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正月二十不見星,瀝瀝拉拉到清明」的真實含義

2021-02-07 壟上花開煙雨濃

農村俗語「正月二十不見星,瀝瀝拉拉到清明」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在正月二十這天晚上見不到星星的話,也就是陰天,那麼一直到清明節這段時間內雨水天就會比較多了,經常會瀝瀝拉拉的下雨。

對於以前人們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下面就簡單聊一下,僅供參考:正月二十不見星,瀝瀝拉拉到清明」的理解

有時候,一些地方也會說成「正月二十不見星,滴滴答答到清明」,其實是一樣的意思。對於古人會有這樣的氣象判斷,其實還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其實這是因為東南風的暖溼氣流和西北風的弱冷空氣對峙所形成的現象。如果正月二十陰天下雨的話,那麼春雨綿綿的時節就已經來臨了,而反之晴天的話,春雨季節還需要等幾天而已。

正月二十也被稱為「天穿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由於咱們國家地大物博,各地氣候並不一樣,對於「天穿節」的時間也會有變化,例如有的是指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五等,不過大多還是以正月二十這天居多!

天穿節其實就是紀念女媧補天拯救人類的紀念日!話說,在正月二十時,天上破了一個洞,雨水就從洞裡傾瀉人間,也就是春雨綿綿的時候了,而女媧為了人間太平,就用五色土補上了這個洞,也就是「女媧補天」!

其實,也從側面反映了雨水往往會從正月二十前後的陰天那天就開始了漫長的「春雨綿綿」季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管用嗎?
    臘月初一也剛剛過去,對於一些地方的農村來說,到了臘月也就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氣氛當中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進行過年的準備和來年農事的籌備了。在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還管用嗎?今天荳子就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諺語解析: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 的字面意思。
  • 今日臘月初一,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
    在農村有「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的意思是,如果臘月初一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麼乾旱的天氣要一直持續到清明節前後,也就是說從臘月初一開始,一直到清明節,降雨都會很稀少。
  •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春分是一個特殊的節氣,這一天全世界晝夜等長,智慧的古人早就發現了這一現象,總結出了「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俗語。春分意味著春天已經完全到來,這個時候和風送暖、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在農村,春分前後也正是春耕農忙時間,農民都在忙著小麥追肥、澆水、種樹等等。農村人種地,受自然環境影響很大,尤其是下雨的多少,直接影響到莊稼的收成。
  • 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三農常識絮語」原創,維權必究!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農村俗語「三月不見蛇交媾,四月不見人成雙」是什麼意思?
    村俗語「三月不見蛇交媾,四月不見人成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老話說得好:出門看天氣,進門看臉色。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今天大家都有一個求吉的心理,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如果一大清早就遇到倒黴事,那一整天都心情不會太好了。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含義?
    在農村中流傳著一些語言簡練、通俗簡單的俗語,這些俗語的共同點是話糙理不糙,都是農村裡祖祖輩輩在生活中汲取的經驗和傳統的思想,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則俗語的具體含義,大家了解以後一定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句俗語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俗語中的三個數字代表的都是物品的尺寸。
  • 農村俗語: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落後是什麼意思?
    清明節既是農村祭拜祖先的日子,又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節,俗話說的好,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過了清明節就可以種各種蔬菜了。二月清明莫落後,三月清明莫上前,在以前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意思是在清明節這天可以更換衣服了,就是把穿了一冬天的棉襖棉褲洗一洗收起來了。
  • 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真實含義了解嗎?
    文/濤聲依舊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難道都是這樣?農村大家庭在以前十分的常見,一個大家庭多的有五六個兒女,少的也有三四個,這些兒女通常都是按年齡來排序的,也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老大,老二和老三,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家庭特徵,每個家庭當中的老大,老二或者老三都有著以一些很相似的特徵,老一輩的人們深有體會,於是創造出了這句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
  •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堪稱人生哲理
    我國農村有很多文化,由於地域遼闊,每個地區的文化也大不相同。其中,農村俗語眾多,它是警示世人們的一種「工具」,沒錯,在筆者看來農村的很多俗語就是工具,方便記憶,還能時刻提點人們。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救急不救窮」這句農村俗語的真正含義,它背後又蘊藏了怎樣的玄機?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光從字面解釋,就是我可以幫助你一時,幫助你著急的時刻,但是不會一直幫助你,更不會因為你窮而去幫助你。其實這只是非常淺層的意思,其背後蘊藏著很大的人生哲理,待我細細與你分享。
  • 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
    光陰似箭,轉眼間就到了二九的第二天。九九式是古代人用來算寒天到春暖花開的日期的方法,到了今天,一九已經過去了,天氣也越來越冷,特別是最近幾天,受強冷空氣的影響,各地氣溫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雖然現在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已經到了三九式和四九式的最冷時期。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走親戚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動,小時候最盼望著和長輩一起去走親戚,不僅意味著能吃到許多好吃的,而且還能見到好多同齡的兄弟姐妹,可以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於親戚關係是很看重的,其中主要分兩種親戚關係:堂親和表親。
  • 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有道理嗎?你那下雪了嗎?
    在農村,有這樣的一句和冬天下雪的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因此,古代農民根據數代人在農耕生產中積累的經驗,總結出來一系列的農業俗語,並希望後人可以根據這些俗語,對未來的農業生產可以有一定的預判,甚至在預判基礎上,通過其他方法進行補救,防止因為客觀生產條件不利造成生產被動。上文提到的俗語,就具備此類功能。先說「小雪不見雪」。
  • 農村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原來是這樣的寓意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在農村的諸多俗語之中,有很多的老話,都是正話反著說,也有的是帶有相當大的誇大語言,將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常見的,或者是不常見的事情,誇大的進行描述,這也是讓我們更好地在第一時間,對於這句俗語有相當深刻的印象,起到讓人極易難忘的作用,按照過去的說法,很多動物、植物都是長壽的象徵,老人過生日使用最多的一句話叫做: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 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農村真實案例讓人唏噓!
    一些農村俗語博大精深。它是經過古人們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無論對我們做人,或者做事都是有幫助的,同時也起了警示的意義。因為很多的俗語,大多出自真實的案例,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
  •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常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最後能夠達成目的,不管大路還是小路都是好路。在古人眼中,路有分別,不同的路便會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有句俗語說得很妙,「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看似在描述一個不多見的現象甚至還有封建迷信摻雜其中,其實這句話別有深意,其中人生哲理讓人受益匪淺。那麼,這句俗語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呢?大路有水中國的五行學說大有學問,自五行誕生之後,不管是在醫學還是文化方面都藉此衍生了很多國粹。咱們知道金木水火土各有其代表的意義,其中水在中國古代代表的便是財。那麼,為什麼水路是財路呢?
  • 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是關口」,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他們不了解農村,不懂農事!正午時分也是最熱的時候,這時除草更能有效的防止其「死灰復燃」!在農村生活,對於村裡的長輩來說,都是種田的好手,也能說出一些與農事有關的俗語,比如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其實,在農村俗語不僅包含農事,也有很多富有哲理,以下的三則俗語,您知道是什麼含義嗎?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長輩們通過個人經歷總結出來的俗話,因為農村獨特文化氛圍的陪襯下,這些俗語的流行沒有什麼阻礙,而且因為適用於農民生活,一代代人就這麼傳達了下來,不僅僅是對於一般生活經驗的總結,一些俗語有道理的同時還帶著俏皮,非常有趣,往往是調侃自己看到的不公平或者不地道的做法,俗語「烏鴉和豬站一起,只看到別人黑」就有一層調侃的意思,讓老農為大家解釋一下究竟是什麼含義。
  • 今日小寒,俗語「小寒不見雪,立春倒春寒」,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今天是小寒節氣,一年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過了小寒就是大寒,大寒過後就是立春,在農村,老人們常說小寒是最冷的節氣,因為小寒正是處在二九和三九時段,老話常講「三九四九冰上走」,指的就是在三九天冰面都已經冰凍三尺,人們可以在冰上隨意的走,可見小寒節氣確實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有啥含義?為何要這樣說?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有啥含義?為何要這樣說?現代生活的緊湊,讓人們除了抓緊時間去掙夠生活的本錢之外,再也無暇顧及其他的事情。就更不要說那些從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之談,就更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認認真真地感受,一句短小的話裡,是用多少人多少的經驗總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