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小組開創了測量細胞中生物電的新方法

2021-01-09 騰訊網

電是生物體內的關鍵成分。我們知道電壓差在生物系統中很重要。它們驅動心臟跳動,並允許神經元相互交流。但是幾十年來,不可能測量細胞器(細胞內部的膜包裹結構)與細胞其餘部分之間的電壓差。

然而,由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小組創造的一項開創性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窺視細胞,以觀察有多少不同的細胞器使用電壓來執行功能。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的研究生安南德·薩米納森解釋說:「科學家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注意到,用於染色細胞的帶電染料會卡在線粒體中。」 「但是研究活細胞中其他細胞器的膜電位的工作還很少。」

芝加哥大學的Krishnan實驗室專門研究構建微型傳感器,以便在細胞內部傳播並報告正在發生的事情,以便研究人員可以了解細胞的工作方式以及它們在疾病或失調中如何分解。以前,他們已經建造了這樣的機器來研究神經元和溶酶體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決定使用該技術研究活細胞內細胞器的電活動。

在神經元的膜中,有稱為離子通道的蛋白質,它們充當帶電離子進入和離開細胞的通道。這些通道對於神經元交流至關重要。先前的研究表明,細胞器具有類似的離子通道,但我們不確定它們扮演什麼角色。

研究人員的新工具Voltair使得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成為可能。它可以作為電壓表來測量電池內部兩個不同區域的電壓差。Voltair由DNA構建而成,這意味著它可以直接進入細胞並進入更深的結構。

在最初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尋找膜電位-細胞器內部與外部的電壓差。他們發現了一些細胞器中這種潛能的證據,例如反高爾基網絡和再循環內體,以前認為它們根本沒有膜潛能。

基於核酸的分子裝置專家Yamuna Krishnan教授說:「因此,我認為細胞器中的膜電位可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也許可以幫助細胞器溝通。」作者說,他們的研究僅僅是開始。Voltair為許多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解答他們從未問過的問題的方法。它甚至可以在植物中使用。

薩米納森說:「這項新進展至少將開始對話,甚至可能激發新的研究領域。」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創了測量細胞中電信號的新方法
    我們知道電壓差在生物系統中很重要。它們驅動心臟跳動,允許神經元相互交流。細胞內複雜的電信號舞動是許多有關疾病和失調問題的關鍵,但一直難以認知。現在,芝加哥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創造的一項開創性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窺視細胞,以觀察有多少不同的細胞器使用電壓來執行功能。該最新研究結果論文,題為:「基於DNA的細胞器電壓計」,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
  • 測量細胞中電壓差的新方法
    我們知道電壓差在生物系統中很重要;它們驅動心臟的跳動,並使神經元能夠相互溝通。但幾十年來,我們無法測量細胞器(細胞內的膜包裹結構)與細胞其他部分之間的電壓差。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提出了一項開創性技術,讓研究人員可以觀察細胞,看看有多少不同的細胞器使用電壓來執行功能。
  • 宇宙膨脹速率的新測量方法帶來新謎題
    現在,芝加哥大學教授溫迪·弗裡德曼(Wendy Freedman)和她的同事們對現代宇宙的膨脹速度有了一個新的測量結果,這個結果表明星系之間的空間正在以超出科學家預期的速度膨脹。弗裡德曼的研究和最近幾項研究均指出,現代宇宙膨脹測量結果與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普朗克衛星測量的130多億年前的宇宙膨脹數據之間存在著差異。
  • 學者孫作東建議國家教育部 緊急叫停細胞生物電教與學
    GHK方程和H-H方程,開闢了一種科學量化描述細胞動作電位新的方法和途徑。這是我國在生命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這一顛覆性成果有助於從源頭上回答人類健康和疾病的基本生物學問題。  之前,人類對細胞生物電現象的認識存在誤區,甚至是顛覆性的錯誤。
  • 新的測量方法,得出不同的哈勃常數,引發宇宙基本屬性的新解釋
    圖片來源:nasa/esa/judy schmidt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已經知道宇宙正在膨脹,這意味著宇宙中的星系之間的距離每秒都變得越來越大。 但究竟以多大的哈勃常數值在空間擴展,仍然難以捉摸。現在,芝加哥大學教授溫迪·弗裡德曼和他的同事對現代宇宙膨脹的速度有了一個測量評估。
  • 生物電起源於哪?可能起源於原始閃電
    在大多數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中,會有生物電經過神經系統,其頻率範圍很小,從5Hz到45Hz。一項新研究指出,這種極低頻(ELF)範圍與閃電引起的大氣自然振動重疊。他是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波特環境與地球科學學院研究員告。在進化的時間尺度上,幾十億年來,生命形式可能使用了大自然賦予它們的能力,並以某種方式與這些頻率同步或適應它們。」在地球周圍,閃電每秒撞擊地面50到100次。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就知道這些撞擊會產生極低頻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在地球大氣層周圍產生共振。
  • 破解生物學領域百年未解之難題 學者孫作東闡明細胞生物電現象
    近日,美國醫學科學期刊UCMS刊發了我國學者孫作東撰寫的論文——細胞生物電膜面積守恆定律及離子不等量方程,論文對細胞生物電現象產生機制進行了科學合理地闡釋,從根本上顛覆了霍奇金學派創立的離子學說以及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GHK方程和H-H方程,開闢了一種科學量化描述細胞動作電位新的方法和途徑。
  • 美科學家發現一種利用疊加態原子測量引力的新方法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利用疊加態原子測量引力的新方法。該方法不僅可用於測量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還有助於了解暗物質的「性格」,檢驗等效原理等物理思想。目前,測量引力的標準方法是將物體置於屏蔽管內,在它們沿管下滑時對其進行測量。但此類方法只能讓研究人員短暫一窺引力作用,而且還經常因為磁場幹擾而功虧一簣。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找到了一種不需要利用物體掉落而測量引力的方法。
  • 新方法利用疊加態原子測量引力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利用疊加態原子測量引力的新方法。該方法不僅可用於測量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還有助於了解暗物質的「性格」,檢驗等效原理等物理思想。目前,測量引力的標準方法是將物體置於屏蔽管內,在它們沿管下滑時對其進行測量。但此類方法只能讓研究人員短暫一窺引力作用,而且還經常因為磁場幹擾而功虧一簣。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找到了一種不需要利用物體掉落而測量引力的方法。
  • 新哈勃常數測量,讓宇宙膨脹率又多一層迷霧!到底哪個是準確的?
    這一修正後的測量結果來自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成為天體物理學中一個備受爭議問題的核心。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對宇宙基本性質的新解釋。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宇宙正在膨脹,這意味著宇宙中星系之間的距離每秒鐘都在變得越來越大。但是,空間究竟在以多快的速度擴張,這一被稱為哈勃常數的數值,仍然難以捉摸。
  • 科學家提出了測量原子的新方法
    如今,當藉助超級計算機設計新藥物、電子設備以納米級運行時,對於科學家而言,了解相鄰分子之間如何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為此,他們需要以最高的精確度知道原子的大小。現代量子化學方法在這裡可能會有所幫助,但是它們提供的答案不夠準確,或者需要花費數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 生物電技術引領慢病防治新模式
    上海2016年12月7日電 /美通社/ -- 繼藥物、手術之後,醫療界正著眼於開創一項顛覆傳統醫療模式的療法 -- 生物電療法。2016年8月,英國較大的生物製藥公司GSK與谷歌旗下的生命科學部門Verily合作成立新的合資公司,斥資50億開拓全新的生物電治療領域,把「生物電」這一新興的醫療技術再次推到了業界前沿。
  • ...對預防新冠無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布,新方法幫盲人恢復視覺
    《自然》論文:新冠病毒如何搞亂細胞通路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者提取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的蛋白質組,並做了分析。該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謂是把細胞通路「搞得一團糟」,影響了包括蛋白翻譯、RNA剪接、碳代謝以及核酸代謝等多個方面。但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從中找到了潛在的治療靶點。
  • 學術頭條:卡介苗對預防新冠無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布,新方法...
    《自然》論文:新冠病毒如何搞亂細胞通路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者提取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的蛋白質組,並做了分析。該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謂是把細胞通路「搞得一團糟」,影響了包括蛋白翻譯、RNA剪接、碳代謝以及核酸代謝等多個方面。但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從中找到了潛在的治療靶點。
  • 新方法!測量哈勃常數,探索廣闊宇宙
    如今宇宙學中最令人激動的事可能是我們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測量宇宙的膨脹。宇宙一直在膨脹。我們根據可探測到的最遠的電磁輻射測量預測了一個膨脹率值,但這個值與從距離更近的物體處收集到的測量值不同。若這兩個數值真的不相容,可能標誌著目前用來描述宇宙演化的宏大理論被打破了。如今有科學家設計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方法,這種方法不太依賴於人類假設的宇宙運作規律。
  • 新方法!測量哈勃常數,探索廣闊宇宙
    如今有科學家設計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方法,這種方法不太依賴於人類假設的宇宙運作規律。這個問題主要受限於測量物體距離的難度。科學家通常依賴於已知亮度的物體,即所謂的標準燭光,觀測越亮,證明物體越近,反之越暗就越遠。作為標準燭光的天體包括某些超新星以及閃爍速率取決於亮度的恆星。科學家還可以依賴所謂的標準尺——大小已知、距離可以根據其在天空中顯示的大小來計算的物體——來測量星體距離。
  • 癌症幹細胞的新靶點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來自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鑑定出一種新的靶點能夠幫助鑑別處於非活動期的癌症幹細胞。然後科學家們能夠觸動這些細胞活動起來以便採用放療或化療的方法去除他們。該研究小組發現一種特殊的蛋白(PCL1)能夠觸發身體內著名的癌症相關蛋白(P53)激活。
  • 俄科學家嘗試幹細胞牙齒再生新方法
    原標題:俄科學家嘗試幹細胞牙齒再生新方法   據俄《S&TRF》科學網站消息,喀山聯邦大學「基因和幹細胞技術」開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找到一種新方法,利用幹細胞的再生能力,在實驗室內再生了狗的缺失牙齒。
  • EMBO Mol Med:科學家發現治療癌症脫髮的新突破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保護毛囊免受化療的新方法,以防止因癌症治療而脫髮。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保護毛囊不受化療影響的新策略,這可能導致新的治療方法,防止化療導致的脫髮--可以說是現代癌症治療最令人心理痛苦的副作用之一。
  • 新方法可在活細胞中檢測基因活性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揭示了隱藏在遺傳密碼中過去未發現的信息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