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DCC基因可誘導癌細胞凋亡

2020-12-05 生物谷

12月12日,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發表公報說,法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一個名為DCC的基因可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來抑制結腸和直腸癌發展,從而起到預防和治療癌症的效果。

 

這項研究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等機構共同完成。領導該研究的法國專家派屈克·梅倫和同事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站上報告說,他們發現DCC基因的活動可啟動「依賴性受體」機制,該機制可通過誘導癌細胞死亡來預防癌症。 

比如,當DCC基因通過正常表達,阻止其指導合成的受體蛋白質與神經軸突導向分子netrin-1結合,相關細胞就會收到誘導死亡信號,隨後該細胞逐漸凋亡。但如果DCC基因無法正常表達,導致上述受體蛋白質與神經軸突導向分子相互結合,有關細胞就會繼續存活,甚至異常增殖。 

法國研究者通過老鼠實驗發現,如果老鼠的DCC基因由於變異而喪失表達功能,那麼這種老鼠會患上結腸癌。 

派屈克·梅倫說,人體可通過DCC基因啟動的「依賴性受體」機制來抑制癌細胞增殖並預防癌症,但一些癌細胞可以阻斷「依賴性受體」機制,從而不受控制。這一發現有望指引新療法研發,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來治療癌症。 

據派屈克·梅倫介紹,其研究團隊已經研製出幾種能激發DCC基因並誘導癌細胞凋亡的藥物,在一些動物身上已試驗成功,希望3年後能對這些藥物進行臨床試驗。(

生物谷

Bioon.com)

DCC constrains tumour progression via its dependence receptor activity
 
Marie Castets, Laura Broutier, Yann Molin, Marie Brevet, Guillaume Chazot, Nicolas Gadot, Armelle Paquet, Laetitia Mazelin, Loraine Jarrosson-Wuilleme, Jean-Yves Scoazec, Agnès Bernet & Patrick Mehlen
 
The role of 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DCC) as a tumour suppressor has been a matter of debate for the past 15 years. DCC gene expression is lost or markedly reduced in the majority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s1 and, by functioning as a dependence receptor, DCC has been shown to induce apoptosis unless engaged by its ligand, netrin-1 (ref. 2). However, so far no animal model has supported the view that the DCC loss-of-function is causally implicated as predisposing to aggressive cancer development3.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DCC-induced apoptosis in the control of tumour progression, here we created a mouse model in which the pro-apoptotic activity of DCC is genetically silenced. Although the loss of DCC-induced apoptosis in this mouse model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 major disorganization of the intestines, it leads to spontaneous intestinal neoplasia at a relatively low frequency. Loss of DCC-induced apoptosis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and aggressiveness of intestinal tumours in a predisposing APC mutant context,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CC functions as a tumour suppressor via its ability to trigger tumour cell apoptosis.

相關焦點

  • DCC基因誘導癌細胞凋亡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12月12日發表公報說,法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一個名為DCC的基因可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來抑制結腸和直腸癌發展,從而起到預防和治療癌症的效果。
  • 醫學常說的,誘導癌細胞凋亡是什麼意思?
    醫學常說的,誘導癌細胞凋亡是什麼意思?Bcl-2基因能抑制細胞凋亡,促使細胞生長;而野生型P53和myc基因則能促進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生長。它們之間似乎具有能相互調節的作用。已知很多抗癌藥物具有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此外,還發現很多不常用的抗腫瘤藥物也具有誘導凋亡的作用,如熊果酸,核分化誘導劑維甲類藥物。不言而喻,我們的目標是如何利用現有知識合理安排運用這些藥物提高內科治療的療效。
  • Oncogene:P73可誘導癌細胞凋亡促進治療效果
    P53是細胞凋亡的一個重要調節分子,同時也是一個明星抑癌基因。因此,在P53缺失的情形下,如何使腫瘤細胞以其它的方式發生凋亡是十分重要的方向。P73是P53家族的另一成員,可以行使與P53相似的生物功能,然而不同於P53的高突變率,P73在癌症中鮮有突變發生。這使得P73成為控制癌細胞凋亡的關鍵。針對這一問題,作者展開了相關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Oncogene》雜誌上。
  • . | Piscidin-1誘導人骨肉瘤細胞凋亡的機制
    Piscidin-1可以抑制細菌感染,誘導Hela和纖維肉瘤細胞凋亡,並緩解疼痛。但Piscidin-1對癌細胞線粒體功能障礙的調節作用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Piscidin-1對骨肉瘤 (OSA)細胞線粒體活性氧(MtROS)和細胞凋亡的影響。
  • Nature:AKT1基因突變可引發癌細胞增殖
    生物谷報導:美國禮來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和翻譯基因組學研究院(the  Translational  Ge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在乳腺癌、結腸癌和卵巢癌中發現一種AKT1基因復發突變(recurring  mutation,生物谷編者譯),這種突變AKT1
  • 王曉東實驗室Nature子刊發文:靶向PDE3A誘導細胞凋亡的吲哚生物鹼...
    2015年發現人體內包括雌激素(E2)在內的一類小分子能夠誘導多種癌細胞凋亡。艾有為在齊湘兵實驗室協助下進行雌激素分子探針構建的過程中,獲知一類烏檀屬吲哚生物鹼小分子也能誘導癌細胞死亡。為了探索這些小分子化合物誘導細胞死亡的機理,艾有為博士與齊湘兵實驗室,華東師範大學高栓虎實驗室合作對這一類化合物進行了構效關係優化。最後發現其中的Nauclefine小分子誘導細胞凋亡只需要5.8nM,並揭示了Nauclefine介導細胞凋亡的生化機理。
  • 王曉東院士團隊發現生物鹼小分子誘導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
    PDE超家族包含至少11個成員(PDE1~11),每個成員包括1~4個基因,每個基因由於mRNA轉錄起始位點或者拼接方式不一致又編碼不同的蛋白亞型,導致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至少有100多個不同的PDE蛋白。由於PDE家庭成員數目多,組成複雜,在不同的細胞或者亞細胞水平分布,因此對不同的細胞功能具有選擇性調控。
  • 邵峰:GSDME誘導細胞凋亡向細胞焦亡轉變
    根據最近的研究,GSDME 具有可誘導細胞焦亡的激活形式,這種形式是細胞死亡固有的炎症形式。因此,GSDME對癌症的治療和診斷有重要意義。正常細胞中的 GSDME 表達水平在化療的毒副作用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 Nature:炎症與細胞凋亡
    專題:Nature報導美國託馬斯傑弗遜大學大學Kimmel癌症研究所細胞凋亡研究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小組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公布在1月22日Nature雜誌上。
  • Cancer Cell:Akt通路可調節活性氧簇介導的細胞凋亡
    伊利諾依大學芝加哥分校研究人員在12月9日出版的Cancer Cell上發表特刊文章,講述氧化作用路徑與細胞衰老以及細胞凋亡間的關聯。文章通訊作者Nissim Hay博士早年在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現任伊利諾依大學芝加哥分校生物化學與分子遺傳學院任教授,主要研究細胞分裂,細胞代謝和癌症的遺傳學變化,主要應用的技術包括,細胞生物學技術,生物化學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和基因敲除技術。Akt通路是膜受體信號向細胞內轉導的重要途徑,它們調節著細胞凋亡、生長以及一些重要基因的表達。
  • 邵峰:GSDME誘導細胞凋亡向細胞焦亡轉變—新聞—科學網
    根據最近的研究,GSDME 具有可誘導細胞焦亡的激活形式,這種形式是細胞死亡固有的炎症形式。因此,GSDME對癌症的治療和診斷有重要意義。 正常細胞中的 GSDME 表達水平在化療的毒副作用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 抑制癌細胞的p53基因
    Caspase家族在誘導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中起著關鍵作用,是多條凋亡通路的匯聚點,是執行凋亡的最終途徑。Bcl-2 可阻止凋亡形成因子如細胞色素C等從線粒體釋放出來,具有抗凋亡作用,而Bax可與線粒體上的電壓依賴性離子通道相互作用,介導細胞色素c 的釋放,具有促凋亡作用。p53可以上調Bax的表達水平,以及下調Bcl-2的表達共同完成促進細胞凋亡作用。
  • Nature:比凋亡更快!邵峰院士團隊發現細胞焦亡新機制
    相比於細胞凋亡(apoptosis),細胞焦亡發生的更快,並會伴隨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釋放。邵峰院士不同於 GSDMD,GSDME 僅能被 caspase- 3 所切割,釋放出可導致細胞膜穿孔的 N 端片段。
  • 凋亡細胞代謝物可充當組織信使
    凋亡細胞代謝物可充當組織信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4 13:03:22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Kodi S. Ravichandran及其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發現凋亡細胞釋放的代謝物可充當組織信使。
  • 細胞凋亡在激素誘導性股骨頭壞死中的研究進展
    其他研究結果表明,激素可提高caspase-3的表達促進骨細胞凋亡,降低bcl-2的表達抑制抗凋亡作用,進而導致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發生和發展。Kogianni等發現地塞米松是誘導骨細胞凋亡和FAS/CD95死亡受體相關,FAS與CD95結合後依賴caspase-8引起一系列的級聯反應啟動凋亡信號的轉導引起細胞凋亡。另外,Wang等在其實驗中發現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1031CT/CC和863AC基因型可能是SARS患者並發股骨頭壞死的危險因素。
  • 胃癌細胞增殖與相關基因的表達
    原癌基因c-myc是c-myc基因家族的三大成員之一,c-myc基因位於第8號染色體(8q24),是一個具有多重功能的癌基因,具有轉錄因子活性,可誘導細胞凋亡抑制細胞分化,調節細胞周期並參與細胞凋亡,具有刺激細胞增殖和誘導細胞凋亡的雙重作用。促進增殖和凋亡的c-myc蛋白功能在同一區,並且c-myc表達只提供一個啟動細胞增殖和凋亡的信號。
  • 研究發現PRC2複合體能夠緩衝ABA誘導的植物凋亡
    對突變體轉錄組變化的分析發現大量ABA誘導表達的基因在雙突變體中上調表達(C),並主要參與凋亡過程(D)。而且,在雙突變體中,ABA對凋亡相關基因的誘導表達更加劇烈(E)。該研究揭示了PRC2介導的H3K27me3修飾能夠有效緩衝ABA誘導的植物凋亡。  植物激素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對於提高植物對乾旱等非生物脅迫的耐受性具有關鍵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ABA能夠通過誘導葉片凋亡促進植物對於營養的再利用,從而提高植物的耐受性。但過度凋亡則會影響植物生存,已有報導揭示了多個限制ABA響應的轉錄水平的通路。
  • Oncogene:化療藥物誘導結腸癌細胞發生壞死性凋亡
    儘管5-FU此前被證明能夠誘導癌細胞發生凋亡,不過其它類型的程序性細胞死亡也受到一定的關注,比如壞死性凋亡(necroptosis)。壞死性凋亡是一類有序的細胞壞死現象。與細胞凋亡相似,壞死性凋亡也需要一系列的胞內信號轉導,但是它不依賴caspase激酶的激活。目前研究最清楚的壞死性凋亡依賴RIP1,該激酶是TNFR1受體下遊決定細胞存活或死亡的關鍵分子。
  • Cell:癌細胞逃避細胞凋亡的新機制被發現
    生物谷報導:癌細胞通過提高酶GAPDH的水平,不僅能夠逃避主要自我破壞程序——凋亡,而且還會逃避後備的CICD程序。Jude(聖吉德兒童研究醫院)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異常細胞通過增加能量水平和修復損傷而逃避凋亡的機制,對研究癌細胞生存和繁衍的關鍵策略提供了參考。研究人員認為某種能夠破壞癌細胞阻止後備程序能力的藥物有助於細胞凋亡,並且這種藥物比標準化療更有效,毒性更低。
  • miR-148a-5p參與了高蛋氨酸飲食誘導ApoE-/-小鼠的肝細胞凋亡
    凋亡由稱為半胱天冬酶的特定類型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執行,一旦激活,就可以裂解細胞底物並導致細胞死亡。最常見的凋亡指標為抑制凋亡基因Bcl-2和促進凋亡基因Bax,Bcl-2增高,細胞凋亡減少;Bax增高,細胞凋亡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