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 | Piscidin-1誘導人骨肉瘤細胞凋亡的機制

2021-02-13 王初課題組

     大家好,本周分享一篇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文章「Piscidin-1 Induces Apoptosis via 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gulat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Human Osteosarcoma Cells」,本文的通訊作者是國立中山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Hsiao-Mei Kuo博士後、臺中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骨科的Wen-Hsien Lu醫師和國軍高雄總醫院骨科的Jin-Wei Wang醫師。

       Piscidin-1是雜交花鱸 (Morone saxatilis×M.chrysops)後代中的一種海洋抗菌肽(AMP),含有約22個胺基酸。Piscidin-1可以抑制細菌感染,誘導Hela和纖維肉瘤細胞凋亡,並緩解疼痛。但Piscidin-1對癌細胞線粒體功能障礙的調節作用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Piscidin-1對骨肉瘤 (OSA)細胞線粒體活性氧(MtROS)和細胞凋亡的影響。

       他們首先用MTT染色法測定了Piscidin-1對多種癌細胞和非腫瘤細胞的細胞毒作用,結果表明,Piscidin-1對多種腫瘤細胞株的細胞毒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對非腫瘤細胞無明顯的細胞毒作用;又用掃描電鏡觀察了Piscidin-1處理OSA細胞後的形態學變化,通過 Annexin V/PI染色、TUNEL螢光分析和抗凋亡因子抗體(cyt c、裂解的caspase-9和裂解的caspase-3)Western blot分析證實了Piscidin-1可誘導細胞凋亡。

他們用Piscidin-1處理OSA細胞後發現MtROS過量產生,線粒體內跨膜電位(MTP)明顯下降,錳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表達下調。MtROS誘導的氧化應激可引起MTP的快速去極化,進而破壞氧化磷酸化(OXPHOS)。他們用Western Blot分析了線粒體內膜電子傳遞鏈(ETC)家族蛋白,發現用Piscidin-1處理OSA細胞後複合體I(NADH脫氫酶)、複合體II(琥珀酸脫氫酶)、複合體III(醌-細胞色素c還原酶)、複合體IV(細胞色素C氧化酶)和複合體V(線粒體膜ATP合成酶)蛋白表達水平均明顯降低,從而OXPHOS和ATP產生受抑制;還分析了線粒體動態蛋白,發現線粒體融合蛋白Mfn1、Mfn2和OPA1表達下調,而線粒體分裂蛋白Drp1和FIS1表達下調。最後,他們用抗氧化劑及MtROS清除劑mitoTempo預處理細胞,發現對Piscidin-1誘導的MtROS增加、MTP下降和細胞凋亡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總之,本文作者發現Piscidin-1通過線粒體活性氧(MtROS)調節的線粒體功能障礙誘導人骨肉瘤細胞凋亡,在骨肉瘤的治療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本文作者:ZXY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1934-y

原文引用:DOI:s41598-020-61934-y

相關焦點

  • ...β1誘導的細胞凋亡和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轉變的作用及相關機制
    細胞凋亡和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的轉變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在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細胞凋亡和EMT的失調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例如腫瘤的形成和轉移、肝臟和腎臟纖維化和胚胎發育的異常等。
  • 大蒜素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遷移並誘導其凋亡的機制
    成纖維細胞對不同程度的細胞變性、壞死和組織缺損以及骨創傷的修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背景:研究報導大蒜素具有抗纖維化作用,可抑制過度增生的成纖維細胞增殖和膠原合成能力,但大蒜素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及誘導其凋亡的確切機制尚未明確。
  • 王曉東院士團隊發現生物鹼小分子誘導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
    2006年,一項面向靶點已知的小分子進行的基於表型的篩選,找到多個PDE3的抑制劑誘導HeLa細胞凋亡。2016年,研究發現一個細胞毒性小分子DNMDP造成細胞凋亡與PDE3A的表達成正相關,並驗證了DNMDP能直接結合PDE3A,促進PDE3A與SLFN12的結合,誘導細胞凋亡。
  • 細胞凋亡機制最新研究進展
    託馬斯傑弗遜大學Kimmel癌症研究所細胞凋亡研究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小組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公布在1月22日《自然》(Nature)雜誌上。
  • 細胞凋亡在激素誘導性股骨頭壞死中的研究進展
    儘管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發病機制的許多學說已經提出,但其生物學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來,許多國內外研究表明骨細胞凋亡與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密切相關,本文對激素性股骨頭壞死中的細胞凋亡研究狀況作一分析。到目前為止,研究細胞凋亡和激素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關係只限於動物模型或少量的患者,尚待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病例對照研究和闡明細胞凋亡引起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確切致病機制。
  • 水貂腸炎病毒可通過線粒體信號通路誘導細胞凋亡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特種動物病原與免疫創新團隊首次證明水貂腸炎病毒及其非結構蛋白1通過線粒體信號通路誘導細胞凋亡,該發現為進一步解釋該病毒的致病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上。
  • 利用肺類器官研究骨肉瘤:抑制STAT5影響骨肉瘤生長和乾性
    匹莫齊特(pimozide,別名哌迷清),一種STAT5抑制劑,抑制了骨肉瘤細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並誘導了G0/G1期細胞阻滯和凋亡。cyclin D1和CDK2表達水平、Rb磷酸化和caspase 3、PARP的裂解減少。另外,匹莫齊特抑制了肺類器官體系中三維培養的骨肉瘤球狀培養物的形成與細胞的生長。而且,癌症幹細胞標記物蛋白DCLK1、CD44、CD133、Oct-4和ABCG2的表達減少了。
  • 細胞凋亡調節的分子機制與抗癌先導物的篩選項目獲獎
    由動物所陳佺研究員主持的「細胞凋亡調節的分子機制與抗癌先導物的篩選」中科院創新方向性項目的研究目標包括:深入研究細胞凋亡與能量代謝的網絡調節機理,闡明線粒體解偶聯蛋白UCP2在調控細胞凋亡和能量代謝中的關鍵作用;研究Bcl-2家族蛋白成員的相互作用,以及其與線粒體大分子離子通道的重要成員VDAC的相互作用,以期進一步揭示細胞凋亡的調控模式;分析篩選出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誘導細胞凋亡的作用機制和分子靶點
  • 邵峰:GSDME誘導細胞凋亡向細胞焦亡轉變
    正常細胞中的 GSDME 表達水平在化療的毒副作用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在表達 GSDME 的細胞中,通常激活凋亡介導的細胞死亡的化療藥物或炎症因子,可促使細胞焦亡的激活,而細胞焦亡是另一種細胞死亡途徑,其會影響化療藥物在正常組織中的細胞毒性。這種細胞凋亡向細胞焦亡的轉變帶來了兩個有趣的問題:抑制或減少 GSDME 的表達能否減少化療相關的副作用?
  • miR-1301/TRIAP1軸參與表柔比星介導的抗增殖和促凋亡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miR-1301/TRIAP1軸參與表柔比星介導的骨肉瘤的抗增殖和促凋亡 表柔比星是治療骨肉瘤最有效的藥物之一。miR-1301參與骨肉瘤的發生發展,然而miR-1301是否導致骨肉瘤細胞對表柔比星的化學敏感性很大程度上仍然不甚明晰。 用不同濃度的表柔比星處理U2OS和SAOS-2細胞。
  • DCC基因誘導癌細胞凋亡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12月12日發表公報說,法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一個名為DCC的基因可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來抑制結腸和直腸癌發展,從而起到預防和治療癌症的效果。
  • 邵峰:GSDME誘導細胞凋亡向細胞焦亡轉變—新聞—科學網
    正常細胞中的 GSDME 表達水平在化療的毒副作用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在表達 GSDME 的細胞中,通常激活凋亡介導的細胞死亡的化療藥物或炎症因子,可促使細胞焦亡的激活,而細胞焦亡是另一種細胞死亡途徑,其會影響化療藥物在正常組織中的細胞毒性。 這種細胞凋亡向細胞焦亡的轉變帶來了兩個有趣的問題: 抑制或減少 GSDME 的表達能否減少化療相關的副作用?
  • 解讀近期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重磅級成果!
    阻斷胞葬作用會引起凋亡細胞發生進一步的壞死並誘導IFN-γ的產生,由於IFN-γ能夠誘導IDO-1表達(一種已知能夠促進母嬰抗原耐受的免疫調控因子),導致骨髓來源抑制細胞,Treg細胞和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仍然存在。
  • 醫學常說的,誘導癌細胞凋亡是什麼意思?
    細胞死亡有有兩種途徑:壞死,傳統腫瘤治療的目標主要是應用細胞毒類藥物或者放射線導致細胞死亡;凋亡,即程序性死亡,是一類基因介導的自殺過程。它是細胞增殖過程中和有絲分裂相反的調節機制。
  • Nature:DCC基因可誘導癌細胞凋亡
    12月12日,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發表公報說,法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一個名為DCC的基因可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來抑制結腸和直腸癌發展,從而起到預防和治療癌症的效果。 這項研究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等機構共同完成。
  • CLC-7通過激活自噬保護氧化還原狀態受損誘導的NRK52E細胞凋亡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氯離子通道7通過激活自噬保護氧化還原狀態受損誘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在腎臟組織中廣泛表達的氯離子通道7(CLC-7)影響溶酶體降解途徑。氧化還原狀態受損會促進細胞凋亡並激活自噬通量。本研究主要研究CLC-7在氧化還原狀態損傷誘導的自噬通量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
  • DNA損傷與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基因組的穩定性對於多細胞生物的發育、組織和器官的動態平衡至關重要。基因組失穩與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緊密相關。DNA損傷是誘發基因組失穩的主要因素。
  • Nature:炎症與細胞凋亡
    專題:Nature報導美國託馬斯傑弗遜大學大學Kimmel癌症研究所細胞凋亡研究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小組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公布在1月22日Nature雜誌上。
  • Plos One: EV71感染誘導細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調控關係
    論文旨在研究,EV71感染誘導細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調控關係。EV71是人腸道病毒的一種,常引起兒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峽炎,重症患兒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腦炎等,這些疾病多發生於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多發,少數病情較重,嚴重的會引起死亡。了解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在今後的藥物篩選以及疫苗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 Oncogene:化療藥物誘導結腸癌細胞發生壞死性凋亡
    儘管5-FU此前被證明能夠誘導癌細胞發生凋亡,不過其它類型的程序性細胞死亡也受到一定的關注,比如壞死性凋亡(necroptosis)。壞死性凋亡是一類有序的細胞壞死現象。與細胞凋亡相似,壞死性凋亡也需要一系列的胞內信號轉導,但是它不依賴caspase激酶的激活。目前研究最清楚的壞死性凋亡依賴RIP1,該激酶是TNFR1受體下遊決定細胞存活或死亡的關鍵分子。