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沂蒙的土特產一直都有沂蒙三寶的說法,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沙溝芋頭,也是臨沂羅莊的地標性特產,有著400年的歷史。
臨沂市冊山鄉的房家沙溝、白家沙溝、顧家沙溝、唐家沙溝、劉家沙溝,盛產芋頭,因其產量高、質量好而聞名遐邇。群眾中早就有「沙溝芋頭孝河藕,塘崖大米香滿口」的評價。
芋頭是天南星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芋的地下塊莖,原產我國和印度、馬來西亞等熱帶地區。芋頭又稱芋艿,口感細軟,綿甜香糯,營養價值近似於土豆,又不含龍葵素,易於消化而不會引起中毒,是一種很好的鹼性食物。
它既可作為主食蒸熟蘸糖食用,又可用來製作菜餚、點心、因此是人們喜愛的根莖類食品。
種植沙溝芋頭的沙溝鎮地處河西岸,隸屬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辦事處,土地肥沃,屬黃沙土,土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是種植芋頭的上佳土質。
關於沙溝芋頭,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清初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張玉書偕母赴京上任。路經沙溝,母病不能同行,只得將母留在當地,囑託白家沙溝名醫白之雋為其診治。
月餘,張急赴沙溝接母,見母不僅病癒,而且面部紅潤,氣色極好,甚為驚喜,忙問其故。母曰:「除醫家精心診治照料外,我一日三餐,芋頭蘸白糖,味美食香,得益不小。」
張聽母言,不僅自己親口品嘗,還買下許多帶至京城分送同僚共享,凡嘗者皆讚不絕口,沙溝芋頭也由此聲名遠揚。
地理標誌產品「沙溝芋頭」,自明朝至今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在方圓百裡之內享有盛譽,是臨沂三大土特產之一,民間有「沙溝芋頭孝河藕,塘崖貢米香滿口」的說法。
沙溝地處沂河西岸,隸屬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辦事處,土地肥沃,屬黃沙土,土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是種植芋頭的上佳土質。
沙溝芋頭口感細軟,綿甜香滑,在清朝乾隆年間被選為宮用御品,當地流行一歇後語:「沙溝芋頭——好孩子」,就是指沙溝芋頭飽滿,水靈,口感好,招人喜愛。
2008年在農業技術人員孫愛利的帶領下,成立了羅莊區愛利種植專業合作社,將「沙溝芋頭」申報成地理標誌產品,成規模標準化種植11000畝,每年優中選優,培育新品種,保留創新「沙溝芋頭」這一歷史優良品種,並不斷的發揚壯大。
沙溝芋頭作為地標性特產名氣很大,不少人都喜歡吃,也有人拿來送禮,小編還沒有吃過,準備去嘗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