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英語文章 嫦娥五號軌道器另一任務

2021-02-15 讀英語文章賞異國風情

December 31,2020(CGTN)

What is Chang'e-5's lunar orbiter's extended mission?

嫦娥五號的月球軌道器的擴展任務是什麼?

The orbiter of the Chang'e-5 mission, which completed its major task of returning lunar samples to the Earth on December 17, has been sent to an extended 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China National Space Agency (CNSA).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表示,嫦娥五號任務軌道飛行器已於12月17日完成了將月球樣本返回地球的主要任務,並已被派遣執行續期任務。

The spacecraft is heading toward a gravitationally stable point in space about 1.5 million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Earth: the Sun-Earth Lagrange point known as L1.

該太空飛行器正朝著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空間引力穩定點——太陽-地球拉格朗日點L1飛行。

The extended mission follows the craft's successful delivery of the first fresh moon samples in 44 years. After a roughly 4.5-day trip from the moon back to Earth, it separated with the reentry capsule just before arrival.

此次延長任務是在44年來首次成功運送新鮮月球樣本之後進行的。經過大約4.5天的從月球返回地球的旅程,它在抵達之前與返回艙分離。

Lagrange points are positions in space where the gravitational pull of two large celestial bodies precisely equals the centripetal force required for a small object to move with them, according to NASA. These points can be used for spacecraft to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needed to remain in position.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說法,拉格朗日點是指空間中兩個大天體的引力恰好等於一個小物體隨它們移動所需要的向心力的位置。這些點可以用於太空飛行器,以減少燃料消耗所需的保持在位置。

There are five such points in the Sun-Earth system, and the L1 point is between the two, where a spacecraft will not be shielded by the Earth or the moon. That makes it the best position to conduct an observation of the sun.

When Chang'e-5's orbiter reaches that position, it will carry out observations of the environment, the sun, and perform operational tests.

在日-地系統中有5個這樣的點,L1點位於兩者之間,在這裡太空飛行器不會被地球或月球遮擋。這使它成為觀測太陽的最佳位置。

This is not the first time that a component of a Chinese lunar probe is dispatched to an extended mission. In 2011, the lander of the Chang'e-2 also conducted an extended mission to the Earth–Sun L2 Lagrangian Point.

這並不是中國月球探測器第一次被派遣去完成一個更大的任務。2011年,嫦娥二號著陸器還在地球-太陽L2拉格朗日點進行了一次擴展任務。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軌道器已變軌,「嫦娥」「維納斯」或相會!
    我們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由軌道器、著陸器、返回器、上升器四部分構成,帶著月壤樣本返回地球的只有返回器,那麼剩下的三個部分都去哪裡了呢?其實它仍然在地球外太空運行,不過12月20日有消息傳出,嫦娥五號的軌道器正在開始變軌,說明它在進行新的擴展任務,12月21日,嫦娥工程相關負責人宣稱軌道器將前往地月拉格朗日點收集相關軌道數據,為今後的木星土星等相對較為遙遠的天體的探測活動鋪路,不過這項探測活動費不了太多燃料,也有人分析認為之後它很可能被派去探訪金星。
  • 嫦娥五號月球「打卡」歸來 軌道器「擺渡」回家之路
    頭頂肚裝的「太空搬運工」嫦娥五號探測器為四器組合體設計,由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返回器4個部分組合而成。其中,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均有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一期、二期的研製基礎,而軌道器的研製可謂「白手起家」。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嫦娥五號軌道器(黃色)攜帶返回器(白色)從月球返回,在地面5000公裡上空分離,返回器返回地球(模擬圖)。圖/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新京報訊(記者倪偉)12月17日凌晨,出發23天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任務獲得成功。深夜蒼穹中,嫦娥五號的回家之路蘊含著重重威脅:返回器能否準確回到著陸區域上空?降落傘能否準時打開並切斷?在通信的「黑障區」,太空飛行器能否作出自主判斷?最具不確定性的一環,是返回器將兩次進入大氣層,仿佛打了個水漂。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嫦娥五號任務是什麼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探測器咋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四器聯手像串糖葫蘆
    相比於之前的探月任務,嫦娥五號探測器不僅要降落在月球,還要完成採樣和返回。如此多的任務,也使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系統更為複雜,為此研製人員將嫦娥五號探測器設計成了一個多器組合體的形式。嫦娥五號探測器中,位於最下方的是軌道器。
  • 嫦娥五號軌道器「舊物利用」:飛往日地拉格朗日L1點
    國家航天局供圖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留在太空的軌道器將「舊物利用」,開展新的任務: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順利執行規避機動。在完成既定主任務後,軌道器開展拓展任務。
  • 嫦娥五號探測器為何進行軌道修正?後續還有啥任務?專家解答
    需要完成相應的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始終飛行在適當的軌道上。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已在軌飛行約17個小時,距離地球約16萬公裡。驗證發動機性能 確保後續近月制動完成除了彌補運載火箭發射入軌的偏差,此次軌道修正還在軌驗證了探測器上3000N發動機的性能。
  • 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交會對接後成功分離環月...
    原標題: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交會對接後成功分離環月小憩 擇機「回家」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出發,燃料富餘動力充沛
    4.25噸是軌道器的發射質量,並不代表現今奔向日地拉格朗日L1點的軌道器質量。軌道器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太空擺渡車需要在多個軌控階段點火消耗大量燃料,4.25噸發射質量就包含了3噸推進劑。最終嫦娥五號軌道器設計用於軌道修正的推進劑僅消耗了0.3%,導致這個結果的直接原因是我們也不知道嫦娥五號任務可以如此成功……
  • 嫦娥五號軌道器去「加班」的燃料是來自哪裡?官方揭秘
    2020年12月17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而嫦娥五號軌道器卻並未停歇,馬不停蹄的飛往「日地拉格朗日L1點」進行環繞飛行並開展探測試驗,算是給自己「加了個班」。
  • 七年研製、三年貯存,嫦娥五號軌道器「白手起家」的故事
    自2011年嫦娥五號軌道器立項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探月工程負責人張玉花就帶領團隊「白手起家」,展開了七年研製、三年貯存的攻堅之旅,這是她探月之路上經歷時間最長、研製最為艱苦的一個太空飛行器。張玉花在載人航天幹了18年,一紙調令來到探月,從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再到嫦娥五號,她一路走來,從無到有,帶出了一個作風硬朗的探月隊伍,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走向月球。
  • 嫦娥五軌道器變成太空垃圾?專家:仍有重要任務,類似嫦娥二號
    高難度的月軌無人交會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圓滿完成,其中軌道器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核心部件,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繞、落、回」三個環節,哪一個都少不了軌道器。尤其是38萬公裡外的月軌自主無人交會對接,軌道器的抱爪式對接結構,屬於世界首創,成就了嫦娥五號採樣返回。號稱「太空郵差」的軌道器,因為入軌精度高,減少了很多次原計劃的軌道修正,省下了不少推進劑。專家進行估算之後,認為「太空郵差」還可以繼續作貢獻,即將飛往150萬公裡之遙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為什麼要去日地拉格朗日L1點?
  • 僅消耗原計劃0.3%推進劑: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加班」背後故事
    僅消耗原計劃0.3%推進劑: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加班」背後故事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題:僅消耗原計劃0.3%推進劑: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加班」背後故事 作者 高詩淇 郭超凱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
  • 揭秘嫦娥五號軌道器四大技術突破
    而軌道器作為貫穿任務全過程的核心產品,是名副其實的「太空郵差」——它將在相距38萬公裡的地球和月球之間,構建起一條太空「物流」的特殊通道,既承擔地月往返運輸的任務,將乘客安全地送往目的地,又要在太空中穩妥完成貨品的「接收」「裝箱」,將珍貴的月壤投送回藍色星球。
  • 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
    【僑報網綜合訊】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北京時間12日9時54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經歷了約6天的環月等待,實施了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近圓形軌道變為近月點高度約200公裡的橢圓軌道。月地轉移入射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月球軌道上的軌道機動,使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嫦娥攬月|發射成功!長徵五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開序幕。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構成與載人登月飛船的結構構成類似嫦娥五號探測器包括: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四部分,對比美國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1號,阿波羅11號的結構構成是:指揮艙,服務艙,登月艙。登月艙包括下降級和上升級。
  • 嫦娥五號任務的11個階段
    嫦娥五號完成器箭分離,並展開相應太陽翼,逐步進入預定軌道。地月轉移段飛行時間大約為112個小時,為了確保探測器按照預定軌道順利到達近月點,這期間要進行多次中途修正。三是近月制動階段。嫦娥五號繼續在目標環月飛行軌道正常行進,並在近月點進行減速制動,以合適的運動速度進入到環月圓軌道,最終進入的軌道距離月面200公裡左右,近月制動時段長達1天。四是環月飛行階段。
  • 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熱控三大關鍵
    本次探測中,嫦娥五號軌道器熱控系統研製任務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509所熱控團隊承擔。高峰期熱功耗為0副主任設計師張彧介紹:「在整個飛行階段,軌道器需歷經19個飛行階段、8種飛行姿態及5種不同的構型,飛行過程中要經歷極為惡劣的熱環境,長期經受太陽、月球和空間低溫的交替,引起軌道器外表面高低溫的劇烈變化,其溫度範圍可從攝氏零下二百多度變至上千度以上。」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尚未發射的「嫦娥五號」的任務就是無人自動採樣返回。我國探月計劃「繞」「落」「回」三步對應設計的3顆衛星一、三、五號,分別有著備份衛星二、四、六號,用來預防出現突發事件而導致整個計劃拖延太久。不過,「嫦娥三號」已經成功完成了「落」的任務,它的備份「嫦娥四號」便無需再重複,而需要承擔其他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