好?
    在規模化水產養殖中,對於水質的要求特別高,而由於投餵餌料而引起的殘餌、未消化吸收的營養成分和代謝排洩物等也特別多,因此進行水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進行水處理。
  • 生態塘對養殖池塘水氨氮和亞硝態氮去除的效果
    生態塘對養殖池塘水氨氮和亞硝態氮去除的效果2020-05-08 08:5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柏普泰水產        瀏覽量: 1620 次 我要評論 近年,我國的池塘水產養殖密度日益增大,甚至超過池塘本身的容納能力,造成養殖水體富營養化。
  • 氨氮的檢測和調節方法
    檢測氨氮的意義養殖水體中總氨氮包括分子態和離子態,其中構成主要危害的是指分子態的氨氮。水體中的氨氮過高不僅阻止生物體內的氨向體外排出,還能從水中向其體內滲透,使水生生物代謝減少或停滯,損害包括鰓在內的一些重要器官,抑制其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控制水體中的氨氮含量就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
  • 魚池常測的水質指標有哪些?漁民和技術員必看
    作為一名水產養殖技術人員,平時在跑塘的過程中會經常給養殖戶看水質和測水質,由於條件有限不能全部指標都測,一般只測一些常規的指標,現將這些常規指標進行如下分析,希望讓養殖戶更能理解並在養殖過程中能合理控制這些指標不超標。
  • 水產養殖致富寶典之日本對蝦養殖技術精要
    水產養殖致富寶典之日本對蝦養殖技術精要2009-09-30 05: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瀏覽量: 6754 次 我要評論   當南美白對蝦養殖越來越困難,成功率越來越低時,條件適宜的地區轉養日本對蝦也是不錯的選擇  □文/圖&nbsp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nbsp&
  • 水產養殖應該如何控制它!
    使血液和組織中氨的濃度升高,降低血液的載氧能力,使血液pH值升高,從而引起養殖動物體內多種酶的活力異常變化,反映為機體代謝功能失常或組織機能損傷,使養殖動物體不能正常反應,甚至由於改變了內臟器官的皮膜通透性,造成滲透調節失調,引起充血,呈現與出血性敗血症相似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